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104 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置换组(52 例)和固定组(52 例),置换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固定组(t=5.545、5.150,P均<0.001),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固定组无明显差异(t=1.933、1.619,P=0.056、0.109).术后 12 个月,置换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 80.77%,明显高于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 61.54%(χ2=4.685,P=0.030);置换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 36(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固定组(t=3.062、2.868、3.028、3.440,P=0.003、0.005、0.003、0.001).置换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77%,明显低于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21.15%(χ2=5.283,P=0.022).结论 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相比,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虽会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效果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1-03诊治的1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期采用生物型加长股骨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随访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疗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平均32.0个月.术后切口按时换药,均一期愈合并拆线,围手术期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5.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无辅助行走.本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89±4.64)分,较术前(53.11±3.4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一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可行,疗效满意;股骨侧假体建议选择生物型全涂层加长股骨柄假体,初始稳定性好,同时具有骨折固定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生物型假体与加长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比较常规生物型假体与加长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21-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79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40例应用常规生物型假体(生物型假体组),39例应用加长骨水泥型假体(骨水泥假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下床时间、术后死亡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7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58个月.生物型假体组:术后16个月假体周围骨折1例,再次手术治疗;1例术后25个月假体柄下沉,但无症状;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49、56个月死于内科疾病.骨水泥假体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3例,2例抢救成功,1例抢救无效于术后10 h死亡;术后1周内肺部感染2例,转呼吸内科治疗后出院;术后3年随访时发现骨水泥致骨溶解1例,术后4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手术;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31、43、52个月死于内科疾病.生物型假体组手术时间短于骨水泥假体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骨水泥假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死亡率以及术后1周、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标准生物型假体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生物型假体比骨水泥型假体有着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18 年2 月~2023 年2 月期间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 80 例,采用Harris评分表对髋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80 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 10.3 个月(6~22),术后6 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平均85.6分(72~94),其中优良42 例,较好28 例,尚可 10 例,良好率达 87.5%.结论 选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快,可早期下床负重,减少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运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为80 ~ 94岁,平均86.4岁;均为单侧,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15例,Ⅳ型12例,Ⅴ型9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Ⅳ级13例,Ⅲ级14例,Ⅱ级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Harginge入路,利用生物型加长柄Wagner SL假体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3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43.5 min(35 ~ 5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40 mL(200 ~ 320 mL).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后死亡.35例患者术后获14 ~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28.3分提高至84.3分;优2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8.9%.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Engh固定/稳定标准评定假体和骨界面的骨长入效果:均为骨性固定.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Wagner SL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尽快恢复患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近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加长的中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到2015年12月绵阳市骨科医院94例75~95岁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骨水泥组和生物组各47例,纳入标准为患者外力创伤后经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无手术绝对禁忌证.骨水泥组给予骨水泥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生物组给予加长生物型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用SPSS 23 .0软件包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总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初次下地煅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6月、12月Harris评分,用x2检验2组优良率.结果 生物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骨水泥组(手术时间:t =3.733,术中出血量:t =2.207,均为P<0.05),2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初次下地煅炼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生物组深静脉血栓和心肺事件发生率与骨水泥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x2=4 .642,心肺事件:x2=6.409,均为P<0 .05).2组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Harris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3月、6月、12个月手术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长的远端稳定的生物型股骨柄假体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与骨水泥型假体一样的临床效果,且可减少创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不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6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86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根据术中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骨水泥组(44例)和生物型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生物型组手术时间短于骨水泥组[(73.69 ± 13.16)min vs (86.15 ± 14.28)min],骨水泥组术中出血量[(216.86 ± 18.23)ml vs(229.34 ± 19.27)ml]、术后引流量[(266.41 ± 21.03)ml vs(325.26 ± 31.08)ml]、术后输血量[(263.89 ± 29.48)ml vs(296.17 ± 31.42)ml]及术后开始下地(部分负重)时间短于生物型组[(2.3 ± 0.7)d vs(3.6 ± 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骨水泥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生物型组(P均< 0.01),两组术后6、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 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骨水泥组为79.55%,生物型组为76.1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水泥组为15.91%,生物型组为14.29%,两组相当(P > 0.05); 骨水泥组术后出现3例骨水泥中毒.结论 两种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相当.生物型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出血多; 骨水泥型术后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但存在骨水泥中毒风险,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时应综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术的中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随着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应用的逐年增加,选择安全可靠的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中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试验组采用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短期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术后中短期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18个月的Harris评分和术后18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亦高于对照组,而各项中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具有良好的中短期疗效和较高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2例高龄不稳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骨科门诊2011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他们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经对比,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为85.2±6.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9±1.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73.08%(38/52).(3)4例患者的Brooker分级为Ⅰ级,2例为Ⅱ级,但因不影响活动,未采取处理措施.结论: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4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22例;髋部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例.受伤原因:摔伤24例,交通车祸伤12例,坠落伤5例.内固定方式:空心螺钉内固定1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18例,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4例.初次内固定术时年龄51~85岁,平均68 .6岁.内固定失败原因:股骨头坏死24例,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切出12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从内固定术到髋关节置换术时间为6~38个月,平均为15.4个月.髋关节置换术前患髋Harris评分为21~48分,平均(35 .4 ± 6 .5)分.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3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4例;其中采用标准股骨柄27例,加长型股骨柄14例.结果 1例患者术后3 d死亡,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 3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 .5~6 .0年,平均为3 .8年.末次随访时患髋Harris评分为51~96分,平均(82 .6 ± 4 .3)分.有1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并再次手术;1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患髋中度疼痛.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治疗方式,中期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