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ic (Y)(p11.32)性发育异常患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4月6日因"原发闭经"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等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为14岁女性,表现为身材矮小、多痣、原发闭经。染色体分析初步判定其核型为46,X,idic(Y)(p11.3)[59]/45,X[39]/47,X,idic(Y)(p11.3)×2[2];FISH检测结果为46,X,der(Y).ish idic(Y)(p11.3)( SRY+)[59]/45,X[39]/47,X,der(Y)×2.ish idic(Y)(p11.3)( SRY+)[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X)×1,(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结果显示为45,X[35%]/46,XY[65%]嵌合;荧光探针PCR显示Y染色体 AZF区无缺失;Sanger测序未发现 SRY基因致病变异。综合各种检测的结果,患者的分子细胞核型被确定为mos 46,X,idic(Y)(p11.32)[59]/45,X[39]/47,X,idic(Y)(p11.32)×2[2].ish 46,X,idic(Y)(p11.32)( DXZ1+, DYZ1++, DYZ3++, SRY+)[59]/45,X( DXZ1+, DYZ1-, DYZ3-, SRY-)[39]/47,X,der(Y)×2.ish idic(Y)(p11.32)( DXZ1+, DYZ1++, DYZ3++, SRY+)[2].arr[GRCh37](X)×1, (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判定为携带idic(Y)(p11.32)但表型为女性的嵌合型DSD患者。 结论:上述嵌合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能为该DS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6,XY性别逆转的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年龄为27岁,未婚,因"先天性无子宫"于2021年6月28日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病史采集:2014年患者因原发闭经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先天性无子宫。患者外观为女性,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等特殊疾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喉结,乳房发育饱满,腋毛稀疏;外阴呈已婚式,无阴毛;阴道通畅,分泌物量中等,呈乳白色,无味,顶端为盲端;内诊未触及明显子宫,左侧可触及4 cm × 2 cm包块。盆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阴道上端未探及明显的子宫图像,盆腔左侧见34 mm × 27 mm × 28 mm的不均质回声,内见条索状血流信号,其内侧见28 mm × 48 mm × 25 mm的无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盆腔右侧见22 mm × 24 mm × 29 mm的不均质回声,内见条索状血流信号,其内侧见32 mm × 2 mm × 12 mm的无回声,边界清,形态不规则;提示先天性无子宫,盆腔双侧隐睾,双侧囊性包块(图1)。性激素六项及抗缪勒管激素检测结果提示,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男性,黄体生成素、睾酮和抗缪勒管激素水平较高(表1)。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患者 AZFa、AZFb及 AZFc的6个区域均扩增成功(表2)。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核型为46,XY(图2)。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者 AR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c.1305G>A(p.Trp435*)半合子变异(图3)。本研究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2020yb008),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95例原发闭经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与原发闭经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8年1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1895例临床诊断为原发闭经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895例原发闭经的患者中,检出了染色体核型异常571例(30.13%)。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及其嵌合体203例(35.55%);X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其嵌合体201例(35.20%);X染色体-常染色体平衡易位13例(2.28%);含Y染色体140例(24.52%);常染色体易位13例(2.28%);47,XX,+mar 1例(0.18%)。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闭经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殊嵌合型Turner综合征两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例1 女,16岁,为其母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因身材矮小、原发闭经来我院儿童发育门诊就诊。父母为非近亲婚配,另生育一子,正常。其母否认孕期有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其他成员有类似症状。患者目前就读高中,自诉学习成绩一般。查体:神志清晰,话语流利,身高143 cm,体重44 kg,无颈蹼,后发际线正常,无面部色素痣,无肘外翻,无手足水肿等Turner症状。乳房未发育,外阴为幼女型。B超提示始基子宫,卵巢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甲状腺激素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R5A1基因变异致46, XY性发育异常1例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例性发育异常(DSD)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9日因原发闭经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遗传咨询门诊的1例D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患儿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利用高通量测序对患儿及父母进行基因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评估。结果:患儿年龄为13岁,社会性别女,存在原发性闭经,男性第二性征发育,超声检查未探及子宫及明确卵巢结构,可探及窄带样阴道低回声及弯曲阴茎海绵体样结构。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 XY,Y染色体 AZF区段不存在缺失。基因测序发现患儿存在母源的 NR5A1:c.323delA(p.Q108Rfs*188)。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 NR5A1:c.323delA变异评级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P4)。 结论:NR5A1:c.323delA变异考虑是该DSD患儿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RD5A2基因变异致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的临床和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5α-还原酶2型缺乏症(5α-RD2)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5α-RD2患者,总结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全外显子测序(WES)、Sanger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患者进行遗传学检测,采用SWISS-MODEL和PyMoL软件对新变异体进行蛋白质同源建模和结构分析。结果:3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女。例1,6岁因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就诊。例2和3,15岁因原发闭经就诊,青春期第二性征男性化。3例患者外生殖器不同程度男性化,阴蒂肥大似小阴茎伴隐睾。例2行hCG激发试验,睾酮/双氢睾酮比值为17.4。3例患者均为46,XY核型,WES均检测到SRD5A2基因变异,基因型分别为p.Gln6Ter/p.Arg227Gln、p.Gln6Ter/p.Pro250Ala和p.Arg227Ter/p.His89Tyr,经父母验证,均为复合杂合变异。Pro250Ala为新发现的变异,根据ACMG指南评为疑似致病变异,蛋白质建模分析表明变异体可能影响5α-还原酶2型与NADPH的结合。例1选择男性性别,行腹腔镜下双侧睾丸下降固定术。例2选择女性性别,行睾丸切除术和阴道成形术。例3暂未明确选择性别。结论: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是5α-RD2的常见表型,hCG激发试验后睾酮/双氢睾酮比值明显升高,可直接进行SRD5A2基因Sanger测序。5α-RD2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使用WES可对46,XY性发育异常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还报道了Pro250Ala新变异,丰富了SRD5A2基因变异数据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571例 青年女性—原发性闭经—GnRH脉冲治疗—成功生育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CHH)的女性患者由于促性腺激素缺乏,导致第二性征不发育、原发闭经、不产生卵子和不能受孕。本文报道1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32岁,2019年9月因“原发性闭经”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其雌二醇水平低且促性腺激素水平低,无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障碍,无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嗅觉正常,CHH诊断明确,经雌、孕激素生理性替代治疗后第二性征发育,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式皮下注射后成功妊娠并分娩。通过总结分析本病例的诊治过程,提高医务工作者对CHH女性患者从青春发育到成功生育全过程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例46,XY性发育障碍患者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4例46,XY性发育障碍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集其肝素抗凝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技术制备并分析染色体核型,提取外周血DNA行SRY基因检测和测序,SRY基因检测结果阴性者外送标本行性发育相关基因靶向测序,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测序结果.结果:查体显示4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女性,而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分析结果提示核型均为男性(46,XY),社会性别与生物学性别不一致;性别决定基因SRY均为阳性,测序结果提示病例1为SRY基因编码区第5位碱基缺失(c.del5A),病例2为SRY基因编码区第5位碱基发生错义突变(c.5A>T),病例3为SRY基因编码区第6位碱基缺失(c.del6A),病例4的SRY基因检测范围内未见突变位点,靶向测序结果提示雄激素受体基因(AR)编码区发生错义突变(c.2117 A>G);生物信息学软件Mutation taster提示c.del5A、c.del6A和c.2117 A>G等3种突变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5A>T突变可能为人群多态现象;Raptor X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软件分析结果显示SRY基因c.5A>T突变对SRY蛋白的三维构象没有影响,而AR基因c.2117 A>G突变可导致AR蛋白的三维结构明显变化,并增加两个氢键;PolyPhen-2显示SRY基因c.5A>T和AR基因c.2117A>G突变为可能致病;ClinvAR软件分析结果提示4种突变均未见临床病例报道.结论: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性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家庭再生育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一个X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家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1个X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的家系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型的产生机制.方法 应用G显带技术对受检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再应用Xpter、Xqter和WCPX区探针对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和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del(X) (q24),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先证者及胎儿均携带Xq24q27.3区缺失.结论 X染色体长臂q24q27.3区的缺失与卵巢早衰症状相关,但并不导致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原发闭经等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州地区98例女性月经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月经异常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分布情况及性染色体异常对性腺发育的影响,为月经异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98例来自我院妇科、生殖中心的患者,均有月经异常表现,包括:原发闭经、继发闭经、月经不调和稀发.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妇科超声及内分泌功能检查,同时采用植物血凝素刺激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98例月经异常患者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9例,总异常率为19.4% (19/98);其中,异常核型患者数量分布前两位分别是45,X/47,XXX嵌合体(7例,36.8%)和纯合45,X(5例,26.3%),其他异常核型主要包括X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15.8%)、46,XY(性逆转综合征,2例,10.5%)及常染色体平衡易位(1例,5.3%).结论 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月经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这些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再结合临床特征和其他实验室相关检查,可明确病因,为临床及早对症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