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酮化合物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介导的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利用巨噬细胞,评价黄酮类化合物(华良姜素和木犀草素)对促炎、抗炎白细胞介素(IL)因子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 4/髓样分化因子/核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黄酮设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与LPS共处理,建立细胞炎症和抗炎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和IL表达.沉默IL-6,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IL-10/IL-17 mRNA沉默IL-10,检测IL-6/IL-12 mRNA 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 Toll 样受体 4(TLR4)、磷酸化 p65(p-p65)、髓样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 IκBα(p-IκBα)蛋白.结果 华良姜素、木犀草素抑制 NO 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0.60 和8.93 μmol·L-1.LPS诱导可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 表达,并且提高促炎因子 IL-6、IL-12、IL-16、IL-17 和 IL-23 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黄酮分别处理可剂量依赖地中和促炎因子上调和抗炎因子的下调作用(P<0.05 或P<0.01).沉默IL-10 上调IL-6/IL-12 mRNA在空白对照组、LPS诱导和LPS+黄酮组细胞中表达;沉默IL-6下调IL-10/IL-17 mRNA表达(P<0.05 或 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诱导激活细胞表达TLR4、p-p65、MyD88、p-IκBα蛋白,而经黄酮处理后蛋白表达均被抑制(P<0.05 或 0.01).结论 2 种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可中和巨噬细胞的促炎、抗炎IL因子.IL-10 反向调节IL-6/IL-12,IL-6正向调节IL-10/IL-17.巨噬细胞的双重IL中和作用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筛选GEO与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中有关骨骼肌减少症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合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将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进行拓扑学分析,确定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Tools等软件对药物关键分子与疾病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生物功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55个,骨骼肌减少症相关基因靶点105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基因36个,主要包括Akt1、p53、VEGFA、TNF、ESR1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显示槲皮素、华良姜素、联苯双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异鼠李素等药物活性成分在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中发挥作用;分子对接验证实现了5种主要活性成分与5种关键靶点蛋白的对接,结果发现其均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GO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主要与调控炎症反应及凋亡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细胞衰老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并影响蛋白质结合、转运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生长因子活性、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靶点基因主要富集在癌症、肿瘤坏死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黄芪可能通过同时调控多个靶点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发挥诱导细胞衰老和凋亡、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细胞外基质降解速度、减轻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以延缓骨骼肌萎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地黄药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地黄药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及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分别筛选得到黄芪、地黄的活性化学成分,再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检索糖尿病相关靶点.将上述靶点取交集,利用STRING平台和 Cytoscape 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筛选出核心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以筛选核心活性化学成分.采用Metascape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Tools 1.5.7 软件对核心活性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12 个地黄活性化学成分和13 个黄芪活性化学成分,活性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582 个,糖尿病相关靶点1 646 个,交集靶点176 个.黄芪-地黄药对治疗糖尿病的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GAPDH、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核心活性化学成分为3,9-di-O-美迪紫檀素、华良姜素、京尼平苷、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交集靶点涉及对激素的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细胞对含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膜筏、膜微区、细胞质的核周区域等细胞组分,涉及以醇基为受体的磷酸转移酶活性、蛋白激酶活性、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以及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核心活性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均结合良好.结论 黄芪-地黄药对的3,9-di-O-美迪紫檀素、华良姜素、京尼平苷、异鼠李素、山柰酚、槲皮素等活性化学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TNF、GAPDH、EGFR和SRC等靶点,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探讨华良姜素对PDGF-BB诱导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25 μg/L的PDGF-BB处理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GF-BB组(模型组)、PDGF-BB+华良姜素(10、20、40 μmol/L)组和DMSO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HA-VSMC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HA-VSMC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效应蛋白p62、LC3、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以及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DGF-BB处理后,HA-VSMC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上调(P<0.01),华良姜素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且随浓度的上升抑制能力越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40 μmol/L华良姜素处理后,LC3 Ⅰ以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p62与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发现40 μmol/L华良姜素与AMPK抑制剂Compound C,对PDGF-BB诱导的HA-VSMC 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致.[结论]华良姜素可抑制PDGF-BB诱导的HA-VSMC的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MPK/m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研究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构建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方剂-中药材-成分-疾病-靶标-通路"多维关系网络图,预测其治疗贫血疾病的关键靶标和作用通路,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当归补血汤中与贫血疾病相关的化学成分包括谷甾醇、叶酸、华良姜素、豆甾醇、琥珀酸、叶酸、癸二酸、壬二酸8种,核心靶标176个,共有靶标9个;前20位核心靶标和通路中多数靶标与癌性贫血发生有关,如Akt1、CCND1、ABL1、EPOR、GATA1、SMAD4等可能通过细胞增殖正调节、细胞增长负调节、蛋白激酶b信号蛋白正调节、细胞分化等通路起抑制癌细胞增殖、增长、分化及凋亡等作用;而NFKB1、HSP90AA1、TFRC、TF、NDUFV1、NDUFS1等靶标可能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Nf-kappab转录因子正调节、线粒体呼吸链组装、红细胞分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介导信号通路、肽丝氨酸磷酸化正调节等途径,以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消除炎症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炎性贫血、心脑缺血、糖尿病并发症及改善营养不良性等的贫血.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缺铁性贫血、心脑缺血、癌性贫血、炎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贫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蔓九节枝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蔓九节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刺槐素(2)、芫花素(3)、金圣草黄素(4)、鼠李柠檬素(5)、异鼠李素(6)、小麦黄素(7)、棕矢车菊素(8)、五桠果素(9)、华良姜素(10)、阿亚黄素(11)、异樱花素(12)、圣草酚(13)、高圣草素(14)、花旗松素(15)、坡模酮酸(16)、覆盆子酸(17)和蔷薇酸(18).其中化合物1~15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6~18为三萜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系统中药学的黄芪补气潜在功效标志物的发掘
编辑人员丨2023/8/5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随着黄芪化学成分研究的日益深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从分子层面表征黄芪补气功效,发掘黄芪补气功效标志物.通过TCMSP及ChEMBL数据库构建黄芪有效成分-靶点数据库,明确黄芪补气功效系统所涉及的靶点(元素).根据靶点间的关系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依据分子复合物检测算法(MCODE)划分网络模块(结构),以黄芪发挥补气功效(功能)的药理作用划定其补气功效系统的边界.从成分、靶点、药效层次上探讨表征黄芪补气功效成分.结果 表明,黄芪中的常春藤皂苷元、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刺芒柄花素、华良姜素、异鼠李素、黄芪皂苷Ⅲ、黄芪异黄烷苷等8个关键成分可作用于17个关键靶点构成的8个功能模块,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脂质代谢过程、氮化合物代谢的正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调控、脂肪酸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命过程,产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物质代谢、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进而发挥补气的功效.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从分子网络的水平发掘了黄芪补气的功效标志物,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阐释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今后可聚焦于这些成分进行配伍研究,进而对黄芪补气功效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加强相应疾病的药理机制及相关制剂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芍-甘草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建立白芍-甘草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的网络图,探讨白芍-甘草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获得白芍-甘草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同时利用Gene Cards、OMIM、TTD等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膝骨关节炎的核心作用靶点.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3.7.1构建白芍-甘草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探究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白芍-甘草共11个核心活性成分、65个重要作用靶点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密切相关.主要涉及核心成分有山奈酚(kaempferol)、[3-谷甾醇(beta-sitosterol)、槲皮素(quercetin)、芍药苷(paeoniflorin)、白桦脂酸(Mair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华良姜素(Jara-nol)、甘草查而酮A(licochalcone a)、Inermine、甘草酚(Glycyrol)等;PPI网络图显示靠前的核心靶标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蛋白p53(TP5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Jun氨基端激酶(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GO注释分析结果表明白芍-甘草药对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提高蛋白质活性、酶激活反应;KEGG结果表明白芍-甘草药对可能主要通过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肿瘤坏死因子(TNF signaling pathway)、MAPK 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P1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结论 白芍-甘草药对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为中药的后期研发与成分探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经方华盖散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经方华盖散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成分数据库联合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华盖散候选活性成分;通过蛋白数据库预测华盖散抗COVID-19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分析潜在靶点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关系;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华盖散抗COVID-19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生物过程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华盖散关键活性成分与抗COVID-19重要靶点ACE2、Spike蛋白、3CL水解酶及木瓜样蛋白酶(PLP)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华盖散潜在活性成分195个,包括槲皮素、甘草酸、柚皮素、甘草查尔酮、橘皮素等.潜在活性成分对应候选靶点共191个,其中抗COVID-19核心靶点44个,包括PTGS2、PPARG、NOS2、DPP4、MAPK14等.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生物学过程(BP)、细胞组成(CC)及分子功能(MF)分别为151、33、48个条目,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进程调控及MAPK级联等生物作用相关.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98条相关通路,涉及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型流感等通路.华盖散关键活性成分与ACE2、Spike蛋白、3CL水解酶、PLP进行分子对接后,对接总评分>5分的分别有87、48、47、46个.其中,橙皮苷、柚皮苷、苦杏仁甙、甘草宁H等与ACE2,常春藤皂甙元、华良姜素等与3CL水解酶,橙皮苷与Spike蛋白酶,新绿原酸与PLP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华盖散可能通过槲皮素、甘草酸、木犀草素、橙皮苷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ACE2、3CL、Spike、PLP、TNF等靶点,调节多条与炎症及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建立黄芪-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对作用靶点的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探讨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台湾中医药资料库获得黄芪-当归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同时利用OMIM、TTD、DiGSeE 3个疾病靶点数据进行比对,获得膝骨关节炎的核心作用靶点.借助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的GO(Gene ontology)注释和KEGG通路进行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7.1构建黄芪-当归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探究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能的靶点及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当归共14个核心活性成分、61个重要作用靶点与其治疗膝骨关节炎密切相关.主要涉及黄芪-当归的核心化合物有槲皮素(quercet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华良姜素(Jaranol)、p-谷甾醇(p-sitosterol)、山柰酚(kaempferol)、7-0-甲基异丙醇胺(7-Q-methylisomucronulatol)、Inermine、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PPI网络图显示靠前的核心靶标有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TGS),CJun氨基端激酶(JUN)、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GO注释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当归活性成分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提高蛋白质结合活性、酶激活反应的作用;KEGG结果表明黄芪-当归药对发挥主要作用可能与PDK-Akt信号通路(PDK-Akt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TNF signaling pathway)、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黄芪-当归药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多种靶点发挥其药物功效,有效治疗和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变进程,后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有效预测与分析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