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关键为清除根管内细菌及生物膜.以次氯酸钠作为冲洗液,配合使用注射器和超声冲洗,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根管冲洗方式;氢氧化钙是诊间根管封药的主要选择.然而,常规根管化学消毒存在药物渗透能力欠佳以及产生耐药性等不足.近年来,新型生物小分子制剂如M33D、LL-37等抗菌肽,反义RNA分子ASwalR/ASvicR,纳米银、介孔硅酸钙、壳聚糖等纳米颗粒,因其良好的渗透性及生物调节能力,可在根管复杂解剖结构和牙本质小管深处发挥抗菌、抗生物膜的功效,并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然而,生物小分子制剂的体内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等仍需进一步研究.传统药物的改良、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仍是研究关注重点,未来还需开发新型小分子制剂和理想消毒药物.本文对生物小分子制剂在感染根管化学消毒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猴痘的临床药物干预:从预防到治疗各阶段的药物选择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和皮肤损害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猴痘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及灵长类动物.猴痘病毒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人、动物或物品,性行为及母婴垂直途径传播.在全世界多数地区其干预仍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但部分国家已经成功使用疫苗和其他药物预防和治疗猴痘.本文从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环境消毒等维度,综述目前世界范围内预防和治疗猴痘的药物、疫苗和化学制剂的特点、剂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临床药学关键信息,以期帮助临床工作者优化各阶段应对策略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根管冲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冲洗是根管预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根管冲洗依赖于冲洗药物和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许多学者以提高根管冲洗效果和清除根管内感染为目的,对冲洗药物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改善冲洗剂的性能、联合使用不同冲洗剂,根管内的感染微生物、玷污层及内毒素等得到更有效的清除;通过应用根管冲洗辅助方法、开发根管冲洗新技术,根管冲洗剂得到更好的输送和活化,根尖部的清洁效率得以提高,增强根管系统的化学预备效果.本文就根管冲洗药物、根管冲洗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荡洗结合消毒药物在恒牙C型根管感染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超声根管荡洗策略结合不同化学消毒药物在恒牙C型根管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提出更佳的配合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初次接受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5.25% NaOCl+ 17% EDTA药物:B组,采用生理盐水+超声终末单次荡洗;C组,采用生理盐水+超声术中多次荡洗;D组,采用5.25%NaOCl+ 17% EDTA+超声终末单次荡洗;E组,采用5.25% NaOCl+ 17% EDTA+超声术中多次荡洗.采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治疗前后细菌DNA拷贝数量,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各组治疗后细菌DNA拷贝数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D组和E组细菌DNA拷贝数量显著低于其它三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根管荡洗结合化学消毒药物治疗恒牙C型根管感染,临床疗效明显,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更佳的配合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大样本数据提供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根管治疗技术之根管的化学预备和消毒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根管预备过程中,机械预备与化学预备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利用化学药物的杀菌和渗透作用,联合应用多种化学药物,并结合其他动能冲洗设备加强冲洗效果,以最大限度去除根管内感染.对于感染根管,在各疗次间,可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进一步抑菌和物理屏障防止再感染的作用.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到药物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性和诊间再感染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十二指肠镜再处理现状和补充措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十二指肠镜主要运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临床处理胆胰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内镜在微创治疗领域的不断应用,诊断性ERCP 已逐步发展成为治疗性 ERCP〔2〕.近年来,由内镜引发的感染事件不断被报道,除支气管镜〔3,4〕和膀胱镜之外,更多的是关于十二指肠镜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 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暴发,且该暴发是在再处理遵循制造商说明书和国家标准规范指南的基础上发生的〔5,6〕.因此,十二指肠镜的再处理问题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强烈关注.2015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The U. 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指出目前的十二指肠镜再处理标准并不能提供合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除按照标准再处理外,建议各医疗机构实施额外的4 项补充措施,包括微生物培养、环氧乙烷(Ethylene oxide, ETO)灭菌、液体化学灭菌和重复的高水平消毒(High Level Disinfection,HLD)〔7〕.关于这一补充措施在临床的具体使用情况尚无综述报道,故本文通过对目前十二指肠镜再处理现状和补充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当前补充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工业性皮炎的处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东德,55%的工业性皮炎是由4组变应原引起的:铬酸盐,橡胶化学制剂,塑料,药物和消毒药.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原则是①技术改进,②改善个人防护,③有害物质的消除和取代,④立法,⑤情报和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44名为研究对象,依据体检统计报告,统计发生过职业危害的护理人员12名,未发生职业危害的32名.分析护理人员相关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长期接触化疗药物、抗菌药物、化学消毒剂,长期处于噪音环境、锐器伤及长期处于固定姿势等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发生职业危害,依据独立因素进行针对性相关知识培训,完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职业危害的管理制度,加强个人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干预,以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五味消毒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10种成分同时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秦皮乙素、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x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3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0.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5.16%~104.50%,RSD 1.09%~4.90%.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消毒饮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定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化疗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定向评价模式在血液内科化疗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定管理目标、行动目标、定向评估检查、目标实施分析和感染控制策略的定向评价模式,选取医院血液内科接治住院的58例化疗患者,按照其住院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感染控制管理采用常规评价模式,观察组感染控制管理采用定向评价模式.对比两组风险评估、感染控制和临床管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评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8,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8,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隔离率、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评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0,t=2.399,t=2.322,t=2.913;P<0.05).结论:定向评价模式能从血液内科化疗患者、药械、环境及医护等不同方面及时查找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管理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