-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对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98例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胃十针”治疗。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估胃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焦虑和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嗳气、脘腹痞胀、食少纳呆、嘈杂反酸、倦怠乏力、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9.61、19.30、23.10、22.05、20.43、21.81、20.51、16.38, P<0.01);典型症状、腹痛症状、反流症状、腹泻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10、11.14、11.04、9.31、11.24、5.30, P<0.01);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96、6.85, P<0.01);入睡时间[(1.15±0.56)分比(2.11±0.75)分, t=7.18]、睡眠时间[(0.92±0.63)分比(1.52±1.12)分, t=3.27]、睡眠质量[(1.02±0.66)分比(1.96±0.80)分, t=6.35]、睡眠效率[(0.86±0.62)分比(1.68±0.85)分, t=5.46]、睡眠障碍[(0.92±0.36)分比(1.48±0.55)分, t=5.96]、日间功能障碍[(0.96±0.42)分比(1.97±0.87)分, t=7.32]、催眠药物[(0.98±0.45)分比(1.81±0.62)分, t=7.58]评分及总分[(6.85±1.47)分比(12.73±2.95)分, t=12.49]低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胃十针”结合多潘立酮片可有效改善胃肠神经官能症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脾胃论》医方"治法-病证"规律及特色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脾胃论》之方剂散见于各篇,未成系统,不易明晰证治脉络。以"治法-病证"模式统领诸方剂,用药规律及特色可归纳为:升降浮沉疗"繁证"、扶正固脱救羸弱、消导和中愈伤食、调和化痰消胃痞、温中和胃降呕逆、通补清敛瘳泄痢、降中有升通便秘、泻土攻破荡寒积、清热利湿滑溲闭、群"风"汇药祛风湿、扶正解表治虚感、清热解毒泻三焦、分消三焦散湿阻、逐饮分消除酒湿、清心调和止病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董荣芬辨治痞满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董荣芬主任临床治疗痞满多分为水痞、气痞、食痞论治。水痞为“水渍胃中”导致饮停中焦,治疗重在健脾利水,常用茯苓甘草汤合五苓散加减;气痞为脾虚运化乏力导致腹部气胀,前期治疗重在理气,后期重在健脾,常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食痞为饮食不节导致食滞胃中,治疗重在消食导滞,常用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观察组予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行胃镜活检,观察胃部黏膜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29/34)、对照组为58.8%(20/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35, P=0.030)。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痞满积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97、3.8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Ⅰ[(76.21±17.35)mg/L比(66.80±18.77)mg/L, t=2.15]水平及PGⅠ/PGⅡ[(4.67±0.99)比(3.90±1.25), t=2.81]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PGⅡ[(16.36±1.85)mg/L比(17.42±2.05)mg/L, t=2.24]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肠上皮化生明显改善或逆转( χ2=20.67, P<0.01),腺体萎缩情况明显改善或逆转( χ2=9.33, P=0.030)。 结论:活血化瘀、健脾疏肝法可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阻证患者的癌前病变,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土湿木郁论治胸痞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胸痞一病以自觉胸膺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学术思想探析胸痞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认为土湿木郁是胸痞发病的重要病机,中土湿壅,脾气下陷,胃浊上逆,肝木郁结,痰气交阻于胸中,气机升降不利,发为胸痞;治疗应以疏木培土、化痰理气为主。临床以自拟调肝汤治疗胸痞寓培土于疏木之中,旨在肝脾同调,恢复气机周流,可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重要并发症,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由于缺乏对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正式定义和分级,大多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策略并非根据临床客观证据,一般是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制定的。另外,胃肠道功能相关监测指标的缺乏也限制了对其功能进行评估。目前对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评判标准包括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GIF)等评分系统以及D-乳酸、二胺氧化酶、瓜氨酸等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基于这些原因,欧洲危重病学会腹部疾病工作组建议对重症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进行定义和分级,建议应用"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这一概念。急性胃肠功能障碍通常归属于中医学的"胃痛""腹胀""泄泻"或"痞满"等范畴,表现为腹胀(痛)、嗳气、呃逆、胃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脓毒症引发的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以瘀毒内结为基本病机,脾胃气虚为其病理基础,总体病机可概括为毒、瘀、虚。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上海市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组织上海多个学科的中医专家、中西医结合专家和西医专家,经过反复探讨、查找文献、制订提纲,广泛征求急救医学科、消化科、普外科、感染科和中医科的临床专家意见,召开多次大小型专家论坛和咨询会,制定了《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共识》,以脓毒症为诱发病因,以AGI分级为研究切入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脓毒症AGI分级的中西医诊治措施和脓毒症急性胃肠功能障碍常见症状的中西医治疗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和胃舒痞饮治疗肝郁脾虚型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自拟方和胃舒痞饮治疗肝郁脾虚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中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肝郁脾虚型老年FD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予和胃舒痞饮煎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电图(EGG)参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和血清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总体症状积分[(8.03±4.23)分]低于对照组[(10.36±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45, 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88.2%(30/35),优于对照组的72.8%(2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73, 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胃电图参数均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餐后的主频率[(3.39±0.34)cpm]高于对照组[(3.18±0.36)cp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02, P<0.05);观察组正常慢波百分比[(68.91±4.79)%]高于对照组[(66.33±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49, P<0.05);观察组反应面积[(99.09±13.58)μV/s]较对照组[(90.27±14.70)μV/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90, 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4.94±2.42)分]低于对照组[(16.94±4.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55,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羟色胺水平[(110.46±16.69)μmol/L]高于对照组[(99.04±19.8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51, P<0.05)。 结论:和胃舒痞饮在改善肝郁脾虚型老年FD患者的总体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莫沙比利,和胃舒痞饮可改善老年人FD的抑郁状态,改善胃电节律紊乱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5-羟色胺的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外用消胀贴治疗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128例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4例。2组均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外用消胀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贴。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焦虑、抑郁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62/64)、对照组为81.25%(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2, 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痞闷、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纳呆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8.43、32.39、38.43、32.87、33.74, P<0.01),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42、33.46, P<0.01),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 t=8.26, P<0.01),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 t=38.06, P<0.01);治疗后,治疗组CGRP、G-17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22、29.51, P<0.01),Ghrelin水平及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85、13.26、19.53, P<0.01)。 结论:在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基础上结合外用消胀贴可提高气滞型FD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焦虑、抑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月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CAG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胃动素(MLT)、胃泌素-17(G17)、促胃液素(GAS)水平,观察用药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6/49)、对照组为71.4%(35/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11, P=0.043)。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热、胃脘痞闷、纳呆食少、口干口苦、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061、7.331、6.869、5.975、5.208、10.567、8.738、8.631, P值均<0.01),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573、13.423、12.099, P值均<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LT[(154.52±26.25)ng/L比(180.26±28.13)ng/L, t=4.48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G17[(14.28±1.75)pmol/L比(10.28±1.06)pmol/L, t=-7.966]、GAS[(24.73±3.42)ng/L比(19.02±3.38)ng/L, t=-13.115]水平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7.966、-13.115, P值均<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4/49)、对照组为6.12%(3/4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2, P=0.695)。 结论:芍药八味汤联合艾灸可有效缓解CAG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