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的社会支持现状与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的社会支持现状和生存质量状况。方法:通过横断面现况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的基本资料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统计女官兵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生存质量的多种因素。结果: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的社会支持总分为(19.1±4.8)分,生存质量总分为(55.6±10.4)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对象的主观支持评分、不同学历的客观支持、不同婚姻状况的主观支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驻岛时间、健康状况和睡眠时间3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不同年龄的女官兵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学历女官兵在心理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驻岛时间、不同健康状况和不同睡眠质量的女官兵在生活质量的4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驻岛女官兵生存质量的4个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婚姻状况、驻岛时间、健康状况和睡眠质量是影响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P<0.05或 P<0.01)。 结论:驻南沙某岛礁女官兵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在执行日常战备训练任务时,管理者需增强社会支持力度以提升女官兵在特殊环境下的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热带珊瑚岛橙花破布木(Cordia subcordata)的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橙花破布木(Cordia subcordata)为紫草科常绿小乔木,生长在沿海荒地以及红树林边缘,是我国西沙群岛和南沙太平岛的优势乡土树种.对其叶片生理生态学特征、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橙花破布木叶片栅栏组织排列较为紧密有序,而海绵组织则排列较疏松无序,具备明显的阳生性特征;叶片面积大,可竞争到更多的光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利于同化二氧化碳并积累干物质;上表皮厚,比叶面积小、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大,叶导水率低,木质部密度大,这些生理生态特征有利于其充分利用水分,并适应干旱环境.橙花破布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脯氨酸(PRO)和脱落酸(ABA)含量较高,但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说明其对逆境的耐受性较强.橙花破布木体内养分含量较高,而其生长的土壤养分含量低,说明其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较高.因此,橙花破布木对高温、强光、干旱、贫瘠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在热带滨海地区的绿化和防风林建设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守礁部队官兵医疗保健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和分析海军西、南沙守礁部队官兵医疗保健现状与就医满意率情况,为下一步更好制定和改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驻西、南沙岛礁及驻湛江某部海军官兵共230人为调查对象,分为西沙组、南沙组及湛江组.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调查问卷226份.使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医疗保健现状调查方面看,三组对象在“是否接收过健康指导”“是否阅读过健康宣传栏”“是否获得过卫生知识资料”“是否参加过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就医是否方便”等五个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西沙组与南沙组在“是否获得过卫生知识资料”“是否参加过健康知识讲座”和“就医是否方便”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接受过健康体检”方面三组之间无差异.从就医满意度调查方面看,在“医疗技术水平满意率”“就诊程序满意率”“基本药品供应满意率”“基本设备配置满意率”和“总体满意率”五项方面的比较,湛江组均高于西沙组和南沙组(P<0.05).西沙组“就诊程序满意率”高于南沙组(P<0.05).三组对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率”“医疗环境满意率”,以及“基本设备配置满意率”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西、南沙岛礁的卫勤保障工作要结合实际,不仅要注重医院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更要注重官兵自我医疗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军医大学,应以一线调研为引导,探索海军全科军医培养模式,提高西、南沙岛礁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以协作交流为平台,尝试与海军其他医院开展协作帮带机制,提高驻西、南沙岛礁医疗机构基本药品供应和诊疗效果;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契机,建立部队官兵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平台,为海军西、南沙守礁部队卫勤保障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岛礁区域医疗联合体设计与信息化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是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纵向或横向层级的资源整合而形成的医疗组织.通过对西、南沙岛礁一线实地调研,从结构上设计"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中心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海军西、南沙岛礁区域医疗联合体结构,从信息化建设上设计"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区域卫勤资源协调中心"、"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域药材装备保障中心"四大中心功能,运用了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等前沿信息化技术,清晰各级医疗机构的层次定位,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功能,实现平时和战时部队官兵全程全维的健康医疗保健,有效地提升部队战斗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守礁官兵对医疗保健平台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和分析海军守礁官兵对部队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平台的需求,为更好地设计与构建平台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部海军官兵共230人为调查对象,分为西沙、南沙组及湛江组.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调查问卷226份.使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是否曾通过互联网查询医疗健康类信息”方面,湛江组和西沙组均明显高于南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是否使用过医疗保健服务平台”方面,湛江组均高于西沙组和南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湛江组相比,更多的守礁官兵表示今后会尽可能定期使用该平台浏览医疗健康信息(P<0.05).三组官兵均认为平台对平时生活中寻医问药很有必要,对野战急救技能训练和提高日常医疗保健知识很有帮助;三组官兵均认为平台会提供非常有用的服务和信息,而且平台运作很有效率、在线服务及时,应用流程很清晰、容易操作.三组官兵均表示打算使用平台进行日常的医疗信息咨询,以后会使用平台寻找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对即将应用的平台很感兴趣,并且认为即将应用的平台能满足战时和平时等大多数情况,能提高医务人员水平能力.结论 通过完善平台的顶层设计,强化平台的院外服务以及加强平台的宣传推广,部队官兵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平台在守礁部队的实施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守礁卫勤保障水平,有效地维护海军守礁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有效地为打造政治、技术、管理、服务、保障“五过硬”红色保健力量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沙海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南沙海区深海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采用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南沙群岛3个深海站位沉积物中获得的565个阳性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发现3个站位所获的序列涵盖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绿屈挠杆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螺旋体(Spirocha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浮霉菌和放线菌均为群落优势类群,这些优势类群组成与陆地以及海水中细菌优势类群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各站位细菌群落又表现出一定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南沙海区深海沉积物中具有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并且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南沙群岛礼乐滩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文对南海礼乐滩周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在109个样品中鉴定出硅藻45属91种及变种.所有样品中均含有极丰富的硅藻,丰度均值为313.2万粒/克,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占绝对优势.依据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硅藻组合区.其中区域Ⅰ和Ⅱ位于第一主轴负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浅、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高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nitzschioides,Thalassiosinema frauenfeldii,Cyclotella striata和Nitzschia bicapitat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var.parva,Nitzschia interruptestriata,代表受巴拉望岛物质和沿岸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区域Ⅲ和Ⅳ位于第一主轴正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深、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细、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N.interruptestriata,Fragilariopsis doliolus和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分别代表的是南沙诸群礁周边及海槽区和深海海盆的沉积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海岸桐的抗旱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南沙群岛土壤主要以珊瑚砂为主,由于其光照强、土壤水分和养分贫瘠等环境条件,导致很少植物能够在岛上正常生长.为了快速恢复南沙岛礁的植被,需要筛选出抗旱性强的植物并进行引种.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海岸植物,在海岛和海岸带防风固沙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西沙永兴岛自然环境下的海岸桐为研究材料,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抗氧化能力、抗逆性物质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增强,海岸桐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和叶片厚度等结构都会增加,能有效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流失,节水能力较强;(2)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快速增加,脯氨酸含量也不断增加,证明海岸桐有较强的抵御干旱的调节能力;(3)其根部营养物质含量少但叶片营养物质含量高,叶绿素总含量减少的速度慢,说明海岸桐能够高效利用养分且受干旱胁迫的损害程度小.综上所述,海岸桐抗旱能力强,能在土壤水分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可引种于南沙岛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南沙群岛美济礁蠓种描述(双翅目:蠓科)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描述中国南沙群岛美济礁的蠓种.方法 2020年8月采用诱虫灯法采集蠓样本,保存于70%乙醇溶液中带回实验室,制片后依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蠓科铗蠓属2种和毛蠓属3种,即:栩杨铗蠓[Forcipomyia(Forcipomyia)xuyangi Yu,sp.nov.]、依沙铗蠓[F.(F.)esakiana Tokunaga,1940]、小斧毛蠓[Dasyhelea ascia Yu,sp.nov.]、莱保毛蠓[D.labourdonnaisi Clastrier,1959]和四叶毛蠓[D.tetraphylla Yu,sp.nov.],其中栩杨铗蠓、小斧毛蠓、四叶毛蠓为新种,依沙铗蠓和莱保毛蠓在我国为首次记录.结论 首次描述了南沙群岛的蠓类,共2属5种,未发现吸血蠓,观察标本保存于海军军医大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蠓科2新种记述(双翅目:蠓科)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岛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蠓类昆虫种类,对永暑礁蠓种类进行了调查,记述了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的新蠓种.方法 蠓成虫标本于2021年11月采用诱虫灯法采集于永暑礁室外,浸泡保存于75%酒精后带回实验室,制片后检视其形态特征,根据体长、触须和外生殖器等特征进行鉴定,并命名和描述.结果 记述了分布在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的蠓科毛蠓属2新种,即:双叶毛蠓新种Dasyhelea(Dasyhelea)binifolius Yu&Shi,sp.nov和隐藏毛蠓新种D.(D.)celatus Yu&Shi,sp.nov.结论 本研究首次记述了南沙群岛永暑礁的毛蠓属2新种,目前尚未在该地发现吸血蠓.模式标本现保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