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治疗过程中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对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且从未进行Hp根除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为对照组(73例)给予14 d铋剂四联方案(艾普拉唑+果胶铋+阿莫西林+呋喃唑酮);B组(73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2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73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所有治疗结束后复查 13C或 14C-尿素呼气试验及胃镜,比较3组在Hp根除、溃疡愈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分割χ 2检验。 结果:3组根除率分别为90.8%(59/65)、91.2%(62/68)和91.0%(6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 P=0.997);3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8%(61/65)、94.1%(64/68)和95.5%(64/67),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6);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15/70)、7.1%(5/70)和7.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21, P=0.010),且B组、C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χ 2=5.83, P=0.016;C组与A组比较:χ 2=5.99, P=0.014)。 结论:14 d及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疗法在Hp阳性胃溃疡患者初次根除治疗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并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且对胃溃疡愈合无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 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8, 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 Z=-3.01, 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 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1, P=0.004)。 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对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50例F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采用超声显像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及胃窦运动指数(MI)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胃泌素(GAS)、MTL水平的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70/75)比78.67%(5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70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58 ± 0.45)d比(3.22 ± 0.68)d、(3.56 ± 0.62)d比(4.10 ± 0.70)d、(2.54 ± 0.46)d比(3.24 ± 0.69)d、(2.66 ± 0.56)d比(3.40 ± 0.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CF、ACA、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32 ± 0.90)次/min比(3.58 ± 0.83)次/min、(0.34 ± 0.12)mm比(0.30 ± 0.10)mm、1.33 ± 0.42比1.14 ± 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O水平低于对照组[(164.77 ± 30.34)mg/L比(184.45 ± 28.90)mg/L、(38.27 ± 10.20)mmol/L比(46.54 ± 9.48)mmol/L],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115.23 ± 15.70)ng/L比(98.50 ± 14.29)ng/L、(266.67 ± 32.76)ng/L比(238.40 ± 28.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33%(4/75)比16.00%(1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478, P<0.05)。 结论:小儿FD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并调控MTL水平改善胃动力,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及四环素四联疗法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中辅助应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34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初次根除Hp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利用Excel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C组,A组(116例)给予14 d艾普拉唑、果胶铋、呋喃唑酮、四环素方案治疗;B组(116例)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14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C组(116例)在A组方案治疗第二周开始同时服用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根除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 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3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3组按意向性治疗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0.2%、84.5%和82.3%,按符合方案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8.6%、90.7%和89.7%,3组两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意向性治疗分析:χ 2=0.755 P=0.685,按符合方案分析:χ 2=0.271 P=0.873);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6.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561, P=0.023),且B组显著低于A组(χ 2 =5.570, 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4.362, P=0.037)。 结论: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含呋喃唑酮、四环素的四联疗法补救根除Hp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但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能显著提高Hp根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脾虚久泻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脾虚久泻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探讨该方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76例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服用脾虚久泻方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均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主症、中医证候、中医体征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为78.95%(3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05, P=0.003)。主症积分: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次数[(1.86±0.25)分比(2.03±0.49)分, t=7.14]、大便性状[(1.62±0.26)分比(1.98±0.37)分, t=8.26]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01)。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治疗后腹痛[(0.68±0.13)分比(0.74±0.37)分, t=7.38]、脘腹胀满[(0.43±0.25)分比(0.75±0.23)分, t=2.16]、食欲[(0.50±0.10)分比(0.88±0.15)分, t=4.35]、恶心呕吐[(0.18±0.33)分比(0.34±0.36)分, t=6.53]、神疲乏力[(0.34±0.24)分比(0.43±0.25)分, t=5.62]、脱水[(0.30±0.11)分比(0.68±0.13)分, t=5.87]积分及总分[(5.63±4.33)分比(9.63±5.53)分, t=16.07]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中医体征积分:观察组治疗后面色虚浮[(0.18±0.33)分比(0.24±0.13)分, t=2.63]、形寒肢冷[(0.20±0.11)分比(0.28±0.14)分, t=4.13]、脱肛[(0.08±0.33)分比(0.14±0.37)分, t=3.64]、小便清长[(0.23±0.11)分比(0.28±0.13)分, t=8.27]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0.52±0.21)g/L比(0.40±0.26)g/L, t=8.15]、IgM[(8.76±1.16)g/L比(7.68±1.43)g/L, t=10.67]、IgG[(0.89±0.39)g/L比(0.62±0.33)g/L, t=12.15]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01)。 结论:脾虚久泻方可有效改善慢性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脾肾阳虚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增强患儿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铋剂四联方案联合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根除治疗中,铋剂四联方案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就诊经 13C-呼气试验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26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包含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的铋剂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试验组另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停药4~12周后复查 13C-呼气试验,观察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种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 结果:两组根除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意向性(ITT)分析结果为80.6%(108/134)比68.4%(91/133)( χ2=5.213, P=0.022),符合方案集(PP)分析结果为83.1%(108/130)比 72.2%(91/126)( χ2=4.356, P=0.03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2%(11/134)比18.8%(25/133), χ2=6.415, P=0.011]。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010.49元;敏感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方案的有效率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对照组方案的有效率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成本次之;当意愿支付值为2 500.00元时,联合益生菌组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概率为91.2%。 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群中,相比单纯铋剂四联根除方案,联合益生菌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根除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确切、安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临床综合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以临床常用药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为例,探索微生态制剂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和药品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合理用药。方法:基于系统检索文献获得的研究资料,利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等卫生技术评估基本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对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评价。结果:有效性方面,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继发腹泻,便秘,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显著疗效;且可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安全性方面,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常为轻中度、一过性的症状。经济性方面,相对于单用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秦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743.2,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相对日治疗费用低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与地衣芽孢杆菌制剂联用(1.87~2.80元比2.08~5.78元)。创新性方面,该药有多项专利,并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适宜性方面,该药的使用适宜性和药品技术特点适宜性整体良好,在剂型、体系适应性等方面可进一步改善。可及性方面,该药的价格水平稳定,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可负担且可及。结论:从现有证据而言,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临床有效性得到支持,安全性良好,可及性良好,适宜性可进一步优化,创新性良好,但在不同临床应用中的经济性、创新性等方面需要更深入和更针对性的研究,在药品适宜性方面也有优化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生态制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肝硬化的效果及对肠道菌群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HB)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4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BTVT)治疗.判定两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患者肠道菌群、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4%vs 79.63%,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6、TNF-α以及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HB肝硬化患者实施BT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有效调节患者节肠道菌群,减轻炎性反应,显著改善肝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肠-肝轴"探讨逍遥散加味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基于"肠-肝轴"研究逍遥散加味方对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逍遥散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MAFLD模型并予不同剂量药物干预,共 12 周.检测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多糖(LPS)的水平及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回肠及结肠组织形态;爱先蓝-糖原(AB-PAS)染色检测回肠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回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 1(ZO-1)、闭合蛋白(occludin)、封密蛋白 1(claudin-1)的表达;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均升高;血清TC、TG、ALT、AST、LDL-C和LPS含量均升高,HDL-C降低;肝组织IL-6、TNF-α含量均升高,肝脏脂质蓄积增多,表明模型诱导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加味方中、高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体质量、肝湿重、肝指数均降低;逍遥散加味方中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逍遥散加味方低、中剂量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小鼠肝脏炎症因子IL-6、TNF-α和血清中LPS水平均显著降低,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加味方中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在属水平上,升高乳杆菌属、布劳特菌属、拟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降低普雷沃菌属、苏黎世杆菌属和脱硫弧菌属,差异物种以拟杆菌科 Odorbacteraceaae 和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发挥主要作用.总之,逍遥散加味方可通过抑制炎症、调节肠道菌群稳态以及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来治疗M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M2型巨噬细胞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M2型巨噬细胞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哮喘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精氨酸酶1(Arg-1)、趋化因子22(CCL22)的表达水平.将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B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Arg-1、CCL22水平的变化,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1、3个月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稳定性.结果 哮喘组Arg-1、CCL2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B组患儿血清IL-4、IL-13、Arg-1、CCL2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75/25%pre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变化程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个月时,2组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第3个月时A组患儿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M2型巨噬细胞过度极化及Arg-1、CCL22高表达,这可能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益生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2型巨噬细胞过度极化,从而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