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积硅藻记录的近40年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生态水文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为水文调控正深刻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由于缺乏长期监测记录,目前针对湿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人为水文调控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基于神农架大九湖五号湖的一根长44 cm的沉积岩芯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近40年来大九湖生态水文变化过程,并探讨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五号湖的硅藻群落经历了 3个主要演化阶段:1980-2008年以底栖硅藻为主,2008-2016年浮游硅藻迅速增加,2016年以来小型脆杆藻占主导.冗余分析表明,硅藻组合变化与总有机碳、总氮和Mn/Fe值显著相关.2008年以来硅藻组合变化反映了五号湖由早期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地向浅水湖泊转变,主要响应筑坝提升水位;2016年以来底栖和附生硅藻增多,响应大九湖移民搬迁后水生植物扩张、水体透明度增加的过程.沉积硅藻记录揭示了大九湖的环境变化过程,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不同分割方法的 18F-FDG PET/MR影像组学鉴别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不同分割方法构建的 18F-FDG PET/MR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诊断效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 18F-FDG PET/MR检查的PD及MSA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3例,年龄(55.8±9.5)岁],其中PD患者60例,MSA患者30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自动标签功能解剖学(AAL)脑区模板匹配图像的自动脑区分割方法以及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分割方法勾画双侧尾状核及壳核作为ROI,分别从 18F-FDG PET和T 1加权成像(WI)中各提取1 172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训练集进行特征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同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以减少模型过拟合。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分割方法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其差异。 结果:训练集63例(42例PD,21例MSA),验证集27例(18例PD,9例MSA)。采用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 18F-FDG_Radscore和T 1WI_Radscor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其Radscore值在PD组和MSA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5.15~-2.83,均 P<0.05)。基于自动分割的 18F-FDG_Radscore和T 1WI_Radscore在训练集、验证集的ROC AUC分别为0.848、0.840和0.892、0.877;基于手动分割的两者的AUC分别为0.900、0.883和0.895、0.870;在训练集或验证集中,基于自动和手动分割方法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值:0.04~0.77,均 P>0.05)。 结论:基于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方法的 18F-FDG PET/MR影像组学在鉴别PD和MSA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自动分割省时省力且可重复性较高,其在PD和MSA鉴别诊断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的中期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8~38岁[(22.8±5.5)岁]。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关节囊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简便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RI影像学肩关节囊松弛程度和冗余长度;观察末次随访时恐惧试验结果和术后关节再脱位、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关节囊影像学改变与肩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0~64个月[(40.7±18.6)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分别为(41.2±4.7)分、(49.5±3.0)分和(57.6±3.0)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分别为(28.6±9.5)分、(77.7±7.2)分和(94.1±10.9)分,SST评分分别为(7.6±1.3)分、(9.8±1.0)分和(11.6±0.9)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及SST评分显著优于术前,且末次随访时显著优于术后6个月( P均<0.05)。MRI显示,术前关节囊松弛程度和冗余长度为(1.5±0.2)、(19.7±2.5)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3±0.2)、(12.9±3.7)mm( P<0.05或0.01)。末次随访时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均未出现关节再脱位、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关节囊松弛程度仅与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呈负相关( r=-0.62, P<0.05);关节囊冗余长度与Oxford肩关节不稳评分( r=-0.80, P<0.01)、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 r=-0.73, P<0.01)、SST评分( r=-0.75, 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关节镜下垂直褥式缝合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合并关节囊松弛,可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与关节囊松弛程度及冗余长度减少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指巨大腱鞘纤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男,54岁,农民。因发现左手中指逐渐增大肿物5年余,伴手指麻木半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左手中指肿物,初始约绿豆大小,无活动受限、无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肿物逐渐增大,近半年来出现手指感觉麻木,偶有串电样疼痛不适,一直未予诊治,未曾自行穿刺、抽吸。专科检查: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尺侧及指背侧可见突出于皮肤肿物,局部皮肤无破溃,皮温正常,轻压痛,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差,左手中指远、近指间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受限,左中指末梢血运正常,中末节指体偏尺侧皮肤感觉迟钝、两点分辨觉减退。X线片示:左手中指近指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局部骨质增生,中节指骨掌侧皮质可见凹陷性压痕。彩超示:左手中指屈肌腱旁可见多个实性肿物,边界尚清,形态欠规整,呈串珠样排列,似呈融合状,不随屈肌腱运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他各项化验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诊断: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伴指神经卡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中指软组织肿物切除,神经肌腱血管探查松解术。于左手中指中节指腹及指背侧作锯齿形切口,逐层切开,探查见肿物为一完整实性包块,分叶结节状,肿物在指腹侧位于指屈肌腱腱鞘浅层,中指尺侧指固有神经位于肿物表面、连续性存在、有约2.5 cm范围明显变细,中指尺侧指固有动脉于中节平面血管变细、血管腔狭窄,肿物通过手指尺侧蔓延至背侧,在指背侧于指伸肌腱浅层及深层均有累及,中节指骨骨质可见压痕。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边界尚清晰,切面呈梨白色、分叶状。于显微镜视下分离、松解指固有神经及动脉,完整切除肿物。修剪冗余皮肤,缝合切口。病理结果示:(左中指)肿物大小4.3 cm×3.2 cm×2.5 cm,似有包膜,切面灰白质硬,肿瘤多结节生长,瘤组织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大量胶原纤维构成,细胞稀疏,无异型,间质显著玻璃样变性,考虑玻璃样变性腱鞘纤维瘤。术后予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指导患者逐步行患指功能锻炼,术后2周即恢复正常伸屈功能。术后2个月时左手中指感觉麻木消失,两点分辨觉恢复正常(图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机器学习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分析脑拓扑属性数据,并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网络拓扑属性的改变。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采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者的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构建脑功能网络,提取全局和节点拓扑属性。将所有受试者划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基于支持向量机对训练组数据进行拟合并通过交叉验证检验预测性能;通过递归特征消除算法优化模型,提取对预测性能做出最大贡献的指标。基于最优预测性能的训练模型计算测试组分类性能。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数据差异。 结果:支持向量机基于所有指标预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测试组准确率为75.00%,在剔除冗余特征后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测试组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00%。模型中左侧额部颞上回、右侧背部无颗粒岛叶、双侧背部颗粒岛叶、双侧尾部扣带回以及左外侧前额丘脑的节点全局效率(nodal global efficiency,Ne)是对分类有最大贡献的特征,即相较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上脑区Ne值存在异常。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Ne值存在异常,提示信息整合传递功能的异常可能与患者脑网络动态平衡失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叶片养分特征及其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差异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是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特殊的天坑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为探究天坑植物的养分利用特征与环境适应性差异,揭示天坑森林植物适应机制,为天坑森林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研究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坑内外植物叶片中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养分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植物各化学计量间的内在联系和环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其他喀斯特地区植物以及全国陆地植物相比,研究区域内的36科55属64种植物叶片具有较低的C含量,较高的N、P、K、Ca、Mg含量和较低的C:N、C:P,表明天坑植物具有低固C、高养分积累、高生长速率与低养分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2)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叶片N:P平均值为16.65,N:K平均值为1.50,K:P平均值为10.10,表明天坑植物整体K富足而N、P养分受限.(3)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位置、不同功能群植物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环境、不同类型植物养分吸收的策略不同.(4)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叶片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比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叶片对不同养分的吸收具有一定的比例与协调关系.(5)对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养分利用特征、生境养分差异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为天坑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机制的探索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放牧干扰下天山北坡中段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放牧是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然而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与功能群对土壤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目前仍不明确.该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调查和室内土壤分析,分析放牧对植物群落与功能群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揭示在放牧干扰下植物群落和功能群对土壤因子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和未放牧草地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为多年生禾草和莎草,重度放牧样地中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为毒害草,优势种为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相较于重度放牧,轻度放牧显著提高多年生禾草、豆科植物、莎草和杂类草功能群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了毒害草地上生物量.轻度放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重度放牧;而在功能群多样性中,轻度放牧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重度放牧,Simpson指数在不同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Mantel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特征、功能群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土壤密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放牧直接对草地植物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和功能群多样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也可通过提高土壤密度和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从而对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和功能群多样性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综上,在放牧干扰下,土壤因子对维持天山北坡中段草地植物群落的稳定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结果为新疆草地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冻融阶段表层季节冻土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冻土微生物对预测冻土和气候之间潜在反馈机制至关重要.为明确不同冻融阶段对冻土细菌群落的影响,揭示冻土性质变化与细菌群落之间的响应关系,选择黑龙江典型季节冻土表层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通过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冻融阶段对土壤pH和总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完全冻结期土壤中机质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冻融循环期(P<0.05).(2)共获得OTU序列985111条,属于42个菌门,优势菌门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完全解冻期显著高于冻融循环期和完全冻结期(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在不同冻融阶段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冻融阶段对细菌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影响显著,其中冻融循环期显著增加了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完全冻结期则使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完全冻结期对细菌丰度之间的正相关性以及群落的稳定性影响较大.(3)细菌群落功能共5418种,分属于6大类,其中新陈代谢功能占比最大,不同冻融阶段平均值占比75%以上.一级功能在完全冻结期和完全解冻期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二级功能中,几乎均在完全冻结期和完全解冻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土壤有机碳(SOC)、总氮(STN)、总磷(STP)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的主要环境因子,pH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不同冻融阶段(特别是完全冻结期)对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的变化与土壤性质SOC、STN、STP呈现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省季节冻土微生物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三空间注意力的残差U-Net在视网膜血管分割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针对视网膜图像末端微小血管对比度低、分割不精确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层次残差与三空间注意力机制的U型网络用于视网膜眼底血管分割.该网络在编码部分为了减少图像特征的丢失,引入原始图像后添加多层次残差模块.此外,为防止网络深层产生梯度弥散与特征数据冗余问题,在残差模块中进一步加入批量归一化与Dropout功能.在解码部分,采用三空间注意力机制来赋予类原始图像、下采样图像和上采样图像特征不同的权重,以增强特征纹理和位置信息,并实现微小血管的精确分割.实验结果显示,在公开的彩色眼底图像数据集上,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和AUC分别为0.985、0.991、0.829和0.985,与金标准分割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血管图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特征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浮游植物功能群具有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和指示水环境的作用.雅鲁藏布江是中国重要的水系.本研究于2019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20年5月(春季)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水体呈碱性,水温、流速、浊度在3个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2)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纲24目44科121属,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整体呈硅藻-绿藻-蓝藻型.可将浮游植物划分为28个功能群,其中有16个优势功能群,且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变化明显.(3)冗余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水温、pH、溶解氧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4)基于3个季节的香农指数(0.56~3.09,均值为2.20)和生态状态指数(1.92~4.91,均值为3.63)的综合评价表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质状态为"良好".本研究揭示了高原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的水生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