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L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儿科医师对ELD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ELD诊断标准的患儿149例,应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Mann Whitney U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1.儿童ELD中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9例),合并其他系统受累的最常见病因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89例)。2.主要的呼吸系统表现为咳嗽(90例,60.4%)、咯痰(41例,27.5%),23.5%(35例)无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50.3%)以及皮肤(40.9%)为常见合并受累器官。3.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系数 r=0.3, 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卡方检验 P<0.05,一致性检验Kappa<0.2。 结论:儿童中ELD多种病因均可致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为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其常见表现为咳嗽、咯痰。肺外常见的受累器官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4版)》解读:嗜酸性粒细胞和2型炎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异质性。部分慢阻肺患者表现为以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加为特征的2型炎症内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2024版)》新增血EOS计数作为慢阻肺初始评估指标之一,提出用血EOS计数来预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在预防未来急性加重方面的作用,并指导ICS应用。本文就EOS与2型炎症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方面的进展进行解读,以期为慢阻肺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哮喘事件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描述性分析2023年9月2日呼和浩特地区儿童雷暴天气哮喘事件的临床特征,为儿童雷暴哮喘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信息系统查询及电话随访获取患儿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雷暴发生后13 h内急诊就诊量、就诊时间、主要症状、过敏性疾病史、既往哮喘病史等资料以及72 h内住院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等特点,并对部分雷暴哮喘患儿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雷暴天气发生13 h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急诊因哮喘急性发作就诊患儿为357例,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患儿增多,就诊高峰时间为雷暴天气开始后3~8 h。2.在13 h内急诊就诊患儿主要表现为胸闷350例(98.04%)、呼吸困难275例(77.03%)、喘息241例(67.51%),肺部可闻及肺部喘鸣音者301例(84.31%)。3.急诊患儿既往过敏性疾病史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者311例(87.11%),其中未预防性用药者216例(69.45%);诊断哮喘患儿47例(13.17%),未预防用药者34例(72.34%)。4.在72 h内累计住院患儿41例,当夜住院患儿26例(7.28%)。72 h内住院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病情重度及危重度10例(24.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05者41例(100%),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E>30 IU/mL者39例(95.12%),FeNO>35 ppb者24例(58.54%),肺功能为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异常29例(70.73%)。5.3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99例,6个月随访到雷暴哮喘患儿151例。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雷暴天气开始0.5 h因哮喘就诊人数增多,高峰就诊时间为雷暴天气后3~8 h。急诊患儿以胸闷、呼吸困难及喘息为主要表现,有明显过敏性鼻炎病史,多数首次诊断为哮喘,既往诊断为鼻炎、哮喘患儿大多未规范用药。住院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FeNO、肺功能结果明显异常。需加强对雷暴哮喘患儿的长期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5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5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年龄(50.7±17.2)岁,从发病至确诊时间为5 d至36个月,中位时间182.5 d,13例患者以呼吸道症状为首诊症状,另2例分别以皮肤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首诊,这些患者均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波动在10.6%~60.94%,13例患者存在呼吸道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胸部CT表现多样,组织病理学或肺泡灌洗液亦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改变。结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呼吸系统,也可以累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多个系统,但因其早期经常表现为喘息,往往被误诊为难治性哮喘,提高对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继发垂体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是一种少见的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管外肉芽肿炎症为特征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可累及多系统,如耳鼻喉、肺、肾、消化、心脏、周围神经等,但垂体受累并不多见。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了1例EGPA继发垂体炎的诊治过程,以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EGPA垂体受累的认识,有利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早期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患者主要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蟹或蝲蛄等后被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不典型,临床上常被误诊为结核病、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现报道1例非肺吸虫病高发区的以胸腔积液、肺部"隧道征"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病例,以提高非高发区临床医师对肺吸虫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水平血嗜酸粒细胞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的984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依据入院时外周血EOS计数分为2组,EOS组(EOS≥150 cell/μl,329例)及非EOS组(EOS<150 cell/μl,65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感染指标、血气分析、并发症、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1)基线资料:2组间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感染指标:EOS组中性粒细胞计数[4.44×10 9/L(2.52×10 9/L)]、C-反应蛋白[10.7(32.79) mg/L]及D-二聚体[191(179) μg/L]均低于非EOS组[5.12×10 9/L(3.71×10 9/L),16.2(48.09) mg/L,286(482) μg/L],淋巴细胞计数[1.46×10 9/L(0.76×10 9/L)]显著高于非EOS组[1.09×10 9/L(0.78×10 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4.193、2.311、4.354、9.979, P值均<0.05)。(3)动脉血气分析:EOS组Ⅱ型呼吸衰竭发生率(31.3%)显著低于非EOS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588, P<0.01)。(4)并发症:EOS组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9.8%)低于非EOS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60, P<0.05)。(5)静脉用抗菌药物比例:EOS组(68.9%)显著低于非EOS组(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95, P<0.01)。(6)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EOS组静脉使用人数比例、静脉用总剂量、及吸入型总剂量[7.3%,140(135)mg,21(25)mg]显著低于非EOS组[12.8%,160(175)mg,24(30)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853, U=2.672、2.325, P值均<0.05)。(7)住院天数:EOS组[9(5)d]明显低于非EOS组[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986, P<0.05)。 结论:以血EOS增多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其急性加重可能多因非感染因素引起,对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更加敏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少且住院时间更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囊性纤维化相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22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囊性纤维化(CF)相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22例CF相关ABPA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等指标。结果:确诊CF相关ABPA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确诊年龄(10.4±2.8)岁,症状初发年龄(5.5±4.4)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22例,反复喘息15例,咯血7例,生长发育落后12例,胰腺炎10例,肝大7例,脾大及脂肪泻各4例。胸部高分辨CT示22例患儿全部存在肺实质浸润以及弥漫中心型支气管扩张,17例同时伴有管腔内黏液嵌塞,12例存在高密度黏液栓。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8例;血清总IgE>0.5×10 6 U/L 22例;烟曲霉特异性IgE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真菌培养阳性15例,其中单一曲霉菌感染8例,两种曲霉菌混合感染3例;痰或BALF细菌培养阳性20例,其中最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7例),其余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例)。肺通气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小气道功能障碍4例。22例患儿均接受系统治疗,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激素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19例;随诊1~7年,6例经治疗缓解后处于稳定状态,10例呈现多次复发-缓解,1例死亡,5例失访。 结论:儿童CF相关ABPA在中国极为罕见,且CF和ABPA具有部分重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免疫学特征,诊断难度大,首选全身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措施,也可以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复发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4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治疗的CEP患者14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14例CEP患者男女比例为6∶1,中位年龄51岁,3例患者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皮疹等过敏病史。患者中位病程4个月,常见症状包括咳嗽(14例)、咳痰(13例)、气促(10例)等,偶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胸外症状(2例)。8例患者出现肺部听诊异常,主要为双肺呼吸音粗及散在的干湿性罗音。所有患者均可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EOS)升高,中位血EOS计数为1.42×10 9/L。11例患者出现血清总IgE升高,其中10例>1 000 ng/ml。11例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检查,5例肺功能正常,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4例患者均进行了肺部CT检查,大部分(13例)为双肺浸润,病变征象主要表现为斑片影(6例)、磨玻璃影(4例)、网格影(3例)和实变影(3例)等,部分可见散在分布的结节影(3例);6例患者出现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BAL)并进行细胞分类及计数,仅3例EOS计数高于正常值(正常值<3%)。10例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6例出现肺组织内EOS浸润。9例患者进行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OCS)(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治疗者8例,初始剂量为30~50 mg;单纯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者1例;5例患者临床诊断时未确诊CEP,仅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症治疗,未使用激素。 结论:CEP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等,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常提示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E升高,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可有淋巴结肿大。口服OCS治疗是CEP的一线治疗方法,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易复发,一些新型的单克隆抗体类生物制剂可作为替代疗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嗜酸性粒细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病,以末梢气道病变为主体,是难治性咳喘的少见病因。患者以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症状起病;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肺功能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无可逆性;胸部CT提示细支气管管壁增厚和(或)小叶中心性结节;肺活检见细支气管管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吸入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无效,口服糖皮质激素快速起效,但可能复发;部分病例使用抗IL-5单抗或抗IgE单抗治疗有效。现有的报道大多数是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尚无系统的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目前未能引起呼吸科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围绕嗜酸性粒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性细支气管炎的早期识别能力及治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