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早期空运医疗后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早期空运医疗后送的可行性。方法:报道1例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术后患者的早期空运医疗后送全流程处置并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20岁,训练中意外被爆炸手榴弹弹片击中额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行清创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2 h由固定翼飞机经1.5 h航时后送至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伤后4个月复查头颅CT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室扩张、脑实质多发软化灶形成。结论:重型颅脑火器爆炸伤经过空运医疗后送前充分评估及后送中专业的重症管理,早期空运医疗后送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航空医学救援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航空医学救援,指的是在一些紧急医疗服务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配备专业的医疗救护人员及救护设备,并利用符合医疗救护条件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通用航空器,为拯救患者生命而提供的医疗救援活动 [1,2]。严重创伤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对时间有着巨大的依赖性,救援时间的长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生死及预后 [3],而航空医学救援的使用可以显著缩短救援时间 [4],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5],航空医学救援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成熟健全的航空医学救援服务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救援的效率,我国具有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人口众多的特点,在面对诸如地震、洪水等紧急的情况下,通过航空医学救援实施急救有着绝对的救援优势 [6],而了解我国航空医学救援现状,掌握其发展动态,对我国进一步有效的开展航空医学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对近十年国内航空医学救援研究进行分析,以得出国内航空医学救援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向及热点,为促进国内航空医学救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航空医学救援衔接应急技术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航空医学救援(air ambulance)又称航空医疗救援、空中医学救援和空中医疗救援,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包括伤病员的生命支持、监护、救治和转运,特殊血液和移植器官的运输,以及急救人员、医疗装备和药品的快速运达等,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优点,是地面120急救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一项对医务人员身心素质、操作技能和医疗装备等要求严格、专业性强的特殊医疗急救 [1,2,3,4]。根据航空飞行器类型,航空医学救援主要分为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HEMS)和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fixed wing air ambulance, FWAA) [5]。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机动性强,但飞行半径小,机身空间小,所携的医疗装备和药品有限;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飞行半径长,机身空间较大,必要的医疗装备可改装固定于机舱内部,但需要机降场等地面基础设施和指挥系统的支持,易受航空流量管制。目前,国内外航空医学救援以直升机为主,固定翼飞机和其他飞行器为辅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固定翼飞机转运体外膜氧合患者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我国 2017年 5 月至 2023 年 3 月北京市红十字会 999 专业航空医疗救援联合相关医疗单位采用固定翼飞机转运的 11 名ECMO支持患者信息,总结ECMO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男性 9 名,女性 2 名,平均年龄(56.6±16.6)岁;10 例患者诊断重症肺炎,1 例患者诊断心肌病合并心源性休克;静脉-静脉ECMO 10 例,静脉-动脉ECMO 1 例;2 例(18%)患者采用B-1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9 例(82%)采用B-5999 固定翼飞机转运,飞行距离(713.9±388.6)km,飞行时间(1.5±0.7)h,转运总时间(4.4±0.8)h;转运医护团队包括 4 人(医生 2 名,护士 2 名).所有患者均成功转运,其中两名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心率下降、飞行中氧分压降低).结论 在专业、经验丰富的ECMO医护团队和设备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固定翼飞机空中医疗救援ECMO患者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长时间颈部后仰相关局部肌肉表面肌电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为降低长时间颈部后仰对航空机务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探讨航空机务人员在托举作业过程中长时间保持颈部后仰姿势对颈部肌肉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 择12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站立在飞机机翼下方保持颈部后仰固定姿势模拟机务人员进行托举作业,记录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评分(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同时采集斜方肌、胸锁乳头肌和颈部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并计算肌电信号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积分肌电(integral electromyography,iEMG)、中值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并结合主观疲劳感觉评分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iEMG和RMS变化与托举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颈部夹肌的iEMG和胸锁乳突肌RMS相关程度最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84,拟合程度分别为0.69和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MPF和MF变化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颈部夹肌的MPF和MF相关程度最高,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6,拟合程度分别为-0.97和-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颈部夹肌的时域特征与RPE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频域特征与RPE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MPF指标优于MF.结论 长时间颈部后仰作业会引发斜方肌、胸锁乳头肌和颈部夹肌疲劳,颈部夹肌先于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发生疲劳,同时肌电信号的频域指标可作为一个较好的评价指标用于颈部肌肉疲劳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马里维和中国二级医院遗体处置实践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2013年4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第2110号决议设立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简称联马团)以来,累计牺牲维和人员达118名,其中就包括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申亮亮烈士.除联合国维和人员外,马里当地政府军、恐怖组织以及平民的死亡数更是高达数千,遗体处置成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二级医院部位于联马团东战区加奥超级营地内,建有整个东战区、北战区唯一可以存储和冷冻遗体的停尸房,加奥机场也是马里东部地区唯一可以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机场.因此,东、北战区的维和人员遗体一般先在中国二级医院停尸房存储中转,二级医院空运后送组也需经常执行前接后送遗体任务.除维和人员外,一些身份暂时不明的遗体也需中国二级医院处置.从2014年~2016年的三年中,中国二级医院共处置遗体78具,在处置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得到了一些体会,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空中急救转运的相关安全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航空医疗服务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院外急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我国院外急救事业的短板.本文简述空中急救的发展史,解读国际通行的空中急救转运处置原则,及飞行转运相关安全问题,借鉴国际上成熟的航空救援经验,以提高我国空中救援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固定翼飞机批量长航后送重症烧伤伤员气道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固定翼飞机批量长程转运重度烧伤患者气道管理经验,为今后空运医疗后送类似伤员气道管理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固定翼飞机空运医疗后送4名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伤员,航程4h的气道管理经验.结果 经过转运前精准的气道评估,充分的气道管理设备耗材准备,气道紧急情况流程推演和周密的组织协调,长航飞行4h全部伤员无1例发生缺氧及通气障碍,安全后送至目标医院.结论 烧伤患者往往有气道问题,气道管理方案在空运后送长航批量烧伤伤员中的实践证明是高效并且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航空医学救援医务人员培训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8/6
航空救援(air ambulance)是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的一部分,是借助于直升飞机、固定翼飞机等航空器,在突发事件期间执行各种医疗、管理、转运等任务 [1-2],有响应及时、覆盖救援范围广、机动灵活等特点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理质量策划循环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策划循环(PDSA)管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163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临床工作中护士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时存在缺陷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落实实施方案,通过实施过程中检查质控,调整方案,并比较PDSA管理前后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的护理质量.结果 运用PDSA后促进护士的学习能力,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改善了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的质量:敷贴内皮肤有褶皱的发生率下降了7.05%,敷贴卷边的发生率下降了6.50%,导管或飞机翼嵌入皮肤的发生率下降了5.95%,折管现象较实施前下降5.40%,整体缺陷发生率由45.40%(74/163)下降至12.84%(19/148).结论 应用PDSA循环可有效提高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