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能谱成像对COP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利用胸部CT能谱成像测量骨密度参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COPD患者 171 例,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骨密度检查及胸部能谱CT检查.以DX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骨质疏松组 96 例,非骨质疏松组 75 例.基于胸部CT能谱成像于所有患者中段胸椎(T5~T8)中间层面松质骨区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松质骨羟基磷灰石[HAP(水)、钙(水)]、HAP(脂)基物质对密度值及能谱曲线斜率(λ),各参数得出其中段胸椎平均值.比较两组间HAP(水)、钙(水)、HAP(脂)及λ的差异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分析HAP(水)、钙(水)、HAP(脂)及λ诊断COP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能及临界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HAP(水)、钙(水)、HAP(脂)及λ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z=-9.664,-9.625,-9.508,-9.508;P<0.001);HAP(水)诊断效能最佳,AUC 93.1%,灵敏度 85.4%,特异度 85.3%,临界值 84.27.结论 利用胸部CT能谱成像诊断COP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价值较高,HAP(水)为最佳参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密度测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欧洲腰椎体模(ESP)评估不同CT机的定量CT(QCT)和双能X线吸收仪(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和短期精确度。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全国多个中心(QCT和DXA分别来自31和32个中心)的40台不同品牌的CT设备(德国Siemens 12台、荷兰Philips 12台、美国GE 9台、日本Toshiba 5台和国产联影2台)和53台不同品牌DXA设备(美国GE Lunar 34台、美国Hologic 14台和法国Medlink 5台)。QCT扫描采用Mindways QCT系统,以常规腰椎扫描条件对ESP体模重复扫描10次,每次重新摆位,测量ESP中低、中、高密度椎体的骨密度值以及3个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根据实测值与体模标定值的差异计算不同设备的准确度误差,并计算标准差均方根(RMS-SD)和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来评价短期精密度误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设备间测量的骨密度值的差异。结果:不同CT和DXA设备测量的不同密度椎体和平均骨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Siemens的准确度误差范围为1.20%~7.60%,Philips为-1.83%~0.20%,GE为1.18%~13.20%,Toshiba为-0.12%~3.55%,联影为-1.65%~6.32%,GE Lunar为6.59%~21.34%,Hologic为-6.65%~5.45%,Medlink为-6.97%~-0.68%。QCT和DXA测量的所有椎体骨密度值的RMS-%CV为0.38%~3.85%;QCT的RMS-SD为0.54~2.45 mg/cm 3。DXA的RMS-SD为0.009~0.037g/cm 2。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RMS-%CV值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呈减低趋势,RMS-SD值则呈升高趋势。 结论:基于ESP,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的ESP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不同QCT和DXA设备测量骨密度的准确度误差和短期精密度误差在合理范围,可以用于临床随访观察。QCT的短期精密度误差和准确度误差波动范围较DXA略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少症性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肌少症性肥胖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18例RA患者和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并详细记录RA患者疾病相关性指标。以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和体脂百分率(PBF),并由PBF和肌少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肥胖、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组)。采用 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 RA患者PBF明显高于对照组( Z=1.993, P=0.046),2组间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0.575, P<0.01)。②不同疾病活动度(分为低疾病活动度、中疾病活动度和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组间肌少症性肥胖分组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9.557, P=0.144)。③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中,RA患者ESR、DAS28和HAQ水平明显不同( P<0.05),以肌少症和肌少症性肥胖组更高;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标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中,RA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不同( P<0.01),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明显不同( P<0.01),以肌少症及肌少症性肥胖组更高。⑤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RA患者X线分期:正常组[Ⅰ期(28.6%,24/84);Ⅱ期(23.8%,20/84);Ⅲ期(32.1%,27/84);Ⅳ期(15.5%,13/84)];肥胖组[Ⅰ期(27.2%,28/103);Ⅱ期(13.6%,14/103);Ⅲ期(35.0%,36/103);Ⅳ期(24.3%,25/103)];肌少症组[Ⅰ期(16.7%,12/72);Ⅱ期(15.3%,11/72);Ⅱ期(36.1%,26/72)Ⅳ期(31.9%,23/72)];肌少症性肥胖组[Ⅰ期(9.7%,14/144);Ⅱ期(21.5%,31/144);Ⅱ期(34.0%,49/144);Ⅳ期(34.7%,50/144)]。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RA患者X线分期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6.002, P=0.002)。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Sharp评分:正常组[10.00(2.00,47.00)];肥胖组[14.00(2.00,71.00)];肌少症组[48.00(12.00,111.00)];肌少症性肥胖组[55.00(7.00,130.0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Z=29.240, P<0.01),且Sharp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⑥相关分析显示:PBF与RA患者关节功能( r=0.124, P=0.007)、X线分期( r=0.192, P<0.01)及Sharp评分( r=0.179, P<0.01)均呈正直线相关,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均呈负直线相关( P<0.01)。⑦二元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和肌少症性肥胖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P<0.01)。 结论:RA患者中肌少症性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增龄改变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外周血相对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人体内在能力和体成分的相关性,探讨外周血mtDNAcn是否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衰老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416例,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mt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相对性mtDNAcn。内在能力评估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运动[摩尔斯跌倒评分(MFS)、生理衰弱表型(PFP)、肌少症问卷调查(SARC-CalF)、简易体能状况(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量表];活力[微量营养评估(MNA)、住院患者多维预后指数(MPI)量表];认知[简易智能评价(MMSE)量表];心理[抑郁评估(GDS)、焦虑自评(SAS)量表]、感觉功能[疾病累积评分-共病指数(CIRS-CI)量表];评估体成分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躯体各部位脂肪,包括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计算脂肪指数(FMI)和四肢骨骼肌量指数(ASMI)。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校正性别、体质指数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均显示,mtDNAcn和年龄呈负相关( r=-0.176、-0.144,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4 m步速、SARC-CalF、MFS、MNA、MMSE、MPI及其子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简易智能状态问卷(SPMSQ)的评分有相关性( r=0.171、-0.207、-0.163、0.221、0.184、-0.210、0.241、-0.269,均 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后,mtDNAcn与4 m步速、MFS、MNA、MPI、SPMSQ评分仍显著相关( r=0.170、-0.170、0.148、-0.242、-0.188,均 P<0.05)。此外,进一步分析mtDNAcn与体成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躯干脂肪量、全身脂肪量、腹部脂肪量、臀部脂肪量有相关性( r=0.168、0.143、0.175、0.116、0.199,均 P<0.05),校正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仍显著相关( r=0.126、0.131、0.127,均 P<0.05)。且进一步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DNAcn与年龄、步速、FMI、全身脂肪量、臀部脂肪量、MFS、PFP、MNA、MPI评分显著相关( β=-0.191、0.156、0.126、0.131、0.125、-0.119、-0.145、0.151、-0.171,均 P<0.05)。 结论:mtDNAcn与躯体功能、衰弱、营养、跌倒、认知及体成分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人体内在能力的运动及活力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终末期肾病患者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旨在早期识别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及构建动态列线图。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的骨密度T值进一步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异常组。分别使用向后逐步Logistic回归、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ESRD患者骨量异常风险预测模型。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和准确性评估两个模型的性能,进而选取最优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拟合优度检验(Hosmer‐Lemeshow test)和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最优模型进行评价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在最优模型基础上,构建个体化动态列线图。结果:最终共纳入254例ESRD患者,其中男性160例(63.0%),血液透析161例(63.4%),骨量异常202例(79.5%)。训练组( n=178)和验证组( n=76)骨量异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2%比80.3%, χ2=0.036, P=0.849)。LASSO和逐步回归模型最终纳入的变量及变量参数一致,均为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5个变量。两个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IC、BIC和准确性也相同,分别为113.45、132.54和0.837。因此,本研究中LASSO模型和逐步回归模型性能一致,可视为同一模型,将其命名为Model。预测模型Model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 AUC分别为0.923(95% CI 0.884~0.963)和0.809(95% CI 0.675~0.943),在训练组的最佳截断值为0.858,敏感性为0.801,特异性为0.973,准确性为0.837;取该截断值时,验证组的敏感性为0.689,特异性为0.800,准确性为0.711。校准曲线、拟合优度检验( P>0.05)和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Model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同时,使用预测模型的5个预测因子构建了动态列线图。 结论:基于预测模型,一个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动态列线图被构建,为ESRD患者骨量异常的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实用工具,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糖尿病患者椎体骨质量评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MRI)椎体骨质量(VBQ)评分评估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诊治的糖尿病绝经后女性145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通过腰椎MRI T1加权像测量VBQ评分,Image J软件计算L3椎体右侧椎旁肌脂肪浸润分数。比较3组各参数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BQ评分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分析VBQ评分和T值及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VBQ评分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正常组( P均<0.05)。L3椎体右侧椎旁肌脂肪浸润分数骨质疏松组大于骨量减少组、正常组( P均<0.05)。VBQ评分诊断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VBQ评分与L3椎体右侧椎旁肌脂肪浸润分数呈显著弱正相关。VBQ评分与双能X线吸收仪(DXA)最低T值呈显著中度负相关。 结论:VBQ评分对糖尿病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评估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治疗对四肢良性骨肿瘤缺损重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高压氧(HBO)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烟台山医院骨科和毓璜顶医院关节骨科行植骨重建修复术的129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 n=42)采用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B组( n=40)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治疗;C组( n=47)采用硫酸钙颗粒结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联合HBO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3组患者术后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数量;统计3组患者治疗后切口引流量和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行X线检查,计算3组患者良性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 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B组(72.5%)、C组(85.1%)明显高于A组(57.1%),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均明显短于和少于A组,C组患者软组织肿胀消失时间和切口引流量明显短于和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硫酸钙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A组,C组患者颗粒完全吸收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遗留骨缺损率明显短于和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术后3个月,B、C组患者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A组,C组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骨肿瘤X线最大横径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硫酸钙颗粒联合同种异体植骨术后HBO治疗能减轻组织水肿,提高病灶处骨密度,促进骨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良性骨肿瘤植骨术后骨缺损的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肌少症维生素D缺乏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合并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GIO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11例RA患者和158名正常健康者,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糖皮质激素(GC)使用情况。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采用 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 RA患者OP发生率33.4%(104/311)高于对照组12.7%(20/158)( χ2=23.267, P<0.01);311例RA患者GC使用率为56.6%(176/311),其中GIOP发生率40.9%(72/176)。RA患者中肌少症发生率61.7%(192/311)高于对照组9.0%(14/156)( χ2=117.310, P<0.01)。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81.7%(254/311)高于对照组38.0%(60/158)( χ2=90.415, P<0.01)。②在不考虑是否使用GC的情况下,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17.6%(21/119)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3.2%(83/192)( χ2=21.601, P<0.01)。在未服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9.8%(6/61)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35.1%(26/74)( χ2=11.834, P<0.01);在使用GC的RA中,无肌少症RA患者OP发生率25.9%(15/58)低于肌少症患者OP发生率48.3%(57/118)( χ2=8.103, P<0.01)。③不考虑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下,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3.7%(32/135)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0.9%(72/176)( χ2=10.161, P<0.01)。在维生素D不缺乏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1.4%(6/28)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31.0%(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78, P>0.05);在维生素D缺乏的RA中,未服用GC患者OP发生率24.3%(24/107)低于服用GC患者GIOP发生率42.9%(63/147)( χ2=9.370 2, P<0.01)。④在服用GC的RA中,与不发生GIOP组比,发生GIOP组患者的年龄( t=5.313, P<0.01)和Sharp评分( Z=2.999, P<0.01)更高、病程( Z=2.141, P<0.05)和GC使用时间( Z=2.460, P<0.05)更长,而ESR( Z=2.262, P<0.05)、CRP( Z=2.551, P<0.05)和BMI( t=2.425, P<0.05)更低,X线分期构成比更差( χ2=12.484, P<0.01)。⑤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 OR(95% CI)=14.240(3.878,52.288), P<0.01]、年龄[ OR(95% CI)=1.079(1.042,1.118), P<0.01]、肌少症[ OR(95% CI)=1.079(1.192,5.120), P<0.05]是RA患者发生GIOP的危险因素。 结论:RA患者服用GC比例约60%,GIOP发生率高达40.9%,与肌少症和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区超重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与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重绝经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女性骨转换指标、髋部骨几何参数的变化及MS各成分对其影响,并分析骨折发生风险与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在江苏省丹阳市练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超重绝经后女性患者505例,根据2009年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331例)和非MS组(174例),抽空腹静脉血测定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1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 CTX),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及自带的髋结构分析软件获得骨密度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结果:MS组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MS组(21.1%对13.8%、4.8%对1.1%, P<0.05),而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后仍存在( P<0.05),进一步校正体重指数后差异消失( P>0.05)。MS组P1NP、CTX、股骨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 FSI)、截面模量(section modulus, SM)、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显著低于非MS组,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n, BR)显著高于非MS组,在校正年龄及体重指数后差异仍存在( P<0.05)。MS组骨折与非骨折者腰椎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P1NP、CTX无明显差异,但骨折者FSI、SM、截面惯性矩(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 CSMI)、CSA显著偏低,BR显著偏高( P<0.05),股骨强度下降。对骨折发生风险进行回归分析,显示BR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FSI、SM、CSMI、CSA为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和髋部骨几何参数的主要MS成分为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 结论:超重绝经后MS患者骨整体转换率减慢,股骨强度下降,骨质量相对较差。髋部骨几何参数可作为评估MS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之一。腰围、舒张压和空腹血糖是影响骨量和骨质量的主要MS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与血糖波动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特点及其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21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测定血糖、血脂、血尿酸、甲状腺功能、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钙素、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等生化指标,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获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葡萄糖在目标范围时间(TIR)和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等数据,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患者的骨密度,根据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OP)组和非骨质疏松(NOP)组,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各项生化指标及血糖波动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骨质疏松与血糖波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11例T2DM患者中,OP组104例,NOP组107例。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高达49.29%(104/211)。OP组与NOP组间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尿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NOP组相比,OP组骨钙素水平降低,β-CTX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OP组和NOP组间MAGE、CV、SDBG、MODD、TIR和T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和MAGE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均 P<0.05)。 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代谢特点为骨形成减少伴骨吸收增强,体重指数和25羟维生素D为保护因素,而年龄、绝经年限和MAGE是其危险因素,精细控糖尤其是控制日内血糖波动幅度有利于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