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的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cCR患者采用等待观察策略可以取得与根治性手术类似的疗效,而且避免了手术并发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正日益受到关注。虽然现有研究结果支持等待观察策略安全可行,但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等待观察策略实施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包括远期肿瘤学疗效、cCR的诊断和评价标准、适宜患者的选择、观察期间的随访策略以及肿瘤局部再生的处理方法等。本文将根据现有文献结果结合本中心临床经验对上述问题加以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气管、支气管瘘的临床诊治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气管、支气管瘘是指气管及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食管、胃等邻近腔隙或脏器之间相互交通、形成异常通道(瘘管或瘘口)的一种病理状态,也是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一组临床病症,其成因大致可分为两种:手术和非手术所致。为了方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又可将其分为:非肿瘤所致和肿瘤直接所致。其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吞咽、饮水和进食相关的呛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呼吸和消化内镜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临床处理包括:急性并发症的处理、瘘口的处理以及全身治疗。近年来随着内镜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可以对绝大多数的非肿瘤所致的气管、支气管瘘实现根治。在未来随着3D打印、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等技术的进步,将会给气管、支气管瘘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门静脉高压内镜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内镜治疗作为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控制出血与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疗不断地走向个体化、精准、全程管理模式。通过病史、体检、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可以准确判断门脉高压病因与临床特点,重视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与处理可以更有效控制静脉曲张的进展。静脉曲张分型复杂,依据内镜、增强 CT门脉重建、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等检查结果进行个体化分层分级评估选择方案,结合改良组织胶治疗技术精准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关注门脉高压其他并发症与患者合并疾病,联合多学科诊疗管理,及时综合处理,是改善门脉高压患者内镜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胆管囊肿的外科诊疗现状及焦点问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胆管囊肿是儿童及成人胆道外科的常见棘手难题。尽管近年来外科诊疗技术已有显著进步,但与疾病相关的概念、诊断和分型等基本问题仍有不足之处,脉管解剖变异、肝内胆管狭窄等相关病变的处理仍是术中的认知盲区,关于胰腺段胆管囊肿的处理、肝内扩张胆管的切除范围等问题仍存在一定争议。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技术治疗胆管囊肿的病例逐渐增多的同时,再手术的病例亦渐有增多趋势,提示了需关注胆管囊肿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据,对胆管囊肿的外科治疗现状及焦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胆管囊肿的诊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微创治疗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是腰椎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邻近椎间盘突出、邻近椎体骨折或滑脱、邻近节段侧凸畸形、椎管狭窄或关节突关节退变等。当具有影像学ASDeg表现的患者出现腰骶痛、根性下肢痛或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时,则称为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is),此时往往需要再手术治疗。目前开放术式已广泛应用于ASDis的治疗,包括经后路融合术及经椎间孔入路融合术等,传统手术疗效显著,但其始终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等诸多弊端,所以外科医生正在积极尝试将各类微创术式应用于ASDis的治疗。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对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恢复效果更优,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血管、泌尿系统及腹腔脏器损伤风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在肌肉(如多裂肌)及韧带保护方面效果显著,但较开放术式,MIS-TLIF对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的矫正效果有限,且存在较高的上关节突关节破坏发生率。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的冠状面和(或)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显著,椎间隙处理彻底、椎间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恢复佳,但因髂嵴的遮挡使其应用受限,且有损伤腰丛及髂血管的风险。极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XLIF)的髂血管损伤风险低,对原内植物影响小,椎间融合效果好,但不适用于曾有腹膜后手术史、罹患腹膜后脓肿或存在血管变异的患者,术中常需神经电生理监测。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较开放术式存在手术创伤小、常见并发症(如硬脊膜损伤)风险低等优点,但因其术中需牵拉交感神经,可能会导致术后肢体冷热障碍,从而影响对手术减压效果的判断。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充分减压神经及硬膜囊的同时,对脊柱后方组织结构损伤较小,但是不适用于患有ASDis合并严重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或马尾综合征的患者,同时,PELD的学习曲线较其他术式更为陡峭。经皮内镜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同样存在学习曲线陡峭、易损伤出口神经的缺点,但较开放术式存在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少等优点。通过文献检索,对不同微创术式治疗ASDis的优、劣势以及不同微创术式的适应证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微创手段治疗ASDis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在我国西部4县的实施现状: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技术在我国西部4县的实施现状。方法: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新生儿安全项目”的18个项目县中,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和青海省各抽取1个项目县(分别为隆德县、晴隆县、通江县和同仁县),再从每县随机抽取1~2所县级助产机构作为研究单位,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开展现场调查。通过产妇及其新生儿问卷调查获得项目县EENC核心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通过医务人员焦点小组座谈和产妇个人深入访谈获得不同参与者对EENC的体验、态度和需求。分别采用SAS 9.4和NVivo 12.0软件对定量和定性数据进行分析。用混合方法研究整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结果:4个县共收集599对产妇及其新生儿有效问卷信息,共访谈45位医务人员和15位产妇。皮肤接触(skin to skin contact,SSC)持续时间≥90 min的实施比例在贵州省晴隆县最高(90.0%,95% CI:85.2%~94.8%),其次为四川省通江县(83.6%,95% CI:77.7%~89.5%)。青海省同仁县的早开奶率最高(99.3%,95% CI:97.8%~100.0%)。产妇对SSC的积极体验主要体现在幸福感提升和早期母乳喂养促进等方面。脐带断端不消毒、新生儿眼部护理和维生素K 1注射在4个项目县推广均比较顺利,措施逐渐常态化。但部分受访者尚未完全认可SSC和脐带断端不消毒的处理方式。 结论:EENC核心干预措施在项目地区得到了有效落实,但部分医务人员和产妇对个别推荐措施尚存顾虑。应进一步加强对EENC的理念宣传和培训,促进EENC在全国的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诊疗服务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诊疗服务的总体效率、了解儿童诊疗资源投入与产出现状,为一进步优化社区儿童诊疗服务提供策略建议。方法:于2020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共抽取全国14个城市的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自行填写调查表进行2019年样本中心0~18岁儿童诊疗量、儿科诊疗相关科室面积等相关数据收集,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工具为DEAP 2.1。结果:27个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445,平均技术效率0.865,平均规模效率0.494; DEA有效中心5家、弱有效4家,无效18家。18家DEA无效中心中有6家在能看儿科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投入上存在冗余;12家中心存在儿童诊疗量不足,15家机构存在0~6岁儿童签约人数不足的情况。DEA无效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郊区和"独立儿科门诊但无儿科病房的中心"。结论: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诊疗服务综合效率较低,当前面临诸如社区儿童诊疗资源投入规模较小且利用不充分、儿童诊疗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建议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创造最大的产出价值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扩大资源投入规模,以提高基层儿童诊疗服务效率,进一步发挥基层"守门人"在儿童诊疗方面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期无重点号。《颞骨鼓板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通过对15例颞骨鼓板骨折患者的总结,发现骨折早期以外耳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听力大多无下降,外耳道出血、外耳道前壁不规则膨出伴颏部伤口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体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外耳道狭窄及闭锁。《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治疗先天性中耳畸形17例疗效分析》回顾性分析17例行锤骨-镫骨底板开窗术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该术式对于砧骨长脚缺失或发育不全、镫骨底板固定或前庭窗闭锁的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安全可靠,术后听力改善明显,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气骨导差。《嗜酸粒细胞与新疆地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相关性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58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中炎性细胞的占比,发现嗜酸粒细胞与CRSwNP复发有关,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均以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为主。《缓释糖皮质激素支架在全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额窦口植入中的疗效观察》发现缓释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在额窦术区的植入能有效降低术后再干预的可能,提高术后额窦口的通畅性。《正常人群口咽部感觉功能检测的研究》通过电流感觉阈值检测,分析了58例受试者口咽部的感觉功能,发现舌根感觉敏感度低于腭舌弓,正常人左右两侧之间及男女性之间口咽部感觉功能无明显差异,年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口咽部感觉的敏感性。学术讨论《先天性耳廓畸形的分类、分型及分度进展》提出了新的耳廓畸形综合性分类、分型、分度系统,能够准确描述定义耳廓畸形的形态特征,并指导每一特定类型的治疗方式,对推动耳廓畸形的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价值。继续教育园地《颞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对颞骨恶性肿瘤的诊疗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肿瘤部位,范围及性质至关重要,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手术尽可能取得安全切缘;早期患者应行颞骨侧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晚期患者在手术切除的基础上需要辅助放化疗以期获得较好的预后。国外研究进展《多国“梅尼埃病指南/声明/共识”的解读和比较》针对目前国内外最新的6版梅尼埃病相关指南性文件的整体框架和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和比较,以供国内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同胞全相合供者(MSD)-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免疫抑制疗法(IST)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推荐一线治疗方法。其中,由于MSD-HSCT具有造血重建快、无病生存(DFS)率高等优势,成为具备移植条件的S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缺乏MSD的SAA患者,目前单倍体相合HSCT(haplo-HSCT)取得满意的疗效,逐渐成为其重要替代治疗选择。笔者从haplo-HSCT治疗SAA的适应证和疗效、供者选择和预后影响因素、预处理方案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防治、造血干细胞(HSC)来源和数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对haplo-HSCT治疗SAA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现状调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现状,为我国内镜治疗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脏健康联盟(Liver Health Consortium in China,CHESS)发起,通过网络分发调查问卷了解2022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基本情况。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各类内镜治疗例数和适应证,依照指南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依从性,急性EGVB的处理、治疗时机,胃底及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内镜治疗的改善等方面。统计各项治疗数据的医院数量占参与调查问卷医院数量的比例,各级医院的指南依从性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36家医院参与本调研,调查显示内镜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是控制急性出血(49.3%,412/836)和预防再出血(38.3%,320/836)。参与调研医院对于我国指南中EGVB一级预防的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72.5%(606/836),对于EGVB二级预防推荐意见(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的依从性为39.2%(328/836),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对于一级预防[71.0%(495/697)比79.9%(111/139), χ2=4.11, P=0.033]和二级预防的依从性[41.6%(290/697)比27.3%(38/139), χ2=9.31, 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2%(654/836)的医院首选内镜治疗处理急性EGVB,三级医院首选内镜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2.6%(576/697)比56.1%(78/139), χ2=46.33, P<0.001]。治疗时机通常为出血后12 h内(48.5%,317/654)和12~24 h(36.9%,241/654)。对于近贲门大弯侧的胃底静脉曲张和孤立性胃静脉曲张,分别有48.2%(403/836)和29.9%(250/836)的医院首选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注射进行处理,而12.4%(104/836)和26.4%(221/836)的医院首选以止血夹为基础的内镜治疗术式。参与调研医院认为提高内镜医师水平(84.2%,704/836)和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并提高多学科诊疗水平(78.9%,660/836)是当前内镜治疗急需改进的方面。 结论:多种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各级医院在开展急诊内镜进行EGVB止血方面较为积极,但对于预防EGVB首次出血和再出血方面的指南依从性欠佳。参与调研医院在胃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选择方面差异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