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系统地掌握南丹县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及利用现状,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野外实地调查、走访栽培基地及相关的管理部门等方式,对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类型、生活型、入药部位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南丹县共有药用维管束植物1 222种,隶属174科691属;优势科为豆科、菊科、大戟科、蔷薇科、茜草科、百合科;生活型多以草本、灌木或小乔木为主;入药部位种类最多的为全草类,其次为根及根茎类.南丹县重点调查的植物药材67种,涉及基原植物63种.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中有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物种有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评估为濒危(EN)、近危(NT)、易危(VU)的物种有4种.结论:南丹县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但存在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等问题,且当地中药材种植尚未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议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制定有效措施,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癌症是现在临床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白花蛇舌草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调节机体免疫.综述了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湖南德夯风景名胜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全面调查德夯风景名胜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物种组成,从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和利用潜力3个方面对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及文献查阅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14科285属422种,其中含种数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蔷薇科、百合科、菊科、豆科、茜草科和忍冬科6科;含种数4种以上的优势属有冬青属(Ilex)、荚蒾属(Viburnum)、珍珠菜属(Lysimachia)、卷柏属(Selaginella)、蓼属(Polygonum)、榕属(Ficus)和山茶属(Camellia)7属;生活习性以木本为主;观赏部位以观花植物居多,园林用途中以独赏植物类占明显优势.根据评价值将野生观赏植物划分了5个等级,其中评价值>8.0观赏利用价值最高的I级有75种、评价值>7.0的II级有44种.结论:该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应注重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经典名方栀子豉汤的古代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3
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医智库数据图书馆、中醫笈成、尚古汇典等中医古籍数据库,搜集中医古籍中"栀子豉汤"的相关文献记载,共获古代文献219条,筛选有效数据94条,涉及中医古籍56本.《伤寒论》首次记载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味药组成.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挥沿用,大多紧扣热郁胸膈这一核心病机,症状表现多样,有"烦""不寐""烦热""痛"等.在用药剂量方面大多沿用《伤寒论》中栀子14枚、淡豆豉4合,具体用量因各朝代度量衡不同在后世医书籍中稍有变化.本方中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豆豉为淡味的大豆发酵物,煎法为水煎服,大多数医家认为本方的使用应中病即止.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栀子豉汤的有效成分具有抗抑郁、保护心血管、营养神经等作用,本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乌檀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Merr.et Chun茎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乌檀茎干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相中分离纯化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1)、3,14-二氢狭花马钱碱(2)、安枯斯特定碱(3)、3,14-二氢-19-乙氧基牛眼马钱托林碱(4)、4-(3-氨丙基)-2-甲氧基苯酚(5)、松脂素(6)、(-)-去甲氧基木兰素(7)、(+)-去甲氧基木兰素(8)、右旋杜仲树脂酚(9)、(+)-南烛木树脂酚(10)、猫眼草酚D(11)、3,4-二甲氧基苯酚(12)、顺式-5-羟基亚铁酸(13)、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14)、(+)-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5)、(-)-赤式-7-乙氧基愈创木甘油(16)和苏式-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3-乙氧基丙烷-1,2-二醇(17).结论:其中,化合物5和1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5、7~13和15~17为首次从乌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水栀子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grandiflora Naka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凝胶、ODS等柱色谱和制备液相对水栀子50%丙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学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水栀子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脱落酸(1)、burmannic acid(2)、1-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2-enecarboxylic acid(3)、10-0-(4"-O-methylsuccinoyl)-geniposide(4)、7,8,11-trihydroxyguai-4-en-3-one-8-O-β-D-glucopyranoside(5)、umuhengerin(6)、芥子酸(7)、咖啡酸甲酯(8)、麦芽酚(9)、5-羟基麦芽酚(10)、烟酰胺(11)、methyl hematinate(12)、loliolide(13)、(E)-2-methyl-6-oxohept-2-enoic acid(14)和 4-hydroxy-2(E)-nonenoic acid(15).结论:其中,化合物2、3、9、10、12、14和15为首次从栀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模式标本现状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模式标本共计4 645号,5 736 份,隶属于 170 科 619 属 2 128 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 20 个省(区、市)以及其他2 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区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50 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与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 21 年,橱柜时间最长为 82 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茜草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tion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运用MAGA11等生信学工具进行全基因组解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茜草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环状结构,总GC含量37.2%,长153 959 bp,其中包含大单拷贝(LSC)区83 844 bp、小单拷贝(SSC)区17 083 bp和2个反向重复(IR)区26 516 bp;共注释得到124个基因,包括7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和8个rRNA.(2)序列共鉴定到169个SSR位点,以A、T组成为主,包括129个单核苷酸、18个双核苷酸、11个三核苷酸、9个四核苷酸和2个五核苷酸,六核苷酸SSR未检测到;边界分析显示,茜草叶绿体基因组LSC区差异性最大,变异程度最高,而IRa区则差异性最小,最为保守.(3)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样品茜草与同属植物Rubia horrida以100%支持率聚为一类,茜草亚科、仙丹花亚科与金鸡纳亚科聚为姐妹类群,证明茜草科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保守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普洱端午药根白花蛇舌草基源鉴定及药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为鉴定普洱端午药根白花蛇舌草的基源,通过走访调查普洱端午药市,收集了药市中的药材白花蛇舌草,通过观察原植物及药材的茎、叶的形状、花序的类型及着生位置、蒴果的形状和果柄的有无、长短、粗细等性状特征,确定植物来源;鉴定得出普洱端午药市中售卖的"白花蛇舌草"共有3种,分别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纤花耳草(Hedyotis tenelliflora Blume)及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L.)Lam);通过文献查询,比较3种植物的药用进展,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存在差异,使用时应注意区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经典名方越鞠丸的历史沿革与处方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越鞠丸始载于《丹溪心法》,素来被冠以"治郁圣药".通过梳理越鞠丸相关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发现在药材基原、炮制方法及处方剂量折算等方面存疑.根据文献归纳整理,建议方中苍术基原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干燥根茎;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的干燥根茎;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神曲为建神曲,由面粉、麦麸、辣蓼、青蒿、苍耳草、赤小豆、苦杏仁制成;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面建议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炮制方法.剂量上,建议丸剂1次6~9g,1日2次,成人用量为12~18 g/d,70~120丸/次,日总服用量为140~240丸;汤剂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各药材等分以6~10 g/d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