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早期干预的时机与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液漱口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本院急诊病房治疗的360例老年AECOPD患者。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病变情况,一旦出现真菌感染体征立即予口腔黏膜真菌涂片及痰培养,同时氟康唑口服联合2.5%碳酸氢钠漱口,观察口腔真菌感染易感因素与疗效。结果:老年AECOPD合并口腔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占8.3%;与无真菌感染患者比较,真菌感染组合并糖尿病、应用激素、联合应用抗生素均高;口腔真菌涂片发现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83.2%;早期发现并应用氟康唑联合碳酸氢钠漱口的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有效率100%,治愈率83.3%,平均治疗时间为(5.0±0.3)d;治疗后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虽然真菌感染组患者较重,但早期应用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比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均无增加。结论:早期氟康唑口服联合碳酸氢钠漱口治疗对老年AECOPD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宏基因组学应用于口腔念珠菌病诊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口腔念珠菌病患者逐年增加.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内的微生物群也趋于多样化,相互作用机制复杂.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主要应用分离培养、克隆、荧光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等方法,由于技术的限制仍有约30%的口腔微生物群无法或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培养,而宏基因组学技术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使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微生物群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本综述旨在总结、归纳宏基因组学应用于口腔念珠菌病诊疗的研究进展,并阐明其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发生率及感染部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统计耐药情况.结果 80例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8.75%(15/80).经鉴定共发现真菌28株,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3.57%)最为常见,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21.43%)、热带假丝酵母菌(14.29%).15例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系统、口腔,占比分别为60.00%、26.67%、13.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伴有基础性疾病、留置导尿管/胃管、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住院时间≥30天、使用抗生素、使用激素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8株真菌对常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抗生素均表现出了程度不一的耐药率,尤其是酮康唑与益康唑,耐药率高达35.71%与25.00%.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建议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以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鼻咽癌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鼻咽癌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于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鼻咽癌合并医院感染患者,采集感染部位标本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析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方式、病原菌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及耐药率.结果 鼻咽癌患者以口腔感染居多,感染率为64.17%,其次分别是皮肤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0.83%和10.00%;120例鼻咽癌患者感染部位标本中共分离出137株病原菌,其中真菌73株占53.28%,革兰阴性菌50株占36.50%,革兰阳性菌14株占10.22%;白假丝酵母对灰黄霉素耐药率最低,为19.57%,对伏立康唑耐药率最高,为50.00%;热带假丝酵母对灰黄霉素耐药率为11.76%,对伏立康唑耐药率为52.94%.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结论 采用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感染率最高,发生院内感染的鼻咽癌患者感染部位常见于口腔;根据药敏分析结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鼻咽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降低患者发生多重感染,提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真菌感染调查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12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337例患者检测口腔真菌感染发病情况,对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苍南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月平均风速等相关气象资料,采用相关与偏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真菌感染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有88例患者发生口腔白斑,并检出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6.6%,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广谱抗生素和吸入激素是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率与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与湿度呈弱的正相关性.进行相关与偏相关系数分析,在控制湿度的情况下,发病率与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36.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较高,以口腔黏膜假丝酵母菌感染常见,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吸入激素可使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增高;在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变化对口腔真菌感染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RECEDE模式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PRECEDE模式对头颈部位放疗患者口腔感染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头颈部位放疗患者口腔感染提供相应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头颈部放疗患者168例,根据对口腔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疗程由患者病情具体制定;对照组患者在放疗的基础上增加常规的预防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PRECEDE模式干预,干预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真菌检出情况及构成比、口腔及肺部真菌感染率、口腔并发症(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真菌斑)发生率和口腔pH值.结果 两组患者真菌检出类型主要为热带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及其他真菌;试验组患者检出33株,对照组患者检出81株,对照组检出株数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为11.90%,对照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率为21.43%,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19%,对照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4.29%,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真菌斑等口腔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口腔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7、14 d试验组患者口腔pH值为(7.6±0.3、8.2±0.2),高于对照组(3.7±0.2、4.6±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CEDE模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头颈部位放疗患者发生口腔感染率,减少患者口腔内真菌数量,提高口腔的pH值,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吡氯铵含漱液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使用对口腔假丝酵母感染治疗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含漱西吡氯铵对口腔假丝酵母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西吡氯铵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使用对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假丝酵母感染患者225例,分为试验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试验组采用西吡氯铵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使用,对照组采用含漱西吡氯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红斑黏膜和口腔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及患者经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清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红斑黏膜评分和口腔疼痛评分分别为(0.45±0.12)分和(0.44±0.17)分低于对照组(0.91±0.19)分和(0.95±0.21)分,两组红斑黏膜评分和口腔疼痛评分比治疗前降低(P均<0.05).两组菌落数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清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吡氯铵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可有效清除口腔假丝酵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腔感染中假丝酵母菌的构成及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口腔感染假丝酵母菌构成以及耐药情况.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口腔感染假丝酵母菌患者462例,收集口腔患处样本并培养.采用显色培养基和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法检测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生素耐药情况,判读标准依据CLSI 2017.将CAP1-mRNA基因进行荧光定量扩增,并比较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株和敏感株的CAP1-mRNA表达水平.对耐药株ERG11基因PCR扩增,阳性产物双向测序. 结果 共培养出假丝酵母菌属173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为105、38、17、9和4株,分别占60.69%、21.97%、9.83%、5.20%和2.31%.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除两性霉素外其余四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仅2株对氟康唑产生耐药,其他假丝酵母菌未产生耐药.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6株是多重耐药菌,2株对四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1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株CAP1-mRNA表达水平为9.5±2.21,敏感株表达水平为7.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12株菌株ERG 11基因不同程度发生位点突变,共计发生同义突变11处,错义突变14处.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优势菌种.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与CAP1-mRNA表达水平和ERG11基因位点突变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假丝酵母菌属真菌存在于正常人体消化道和口腔黏膜中,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在建康人群口腔中,非致病性假丝酵母菌占20 %~50 %,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及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新生儿和高龄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不断上升.口腔是假丝酵母菌定植与院内感染最常见部位,也是系统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常见初发部位,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并发症,如控制与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感染播散而危及生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儿童医院P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儿童医院PICU 2015-2016年住院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儿2921例,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78%和1.95%;2016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35%和1.47%,均明显低于2015年的感染率(2.33%)和例次感染率(2.56%).2015年及2016年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及胃肠道感染;呼吸机、中央导管及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14.26%、20.92%和9.16%;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0‰、0.50‰和0.57‰.2015年共检出病原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50.0%),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3.3%),2016年检出病原菌13株,仍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46.1%),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30.8%).结论 P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器械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肺炎为主,真菌感染增多,需加强重点部位的感染管理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