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障碍康复监测辅助装置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设计一款运动障碍康复监测辅助装置,对没有或很难独立行走的患者进行运动损伤评估。方法:设计了辅具车,配备加速度计和六维力传感器。设置正常行走(NW)组和异常行走组,其中异常行走组包括中度异常行走(MA)组、借助辅具车行走的中度异常行走(MA-V)组、重度异常行走(SA)组和借助辅具车行走的重度异常行走(SA-V)组。NW组不穿戴膝关节固定装置行走,异常行走组受试者的右腿用膝关节固定装置固定,MA-V组膝关节活动角度范围调节为0~30°,SA组膝关节完全无法弯曲,每组包含50个样本量。通过加速度计评估受试者步态周期、左右腿峰值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值,并通过六维力传感器评估受试者上肢力的变化。结果:对于中度损伤组,MA组和MA-V组的步态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A-V组的步态周期略大于MA组。对于严重损伤组,SA-V组的步态周期低于S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于所有异常组,左腿的平均加速度和峰值加速度均大于右腿,左腿与右腿的峰值加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异常行走模式中,左手力的平均值(绝对值)大于右手,尤其是 Z轴。NW、MA-V和SA-V组左侧合力的标准差分别为2.759、8.297、13.118 N。SA-V组的力散点图离散度最高,NW组则有较好的集中度。 结论:设计了一款配备了加速度计和六维力传感器的辅助车,有助于医生对运动障碍康复进行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每日步数及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体力活动不足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步行是预防慢性疾病、降低死亡风险的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然而目前缺乏支持步行可以改善和维持身体健康的权威证据。南丹麦大学的Borja del Pozo Cruz教授团队利用迄今为止关于步行与健康的最大队列研究发现每天累计步行10 000步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降低有关。该研究是基于英国生物银行大数据库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在英国共纳入78 500例年龄40~79岁的成年人,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通过佩戴手腕加速度计精准测量受试者7 d的步行参数,并在2021年9月30日至10月31日对受试者进行随访。利用Cox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步数和步行强度与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的关系。该研究发现每多走2 000步(每天最多10 000步)癌症死亡率(MRC:-0.10,95% CI:-0.15~-0.06)、心血管疾病发病率(MRC:-0.10,95% CI:-0.15~-0.06)以及全因死亡率(MRC:-0.08,95% CI:-0.11~-0.06)随之进一步降低。提高步行强度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关疾病和死亡风险。该研究是目前关于步行与健康关系的最大人群样本,利用佩戴手腕加速度计和机器学习算法克服以往研究局限,精准分析每日步行参数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等健康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从流行病学角度为每日步行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科学证据,为临床运动指导提供权威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期至青春期晚期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与高危儿童2型糖尿病的因果关联:QUALITY队列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与儿童2型糖尿病发展的因果关联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QUALITY 队列,研究对象为2005—2008年父母任一方肥胖的8~10岁西欧儿童(基线样本量=630),并在其10~12 岁进行第一次随访(样本量=564),15~17岁进行第二次随访(样本量=377)。使用加速度计测量研究对象一周内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其视屏时间。结局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使用纵向边缘结构模型、逆概率处理和删失加权法调整时依性混杂因子,评价MVPA、久坐行为和视屏时间对2 型糖尿病的平均因果效应。结果显示,从8~10岁至15~17岁,每天增加10 min 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5.6%(95%CI:2.8%~8.5%),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降低3.8%(95%CI:0.5%~7.1%)。每天增加1 h久坐行为或视屏时间分别可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8.2%(95%CI:3.9%~12.3%)、6.4%(95%CI:2.5%~10.1%),第二阶段胰岛素分泌需求增加5.9%(95%CI:1.9%~10.1%)、7.0%(95%CI:-0.1%~14.7%),并使空腹血糖值增加0.030 mmol/L(95%CI:0.003~0.050 mmol/L)、0.020 mmol/L(95%CI:0.010~0.030 mmol/L)。本研究使用现代因果推断方法支持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是高危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未来应将其作为预防的主要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以珠海市555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客观测量法,采用加速度计测量身体活动水平,采用计算机化行为测试评估执行功能。对儿童24 h活动行为特征进行描述,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24 h活动行为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活动行为达标情况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结果:依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对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静坐屏幕时间和睡眠时长的推荐量,研究对象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达标(≥60 min/d)率为33.9 %(188/555)、静坐屏幕时间达标(≤1 h/d)率为43.4%(241/555)、睡眠时长达标(10~13 h/d)率为83.4%(463/555),仅13.3%(74/555)儿童三项均达标。工作记忆测验正确得分为(60.6±20.3)分,抑制控制测验反应时间为(695.1±135.8)ms。学龄前男性儿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60 min/d)正向预测工作记忆( β=0.121, P=0.037),静坐屏幕时间(≤ 1 h/d)负向预测抑制控制( β=-0.122, P=0.036)。 结论:学龄前儿童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静坐屏幕时间达标率较低,且前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工作记忆呈正相关,后者与学龄前男性儿童抑制控制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客观测量身体行为的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进展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受限于传统自我报告问卷测量方法的信、效度,身体行为(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的准确测量受到很大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度计等客观测量设备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测量身体行为相关特征,并逐渐为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所用。然而,我国乃至亚洲人群尚缺乏采集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的大型队列研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在第三次重复调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使用Axivity AX3腕式三轴加速度计测量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及睡眠情况,最终共纳入全国10个项目地区20 370名研究对象,其中女性占65.2%,年龄(65.4±9.1)岁,不同项目地区研究对象的身体行为活动水平具有较大差异。CKB项目开展的身体行为客观测量数据为描述我国中老年人24 h身体行为特征、探究身体活动、久坐行为、睡眠的健康效应以及其与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力活动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了解国内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期患者在接受慢病管理下的体力活动状况,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PEAKING队列研究中CKD患者112例,根据每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达标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达标组(98例)和不达标组(14例).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客观评估CKD患者的体力活动状况,并对两组患者的体力活动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患者中98例(87.5%)体力活动状况达标.不达标组年龄、病程、CKD3、4、5期和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3、4分患者比例均高于达标组,CCI 0、1、2分患者比例均低于达标组(P<0.05).达标组患者中强度体力活动(MPA)、高强度体力活动(VPA)、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日均能量消耗量和代谢当量值均高于不达标组(P<0.001).结论 接受慢病管理的CKD非透析期患者通过加速度客观评估体力活动状况,达标率相对较高,间接反映了接受慢病管理对CKD患者的潜在健康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心率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基于心率联合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建立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能量消耗(energy expenditure,EE)预测模型,为五禽戏的EE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4名18~30岁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习练水平分为熟练组(n=39,男21、女18)和初学组(n=35,男17、女18),其中55名为建模组,19名为验证组.佩戴Polar心率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9个部位:腰部、两侧上臂、两侧腕部、两侧大腿和两侧踝部)和CORTEX MetaMax3B-R2便携式气体代谢仪测试习练1套五禽戏的心率(heart rate,HR)、加速度计计数[X轴、Y轴、Z轴及三轴向量幅值(vector magnitude,VM)的计数值]和EE相关指标.以气体代谢仪所测精准EE为基准,建立HR、加速度计计数或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对比不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五禽戏运动EE与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HR相关指标和不同部位加速度计计数(腰部X轴计数值,左大腿VM值及X轴、Y轴计数值,右大腿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左脚踝VM值及Y轴计数值,右脚踝VM值及Y轴、Z轴计数值)均显著相关(P<0.05);(2)五禽戏运动EE的HR、加速度计计数和HR联合加速度计数模型的调整后R2分别为0.582、0.508、0.678(P<0.05);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介于0.706~0.817之间,Bland-Altman分析中每种模型仅1个误差值落在了95%置信区间外,其余均落入95%置信区间内,即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精确度较高;(3)在不同预测模型中,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EE(kcal)=-20.089+0.279×体重(kg)+0.243×ΔHR(运动HR-安静HR,次/分)+0.001×右大腿Y轴计数值+0.181×运动HR(次/分)-4.202×性别(男=0,女=1).结论:HR联合加速度计计数建立的五禽戏运动EE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可较为准确地推算1套五禽戏运动的E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穿戴式能耗仪调查铁路隧道施工典型工种体力劳动强度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基于ActiGraph GT3X+设备对铁路隧道施工典型工种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科学监管铁路隧道施工人员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7-8月,从铁路隧道施工现场典型工种招募24名工人(电焊工3人,立架工7人,防水工4人,钢筋工10人)参加本研究.利用佩戴在优势侧手腕的人体能量消耗仪连续记录其全天24 h的身体活动3~5 d.基于加速度计提供的每分活动计数、能量消耗、代谢当量等估算各工种的劳动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工种之间的差异.结果 23名工人完成了调查.防水工、钢筋工、电焊工和立架工单位小时内的活动计数指标,除最大活动计数之外,活动计数的总和、平均值和每分活动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防水工的活动计数值最大(P<0.05).4个工种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分别为(1 303.0±78.5)、(760.8± 24.5)、(554.8±91.4)和(521.9±30.4)kcals(1 kcal=4.184 kJ),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P=0.006);代谢当量分别为(2.89±0.22)、(2.57±0.39)、(1.81±0.07)和(1.70±0.27)METs,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P=0.002).结论 不同隧道施工典型工种的劳动强度不同,防水工的体力劳动强度相当于Ⅲ级(重强度),钢筋工、电焊工和立架工属Ⅱ级(中等强度).隧道施工管理方应重视不同工种之间体力劳动强度的差异,合理制定劳动限额和分配人力资源,保护工人身心健康和作业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综合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校内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等综合干预措施对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的影响效果,为高职院校肥胖学生干预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证依据.方法 2023年1-3月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无锡市某职业技术学院79名一年级肥胖学生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023年4-6月,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干预组采用信息型(利用纸质散页和社交、学习软件精准推送干预信息)+行为型(每天集中1 h体育锻炼及多项活动行为要求,并运用运动加速度计反馈身体活动客观数据)的干预方式,对24 h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和其他行为进行综合干预(120 min/d,共8周);2023年6-7月进行1周后测和追踪调查.采用《Bouchard身体活动日记》、周调查问卷和三轴运动加速度计记录两组学生24 h活动行为情况.通过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时间的差异及组内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和其他指标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测与后测:F值分别为6.45,4.66,7.21,7.88;前测、后测与追踪测:F值分别为5.37,5.12,5.43,5.29;P值均<0.01).追踪期间,干预组学生24 h活动行为各成分指标(身体活动、静态活动、睡眠、其他)时间[(298.52±60.27,613.69± 68.55,442.33±45.26,85.28±20.57)min/d]与后测数据[(313.25±54.15,601.88±65.47,462.83±42.86,61.92±18.53)min/d]相比出现反弹现象,但均好于前测数据[(230.45±67.42,720.32±105.63,369.78±32.31,119.29±22.17)min/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46,39.45,33.41,59.43,P值均<0.01).干预期间,第4,5周干预组学生身体活动、静态活动和睡眠时间各指标出现波动样态.结论 高职院校肥胖学生24 h活动行为的校内综合干预有效,但持续性不足.应根据高职院校肥胖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增加身体活动和睡眠时间,减少静态活动时间,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术室移动医疗设备智能定位系统设计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为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设计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术室移动医疗设备智能定位系统.方法:该系统采用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算法和多网关轨迹滤波算法来进行蓝牙定位,主要由蓝牙网关、蓝牙信标、蓝牙标签以及后台的数据处理平台组成.其中蓝牙网关主要由有源以太网(power over ethernet,POE)模块、直流电源模块、CPU、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组成,蓝牙信标主要由信标控制单元、蓝牙发射模块、蓝牙接收模块等组成,蓝牙标签主要由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蓝牙模块、防拆开关和加速度计等组成;数据处理平台前端采用Vue框架开发,后端采用Java语言开发.结果:该系统可准确定位医疗设备在手术室的具体位置,且不会对其他医疗设备造成电磁干扰.结论:该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电磁干扰低、系统稳定可靠、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定位及管理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