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MAIC模型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急诊就诊流程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利用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LSS)管理中的界定、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DMAIC)模型,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效率,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根据DMAIC模型,对危重孕产妇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梳理就诊流程,明确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为院内延误的关键环节,对上述环节进行流程跟踪及分析,找出延误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优化流程.本研究回顾性纳入流程优化前(2019年1月—2021年12月)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优化前组,流程优化后(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患者为优化后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流程中的到院—医嘱开立、采血—送检、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到院—办理住院的时间.结果 急诊就诊流程优化后,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总体就诊效率提高.到院—医嘱开立[24.0(13.5~38.5)min vs.39.0(17.5~98.0)min,P=0.027]、医嘱开立—影像学检查[48.0(10.0~73.0)min vs.65.5(22.7~90.7)min,P=0.025]以及到院—办理入院总时间[120.0(93.0~149.0)min vs.218.0(123.0~382.7)min,P<0.001]均较优化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血—送检时间有缩短趋势,但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DMAIC模型能够明确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优化妊娠合并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就诊流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科大出血围术期麻醉管理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产科大出血可能危及围术期孕产妇的生命,其高效管理涉及多个学科,是一项复杂的临床紧急事件,需要团队协作才可完成。麻醉医师作为产科大出血救治团队的关键成员,一旦产科医师决定需要紧急手术时,麻醉医师就要积极配合,发挥自身的特长,仔细监测危重产科病症,做好出血评估及复苏处理,平时也应积极开展产科大出血管理的模拟训练。本文对产科大出血的定义及病因分析、药物及手术治疗、麻醉管理(包括麻醉前准备、失血性休克评估、麻醉方式的选择、血液管理、血细胞回收、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所得结论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级妇幼保健院主要结果质量指标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三级妇幼保健院主要的结果质量指标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资源及运营情况调查直报系统,收集分析2017年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管理运行、住院死亡、重返情况、医院感染、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安全情况。采用平均值、率和构成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2017年,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9 292人,占职工总数的83.66%;平均住院日5.96天,床位使用率90.01%。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较高;未参与评审的机构,其住院孕产妇危重症死亡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和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率较高。结论:我国三级妇幼保健院管理运行情况良好,相关政策和项目成效显著。与综合医院相比,医院感染和重返类指标情况较好。未参与过评审的三级妇幼保健院质量安全状况相对较差,建议加强监管,提升质量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同情用药的危重异位妊娠患者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该患者病情危重,全身微循环血栓形成,抗凝血酶Ⅲ活性低,肝素抗凝效果不明显,多器官功能恢复差,需要使用抗凝血酶制剂,但药物尚在临床试验阶段。经过本院生殖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查后,同意以同情用药使用。本文旨在通过该患者使用同情用药的时机、伦理审查过程、同情用药方案为未来我国制定同情用药规范,尤其是同情用药审批流程提供一些思考,也为母儿安全管理专家对危重孕产妇救治规范和制度的完善及更新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9-2021年兰州市孕产妇危重症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通过分析 2019-2021 年兰州市孕产妇危重症的发生及构成情况,为制定兰州市下一步辖区产科质量管理及产科质量提升措施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收集 2019-2021 年全市所有助产医疗机构根据《甘肃省孕产妇危重症评审方案(试行)》中纳入的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病种数量,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 全市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7.84‰)高于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3.14‰),妊娠期并发症以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妊娠期合并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为主.县区级孕产妇危重症的发生率(27.66‰)明显高于省级(7.21‰)和市级(4.38‰),省级和县级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市级以产科出血为主.省、市、县三级孕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 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兰州市孕产妇危重症的主要病种,提示我们做好孕早期的妊娠风险评估与识别、产科适宜技术的推广及多学科联合救治是下一步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北京市区域严重产后出血分级诊疗及转诊管理的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 例,根据其是否为市级转诊中心分为转诊中心组(125 例)和非转诊中心组(76 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大量产后出血,即产后出血量≥4000 ml,和(或)输注悬浮红细胞(RBC)>10 U和(或)输注血浆>10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SPPH病例分析,转诊中心组较非转诊中心组患者的年龄大,分娩孕周小,伴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中心组SPPH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而非转诊中心组的首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诊中心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高,采用B-Lynch缝合/血管缝扎的比例低,宫腔填塞比例高(P<0.05);非转诊中心组血浆输注量、重返手术室、剖腹探查、各种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诊中心组(P<0.05);非转诊中心组大量产后出血病例数显著多于转诊中心组(P<0.05).在大量产后出血病例中,转诊中心组具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多于非转诊中心组(71.4%vs.33.3%,P<0.05),转诊中心组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57.1%),非转诊中心组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42.9%,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转诊中心分娩(aOR 3.47,95%CI 1.40~9.18)、多次宫腔操作史(aOR 12.63,95%CI 1.24~131.30)是大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区域内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效果较好,加强非转诊助产机构的高危因素识别、手术缝合技术和SPPH综合管理培训,预防SPPH、大量产后出血和输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分娩镇痛:舒适与安全并行,教学与质控并举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 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分娩镇痛相关经验,具体包括:(1)合理调配人员安排,多学科联动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为安全分娩提供舒适度保障;(2)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方案,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3)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分娩镇痛培训与救治演练落到实处;(4)开展教育与科普讲座,帮助产妇树立科学分娩镇痛观.希望该经验分享可为我国各级诊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海南省2003-2022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3-2022年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对2023-2025年孕产妇死亡率进行预测,为降低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三级网络收集2003-2022年资料,采用卡方趋势检验(CMH)分析全省和城乡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采用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03-2022年共报告孕产妇活产数2010116例,孕产妇死亡46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3.03/10万;20年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下降率为-4.13%,呈负增长.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25.74/10万(373/1 448 943)高于城市的16.04/10万(90/561 173),前10年城乡差距呈现逐年缩小趋势,后10年城乡差距明显,尤其是2017年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农村,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04,P<0.001);2003-2022年海南省城乡孕产妇死亡率的年下降率分别为-5.0%和-3.71%,均呈负增长,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率低于城市.海南省及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波动性下降,不如国家下降趋势平稳.直接产科死因(230例)与间接产科死因(233例)死亡率分别为11.59/10万和11.44/10万.孕产妇死亡评审以可避免死亡为主(315例,68.03%);布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2023-2025年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为9.45/10万、8.17/10万和6.89/10万.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受农村孕产妇死亡影响较大,应重视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并针对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干预,采取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和提供危重孕产妇救治补助等措施以持续降低海南孕产妇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一例心肺复苏术后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产妇的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总结 1 例心肺复苏术后、妊娠合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产妇成功救治,康复和治疗同时展开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紧急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制定并实施综合管理方案,循序渐进进行脱机训练、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加强营养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和心理支持.经过 52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该例患者病情得以控制,成功撤离呼吸机并下床活动,肌力从 0 级逐步恢复至 3 级,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2016-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危重孕产妇监测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危重孕产妇监测数据情况,分析各监测机构主要危重孕产妇、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率等相关方面及流行病学资料,为提高产科抢救危重症孕产妇抢救能力、产科质量,进一步巩固母婴安全保障机制,为制订降低危重孕产妇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山西省太原市《危重孕产妇个案调查表》,分析孕产妇危重症情况、合并症/并发症和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 太原市2016-2021年共上报孕产妇个案142 581例,危重孕产妇发生率在7‰~10‰之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贫血居首位.产后出血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子宫收缩差为其主要原因.结论 2016-2021年山西省危重孕产妇的收治主要集中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合并症/并发症孕产妇比例上升,剖宫产率上升,应重视妇幼保健一级保健,提高危重孕产妇早期识别能力,院前急救能力,多学科密切协作,创新管理和救治模式,从医、护、患者3个方面共同参与保障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