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L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儿科医师对ELD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ELD诊断标准的患儿149例,应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Mann Whitney U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1.儿童ELD中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9例),合并其他系统受累的最常见病因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89例)。2.主要的呼吸系统表现为咳嗽(90例,60.4%)、咯痰(41例,27.5%),23.5%(35例)无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50.3%)以及皮肤(40.9%)为常见合并受累器官。3.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系数 r=0.3, 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卡方检验 P<0.05,一致性检验Kappa<0.2。 结论:儿童中ELD多种病因均可致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为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其常见表现为咳嗽、咯痰。肺外常见的受累器官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低强度红光治疗高度近视后视网膜结构损伤恢复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12岁,近视4年,因佩戴角膜塑形镜后反复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1年于2022年3月12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因变应性结膜炎病史曾双眼点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其母亲中度近视,否认其他眼病家族史。患儿右眼裸眼视力0.04,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后矫正视力-6.50 DS/-0.50 DC×5°=0.8;左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为-5.75 DS/-1.00 DC×180°=0.8。由于患儿曾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且反复出现双眼结膜炎,在其监护人要求及眼底检查排除黄斑疾病后(图1),采用红光治疗仪(型号RS-200)行单纯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疗法(repeated low-level red-light,RLRL)。仪器为Ⅱ类设备B型,光源输出功率为(2.0±0.5)mW,瞳孔直径4.0 mm状态下进入瞳孔的光功率约为0.25 mW,照射参数为AC(220±22)V,(50±1)Hz;输入功率≤30 VA。患儿每天照射双眼2次,间隔至少4 h,每次3 min。RLRL治疗1个月双眼屈光度降低约-2.00 D,更换镜片;治疗3个月矫正视力为1.0,分别于治疗后1、3个月行眼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图2,3)。治疗后5个月(2022年8月10日)患儿出现治疗后彩虹样后像,持续时间偶超8 min,未就诊并自行继续治疗。2022年8月30日患儿出现视力下降,咨询后建议停用RLRL并及时复诊。2022年9月3日患儿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诉右眼眼红、畏光伴咳嗽、流涕1周,不伴发热。眼科检查见双眼结膜充血,右眼中央角膜可见片状荧光素钠染色,双眼调节和放松不足。超广角眼底成像可见黄斑中心凹圆形病灶;OCT检查示双眼中心凹视网膜外层椭圆体带欠连续,直径712 μm(图4)。屈光科与眼底病科会诊后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右眼角膜炎、左眼结膜炎、双眼视网膜病变。以更昔洛韦医用凝胶、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2周;甲泼尼龙片晨服,8 mg/d,连续1周;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40 mg 1次。患者随后在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视神经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示双侧视神经未见异常,双眼视野明显异常;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示双眼1环振幅密度下降,中心反应峰消失;双眼视杆、视锥反应波振幅均轻度下降。嘱患者口服叶黄素1个月并停用RLRL。2个月后患者自觉视力逐渐恢复,2022年10月19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复诊,双眼矫正视力恢复至0.8,OCT成像示双眼黄斑中心凹椭圆体带完整性和连续性均恢复(图5)。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和左旋多巴片250 mg/d口服,2022年12月21日(停用RLRL后4个月)检查角膜透明,视网膜结构完整,双眼视力未查(图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探讨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73例为观察组、慢阻肺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81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独立危险因素,总结分析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特点。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基础疾病和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2.372、16.593、36.671、21.566,均 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为影响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独立危险因素( OR=1.685、95% CI 1.208~2.142, OR=2.546、95% CI 1.682~3.981, OR=2.984、95% CI 1.982~4.653, OR=2.109、95% CI 1.462~3.241,均 P<0.05)。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为主。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表现以非特异性浸润影为主,占50.68%(37/73)。 结论:慢阻肺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受多因素影响,长期使用激素、低蛋白血症、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有创操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以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浸润影为主要影像学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不同影像分型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不同影像分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等特点,提高ABPA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的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的临床、血清学、肺功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44例影像学不同分型的ABPA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喘息、咳嗽、咯痰,伴有咯血。11.4%的患者误诊结核或肿瘤,6.8%的患者过去曾接受过不适当的抗结核治疗。ABPA伴高衰减黏液栓型(ABPA-HAM)组较ABPA伴支气管扩张型(ABPA-B)组及ABPA血清型(ABPA-S)组患者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明显升高( P值均<0.05)。ABPA-HAM组曲霉特异性IgE较ABPA-S组明显升高( P<0.05)。ABPA-HAM组较ABPA-B组及ABPA-S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受累的肺段明显增多( P值均<0.05)。 结论:ABPA-HAM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和曲霉特异性IgE水平更高,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明显。早期对哮喘患者进行ABPA特异性检查的筛查,加强哮喘患者的随访,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4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HP)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H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近20年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病例4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CD3、CD4、CD8、CD20等表达情况。结果:47例HP病例,年龄15~68岁,男女比例22∶25,症状主要为气短和咳嗽,32例有过敏原接触史。大部分患者出现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85.3%(29/34)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1.3%(10/32)患者CD4 +/CD8 + T淋巴细胞≤0.8。镜下表现上,59.6%(28/47)的病例出现小灶性肉芽肿/间质内多核巨细胞,40.4%(19/47)仅见间质内多核巨细胞。93.6%(44/47)的病例可见细支气管上皮化生,70.2%(33/47)的病例可见局部富细胞性炎性病变。44例(93.6%)伴纤维化,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纤维化(47.7%,2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纤维化(29.5%,13例)、单纯细支气管中心性纤维化(6.8%,3例)和混合性纤维化(15.9%,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5.8%(24/43)的病例组织中CD4 + T淋巴细胞占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囊性纤维化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伴咯血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l例囊性纤维化(CF)并反复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伴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儿童CF并发ABPA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患儿,男,15岁4个月,以反复咳嗽、咳痰起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总IgE>500 IU/mL,烟曲霉特异性IgE及IgG阳性,肺部CT提示中心型支气管扩张,伴高密度黏液栓,最初诊断为ABPA。进一步查汗氯89 mmol/L,基因结果提示 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909G>A,来自父亲;c.3310G>T,来自母亲),诊断为CF并发ABPA,临床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治疗,停药后反复,出现大咯血后行右上肺叶切除术,术后2年再次出现ABPA,目前随访中。CF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病,预后差。当CF患儿并发ABPA时,治疗难度大,易反复,早期识别及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及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征象,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确诊的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数据、HRCT征象、治疗及预后,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48岁;首次误诊为难治性哮喘的4例(27%)。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副鼻窦炎症14例(93%),其次为咳嗽喘息13例(87%)。实验室检查中嗜酸粒细胞增多13例(87%),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者5例(39%)。常见胸部HRCT征象为:纤维条索影13例(87%)、磨玻璃斑片影12例(80%)、小叶间隔增厚10例(67%)及小结节9例(60%)。应用五因素评分体系(FFS)进行评分,FFS为0分5例(33%)、1分6例(40%),最后共12例(80%)患者治疗缓解后出院。结论:EGPA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及胸部HRCT征象不具特征性,结合副鼻窦检查、肌电图、实验室等综合检查结果,有助于EGPA诊断正确率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机制、检测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高。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指发生在儿童呼吸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都是在暴露变应原之后(以吸入方式为主)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及反复喘息等临床症状。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模式虽然可使多数患儿得到较好救治,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难以控制,后者则需要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或更精准的抗IgE治疗。该文就儿童呼吸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和抗IgE治疗的概况、机制、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儿科医生提供临床诊治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囊性纤维化相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2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囊性纤维化(CF)相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22例CF相关ABPA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等指标。结果:确诊CF相关ABPA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确诊年龄(10.4±2.8)岁,症状初发年龄(5.5±4.4)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22例,反复喘息15例,咯血7例,生长发育落后12例,胰腺炎10例,肝大7例,脾大及脂肪泻各4例。胸部高分辨CT示22例患儿全部存在肺实质浸润以及弥漫中心型支气管扩张,17例同时伴有管腔内黏液嵌塞,12例存在高密度黏液栓。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8例;血清总IgE>0.5×10 6 U/L 22例;烟曲霉特异性Ig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培养阳性15例,其中单一曲霉菌感染8例,两种曲霉菌混合感染3例;痰或BALF细菌培养阳性20例,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其余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例)。肺通气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小气道功能障碍4例。22例患儿均接受系统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激素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19例;随诊1~7年,6例经治疗缓解后处于稳定状态,10例呈现多次复发-缓解,1例死亡,5例失访。 结论:儿童CF相关ABPA在中国极为罕见,且CF和ABPA具有部分重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学特征,诊断难度大,首选全身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措施,也可以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复发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呼出气一氧化氮作为备受瞩目的反应气道炎症的生物标志物,除被用于传统的变应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等的诊疗外,近几年关于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高血压病、肺部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肺癌等的研究也在陆续展开。本文搜集了相关文献,就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各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检测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