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HFMEA的综合急救方案在AIS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HFMEA构建有针对性的综合急救方案,对目标医院静脉溶栓流程进行优化,采用t检验、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干预前后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HFMEA实施后AIS静脉溶栓流程风险优先指数平均值较实施前降低;与常规管理组比较,HFMEA模式管理组发病4.5 h内静脉溶栓率增长至54.08%;患者入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中位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疗后1、2周及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减少;但两组患者间的住院日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运用HFMEA管理工具可有效改善AIS患者静脉溶栓流程,提高AIS再灌注治疗率,缩短DNT,且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健康,减轻家庭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缺血性卒中急救网络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是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首位病因,其中约80%为缺血性卒中,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 [1,2]。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虽然我国的卒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由2005年的117/10万增至2019年的145/10万;据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卒中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的第二位死亡病因 [2]。由此可见,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水平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卒中急救地图专家共识(第一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引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传播范围广。卒中救治需要争分夺秒,而院前急救和卒中急救地图医院的防护能力相对薄弱。中国卒中急救地图整合了具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机构和资源,但部分地点医院不具备识别2019-nCoV感染者的能力。本共识涉及COVID-19疫情期间疑似卒中患者的转运策略、医院基本要求、绿色通道管理和远程医疗等环节,以优化卒中急救地图,提高识别2019-nCoV感染患者的能力,旨在疫情时期让卒中急救地图仍能安全高效地成为卒中救治的导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EST-MSU研究中阿替普酶黄金1 h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与使用标准急救医疗服务救护车相比,使用移动式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 MSU)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改善转归,并且能够使更多的患者在发病后黄金1 h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的Mackey等利用BEST-MSU(BEnefits of Stroke Treatment Delivered Using a Mobile Stroke Unit)研究中的数据,对第1小时治疗(first-hour treatment, FHT)与较晚治疗的预测因素以及转归进行了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院前预测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VO)的院前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六安市人民医院、发病24 h内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 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定的有无大血管闭塞为参照标准,分为有大动脉闭塞组及无大动脉闭塞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史、生活史、用药史)、NIHSS的各单项评分、入院时的血压值,并将筛选出来的因素与一些常用的预测LVO的量表进行比较。结果:纳入急性脑卒中患者761例,均发病在24 h内,NIHSS评分 ≥ 8分;大血管闭塞组228例,非大血管闭塞组533例。两组中的房颤[比值比( OR)5.230,95%可信区间(95% CI)3.400~8.043, P < 0.001]、收缩压(SBP)≤ 170?mmHg( OR 5.181,95% CI 3.327~8.068, P < 0.001)的比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房颤、收缩压 ≤ 170?mmHg与LVO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患者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患者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5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进行脑卒中救治的患者60例作为常规组,对其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另选取2018年8~12月在该院急诊科进行脑卒中救治的患者60例作为快捷组,对其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接诊至治疗时间、急救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治疗后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及救治情况。结果:快捷组患者接诊至确诊、确诊至治疗时间分别为(16.12±2.11)min及(20.19±4.16)min,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经急救后,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均有显著改善,且快捷组患者救治后,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评分为(4.11±1.53)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治疗后,快捷组患者及其家属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11.03±2.15)分及(10.75±2.2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10.06±2.32)分及(8.21±2.32)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快捷组患者治疗后,其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快捷组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1.66%及11.67%,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其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快捷组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其急救效率及质量,对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0调度员运用两种筛查量表早期识别院前脑卒中患者并给予电话指导救治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120调度员运用两种不同的筛查量表早期识别脑卒中并给予相关电话指导救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开封市120急救中心接警的脑卒中及疑似脑卒中2 02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1 020例采用脑卒中识别量表(ROSIER)实施电话指导以及1 007例采用面、臂、言语、时间量表(FAST)评分实施电话指导患者最终脑卒中诊断阳性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ROSIER评分组识别脑卒中的阳性检出率较FAST评分组更高〔31.4%(320/1 020)比29.3%(295/1 007)〕,错报率明显低于FAST评分组〔14.9%(152/1 020)比18.8%(189/1 007), P<0.05〕,患者呕吐、坠床、抽搐等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分别为0.5%(1/208)比2.2%(4/185)、0%(0/26)比20.0%(2/10)、2.1%(1/48)比10.3%(3/29)〕,但两种评分组仅坠床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ROSIER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FAST组〔0.7%(2/282)比4.0%(9/224), P<0.05〕。FAST评分组耗时较ROSIER评分组更短(min:1.2±0.2比2.5±0.3),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两种不同量表评分均可早期识别卒中患者,并给予及时地院前指导,进而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ROSIER评分虽然耗时更长,但调度员是利用回拨电话进行指导并不影响派车时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聊城市三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计65例,根据是否实施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实施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前,实施常规管理,患者共计34例(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观察组实施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患者共计31例(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流程各关键节点及总体过程所用时间,救治情况、救治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在到院评估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开始溶栓时间及总体花费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较短( P<0.05);救治后,观察组患者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救治前,两组患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溶栓前、溶栓结束、溶栓后24 h及48 h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 P<0.05),观察组溶栓结束、溶栓后24 h、溶栓后48 h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破窗理论下的关键节点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提高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可为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护士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模式优化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护士对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的需求。方法: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6 —7月选择深圳市5所卒中救治定点医院的15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护士对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的需求归纳为5个主题:配置卒中急救护士的需求;规范化培训卒中护理人员的需求;构建AIS救治智能化信息平台的需求;优化卒中绿色通道的需求;健全AIS静脉溶栓质量控制体系的需求。结论:有必要配置卒中急救专科护士、规范化卒中护理相关培训、构建AIS救治智能化信息平台等,以优化AIS静脉溶栓护理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循证理念的急症标准急救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理念的急症标准急救流程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组,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6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21年1~12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65例为研究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急症标准急救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检查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Barthel指数、NIHSS评分、mRS评分的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均升高,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继发癫痫、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研究组服务态度、护理治疗、分诊流程、总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急症标准急救流程应用于ACI患者溶栓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生发生率,促进疾病转归,提高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