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OI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共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空白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 RR=0.57,95% CI(0.40,0.81), P=0.002]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5,95% CI(0.25,0.48), 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甲钴胺在OIPN总发生率[ RR=0.51, 95% CI(0.39,0.66), P<0.000 01]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7,95% CI(0.19,0.70), 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安全有效地预防OIPN的发生,效果优于甲钴胺,且不影响化疗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护理主导的耳穴压豆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护理主导的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紫杉醇类药物化疗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中的效果.方法 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结合耳穴压豆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倦怠乏力和腱反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38/43),高于对照组的74.4%(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主导的耳穴压豆疗法联合甲钴胺可改善接受紫杉醇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症状,具有无创简单、安全灵活、经济实用、依从性好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温疗法对紫杉醇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预防效果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系统评价低温疗法预防紫杉醇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taxan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TI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The Cochrane Library、JBI、OVI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内有关于低温预防TIPN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间自2013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涉及809个样本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温疗法能够降低TIPN总体发病率[RR=0.45,95%CI(0.36,0.57),P<0.001],保护患者外周感觉神经[RR=0.59,95%CI(0.36,0.97),P<0.05]/[RR=0.23,95%CI(0.11,0.47),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TIPN治疗药物的使用频率[RR=0.80,95%CI(0.58,1.10),P=0.17]、紫杉醇化疗剂量减少或中断次数[RR=0.70,95%CI(0.34,1.42),P=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RR=9.80,95%CI(4.06,23.67),P=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疗法能够降低TIPN发病率,保护外周感觉神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中医外治法治疗紫杉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紫杉类化疗药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抗氧化剂、神经营养及抗抑郁药物等.中医药治疗CIPN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针刺治疗、中药塌渍及按摩等)不仅可以弥补口服汤剂加重胃肠道反应的不足,且具有安全廉验的优势.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紫杉烷的神经毒性临床常见,而研究多围绕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进行,紫杉类药物仍缺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无论是中药熏洗还是针灸治疗,都缺乏大资料研究作为支撑点,且中药作用于周围神经毒性的具体机理和靶点仍需深入探索.今后,应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双盲实验,为紫杉类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发挥中医外治法的传统特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不同强度电针足三里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足三里对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CIPNP)大鼠行为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强度电针组.模型组及各电针组大鼠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溶液,建立CIPN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穴进行不同强度电针干预,干预 14 d.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细胞大小正常,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无明显空腔.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紊乱,出现大量的空腔,炎性浸润严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正常神经元大量减少.各电针组大鼠脊髓结构较完整,炎性浸润程度较轻,炎性细胞较少,正常神经元较多.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强度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升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脊髓组织 GFAP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降低CIPNP大鼠的机械痛阈值、提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脊髓组织 GFAP 表达水平以缓解周围神经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体验与应对方式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了解我国妇科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症状体验及应对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使用神经毒性化疗药物的12名有CIPN症状的妇科肿瘤患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11名患者出现麻木,但症状出现时间、具体部位、顺序、严重程度不一.9名患者出现疼痛,包括局部膝盖、胳膊、手腕、指尖以及全身疼痛,对疼痛的表述不仅有酸痛、骨痛,还有针扎感、过电感、电击感等.其他症状还包括异物感、蚂蚁移动感、灼热、痒痒以及睡眠、排便的改变.CIPN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涉及家务劳动、活动锻炼和工作社交三方面.CIPN使得患者减少或免于家务劳动;肢端麻木尤其是脚部麻木,影响患者活动锻炼的频率、时长,严重者不能走路.CIPN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体验,使其放弃工作,影响与家人、朋友的日常沟通.患者应对CIPN的方式包括按摩、揉搓、泡脚、药物,但效果不尽相同.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CIPN症状体验不一,肢端麻木和疼痛常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CIPN症状,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强化同伴支持作用,通过多科协作,为患者提供CIPN有效应对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大麻二酚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一直是肿瘤化疗当中不可回避的不良反应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与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没有可以有效预防其发生的药物.大麻二酚在神经保护方面具有优秀的潜力,例如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并且在多种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及预防作用,且不影响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大麻二酚通过多种机制预防及治疗CIPN,例如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抗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激活5-羟色胺受体1A(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1A,5-HT1A)、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subfamily V member 1,TRPV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等,并且对其可能存在的其他机制进行推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大肠癌XELOX所致周围神经毒型及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大肠癌XELOX方案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采用XELOX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从化疗第1天起口服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直至整个化疗周期结束,对照组从化疗第1天起给予甲钴铵片、维生素B6片口服直至整个化疗周期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毒性分级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毒性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能降低大肠癌XELOX方案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毒性分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麦注射液联合帕洛诺司琼对骨肉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帕洛诺司琼对骨肉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3年4月5日至2016年11月2日收治的接受大剂量顺铂+阿霉素化疗方案治疗的骨肉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9)与B组(n=39).A组给予帕洛诺司琼0.25 mg,1次/d;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30~40 ml, 1次/d.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血清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及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分析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血清CD3 +为(55.33%±4.17%),B组为(58.94%±4.26%);A组血清CD4 +为(37.21% ±4.65%),B 组为(40.19% ±5.10%);A 组 CD4 +/CD8 +为(1.12 ± 0.15),B组为(1.24 ±0.18),B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Livin为(37.52 ±5.94)nmol/ml,B组为(31.31 ±5.89)nmol/ml;A组血清VEGF为(34.12 ±9.35)nmol/ml,B组为(29.63 ± 8.19)nmol/ml,B组血清 Livin、VEGF均低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28.2%(11/39),B组为10.3%(4/39);A组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33.3%(13/39),B组为10.3%(4/39);A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28.2%(11/39),B组为7.7%(3/39),B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帕洛诺司琼辅助治疗骨肉瘤,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对化疗所致不良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通络蠲痹汤外洗防治化疗药物导致周围神经毒性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通络蠲痹汤外洗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含有致周围神经毒性化疗药的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化疗在化疗的第1天口服甲钴胺0.5g,3次/d,连续14 d,治疗组在化疗的第1天起予通络蠲痹汤外洗14 d.统计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GF水平、KPS评分、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及分级.结果:通络蠲痹汤外洗减缓血清NGF下降趋势,提高KPS评分,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结论:通络蠲痹汤能够有效防治化疗药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