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分泌治疗是进展期前列腺癌(PCa)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大部分患者在1~3年内分泌治疗后将逐渐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CRPC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而且预后不良。因此,研究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危险因素,可为PCa的治疗及促进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报道,对PCa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激素转换在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探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的终末阶段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醋酸阿比特龙已被证明可显著提高mCRPC患者生存率。该药在治疗期间须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以避免相关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在阿比特龙治疗进展后将泼尼松换为地塞米松,可推迟部分mCRPC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阿比特龙治疗周期,且耐受性良好。但具体机制及长期获益仍需进一步研究。阿比特龙联合激素的转换这种新兴治疗模式为mCRPC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谨慎对待,建议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因素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2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7±1.3)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7例,2分15例;骨转移分级Ⅱ级7例,Ⅲ级15例。针对mCRPC,既往行一线治疗1例(4.6%),二线治疗4例(18.2%),三线治疗10例(45.5%),四线治疗4例(18.2%),五线治疗3例(13.6%);平均经历三线治疗。从诊断mCRPC至开始镭-223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20,34)个月。治疗前中位碱性磷酸酶(ALP)为147.0(101.8,212.5)U/L,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44.7(20.2,99.1)ng/ml;6例(27.27%)合并1~2级贫血,血红蛋白中位值115.0(103.8,122.5)g/L,中性粒细胞计数(3.0±0.3)× 10 9/L,血小板计数(169.8±17.0) ×10 9/L。患者每4周静脉注射镭-223(剂量为55kBq/kg),最多6个周期。统计分析总生存时间(O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时间(rPFS)、PSA进展时间、PSA缓解率、疼痛缓解率、疼痛进展时间,根据镭-223治疗前经历的治疗线数分层分析OS、rPFS、PSA进展时间等。同时分析镭-223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结果:本组22例采用镭-223治疗平均2.7(1~6)个周期,共4例完成6个周期;12例(54.6%)治疗≥3个周期,10例(45.5%)治疗<3个周期。13例(59.1%)单独采用镭-223治疗,9例(40.9%)联合其他治疗(其中多西他赛化疗1例,恩扎卢胺2例,奥拉帕利3例,磷酸雌莫司汀3例)。本组所有患者均未使用双磷酸盐治疗。本组中10例(45.5%)死亡,均死于疾病进展;22例中位生存时间11.0(2.2,19.8)个月。3例(13.6%)、7例(31.8%)、3例(13.6%)、1例(4.5%)分别于治疗后2、3、4、10个月出现影像学进展,余8例(36.4%)均未出现影像学进展,22例中位rPFS为4.0(3.1,4.9)个月。4例(18.2%)出现PSA缓解,其中3例(13.6%)后期PSA再次升高,1例(4.5%)PSA持续稳定下降;22例中位PSA进展时间为3.6(2.2,5.1)个月。15例(68.2%)治疗1个月疼痛缓解,其中5例(22.7%)后期出现疼痛加重,10例(45.5%)疼痛持续缓解;22例疼痛进展时间中位值5.5(3.5,7.6)个月。本组无骨折患者,无因疼痛行放疗或手术患者。7例(31.8%)治疗后ALP较基线下降≥30%。镭-223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15例,68.2%)、呕吐(7例,3.8%)、血小板减少(8例,36.4%)、贫血(6例,27.3%)、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4.6%),均为1~2级,无≥3级不良反应;无因不良事件导致治疗中断者。结论:镭-223治疗mCRPC患者疼痛缓解率高,可延长OS、rPFS及PSA进展时间;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随访时间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经传统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后,常转归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CRPC的治疗是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年来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针对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治疗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患者获得满意的生存时间。本文就CRPC的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对患者行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ARP抑制剂在mCRPC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是近年来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治疗领域出现的新型药物,目前已有多种PARP抑制剂在mCRPC临床研究中报告获益证据。尽管不同的PARP抑制剂有相似的药理学特征,但由于其分子结构和药效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PARP抑制剂在临床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有所不同。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基于详实的研究数据并考虑特定临床、实验室和遗传学特征,进行个体化和最优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方案改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效果。患者,61岁。2017年11月因体检发现PSA升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PSA 11 ng/ml。前列腺MRI检查:前列腺外围带异常信号影,考虑前列腺癌;右侧髂骨体内转移灶;双侧精囊腺内侧部分信号改变,考虑有受累。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左侧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诊断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2017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肿瘤侵犯双侧精囊腺,侵犯神经。术后辅助比卡鲁胺+戈舍瑞林持续治疗,定期复查PSA。2018年2、6、10月复查PSA分别为0.32、0.15、1.72 ng/ml。2018年10月复查睾酮为40 ng/dl,考虑生化进展。2018年11月复查PSA为2.51 ng/ml,考虑进入mCRPC,改用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持续治疗。2019年1、3、6月复查PSA分别为0.1、0.03、1.1 ng/ml,至2020年3月已达8.9 ng/ml。将治疗方案改为阿比特龙+地塞米松,2020年4、7、9月复查PSA分别为7.9、3.98、2.58 ng/ml,继续应用阿比特龙+地塞米松治疗。mCRPC患者经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进展后,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诊全身多发转移晚期前列腺癌的序贯治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期前列腺癌的序贯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院收治初诊全身多发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1例,序贯采用内分泌治疗、阿比特龙、多聚核糖聚合酶抑制剂、恩扎卢胺治疗,总生存期35个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年轻转移性前列腺癌多学科诊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多数接受治疗患者尤其是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几乎都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中位总生存时间短。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较年轻mHSPC患者多学科诊疗过程,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辅助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术区放疗+转移灶放疗。患者进展为CRPC后更换方案为阿比特龙+泼尼松+戈舍瑞林以及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内分泌治疗。最后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更改方案为阿比特龙+奥拉帕尼联合内分泌治疗以及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术后随访35个月后,患者仍存活且临床症状控制理想,生活质量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镭-223治疗48例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镭-223在骨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镭-223治疗的48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5(49~90)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44.70(0.15~1 864.00)ng/ml,中位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62(43~1 589)U/L。患者均有骨痛症状,均存在骨转移且不伴内脏转移(骨转移数量>1处,分期ⅣB期)。自诊断mCRPC至开始使用镭-223的中位时间为10(3~47)个月。9、18、11例患者既往分别接受一线、二线、三线针对mCRPC的药物治疗,10例曾接受至少四线治疗。38例(79.1%)、31例(64.5%)、30例(62.5%)、7例(14.6%)患者既往分别使用过阿比特龙、恩扎卢胺、多西他赛、奥拉帕利。48例均行镭-223治疗(55 kBq/kg,每4周注射1次,计划使用6周期)。分析PSA较基线水平下降>30%的比率、ALP较基线水平下降>30%的比率、症状减轻率、中位总体生存期(OS)等疗效指标,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中途停止治疗的原因等。结果:本研究48例中位随访时间8(1~16)个月,11例完成6个疗程治疗,中位治疗4(1~6)个疗程。27例(56.2%)使用镭-223的同时使用骨保护药物(双磷酸盐/地舒单抗)。10例(20.8%)治疗期间PSA下降>30%,25例(52.1%)ALP下降>30%。23例(47.9%)骨痛症状减轻。9例既往仅接受一线针对mCRPC治疗者中,6例(66%)骨痛症状减轻,4例(44%)PSA下降>30%。18例既往接受二线治疗者中,11例(61%)骨痛症状减轻,4例(22%)PSA下降>30%。21例既往接受三线及以上治疗者中,6例(28.5%)骨痛症状减轻,2例(9.5%)PSA下降>30%。48例中位OS未达到,使用Kaplan-Meier法预估中位OS为12.5个月。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下降(15例,31.2%;其中3级6例,4级0例),其次为白细胞下降(11例,22.9%;其中3级4例,4级1例)和贫血(8例,16.7%;其中3级3例,4级0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发热1例(2.1%),便秘4例(8.3%),恶心呕吐10例(20.8%),腹泻7例(14.6%),头晕1例(2.1%)和乏力11例(22.9%)。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7例(中位治疗2个疗程),因疾病进展/死亡导致治疗终止14例(中位治疗2个疗程),因其他原因自主终止治疗5例(中位治疗1个疗程)。结论:对于既往接受一线或二线治疗的mCRPC患者,镭-223在症状控制方面表现良好。因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血常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PCWG3共识的更新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临床诊治的演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是前列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焦点,其诊断标准的修订也将直接影响临床诊疗实践和相关研究的设计、开展。前列腺癌临床试验工作组(PCWG)多次发布共识推荐,以供临床实践和研究设计中引用参考。PCWG3(第三版)再次下调了确诊CRPC的推荐PSA界值(由2 ng/ml下调至1 ng/ml)。PCWG3的更新,未来或将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疗和研究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