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68例睾丸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68例睾丸DLBCL中,原发睾丸DLBCL患者45例(66.2%),继发睾丸DLBCL患者23例(33.8%)。继发睾丸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 P<0.001)、LDH升高( P<0.001)、ECOG评分≥2分( P=0.005)、IPI评分3~5分( P<0.001)的比例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2例(91%)患者接受以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为基础的治疗,54例(79%)患者在化疗前接受睾丸切除术。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预期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16.5%对68.1%, P<0.001)及预期5年总生存(OS)率(63.4%对74.9%, P=0.008)低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57%对91%, P=0.003)也低于原发患者。ECOG评分≥2分(PFS: P=0.018;OS: 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PFS: P<0.001;OS: P=0.018)、LDH升高(PFS: P=0.015;OS: P=0.006)、多结外受累(PFS: P<0.001;OS: P=0.013)是睾丸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20例睾丸DLBCL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突变频率≥20%的突变基因为PIM1(12例,60%)、MYD88(11例,55%)、CD79B(9例,45%)、CREBBP(5例,25%)、KMT2D(5例,25%)、ATM(4例,20%)、BTG2(4例,20%),继发睾丸DLBCL患者KMT2D突变发生率高于原发睾丸DLBCL患者(66.7%对7.1%, P=0.014),且与睾丸DLBCL患者较低的5年PFS率相关( P=0.019)。 结论:继发睾丸DLBCL患者的PFS和OS较原发睾丸DLBCL患者更差。ECOG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Ⅲ~Ⅳ期、LDH升高和多结外受累为睾丸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PIM1、MYD88、CD79B、CREBBP、KMT2D、ATM、BTG2是睾丸DLBCL中常见的突变,KMT2D突变患者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8-79)岁.双侧病变4例(10.5%),左侧病变13例(34.2%),右侧病变21例(55.3%).有B症状者2例(5.3%).生发中心型(GCB型)6例(15.8%),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32例(84.2%).3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采用CHOP方案10例,R-CHOP方案21例(含R-CHOP方案化疗间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吟化疗7例),其他方案5例.36例患者中,初始化疗最佳疗效评估ORR为86.1%,CR 29例(80.6%),PR 2例(5.5%).R-CHOP 和 CHOP 方案组 ORR 分别为 95.2%和 60.0%(P=0.027),CR 率分别是90.4%和 50.0%(P=0.022).36例患者中,出现中枢复发7例,对侧睾丸复发4例,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中枢复发率显著降低(4.8%vs 50.0%,P=0.007),睾丸复发率也低于CHOP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vs 30.0%,P=0.087).中位随访时间27(3-135)个月,5年的PFS和OS分别是71%和7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患者的PFS(P=0.024)和OS(P=0.025)显著延长.结论:PT-DLBCL以综合性治疗为主,R-CHOP方案组CR率及ORR高于CHOP方案组,且减少了中枢及对侧睾丸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大剂量甲氨蝶吟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对预防中枢复发可能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COX联合XGBoost的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模型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因为血睾屏障的存在,死亡率高,目前尚缺乏多中心的大型回顾性分析数据进行疾病的预后研究.方法 从SEER数据库的22个中心机构获取2000-2019年期间,诊断为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16例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多变量COX逐步回归联合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筛选预后特征变量,将二者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构建列线图并对其重要度进行排序;时间依赖性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性能,校准曲线确定模型的一致性,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实用性与有效性.结果 COX回归结合XGBoost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为:年龄、手术、放疗、双侧发病、化疗、系统治疗、Ann Arbor分期;将其按照重要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系统治疗、Ann Arbor分期、手术、双侧发病、化疗、放疗.基于联合模型筛选出的共同预后因子构建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回归模型能准确预测原发睾丸DLBCL患者的预后,为临床的精准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单中心5年原发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67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预后,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原发睾丸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治疗预后等.结果 患者年龄8个月~84岁,平均39. 0岁,左侧29例,右侧38例. 1例合并有膀胱癌. 15例(22. 4%)有隐睾病史,其中2例为双侧,隐睾发生肿瘤的病理类型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为11例(73. 3%).血清肿瘤标志物(AFP,HCG,LDH):精原细胞瘤中有14例(42. 4%)升高,非精原细胞瘤中有22例(91. 7%)升高.生殖细胞肿瘤57例(85. 0%),其中精原细胞瘤33例(49. 2%)(包括伴合体滋养细胞精原细胞瘤1例,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1例);非精原细胞瘤24例(35. 8%),其中胚胎癌5 例,卵黄囊瘤2 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7 例;Leydig细胞瘤1 例(1. 5%);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6例(9. 0%);肉瘤3例(4. 5%)(脂肪肉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滑膜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33例中,Ⅰ期24例,其中Ⅰa期16例,Ⅰs期8例;Ⅱ期7例,其中Ⅱa期1例,Ⅱb期2例,Ⅱc期4例;Ⅲb期2例.其他类型肿瘤34例中,Ⅰ期21例,其中Ⅰa期9例,Ⅰb期2例,Ⅰs期10例;Ⅱ期3例,其中Ⅱa期1例,Ⅱb期1例,Ⅱc期1例;Ⅲ期10例,其中Ⅲa期2例,Ⅲb期6例,Ⅲc期2例.Ⅰ期所占比例最高,为45例(67. 2%),Ⅱ期10例(14. 9%),Ⅲ期12例(17. 9%),Ⅱ期和Ⅲ期无明显差别.治疗方面:精原细胞瘤行单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Radical Orchiectomy,RO)5例,RO+化疗20例,RO(其中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etroperitoneal Lymph-node Dissection,RPLND) +放疗3例,RO+放疗+化疗5例.其他类型肿瘤行RO 10例(其中1例+RPLND),单纯化疗1例,RO(其中2例+RPLND) +化疗20例,RO(其中1例+RPLND) +放疗+化疗3例.术后随访2~64月,平均48. 8月, 48例(71. 6%)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最终有19例(28. 4%)死亡,其中精原细胞瘤4例,其他类型肿瘤15例.精原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58. 3月,其他类型肿瘤患者平均生存34. 8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睾丸肿瘤总体预后较好,预后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密切有关,精原细胞瘤的预后要明显好于其他类型肿瘤,早期诊断和综合个体化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淋巴瘤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属于一类恶性肿瘤,可累及全身系统,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HL))和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non-Hodgkin's lymphoma, NHL)),发生于结外的淋巴瘤大多数为 NHL,原发于睾丸或侵犯睾丸的 NHL较罕见,我院泌尿外科收治 1 例睾丸原发NHL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原发于睾丸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Iarge B-cell Iymphoma,DLBCL),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儿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睾丸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中的一种,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多数继发于全身性其他部位淋巴瘤,原发者相对罕见,儿童发病更为罕见. 原发睾丸淋巴瘤占恶性睾丸肿瘤的3%~9%,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由于其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因此临床上误诊概率较高. 笔者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 NHL)原发部位是淋巴的网状组织,淋巴结的发生率高于结外淋巴组织[1].泌尿生殖系统 NHL 发生在肾脏、肾上腺及睾丸等器官,可累及单侧或者双侧,双侧可同时发病,也可相继发病;多为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的较少见,累及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和后腹膜直接侵犯[2].泌尿生殖系统 NHL 约 占所有 NHL 的 10%,而侵及前列腺的低于 0.1%[3].前列腺 NHL 的组织类型与淋巴结 NHL 相似,最常见的是 B 细胞型[4],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是弥漫大 B 细胞型(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约 占 NHL 的 30% ~35%[5].前列腺 NHL 非常少见,目前文献报道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睾丸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3岁(33~81岁),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E期8例,ⅡE期2例,Ⅲ~Ⅳ期6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睾丸无痛性肿大(9例),其次为疼痛(3例)和胀痛(1例),患者均无全身症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GCB型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其中1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单纯化疗,2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放疗. 14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1.0~97.0个月). 14例患者中, 1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无应答,1例治疗中. 11例完全缓解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3例)、右下肢皮肤(1例)及对侧睾丸(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9.0个月(14.0~95.0个月).结论 PTL大多数为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7岁(48~83岁),均以单侧睾丸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为首发症状,左、右侧各4例.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GCB型6例.8例患者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其中6例行CHOP方案化疗,3例联合利妥昔单抗,2例接受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例接受对侧睾丸放疗.近期疗效示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术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未纳入疗效评价.8例患者随访6~81个月,平均27个月,其中4例生存,4例死亡.结论 PT-DLBCL临床罕见,症状不典型,确诊依赖于睾丸病理学检查.本病侵袭性强,复发风险高,术后可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对侧睾丸放疗及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表现为睾丸炎临床特征的原发性睾丸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提高对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以睾丸肿痛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63岁男性患者,右侧睾丸肿痛伴坠胀不适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行阴囊探查术,术中行右睾丸冰冻活检示:睾丸淋巴瘤.遂行右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和精索高位结扎术.结果 术后大体标本病理示:右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侵及脉管及包膜.术后配合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6个疗程化疗,随访21个月,无局部复发、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结论 对老年男性睾丸肿大患者,抗生素治疗无效一定要提高警惕.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多发生于老年,易发生对侧睾丸和CNS侵犯,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本病最常见的是弥漫性B细胞型,预后较差.此病在行睾丸切除术后常规给予CHOP方案,预防性鞘内化疗,对侧睾丸预防性放疗,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