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杉醇联合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远期生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PC(紫杉醇+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方法:2008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T1~4N0~3M0)、接受PC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及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PC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患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结果:纳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各50例。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均为90.0%(45/50)。密集方案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3周方案组(分别为32.7%和68.0%, P=0.001),但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3周方案组(分别为57.1%和32.0%, P=0.012)。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34.0%(17/50)和38.0%(1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7)。中位随访55个月,密集方案组和3周方案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5%和75.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9%和8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322和0.647)。术后病理有明显残留病灶(肿瘤最大径≥1 cm或淋巴结阳性)者预后不良,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59.3%和68.5%。 结论:PC密集方案与常规3周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相似,患者耐受性良好,且能缩短治疗时间,是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可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和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单臂、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纳入Ⅱ~Ⅲ期TNBC患者17例。新辅助治疗方法:阿帕替尼250 mg,1次/d;紫杉醇175 mg/m 2第1天;卡铂给药剂量按曲线下面积=4计算,第2天;每14 d为1个周期。 结果:1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16例患者完成阿帕替尼治疗的中位周期数为5个,化疗的中位周期数为6个。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例,客观缓解率为87.5%,疾病控制为100%。12例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其中8例(66.7%)达病理完全缓解。Ⅲ~Ⅳ级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各3例,贫血、疲乏、心律失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各1例。阿帕替尼中断治疗5例,永久停药3例,化疗减量1例。结论: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卡铂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TNBC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控,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杉醇+卡铂密集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对比标准辅助治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紫杉醇+卡铂密集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Ⅱ~Ⅲ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且激素受体(HR)阴性乳腺癌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9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Ⅱ~Ⅲ期HER-2阳性且HR阴性乳腺癌,未手术者予剂量密集PCbH方案(紫杉醇+卡铂剂量密集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已手术者予标准辅助治疗[AC-TH方案(表柔比星或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曲妥珠单抗)或TCbH方案(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新辅助、辅助治疗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共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66例,其中新辅助治疗组51例,辅助治疗组115例。与辅助治疗组相比,新辅助治疗组患者更年轻(<35岁者分别占19.6%和5.2%, P=0.014)、肿瘤更大(T3期患者分别占62.7%和7.8%, P<0.001)、分期更晚(ⅡA期者分别占2.0%和41.7%, P<0.001)。49对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匹配后的新辅助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协变量均衡性良好。匹配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6.5个月。新辅助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患者的4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3%(95% CI:59.0%~87.6%)和80.6%(95% CI:67.9%~93.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5%(95% CI:81.7%~100.0%)和97.8%(95% CI:93.5%~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418和0.314)。新辅助治疗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45.1%(23/51),低于辅助治疗组的53.9%(62/115),且心脏安全性更好。 结论:Ⅱ~Ⅲ期HER-2阳性且HR阴性乳腺癌,可选择去蒽环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抗HER-2靶向治疗,同时应积极探索兼顾疗效与安全的优化药物组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占25%~30%。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仍然是MIBC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已被确定为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最常用的NAC方案是吉西他滨和顺铂(GC)及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和顺铂(MVAC)。除此之外,还有改良的剂量密集型MVAC(ddMVAC)及剂量密集型GC(ddGC)。与辅助化疗、单纯RC相比,NAC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本文将对MIBC患者的NAC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术前剂量密集卡铂+紫杉醇(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其中观察组术前给予剂量密集TC治疗,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TC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03± 41.1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导尿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客观有效率(ORR)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WHO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为(10.84±1.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00个月(95%CI:23.37~28.64),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剂量密集TC治疗联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后感染肺孢子菌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总生存率,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化疗药物及化疗过程中为预防或减轻消化道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造成免疫功能受损,是机会性病原体感染的高危因素。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机会感染性肺部真菌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本文介绍1例接受剂量密集型AC-T(阿霉素、环磷酰胺续贯多西他赛)辅助化疗方案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致死亡病例,总结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有可能感染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和临床救治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三周疗和剂量密集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和剂量密集化疗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的联合化疗(传统治疗组)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的联合化疗(剂量密集组)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患者生存获益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安全性.结果:一共有136 名患者被纳入研究,40 名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96 名患者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密集化疗.传统治疗组中位PFS时间为5.5 个月[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6~7.7],剂量密集组中位PFS时间为 5.9个月(95%CI:4.4~6.8)[风险比(hazard ratio,HR)=0.95,95%CI:0.63~1.41,P =0.77].传统治疗组的中位OS时间为8.6 个月(95%CI:7.2~12.6),剂量密集组中位OS时间为 8.9 个月(95%CI:7.3~10.8)(HR =0.99,95%CI:0.65~1.50,P =0.95),两组患者的PFS和OS均未有明显差异.传统治疗组和剂量密集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2.5%和 27.1%(P =0.52),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62.5%和 66.7%(P =0.64),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传统治疗组和剂量密集组的 3/4 级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0%vs27.1%)、白细胞减少(5.0%vs 18.8%)和贫血(10.0%vs 15.6%).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传统三周疗和剂量密集化疗在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相当,但传统三周疗组具有更好便捷性,并且毒副反应更加可控、可预防,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蒽环联合或序贯紫衫类不同给药间期对Luminal B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蒽环联合或序贯紫衫类方案以常规间期或剂量密集间期给药对Luminal B (HER2-)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68例临床分期为ⅡA~ⅢC期Luminal B(HER2-)型乳腺癌患者数字随机分为多西他赛(T)+表阿霉素(E)+环磷酰胺(C)(TEC)常规间期组(A组)、EC序贯T(紫杉醇)常规间期组(B组)、TEC剂量密集组(C组)、EC序贯T剂量密集组(D组)接受新辅助化疗.密集组每14天为1个周期,常规间期组每21天为1个周期;A组、C组各化疗4周期,B组、D组EC联合化疗4周期后序贯T4周期.结果 4组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分别为4例(9.5%)、3例(7.1%)、13例(30.9%)、11例(26.1%).中位随访43个月.3年无病生存(DFS)率4组分别为64.7%、55.5%、87.8%、92.1%;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9.4%、77.7%、95.1%、97.3%.比较pCR率、DFS率及OS率,C组、D组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154例患者可评价不良反应,4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7%、51.3%、29.2%、21.9%,C组、D组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4.2%、18.9%、60.0%、26.8%,B组、D组与A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间其他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uminalB(HER2-)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采用剂量密集方案能获得更好的pCR率、3年DFS率及OS率;EC-T剂量密集方案能减少神经毒性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8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0)和B组(n=38).A组患者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的剂量密集化疗方案,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3年总生存率.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缓解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1).B组和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0.6%,B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量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频脉冲超声联合微泡增强肿瘤化疗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用低频脉冲超声联合微泡治疗是否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盐酸阿霉素在肿瘤组织中的转运效率.方法 24只新西兰荷瘤兔被随机分成3组,即超声微泡阿霉素组(Ad-US-MB)8只、阿霉素组(Ad)8只以及空白对照组8只.Ad-US-MB组予缓慢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化疗后,即刻予超声微泡治疗10 min;Ad组予缓慢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化疗后,即刻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并超声假照10 min;空白对照组予缓慢静脉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后,即刻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并超声假照10 min.观察阿霉素及肿瘤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定量对比两组阿霉素的浓度的变化.结果 Ad-US-MB组的盐酸阿霉素浓度较Ad组增加[(0.682±0.000 1)μg/ml vs (0.422±0.357) μg/ml](P<0.05).对比观察两组的免疫荧光分布,在Ad-US-MB组中,阿霉素密集的分布在肿瘤微血管周围,甚至更远的区域;而Ad组中,在肿瘤微血管周围仅见稀疏分布的阿霉素.空白组未注射阿霉素故无阿霉素的浓度及分布.结论 低频脉冲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加盐酸阿霉素在肿瘤组织中的转运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