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现状:一项基于三期随机临床试验的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既往对放射治疗后出现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放射性肠损伤研究的关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分析STAR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806117)数据库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例数据。纳入2008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术后治疗的848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及宫颈腺鳞癌;(2)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至少有下列不良因素之一: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切缘阳性、淋巴脉管浸润或宫颈肌层深部间质浸润;(4)术后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5)同意并能够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有智力或认知障碍的患者。全组848例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了放射治疗。盆腔放疗剂量为1.8 Gy/d或2.0 Gy/d,每周5次,总剂量45~50 Gy。563例患者在术后6周内开始放射治疗,其中282例患者采用单纯辅助放疗,281例患者采用同期放化疗方案(单药顺铂);285例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方案(TP方案,紫杉醇+顺铂)。观察术后辅助放疗期间的急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慢性期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总体生活质量状况、以及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情况。其中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问卷3.0(EORTC QLQ-C30),功能领域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表明症状或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分别于患者放疗前(即手术治疗结束后1周)、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全部治疗结束后的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评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定义为放疗结束后>3个月时消化道症状不能好转或者改善,分级标准参考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标准4.0版(NCI-CTCAE 4.0版)中的胃肠道部分。结果:848例患者放射总辐射剂量为(47.8±4.6)Gy。术后辅助放疗期间,急性期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恶心(46.0%,390/848)、呕吐(33.8%,287/848)、便秘(16.3%,138/848)及腹痛(10.3%,87/848)。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回收问卷346份和250份,QLQ-C30调查问卷显示,恶心或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得分均较放疗前(手术后1周)和术后放疗期间改善(均 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逐步提高[放疗前,手术后1周:59.7(0.0~100.0)分,术后放疗期间:63.1(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75.2(0.0~100.0)分,全部治疗结束后24个月:94.1(20.0~120.0)分, H=253.800, P<0.001]。完成全部治疗结束后12个月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8%(34/346),其中97.1%(33/34)为1~2级不良事件,表现包括腹痛、便秘、便血、腹泻;1例(0.3%)出现频繁腹泻>8次/d,为3级不良事件。全部治疗结束后的24个月,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为9.6%(24/250),并未随着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χ 2=0.008, P=0.927)。1例3级腹泻患者症状未见改善。 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放疗期间,常见的治疗相关性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痛和腹泻;治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种消化道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且随时间延长不能明显改善,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世界患者安全日谈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2年世界患者安全日的主题是"用药安全"。用药安全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常见的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有药源性癫痫、药源性锥体外系疾病、药源性脑病、药源性卒中、药源性视觉障碍、药源性脊髓损伤、药源性睡眠障碍、药源性认知功能障碍、药源性5-羟色胺综合征及药源性周围神经病等。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类药物、抗惊厥药物、肿瘤化疗药物以及一些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如他汀类等。对疑似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处理原则包括(1)完善检查,明确诊断;(2)消除病因,停用或减量应用致病药物;(3)清除体内致病药物;(4)对症治疗,营养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用药,其诱发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认知功能损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结合紫杉醇的药理特性、作用特点,总结近年来紫杉醇对中枢神经元γ-氨基丁酸B型(gamma aminobutyric acid B, GABA B)受体和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探寻紫杉醇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元凋亡、损伤中枢认知功能的内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揭秘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心脏毒性及认知损伤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专家引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叶兆祥教授认为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中的广泛应用,化疗引起的肝脏和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张久权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化疗相关脂肪炎患病率高达42.8%;同时发现接受化疗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亦显著增加。在另一项研究中,该团队通过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ECV)量化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发现心肌ECV从基线到治疗后3、6、12个月逐渐增加,并且出现癌症治疗相关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心肌ECV增加高于未出现心脏功能不全患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再毅教授认为如何通过影像学深入理解肿瘤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成为肿瘤影像学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张久权团队在化疗所致的肝脏、心脏及神经系统毒性影像评价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首先,通过对肝脏脂肪的MRI定量和心外膜脂肪体积的CT定量分析发现,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肝脏化疗相关脂肪炎的发生率以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同时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然后,利用胸部CT获取ECV量化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发现心脏功能不全患者ECV显著增加。在神经系统中,乳腺癌患者在完成第1周期新辅助化疗后即可发生广泛的大脑皮层形态学改变,这些脑区与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及信息处理速度等认知领域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对全面开展肿瘤影像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脑病的脑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鼻咽癌(NPC)患者放射性脑病的脑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莆田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9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放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氧分压(PaO 2)、血清神经相关物质、认知功能、放射性脑病(REP)及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aO 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PaO 2高于对照组,NSE及S100β水平分别为(25.64±1.82)ng/L和(1.94±0.21)ng/L,与对照组的(27.88±1.55)ng/L和(2.23±0.16)ng/L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显著增加,且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1年,观察组REP发生率为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08%( P<0.05);生存率和对照组比较(93.75% vs. 8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可通过增加大脑供氧,减少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从而降低REP发生率,对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癌症治疗、创伤和脑损伤远期后遗症的临床和神经核医学显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神经核医学显像在近几十年中已被应用于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和科研中。但是,其在对认知功能同样有远期影响的非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评估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该文对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3种疾病,包括癌症和化疗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同时对目前应用神经影像学方法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旨在更好地了解在这些情况下临床表现与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癌术前化疗过程中脑静息态功能活动与类淋巴功能改变及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后脑静息态功能和类淋巴功能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名健康女性被试及80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乳腺癌患者均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应用MMSE、DSST和FACT-CogPCI评分评估被试认知功能.应用rsfMRI获取反映大脑功能活动的ALFF指标.应用DTI-ALPS技术获取反映脑类淋巴功能的ALPS指数.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ALFF及ALPS变化,分析各指标与认知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ALFF与ALPS之间的相关性情况.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MMSE、DSST及FACT-CogPCI评分均减低(P<0.05).化疗后,左侧颞极中部、左侧丘脑腹外侧核及右侧顶后中回团块ALFF值减低,双侧颞叶、枕叶及顶叶多个脑区的ALFF值与FACT-CogPCI评 分呈正相关(pFDR-C<0.001).化疗后ALPS指数相比正常被试增高(1.42±0.29 vs 1.56±0.24,P=0.011),同时ALPS指数与FACT-CogPCI评分呈正相关(r=0.241,P=0.04).与此同时化疗后左侧舌状回ALFF值与ALPS指数呈正相关(r=0.69,P<0.001).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大脑功能活动和类淋巴引流均参与化疗后认知功能改变的过程,同时两者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δ-连环蛋白高表达状态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短期脑认知功能影响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MRI探讨δ-连环蛋白(catenin)不同表达状态的乳腺癌患者采用蒽环联合环磷酰胺(anthracyclines cyclophosphamide,AC)化疗方案2个周期后的脑认知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66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并首次进行标准化化疗患者,根据组织血清δ-catenin水平,分为δ-catenin高表达组31例和低表达组35例,同时收集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36例.所有受试者在化疗前及2个化疗周期后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并行脑静息态功能MRI、3D-T1加权成像,分析脑静息态功能MRI指标,包括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值、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值,并对患者化疗前后神经心理学评分以及脑静息态功能MRI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化疗前δ-catenin高表达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神经心理学评分显示,δ-catenin高表达组患者化疗后癌症治疗认知功能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Cognitive,FACT-Cog)总分、感知认知能力(Perceived Cognitive Abilities,P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评分(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数字符号转化测验(Digital Symbol Substitution Test,DSST)以及中文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数字连线实验B(Line-B)评分较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表达组只有AVLT-长时记忆(AVLT-long)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化疗前相比,化疗2周期后部分脑区ALFF及ReHo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catenin低表达组患者化疗后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ALFF值下降,而δ-catenin高表达组右侧小脑半球4-5区、双侧脑岛、左侧舌回化疗后ALFF值下降.ReHo指标中,δ-catenin低表达组患者化疗后左侧眶部额下回ReHo值下降;而δ-catenin高表达组则左侧缘上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ReHo值下降(P均<0.05).结论 δ-catenin高表达进一步加重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脑认知功能的损伤,主要涉及执行认知功能调控等相关脑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脑功能网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通过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观察乳腺癌化疗患者大尺度静息态网络间功能连接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评估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0例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C-组)和44例化疗后乳腺癌患者(C+组),两组分别进行了认知评估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检查.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来评估脑功能网络成分,比较两组受试者功能网络连接性(FNC),并与认知测试结果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C-组相比,C+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感知认知能力得分降低(P<0.05),数字连接实验A、认知疲劳、运动疲劳、感知认知障碍得分增高(P<0.05),同时C+组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较C-组高(P<0.05),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脑网络水平,C+组听觉网络(AN)与背侧注意网络(DAN)、AN与感觉运动网络(SMN)、默认模式网络(DMN)内、DAN与腹侧注意网络(VAN)、左侧额顶网络(LFPN)与VAN间功能连接降低(Bonferroni校正,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N与SMN功能连接强度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r=0.379,P=0.026,FDR 校正)、简易精神量表(r=0.492,P=0.003,FDR 校正)、感知认知能力(r=0.330,P=0.040,FDR校正)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认知能力损伤、大尺度脑网络间功能连接性改变,且与认知测试相关,这提示静息态网络功能连接性可为诊断化疗相关认知功能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3/2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超重与正常体质量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差异;针刺风池对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眩晕患者即时效应的静息态功能MRI研究;64排螺旋CT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其认知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研究;T2WI灰阶比值对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T1期非小细胞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基于CT纹理分析预测食管鳞癌患者Ki-67表达状态的应用价值;心脏MRI探索中国成人左心室肌小梁和乳头肌质量参考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心脏MR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后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斑块与主动脉CT值比值鉴别冠状动脉脂质和纤维斑块的价值;动态对比增强MRI全定量参数对照18F-FDG PET/CT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肝脏功能影像评分预测肝细胞癌大范围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应用价值;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定量评估的价值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血管包裹肿瘤细胞巢阳性肝细胞癌;多模态MRI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018版征象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的应用价值;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特征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术前MR影像学特征与转移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功能MRI T1ρ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的Meta分析;多模态MRI在腰椎间盘退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SPECT/CT融合骨显像评估异位骨化的成熟度;小儿卵巢扭转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分析;优化使用水合氯醛镇静的方法研究;基于床旁腹部卧位X线检查的新生儿气腹征象探讨;经动脉插管C臂CT灌注扫描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临床价值;CT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在高危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价值;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失误分析及经验总结;虚拟单能级成像及骨去金属伪影技术去除腰椎内固定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双源CT碘图评估肝硬化脾切除患者的肝脏血流动力学特点;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第2代冠状动脉冻结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在自由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快速水脂分离技术在MR髋关节扫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巧用米袋在1.5T MR颌面部成像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与脑白质高信号的相关性:基于MR结构相的研究进展;TACE联合TKI药物及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FAPI PET/CT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终末期肾病患者前额叶皮层损伤的MR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