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远程医疗的医疗联合体双向转诊路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是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推进区域分级诊疗的核心举措。笔者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基于远程医疗构建医联体双向转诊路径的实践探索。截至2021年5月,医院已与52家医联体成员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平台,通过明确机构功能定位、优化工作流程和信息化支撑、建立转诊联络机制和配套考核机制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对转诊流程的精益管理,有效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紧密型医联体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效能的重要举措。作者介绍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牵头构建的业务管理紧密型医联体实践,并分析其运行效果。通过强化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医院感染等业务管理,加强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等资源下沉,慢性病药物延伸至基层,强化医护人员培训,畅通双向转诊通道,探索集约化发展,医联体建设初见成效。医联体同时面临财政投入、医保支付等政策壁垒,建议完善资源投入、医保付费、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信息化平台等各项配套及制度建设,充分利用医联体牵头单位专家优势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做好医防融合等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云南省临沧市M县医疗卫生共同体改革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为深化医共体改革和加强医保基金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临沧市M县2016年至2019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采用基于间断时间序列的分段回归模型分析医共体改革前后该县医保基金支出的变化情况。结果:改革后县级医院出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月减少25.996人;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90.931元、50.014元和1.528元。乡镇卫生院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和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改革后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平均每月增加31.191元、38.678元和0.085元。医共体外医保基金流向呈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后次均住院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长33.005元,次均门诊统筹基金支出平均每月增加4.896元。结论:M县医共体改革后医保基金支出仍需进一步管控,应强化顶层设计和龙头医院引领作用,探索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区域信息化平台,规范双向转诊制度和加强监管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省域性儿童眼保健信息平台的搭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广东省儿童眼保健信息平台依托广东省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广东省各级儿童眼保健服务机构中得以推广使用。该平台实现了广东省儿童眼保健电子档案的标准化,各时期眼保健专科档案的导出与打印,各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阳性个案的随访管理等功能。此外,平台还能够实时统计相关工作指标,为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提供协助。同时,平台还开发了标准接口,实现了与外部异构系统的互联共享信息。该平台的搭建和应用不仅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按规范进行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的管理。对于高质量开展辖区儿童眼保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对该平台的建设依据、现状、系统构成、功能模块设置以及应用效果等进行了分析,为实现区域性儿童眼保健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疆某医院"1+6+N"医疗联合体协作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对区域医疗资源的垂直整合,也是推进分级诊疗的有效举措和重要抓手。某医院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三级医院之一,根据新疆地广人稀的地域特点,自2018年逐步构建了以某医院为依托,县级医疗机构为枢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远程医疗为桥梁的"1+6+N"医联体协作体系。即以1个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媒介,将线下专家下沉带教、查房、手术指导、学科建设等以及线上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新技术培训等N个业务板块交叉融入远程协作型医联体、专科联盟型医联体、科室共建型医联体、精准帮扶型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型医联体、"医联医共"融合发展型医联体6种合作模式中,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截至2022年6月,该医院共与285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合作。该协作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服务能力、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诊疗同质化和远程诊断能力,以及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畅通有序推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诊疗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足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均高,迫切需要多学科合作诊治。糖尿病足多学科(MDT)团队和中心不断出现,亟需认证、监管和评价。各种指南及概念的更新需要糖尿病足MDT团队共同学习和实践,而这种实践会触发更深入的临床研究。糖尿病相关足病的规范化处理是医防融合的重点。糖尿病足联盟和糖尿病足MDT规范化诊疗基地可为糖尿病足MDT团队及社区医护人员的认证、培训、交流提供平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和糖尿病相关足病筛查预防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糖尿病足医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有利于糖尿病相关足病的早期精准识别与双向转诊,有望降低糖尿病足发病率、截肢率和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乡镇卫生院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中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深化医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目前,全国各地医共体的建设快速推进,其中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是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作者结合冯家镇卫生院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作为县域医共体的枢纽中心,卫生院通过明确定位、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建立双向转诊通道、打造特色医疗专科、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借助新媒体宣传平台等发展策略,有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联体的糖尿病足智能诊疗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足病情发展迅速,且致残、致死率高,其治疗需要及时地多学科综合治疗和转诊。目前我国就诊转诊流程繁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且均在线下开展,同时由于大多数足溃疡患者都伴有行动不便,这些原因导致糖尿病足患者不能及时得到规范化诊疗,甚至因为延误诊疗造成严重后果。医联体的出现与发展为患者的就诊转诊提供了绿色通道,人工智能及智慧医疗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在社会、临床需求及政策驱动下,我们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集糖尿病足分级评估、综合会诊、规范化治疗为一体的“掌上益足”智能诊疗平台,并实现在医联体内的推广和应用。现对智能平台进行介绍,以期为智慧化医疗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贵州省基层医院数字化建设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数字化医院建设的使用状况及知晓度,推进数字化医疗健康的进程。方法:2021年4月至7月,选择贵州省9个地州市88个县市区的公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当日在科)各1~2名作为现场调查访谈对象,现场填写调查问卷表格(2020年全年数据),由专人整理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297名,均为实名填报,其中医生152名,护士145名;24家三甲医院,122家二级以上医院;146家医院均已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被调查者对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知晓度整体较低,其中对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知晓度最高(86.5%),其次为检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41.4%)和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40.7%),对医院经营管理系统(HERP)的知晓度最低(7.7%)。2020年146家医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的总次数为25 428次,各家医院平均远程会诊的中位数为24.5(88.0,240.0)次。2018至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患者总数分别为50 473例、57 565例和57 907例,其中>65岁患者数分别占37.47%、41.26%和43.31%(均 P>0.05)。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总数量共4 242例次,中位数为257.50(96.50,958.25)例次。仅12.12%的科室有独立重症监测系统,8.75%科室的重症监测系统能自动抓取数据形成表格。96.30%的医护人员通过互联网平台参加过系统和专业的"三基"培训,每年在省内或地州开会学习及培训的次数较多,分别为282次和357次。90%以上的科室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上级医院发起过远程会诊,并安排转诊,或接收由上级医院治疗好转的患者。科室外出会诊的医院级别以下级医院较多(69.02%)。2020年146家医院重症医学科外出会诊的总次数为2 959次,中位数为296(185,473)次。54.79%的科室有固定服务的村庄,28.08%的科室有固定服务的人数或户数。中位出诊最远距离为52.5(30.0,80.0)km,中位出诊平均距离为30.0(20.0,50.0)km。54.88%的医护人员认为出诊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精力不足及服务群体或地区过大。90%以上的医护人员参加过云学习、云培训,大部分人认为云学习、云培训对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机构服务效率的提升幅度较大(分别为71.04%和67.01%),同时医护人员认为"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从各方面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优势,但也存在村医对互联网医疗设备使用率低、农户对远程医疗和流动医院接受程度低等问题。 结论:贵州省基层公立医院均已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被调查医护人员对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知晓度整体较低,医院利用大数据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状况参差不齐;医护人员使用云学习、云培训等人工智能设备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基层医院数字化转型正在持续完善中。重症医学科是医院临床学科中使用远程会诊信息系统最多和最好的科室,能完成双向转诊工作,近3年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区域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构建完善的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与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健康数据价值,结合机器学习、聚类分析和趋势回归预测模型预测健康风险,构建健康画像体系与健康管理行为模型.结果 在疾病预测与预防、诊断与治疗及健康监测与管理领域,健康画像与健康评估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体系在慢性病筛查与监测、双向转诊转检平台健康画像集成以及签约居民个性化干预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画像与健康评估体系,为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数据保障,有效促进了医疗服务的整合与协同,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