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及2018年4月收治的2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资料,对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例1患者71岁,主诉为双侧阴囊肿大伴疼痛不适2个月。例2患者85岁,主诉为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2例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诊断均为PT-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Ann Arbor分期Ⅰ E期。例1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仅行2个周期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例2患者术后因高龄拒绝化疗和右侧睾丸放疗。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71、1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共44例PT-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岁(45~87岁),最常见表现为单侧增大的睾丸肿块(左侧17例,右侧24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1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1例;non-GCB型31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1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3例。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联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40例,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12例,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2例。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135个月),生存30例,死亡1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13个月(3~96个月)。 结论:PT-DLBCL临床罕见,早期肿瘤及non-GCB型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DLBCL易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联合R-CHOP方案化疗,早期可治愈,进展期患者预后差,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中高频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是一种少见的侵袭性结外淋巴瘤,以无痛性单侧睾丸肿块为典型临床特点。PTL患者预后差,极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对侧睾丸复发。利妥昔单抗对于改善PTL患者生存和预后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借助高速发展的二代测序(NGS)技术,在PTL中发现髓样分化因子( MYD)88、 CD79B、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 PIM)1和转导素β1X连锁受体蛋白( TBL1XR)1等高频突变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介导PTL的发生、发展。因此,笔者拟通过对PTL中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高频基因突变进行综述,旨在探究PTL的发病机制,为寻找有效且精准的PTL治疗靶点提供参考,以期改善PTL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PTL)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PTL的灰阶以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16例PT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 1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1例.灰阶超声显示弥漫型11例,结节型5例,均为低回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4例,内部回声不均匀12例;病灶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晰12例.累及附睾3例,累及精索2例,1例伴腹股沟区以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PTL大部分血流信号丰富,弥漫型均为Ⅲ级,结节型 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2例).9例可见直线形血流信号.结论:PTL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掌握其特征可提高PTL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及MRI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的CT和MRI表现.方法 选取经手术证实的 10 例PT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8 例行CT增强检查,2 例行MRI增强检查,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肿瘤形态多呈椭圆形,平均直径 5.6 cm×3.6 cm,左侧 5 例,右侧 4 例,1 例先后双侧发生.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轻至中等程度强化,多数病灶内可见小血管穿行征.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囊变坏死区呈稍高信号,DWI弥散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多呈均匀中等程度强化,2 例呈不均匀强化,见囊变无强化区.7 例伴同侧精索静脉曲张,6 例肿块边缘见鞘膜积液.结论 老年男性发现睾丸无痛性肿块伴进行性增大,CT及MRI表现为密度(信号)均匀,增强扫描轻或中等程度强化,伴血管穿行征、周围鞘膜积液征、同侧附睾及精索受累征象时应考虑PTL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睾丸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讨睾丸原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T-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至2022年间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年龄为56~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大.病变部位左侧4例(80%),右侧1例(20%);肿瘤最大径为1.3~11.0 cm,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其中4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non-GCB)型,1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GCB)型.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D20、PAX5等B细胞标志,Ki-67增殖指数为80%~90%.3例呈c-MyC/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2/Bcl-6三重表达模式.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蛋白表达率为100%.Ann Arbor Ⅰ期2例、Ⅱ期1例、Ⅳ期2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1~2分2例,3分3例.术后4例患者行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1例未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和化疗.术后随访6~68个月,其中3例死亡,2例生存.结论:PT-DLBCL较为少见,预后较差,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为主,辅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adriamycin+vincristine+prednisone,CHOP)或利妥昔单抗+CHOP(rituximab-CHOP,R-CHOP)"方案化疗,或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组织学需与睾丸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等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及治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诊治的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临床指标(一般临床指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ECOG评分、治疗方案、初治反应和复发)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47例,中位发病年龄64岁,中位总生存时间41.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77%,59%.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ECOG评分≥3分、IPI评分≥4分、未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未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单一治疗方式、初治反应无效及复发与PT-DLBCL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3分、未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及初治反应无效是PT-DLBC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T-DLBCL罕见且预后差,尽早诊断且联合应用蒽环类药物及利妥昔单抗可能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6(38-79)岁.双侧病变4例(10.5%),左侧病变13例(34.2%),右侧病变21例(55.3%).有B症状者2例(5.3%).生发中心型(GCB型)6例(15.8%),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32例(84.2%).3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采用CHOP方案10例,R-CHOP方案21例(含R-CHOP方案化疗间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吟化疗7例),其他方案5例.36例患者中,初始化疗最佳疗效评估ORR为86.1%,CR 29例(80.6%),PR 2例(5.5%).R-CHOP 和 CHOP 方案组 ORR 分别为 95.2%和 60.0%(P=0.027),CR 率分别是90.4%和 50.0%(P=0.022).36例患者中,出现中枢复发7例,对侧睾丸复发4例,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中枢复发率显著降低(4.8%vs 50.0%,P=0.007),睾丸复发率也低于CHOP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vs 30.0%,P=0.087).中位随访时间27(3-135)个月,5年的PFS和OS分别是71%和74%.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CHOP方案组相比,R-CHOP方案组患者的PFS(P=0.024)和OS(P=0.025)显著延长.结论:PT-DLBCL以综合性治疗为主,R-CHOP方案组CR率及ORR高于CHOP方案组,且减少了中枢及对侧睾丸复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大剂量甲氨蝶吟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对预防中枢复发可能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伴有睾丸侵犯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儿17例病例系列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背景 儿童原发睾丸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罕见,多为继发性,既往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睾丸局部放疗,而现代治疗方案应用含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等的系统化疗而不行睾丸放疗.目的 总结伴有睾丸侵犯的LBL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应用含HD-MTX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样方案化疗的预后.设计 病例系列报告.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09 年 1 月至 2017 年 4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收治的以肿瘤性病灶起病的伴有睾丸侵犯的LBL患儿,采用BCH-NHL-2009-LBL方案(来自改良BFM-90 方案)化疗,总结其临床特征和疗效.主要结局指标 5 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 277 例LBL患儿中 17 例(6.1%)伴有睾丸侵犯,其中T-LBL 5 例,B-LBL 12例,发病中位年龄 6.2(2.6~13.7)岁.临床分期:Ⅲ期 4 例,Ⅳ期 13 例.纵隔占位 5 例,CNS侵犯 3 例,骨髓侵犯 12 例(其中 8 例已达白血病期),腹股沟区、盆腔、坐骨/耻骨等侵犯 11 例,巨大瘤灶 7 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 1 例,继发性 16 例.双侧睾丸侵犯 6 例,单侧 11 例.诱导缓解治疗后评估睾丸瘤灶均消失.中位随访时间为 103(3~129)个月,复发 6 例,其中睾丸复发 1 例,再次按标准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长期无病生存;死亡 2 例,均为复发后死亡.5 年OS和EFS分别为(87.5±8.3)%和(68.8±11.6)%,与同期LBL患儿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LBL发生睾丸侵犯临床症状隐匿,化疗前常规B超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伴有腹股沟区、骨盆、盆腔侵犯者睾丸受累风险增高.经不含睾丸放疗的标准方案规律化疗后可持续完全缓解,且可保留睾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12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12例(PTML)患者的诊治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6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例PTM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PTML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12例PTML患者年龄24~78岁,其中>60岁者(9/12)居多;病程1~14个月;肿瘤发生在右侧睾丸者(6/12)居多;主要症状为患侧睾丸肿大、伴有阴囊坠胀.12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仅显示睾丸内低回声或实性肿物,提示睾丸占位.9例患者行睾丸CT检查,显示患侧睾丸增大,病灶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密度相对均匀.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PTML患者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其中4例患者术后联合放疗,5例患者术后联合放、化疗.随访12~120个月,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全身转移,1例死于脑转移,1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余4例在26~120个月存活良好.结论 PTML临床较少见,60岁以上体格检查有睾丸肿块者应首先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手术联合放、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睾丸肿瘤4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睾丸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肿瘤34例,继发性肿瘤5例,睾丸旁肿瘤3例.在原发性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33例,其中精原细胞瘤19例,非精原细胞瘤14例;非生殖细胞肿瘤1例.5例继发性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双侧睾丸肿瘤5例.结论 睾丸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中精原细胞瘤最常见,良性肿瘤少见;注意自我体检,强化健康意识,利于睾丸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睾丸肿瘤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