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住培的10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0名学员采用医学影像控制系统辅助教学,对照组50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员的出科成绩、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结果。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比较两组组间差异。 结果:试验组学员出科考试的理论和阅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分别为(44.4±3.4)分比(38.8±3.9)分和(41.3±2.7)分比(34.3±2.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学员在影像诊断正确率[(84.4±7.4)分比(62.1±8.5)分]、影像鉴别诊断分析能力[(91.4±4.0)分比(74.5±7.1)分]和临床手术操作能力[(82.7±6.3)分比(75.2±6.7)分]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教师对试验组学员影像阅片能力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学员,分别为(8.3±0.6)分比(7.4±1.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50, P=0.008)。 结论:在胸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可提高学员学习效果,增强其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MICS系统三维重建指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对重症胰腺炎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术(PCD)对重症胰腺炎穿刺操作时间、成功率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我院8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PCD治疗,研究组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PCD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前列环素I2(PGI2)、血栓素2(TXA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前影像学重复确认次数、穿刺操作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d、3d、7d血清CRP、SAA、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1d、3d血清CRP、SAA、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d、3d、7d血清PGI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XA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1d、3d血清PGI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X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与对照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MIMICS三维重建指引下PCD成功率高,能明显缩短穿刺操作时间,且能降低术后短期内血清炎性因子,改善PGI2、TXA2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的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自主研发的颅底病变穿刺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精确性,为口腔临床机器人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5月至7月在2个人头颅标本(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男性1个,女性1个)颅底颞下区注射碘帕醇模拟肿物,行术前锥形束CT扫描,将影像数据导入手术设计系统,分割肿物影像,选取皮肤进针点及穿刺靶点后生成穿刺路径.完成系统配准后,发送穿刺路径数据至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导航仪引导下机器人自动完成穿刺操作(每个标本各10次,左右侧各5次).穿刺完成后导航仪获取穿刺针针尖点即刻位置的坐标,与穿刺靶点坐标相比,计算导航精度.将穿刺针从执行器末端松解,对头颅行术后锥形束CT扫描,将手术前后锥形束CT图像融合,选取术后图像针尖点坐标,与穿刺靶点坐标相比,计算穿刺精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导航精度与穿刺精度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个标本的穿刺精度差异.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析穿刺精度与穿刺深度的关系.结果 20次穿刺活检术均1次成功完成.导航精度为(0.67±0.28) mm,穿刺精度为(3.19±0.3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38,P<0.001);两个标本的穿刺精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P=0.279);穿刺深度为(5.14±0.21) cm.穿刺精度与穿刺深度有较强的相关性(r=0.714,P<0.001).结论 机器人辅助侧颅底肿物穿刺活检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导航精度、穿刺针偏移是影响机器人辅助穿刺活检术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粗隆间骨折术后的颈干角计算机辅助测量与胶片测量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测量股骨颈干角临床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为准确测量颈干角,并考虑手术对术后测量的影响,对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X线片采用胶片测量和Materialise公司的交互式的医学影像控制系统测量.观察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影响因素以及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 =0.821),而不同医师则对测量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P=0.002).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53.结论 在测量粗隆间骨折术后胶片时,胶片测量和计算机辅助测量颈干角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二者高度相关,但不同的医师会明显影响测量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维手术模拟辅助肱骨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正常人群当肘关节完全伸直时,前臂会相对于肱骨外展15°~20°,称为提携角,提携角减小称为肘内翻.肘关节内翻时前臂向内发生旋转,从而产生了肘关节外观和正常解剖关系的改变.<10°的内翻畸形随年龄增大,骨折塑形,多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自行纠正,对肘关节功能影响不大,可不考虑手术.内翻角度>10°的畸形,自然矫正的可能甚微,肘内翻畸形除影响肢体外观,还会招致一系列的肘关节结构变化和功能障碍,如肱骨滑车发育不良,鹰嘴窝变浅乃至消失、肘关节不稳、疼痛、无力、提携困难等[1].目前,临床上以创伤后肘内翻畸形较为常见,采用外侧肱骨髁上截骨矫正畸形.随着数字骨科的发展,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s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trol system,Mimics)已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医学影像的采集和图像的传输、重建和数字化处理等方面,同时也为骨科矫形手术提供了便利[2].本文报告1例在三维手术模拟下行肱骨楔形截骨术治疗肘内翻畸形的病例,从而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门子1.5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维修解决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系统是大型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即能显示组织形态学结构,又能显示器官功能及原子核水平的生化信息[1].MRI系统主要由磁场系统、射频系统、图像重建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其结构复杂,故障率高.针对西苑医院西门子Novus 1.5T型磁共振发生的维修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同行参考[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张宏教授团队研发成功国内首套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日,浙江大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所张宏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分子影像探针微流控模块化集成合成系统. 团队历时12年,突破了高可靠有机反应微流控芯片的制造工艺、多流路试剂注入和产物引出、零死体积微单元的接口,以及气液流体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反应控制系统、软件控制系统的集成等多个主要技术难题,形成9项重要专利,并且在放射量、制备时间、前体量、溶剂消耗量、功率消耗、设备成本等关键能耗指标上,较现有设备降低62% ~9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人丘脑的可视化三维模型,为大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以6例成年男性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例进行磁共振扫描,将获得的图像导入计算机,利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医学三维重建软件重建丘脑三维模型.然后制备6例研究对象的大脑标本,分为矢状位组、冠状位组、水平位组,每组2例,在-20℃低温下冷冻,分别制备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层厚0.5 mm连续切片并拍摄照片,将图片导入计算机,利用photoshopCS6软件对图像中丘脑轮廓边界进行识别、提取并测量断面上丘脑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体积.结果 丘脑的前后径、左右经、上下径分别为(29.52 ±0.47)、(14.51±0.18)、(18.66±0.35)mm,左、右侧丘脑体积分别为(6 218.56±563.60)、(5 764.37±485.48)mm3,丘脑的三维重建清晰显示了丘脑的空间位置、立体形态.结论 通过丘脑的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得到丘脑的空间结构及形态,为立体定向手术提供了数据及形态学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逆行经皮髋臼后柱螺钉的影像解剖学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逆行髋臼后柱螺钉的进钉位置、方向及固定范围.方法 收集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数据(男、女各50例),利用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并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5软件.从坐骨结节至髂窝方向进行透视,垂直后柱“三棱柱”通道横断面放置虚拟螺钉,测量螺钉的最大直径、进钉点、方向、出钉点及螺钉安全倾角.确定螺钉固定的范围,螺钉在后柱通道易穿出部位及术中判断螺钉是否穿出的透视体位.结果 髋臼后柱安全通道近似“三棱柱”形,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上,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男性为(12.99±1.99) mm,女性为(13.26±2.58) mm,男女差异无显著性(P>0.05);髂窝出钉点距离同侧前方骶髂关节线男性为(23.65±2.42)mm,女性为(24.94±2.39) mm;距离真骨盆缘男性为(19.33±2.60) mm,女性为(17.63±2.00) mm;最大螺钉直径男性为(17.21±1.41) mm,女性为(15.54±1.51) mm;髋臼后柱逆行置钉方向与矢状面夹角男性为(10.52±3.04)°,女性为(7.72±2.99)°;与冠状面夹角男性为(15.00±4.92)°,女性为(12.94±4.72)°,以上数据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逆行经坐骨结节置钉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4 cm以下所有的髋臼后柱骨折,易穿出部位分别为髋臼后壁与坐骨支移行处、髋臼中部、坐骨大切迹水平下1 cm.“三棱柱”的3个侧面的切线位分别是髂骨斜位10°,闭孔斜位60°,髂骨斜位60°.结论 逆行髋臼后柱螺钉进钉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中线,距离坐骨结节最远端1.3 cm,方向约外倾10°,前倾15°,可固定股骨头中心所在水平面近端4 cm以下的髋臼后柱骨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请求授权的医学影像共享机制研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保障医学影像数据在共享过程的安全访问和有序使用,系统安全服务成为关键.提出了一种支持请求-授权的RBAC扩展模型,并以此扩展模型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访问控制系统方案,初步应用到影像共享系统中.该RBAC扩展模型的优点在于不仅较好地实现了本地数据库的安全访问,而且其请求授权功能为共享系统的域间访问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