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脾脏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合并卡梅现象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 男,出生48 h因“腹胀、腹股沟区皮肤瘀斑33 h”就诊。患儿出生15 h出现腹胀、双侧腹股沟瘀斑,伴贫血及血小板降低,腹部CT提示脾肿大、脾内多发低密度区,腹腔穿刺为血性腹腔积液。手术中见脾脏多个不均质充血区,行脾脏部分切除术并保留约20%脾脏,术后病理提示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术后腹腔出血停止,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随访1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未出现感染、腹胀及出血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类主要发生于儿童的罕见交界性血管肿瘤,发病率约0. 07/100 000 [1,2]。42%~71%的KHE会出现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表现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合并消耗性凝血功能异常和溶血性贫血。KMP发生后,若不恰当治疗,KHE患儿的病死率可高达12%~24%,死亡原因包括出血、器官衰竭、侵犯和(或)压迫重要结构、脓毒症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 、病理特点 、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检索维普、万方、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关于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KHE原发于跟骨,行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于外院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治疗,随访5年6个月,带瘤生存.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10篇儿童骨KHE相关文献,联合本次报道1例患者分析结果 如下:共15例患者.11例(11/15,73%)出现患处疼痛,5例(5/15,33%)可见局部肿胀,5例(5/15,33%)触痛明显,7例(7/15,47%)出现活动受限.4例脊柱病变患者中,2例(2/4,50%)出现脊柱侧弯,1例(1/4,25%)出现下肢跛行.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皮肤异常.1例(1/15,6.5%)锁骨病变患者出现卡-梅现象.9例行X线检查,7例(7/9,78%)提示溶骨性改变,3例(3/9,33%)提示不同程度硬化,2例(2/9,22%)提示骨密度欠均匀,1例(1/9,11%)提示骨皮质变薄.11例行CT检查,均提示溶骨性改变,7例(7/11,64%)提示骨皮质变薄或破坏.9例行MRI检查,7例(6/9,67%)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1高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2低信号,1例(1/9,11%)提示局部骨质破坏.3例行骨扫描检查,均提示病灶呈高摄取率.治疗资料齐全者12例,6例(6/12,50%)病灶广泛切除治疗,2例(2/12,17%)采用西罗莫司治疗,1例(1/12,8%)长春新碱化疗,1例(1/12,8%)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1例(1/12,8%)行脊柱融合固定术,1例(1/12,8%)未接受任何治疗.12例平均随访时间45.9个月,7例(7/12,58%)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结果 阴性,未见肿瘤复发、进展或转移),5例(5/12,42%)带瘤生存(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结果 提示病灶稳定或缩小,未见肿瘤进展或转移).7例临床痊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9个月,其中手术治疗者6例(6/7,86%),长春新碱化疗者1例(1/7,14%).5例带瘤生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包括西罗莫司治疗者2例(2/5,40%),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治疗者1例(1/5,20%),脊柱融合固定者1例(1/5,20%),无任何治疗者1例(1/5,20%).结论:原发于骨的儿童KHE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早期行活检术并借助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 有助于确诊此病.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手术切除目前可作为根治儿童骨KHE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儿童骨KHE的指征、方式及效果,尚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规范和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卡梅现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现象(卡梅现象,KMP)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间收治的KMP患儿病例资料。经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彩超和血液学检查后,全麻下行射频消融术,运用成熟的射频消融治疗理论体系,术中彩超全程监测下精准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多点消融。术后对射频消融区域进行冰敷,并每日坚持无菌换药。结果:共纳入11例KMP患儿,男5例,女6例,年龄1 d至2个月,中位年龄15 d。病变位于肢体8例,躯干3例。均进行一期射频全消融术,病灶彻底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 d内射频区域稍变硬,坚持换药2周后渐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消失,无复发,局部功能良好,局部轻度瘢痕形成,外观满意。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KMP弥补了传统手术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的不足,临床上基本可达到治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婴儿胰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现象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HE)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主要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多位于四肢浅表软组织,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如胰腺者较为罕见,需与毛细血管瘤、胰腺母细胞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KHE合并卡梅现象的病例,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罗莫司在小儿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罕见的小儿脉管性肿瘤,合并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 phenomenon,KMP)时,可危及生命。药物治疗是KHE的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标(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西罗莫司对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合并卡梅现象的治疗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有望成为一线用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治疗的研究进展,从传统治疗方案的现状和局限、西罗莫司的治疗原理和优势、西罗莫司治疗的瓶颈与未来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西罗莫司治疗卡梅现象后的血小板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治疗卡梅现象(KMP)患儿后血小板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西罗莫司治疗KMP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KMP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2 d至3个月,均表现为巨大包块,其中3例位于头颈部,1例位于腹膜后。患儿均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100×10 9/L)、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00 μg/L)及D-二聚体升高(>6 000 ng/ml),手术切除病灶、血小板支持治疗或激素治疗均无法纠正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3例患儿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结合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诊断为KHE伴KMP。1例患儿未行活检,根据患儿的B超及CT结果,结合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诊断为KMP。4例患儿均加用西罗莫司,初始剂量每天0.1 mg/kg或0.8 mg/m 2,每12 h 1次口服,用药后3 d测量药物谷浓度,适当调整剂量,将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0~15 ng/ml。原激素用量逐渐减少,直至停药。观察患儿服药后情况,定期测量患儿血小板数值。 结果:患儿在使用西罗莫司后血小板均升至正常范围。3例患儿在接受西罗莫司治疗1~4 d内,均出现了短期内明显的血小板降低,甚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例患儿在使用西罗莫司治疗后病灶停止肿胀增大,包块逐渐缩小变硬,皮肤表面青紫减轻,但肿块未完全消退。另2例在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肝功能损害和严重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另1例死亡。随访至1年,存活患儿血小板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西罗莫司有助于KMP患者血小板的稳定,但不能完全治愈原发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婴幼儿卡梅现象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卡梅现象(KM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8例KM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KMP患儿中,男6例,女2例;中位起病年龄4(0~17)个月,新生儿期起病2例;中位起病至诊断时间59(34~140) d;6例并骨破坏;6例既往有误诊误治病史,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伊文氏(Evans)综合征、骨关节发育异常;4例病理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8例患儿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西罗莫司、长春新碱治疗,7例行介入治疗。预后:中位随访时间487(112~1 033) d,所有患儿均存活,血小板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4.5(7~60) d,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0(7~30) d,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中位时间105(40~240) d。结论:临床上对于并发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异常患儿需注意考虑KMP,临床医师需鉴别有无潜在内脏血管性病变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卡梅现象患儿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更加安全、有效、规范的卡梅现象患儿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卡梅现象患儿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诊断为卡梅现象,以位于躯干或肢体的巨大血管瘤、重度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2)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该中心接受手术治疗;(3)年龄≤1岁。术前予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敏感患者应用至术前,不敏感患者于术前1 d单次大剂量血小板输注,纠正凝血功能;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方式,配合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置管并持续有创血压监测,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行瘤体根治性切除术,必要时配合皮瓣成形术或原位植皮术;术后常规带管入ICU,呼吸循环恢复后酌情拔除气管插管,ICU留观过夜,评估稳定后转出;术后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加强营养支持,病变位于四肢的患者(原位植皮者除外),于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被动康复训练;随访6~36个月,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肢体病变患儿,复诊时检查邻近关节活动度、肌力情况。结果:共纳入55例卡梅现象患儿。术前1 h末梢血检测显示54例血小板>100×10 9/L,1例>80×10 9/L,血红蛋白均纠正至10 g/L以上;手术时间48~135 min,平均87 min;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术后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历时4~36 h,平均8.4 h;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住院时间9~30 d,平均16.7 d;手术切口延迟愈合3例,瘢痕挛缩致活动障碍1例,瘢痕增生3例;随访周期内无死亡病例,血小板均稳定在正常范围。 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卡梅现象的血管肿瘤,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疗程短、费用低。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凝血功能纠正措施、完善的麻醉及监护方式、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障、精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早期进行的康复锻炼,这一系列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生儿肠系膜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伴卡梅现象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例因腹胀就诊新生儿,发现肠系膜肿物,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超声及CT未能明确该肿瘤性质,腹腔穿刺放腹水,输血治疗效果差,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瘤体来源于肠系膜并广泛侵犯血管及小肠肠管,难以切除,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