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肾脏移植长期健康管理指南(2023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肾脏移植受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出现排斥反应、感染、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影响移植物的长期存活。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肾脏移植受者术后长期健康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移植领域相关专家以国内外临床证据为基础,总结了肾脏移植受者的一般医疗管理,包括移植肾功能的监测和受者的依从性、疫苗接种、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常见问题,制定了肾脏移植长期健康管理指南,以帮助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移植受者的长期健康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疫苗犹豫应对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疫苗对人类预防传染病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疫苗犹豫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疫苗犹豫的原因很复杂,但缺乏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认识以及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信心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提振公众信心,保证COVID-19疫苗以及常规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是遏制我国COVID-19疫情复燃和防止各类传染病暴发的必要措施。发挥医疗保健机构的作用、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规范媒体平台的舆论导向、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的监管以及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补偿是目前形势下应对疫苗犹豫的主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管理MHD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80例M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筛选出其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根据预后情况的不同,将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调查相关因素.结果 共筛查出MHD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65例,患病率为94.64%.死亡患者15例,病死率为5.66%.无症状感染者为30例(11.32%).与痊愈组(n=250)患者相比,死亡组(n=15)患者发生乏力、纳差、咳嗽、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死亡组患者相比,痊愈组患者发生肌肉酸痛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热、嗅觉失敏、味觉失敏、头昏头痛、腹泻等症状的百分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原发疾病中的慢性肾炎,高血压,多囊肾,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1剂次、2剂次、3剂次,透析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血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痊愈组患者相比,死亡组患者在原发疾病中的糖尿病比例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病毒性肺炎的比例更高,透析间期更加缺少运动,年龄更大,血钙水平更低,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更高以及存在更多的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ingle-pool Kt/V,spKt/V)不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疾病中的糖尿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的病毒性肺炎、透析间期缺乏运动、高龄、低血钙、高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6)以及spKt/V不达标是引起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鼓励MHD患者透析间期加强运动,有利于增强MHD患者的体质.另外,通过改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有助于改善MH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不同基因型的中国莱姆病螺旋体菌株标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建立莱姆病螺旋体中国株5种基因型(巴伐利亚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狭义伯氏疏螺旋体和扬子疏螺旋体)的标准菌株,为菌株鉴定、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基础.方法 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针对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主要基因型,选取5株菌株(PD91、MD86、FP1、CS4和QX-S13).首先接种到BSK Ⅱ培养基中培养,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点.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并测序,将每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的产物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分析.随后使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方法鉴定菌株基因型,同时将不同代次菌株MLSA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对,验证菌株遗传学稳定性.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基因组特征.结果 5株菌株均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形态学特征.经特异性基因检测及MLSA分型鉴定,依次为巴伐利亚疏螺旋体(PD91),伽氏疏螺旋体(MD86),阿弗西尼疏螺旋体(FP1),狭义伯氏疏螺旋体(CS4)和扬子疏螺旋体(QX-S13)基因型,聚类分析显示与相应基因型国际参考菌株位于同一分支.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5株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物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相似性达到100.00%,5株菌株10代次和20代次培养物MLS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遗传学稳定性良好.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1.26Mbp~1.80 Mbp,G+C含量为27.63%~28.20%,基因组功能和生物代谢模块分布基本相同,主要为维持细菌生长、繁殖、运动和应激等相关成分.结论 PD91、FP1、MD86、CS4和QX-S13共5株菌株具有莱姆病螺旋体典型生物学、形态学特征,基因型及分子特征稳定,可作为中国莱姆病螺旋体5种基因型的标准菌株.本研究可为建立中国莱姆病螺旋体标准化菌株体系提供基础,同时为菌株鉴定、莱姆病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发提供相关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总结伴皮层下囊肿的巨脑性白质脑病(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并分析MLC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MLC患者参与研究,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为3~20.67岁,中位年龄11.92岁.25例为经典型MLC,5例为改善型MLC.18例(60.00%)患者接种2针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21例(70.00%)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男性12例,女性9例.21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常见症状为发热(95.24%,20/21)和咳嗽咳痰(52.38%,11/21),嗜睡(9.52%,2/21)和抽搐(4.76%,1/21)较为少见,没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倒退、昏迷.无患儿死亡.经典型与改善型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和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C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症状以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为主,神经系统症状少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效果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观察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联合α-硫辛酸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58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测定治疗前后右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右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SCV),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颗粒蛋白前体(PGRN)、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 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CV、SSCV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MDA、SOD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MDA显著降低(P<0.05),SOD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PGRN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P<0.05),试验组NO明显升高(P<0.05).结论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联合α-硫辛酸可更好地改善老年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疼痛症状,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损伤及炎症损伤等有关,两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致周围神经病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56岁,主因"双下肢疼痛1个月,上睑下垂伴复视20 d"于2017年2月24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肌肉跳动,1 d后腰部及右下肢疼痛,夜间明显,无放射痛,当地医院诊断"坐骨神经痛",未特殊治疗,1~2 d后逐渐出现左下肢疼痛,伴双下肢肌肉跳动. 20 d前左侧上睑下垂,左眼胀痛,各方向均有复视,右视最明显,无晨轻暮重,头颅CT未见异常,考虑"眼肌麻痹".球后注射654-2,维生素B1、甲钴胺肌内注射无改善. 15 d前逐渐出现双下肢乏力,1周前左眼闭目困难、左口角下垂,躯干肌肉跳动,4 d前下肢无力加重,走路需搀扶,右侧上睑下垂,转诊收入我院,头颅MR、MRA、MRV未见异常.发病后体质量下降6 kg,病前无感染及疫苗接种史.高血压10年,控制可.查体:体温36. 8℃,皮肤黏膜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 -),双上睑下垂,左眼裂7 mm,右眼裂1 mm,双眼内收、上下视受限,眼震( -),各方向均复视,左瞳孔2. 5 mm,右瞳孔3 mm,光反射灵敏,左面部痛觉减退,左额纹、鼻唇沟浅,左侧闭目、鼓腮、示齿力弱,双上肢肌力5 级,双下肢近端5 -级,远端5 级,上肢腱反射( + +),下肢腱反射( -),病理征( -),共济及深浅感觉无异常,左Kernig征( ± ).入院后第3天左下肢肌力下降,近端2级,远端4级,第5天双Kernig征( +),第7 天左瞳孔2. 5 mm,光反射存在,右瞳孔4 mm,光反射迟钝,第8天右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血、尿、便常规( -),红细胞沉降率19 mm/h,乳酸脱氢酶446. 0 U/L,β2微球蛋白 1. 43 mg/L,血肿瘤标记物及自身免疫抗体检查( -);超声检查:右腹股沟多发稍大淋巴结,最大者1. 7 cm× 0. 6 cm,部分皮质稍增厚,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肝多发囊肿,子宫附件( -);胸CT:右肺下叶点状致密影及条索影,未见肿大淋巴结;核磁共振成像:右侧腰脊神经L3及L4增粗,走行迂曲,局部信号增高.神经电图:左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下降,左腓总神经波幅较右侧下降,双正中神经、右尺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25% ~50% ),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了解狂犬病疫苗接种后,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等是否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以及是否增加不良反应偶合症发生的概率.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未发现有依据显示接种后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对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产生影响,但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偶合症的反生.为避免不良反应偶合症的发生,接种疫苗后,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及过量饮酒.对于个别人,还应忌吃可引起过敏的食物等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八——癫痫与预防接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1概况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一种可有意识、运动、感觉、精神、行为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脑部疾病[1].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例癫痫患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2].据国内多次大样本调查显示,我国癫痫的年发病率约为35/10万,累积患病率为4‰~ 7‰,其中60%患者起源于幼儿时期[3].癫痫也是脑瘫患者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其在脑瘫患儿中的发生率为35%~ 62%,平均为43%[4].大多数癫痫经过合理治疗能够得到良好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疫苗犹豫及其引发的后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疫苗犹豫与疫苗相伴而生.疫苗犹豫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从而威胁疫苗所预防传染病的控制.虽然在我国尚未出现反疫苗运动,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疫苗犹豫.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疫苗免疫体系,维系公众疫苗接种意愿,控制好我国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