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宁德市闽东医院实习的51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名与观察组2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核心胜任力以及产妇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助产士的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核心胜任力、对助产士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实习助产士采用品管圈管理视域下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其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岗位胜任力及评判性思维技能水平,提升产妇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圳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培训优化策略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本研究基于深圳市 10 年的助产士培训经验,旨在深入分析并优化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的培训策略,为提升培训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对 14名助产士培训师资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直至信息饱和.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深圳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培训根据助产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特点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并结合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进一步优化策略:强化核心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升;实行分层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习基地的同质化管理与资源共享.结论 本研究就深圳市助产士核心胜任力培训提出了一套全面的优化策略,为构建高质量的助产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连续性产科案例在助产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助产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1].国际助产士联盟(ICM)通过对17个国家的调查将助产士的核心能力定义为“在助产教育和实践背景下,助产从业人员能够胜任助产岗位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专业行为和专科技能的综合能力”[2].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助产士短缺,核心能力整体发展不均[3],助产学生在实习时普遍存在紧张心理,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动手能力不强,对产妇缺乏关爱的能力,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加了临床带教难度[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助产专业实习生对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高职助产专业实习生对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升助产士围生期保健服务能力,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综合性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247名实习生的实习前、后对艾滋病和梅毒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围生期监测干预和随访三方面的知晓情况.结果 实习后,247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1.26%(176名),高于实习前12.96%(32名)(x2=172.20,P<0.01),但各知识点的回答正确率提高程度不同.其中基本知识方面回答正确率最低的是“梅毒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实习前后分别为45.34%(112名)、65.18%(161名);对传播途径掌握不全面,尤以日常生活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其中正确率最低的是“是否经蚊虫叮咬传播?”,实习前后分别为43.72%(108名)、66.80%(165名);对围生期监测、干预和随访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尤其产后随访方面各知识回答正确率最低,实习前后分别为1.21%~2.83%、7.69%~37.25%,其中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随访内容回答正确率最低,实习前后分别为1.21%(3名)、7.69%(19名).结论 助产专业实习生对艾滋病、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掌握经实习后仍较差,建议完善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加强师资的专业培训和树立助产士参与健康宣教的服务意识,是提升知晓率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品管圈教学模式在助产士实习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在助产士实习教学活动中引入品管圈以提高教学质量效果,为产科实践教学创新方法,同时为各学科实践教学模式提供借鉴.方法 将产房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年内陆续进入该科轮转实习的84名助产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试验组采取将日常带教融入品管圈活动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以讲授为基础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2组实习生学习效果.结果 实习结束后运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型方法的三个层次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应层通过教学计划、带教师资、实习环境、教学形式及内容、考核评价5个方面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学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23,P<0.05);学习层通过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试成绩和整体护理三项考核进行评估,发现试验组三项成绩中位数分别为84.89、82.55、77.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2、78.60、72.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2.71、-2.82,P<0.05);行为层通过服务对象满意度进行评估,发现产妇对试验组学生在操作熟练、主动服务和宣教到位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8~-1.75,P<0.05).结论 品管圈教学模式在产房助产士实习教学中应用可行,使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带教的水平和积极性,同时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培养管理人才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思维导图在助产护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教学在助产护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科室实习的助产专业护生67名,其中32名为对照组,35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方法中引入了自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 、操作考核成绩,并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师生双向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 、师生双向评价(带教教师对护生的专业水平 、沟通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评价;护生对带教教师的带教计划 、带教方式和整体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助产护生的实习质量,又可以促进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提高教学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助产方向本科实习生对助产士角色体验和认知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助产方向本科实习生对助产士角色的体验和认知.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助产方向的19名本科实习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依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 助产方向本科实习生对助产士的角色体验和认知可归纳为3个主题:正负双向的角色体验;助产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临床学习阶段是实习生对助产士角色认知转变的关键期.结论 学生对助产士的角色体验具有两面性,教育者应重视助产临床实践教学,重视专业教育融合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对助产士角色的认知,促进角色的正性体验和积极的职业情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Kolb体验式教学对产科助产士人文关怀水平与核心胜任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Kolb体验式教学对产科助产士人文关怀水平与核心胜任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9年1—12月实习的产科助产士80名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带教,观察组在常规带教基础上加以Kolb体验式教学,比较两组助产士的人文关怀水平与核心胜任力.结果 观察组助产士人文关怀中高水平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中高水平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lb体验式教学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能提升其人文关怀水平,增强其核心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助产士临床带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连续性临床情景实训教学在高职助产技术强化实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连续性临床情景实训教学在高职助产技术强化实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长沙卫生职业学院2019级2个助产班共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对照组(54名),采用学生单独练习辅以教师指导实训教学方式,以传统技能考核作为考核标准;2班为试验组(56名),采用连续性临床情景强化实训教学方式,以连续性临床情景案例进行技能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实习评价及对不同实训教学的评价.结果 试验组实训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试验组在实训效果的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自我评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职业态度、沟通与协作能力、助产士专业核心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满意度认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职助产技术强化实训中采用连续性临床情景实训教学方式,可有效地提高技能实训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了学生临床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