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过敏的变应原组分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我国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传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检测方法是基于完整变应原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临床确诊食物过敏需要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而随着食物变应原组分研究的不断进展,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定量检测针对单个变应原组分的IgE抗体,从而产生了"变应原组分诊断"这一概念,使得食物过敏诊断更精确,帮助人们分辨交叉反应,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对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的依赖。现对常见食物变应原组分诊断的新进展分别进行总结,并讨论变应原组分诊断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敏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格检查、过敏原特异性体内试验以及体外试验。一些新方法和潜在标志物有望提升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过敏原分子组分研究及基于多组学的新的过敏相关标志物的筛选将成为未来儿童过敏性疾病实验室检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宠物变应原及相关过敏性疾病诊治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宠物变应原存在于皮屑、毛发、唾液、尿液等,可引起特应性个体发生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症状,且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近年,我国居民家庭饲养宠物显著增多,使宠物相关过敏反应的发生相应增加,宠物变应原致敏也是其他过敏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宠物过敏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从流行病学、变应原组分、临床表现、诊断和管理、预防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宠物过敏的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敏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中的误诊风险与临床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当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但现有的诊断技术未见显著改进.过敏反应涉及免疫系统内多种细胞和分子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未能鉴别特定过敏原并不排除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可能,而识别出特定过敏原并不一定引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过敏原激发试验被视为诊断的"金标准",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则用于评估致敏状态,而非直接诊断过敏性疾病.成分解析诊断技术通过采用特定的天然过敏原蛋白或重组变应原组分进行检测,以确定主要致敏原.同时小分子过敏原也应引起重视.在诊断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最终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变应性鼻炎儿童蒿花粉变应原组分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哺乳动物肉类过敏患者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13例中国哺乳动物肉类过敏患者的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及其临床特点,为哺乳动物肉类过敏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就诊的可疑哺乳动物肉类过敏患者采集病史,并完成皮肤点刺试验、 皮内试验及体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可共确诊哺乳动物肉类过敏患者13例,中位病程35个月,多于进食肉类3~5 h后发病,仅1例患者于餐后10 min即发病.所有患者均有荨麻疹、 瘙痒的皮肤症状(100%),9例有胸闷、 喘憋等呼吸道症状,占69.2%;9例有呕吐、 腹痛、 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占69.2%;8例存在心悸、 晕厥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占61.5%.患者中A型或O型血(非B型血)者占84.6%,38.5%的患者有明确的蜱叮咬病史.辅助检查结果显示,66.7%的患者哺乳动物肉类皮肤点刺试验阳性,100%患者皮内试验阳性,84.6%患者猪肉sIgE检测阳性,76.9%患者α-Gal sIgE检测阳性.结论 本文首次总结了国内13例哺乳动物肉类过敏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临床表现与国外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多数病例没有明确的蜱叮咬史,且有1例为典型速发变态反应.迅速发作的反应是否基于α-Gal表位以外的变应原组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变应原组分诊断及肽段微阵列技术在牛奶过敏特异性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allergy,CMA)是儿童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大多数CMA患者可随年龄增长对牛奶及牛奶制品产生耐受,约60%CMA免疫学机制为IgE介导.酪蛋白、 β-乳球蛋白、 α-乳清蛋白是牛奶主要致敏组分.相较于传统的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特异性IgE检测,重组或纯化的牛奶变应原组分特异性IgE检测可更精确的诊断CMA及预测其自然进程.变应原组分氨基酸序列的确定使得IgE结合肽段的识别成为可能,基于变应原肽段微阵列技术可用于诊断CMA、预测自然进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综述就IgE介导CMA特异性诊断尤其是变应原组分诊断及肽段微阵列技术在CMA特异性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过敏性哮喘中Th2免疫反应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哮喘是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一般可自行或通过治疗逆转.过敏性哮喘主要是由辅助性T细胞2(Th2)介导的免疫反应.当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被激活,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募集和释放.由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功能紊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胞因子基因剔除或过表达,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明确Th2免疫反应机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可为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和针对Th2细胞信号转导开发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新药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定哮平喘宣降汤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28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为呼吸科常见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变应原接触,运动、冷空气等促发因素有关,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哮喘发作,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排除其他疾病引起上述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不典型病例,需行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若阳性者可确诊[1].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高,危害大,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对呼吸、心血管等多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3/8/5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1,2].AR在全球范围内成人患病率为10%~40%[3],儿童患病率约15.79%[4],且呈明显增高趋势.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5].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是针对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对因治疗,可使患者长期受益[6],在国内其主要适应证是以尘螨过敏为主导致的AR.因此,免疫治疗的首要任务是寻找致敏原,即对患者进行病因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