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再手术原因类型、病种、并发症、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住院天数等分布特征,以期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方法 全样本抽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年-2022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0.43%,呈逐年上升趋势,共计11类原因,以皮瓣障碍为主;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9类疾病以口腔良恶性肿瘤为主(61.45%),并发症患病率16.87%,均为高血压,性别比3.61∶1,四分位年龄50(38,57)岁;非计划再手术主要发生在术后0天~2天,主要为术区出血和皮瓣障碍,植入物感染等三类发生时间较晚;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较低,但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为游离皮瓣手术病例的持续增加;临床科室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职能部门应制定非计划再手术监管制度,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探究不同药液对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进行基于《成人重症监护病房口腔护理专家共识》规范操作基础上,探究更适用于中医医院危重患者的口腔护理液.方法 2023年3月1日至5月31日,在某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60位老年患者,按照患者入科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人,中药液组:中药液配方完成标准口腔护理;生理盐水组组:使用0.9%无菌生理盐水完成标准口腔护理;洗必泰组:使用医院提供的0.1%洗必泰溶液完成标准口腔护理.记录患者刚入科第1次口腔评估、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10天分别进行Beck评分及刚入科第1次评估,第5天及第10天分别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 中药液组患者第1天口腔护理评分(11.70±1.78)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患者得分(12.7±1.49)分,低于生理盐水组(13.85±1.31)分;中药液组患者第3天口腔护理评分(8.50±1.00)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10.8±1.10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11.45±0.99)分;中药液组第5天口腔护理评分(6.30±9.23)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7.85±0.74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8.75±0.851)分;中药液组第10天口腔护理评分(5.05±0.224)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5.25±0.444)分,低于生理盐水组(6.75±0.79)分.三组患者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第5天中药液组患者第五天得分(4.65±0.875)分,显著低于洗必泰组(6.85±1.09)分,低于生理盐水组(7.9±1.62)分;中药液组第10天得分(3.4±0.754)分,低于洗必泰组(4.15±0.745)分,低于生理盐水组(4.15±0.745)分.结论 中药液对比0.1%洗必泰溶液和0.9%无菌生理盐水有更好的清洁效果,0.1%洗必泰溶液相对于0.9%生理盐水有更好的清洁效果.每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后Beck 口腔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均有明显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封闭负压引流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IL-6、5-HT、NPY水平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封闭负压引流(VSD)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IL-6、5-HT、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间邯郸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121例,并根据引流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口引流,n=60例)与观察组(予以VSD,n=6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情况、白介素-6(IL-6)、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水平、疼痛程度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98.36%)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瘢痕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张口受限缓解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5-HT、NPY水平、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SD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佳,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疼痛程度以及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刊讯]2024年8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完善卫生行业标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其中,麻醉记录单标准(代替WS 329-2011)作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强调了麻醉过程中记录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确保麻醉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其余6项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包括医疗机构标志标准(代替WS 307-2009)、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89-2012)、CT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91-2012)、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性能保障技术指南、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标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性粒细胞DNA甲基化对牙周炎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牙周炎是导致牙周结缔组织破坏及牙槽骨吸收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广泛,严重危害了广大患者的口腔及全身健康。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在牙周炎组织破坏中起了主要作用。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作为牙周组织中重要的免疫细胞成分之一,可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引发宿主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发挥。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牙周炎患者与健康人群牙周组织基因表达谱及DNA甲基化数据,挖掘关键的PMNs DNA甲基化基因,阐释该基因对于牙周炎病理进展的影响,从而为牙周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医脉通、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和网站中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防控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1月1日—2023年11月1日。由2名研究小组成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6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和2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口腔清洁、预防误吸、营养与活动、气道管理、手卫生、清洁消毒与隔离、抗生素管理7个方面汇总了26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进行非呼吸机相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10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术后情况。男性12例,女性95例;年龄(31.8±9.4)岁(范围:11~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87例,均为乳头状癌。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和美容效果等。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5.6±2.7)mm(范围:2~15 mm);其中45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 M(IQR)]11(8)枚(范围:3~26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3)枚(范围:0~13枚)。术后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1例,左颌下皮肤穿孔1例,皮肤烫伤1例,口角撕裂2例,口唇麻木1例。术后住院时间6(2)d(范围:3~11 d)。随访(22.6±10.0)个月(范围:1.0~37.4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患者的颈部美学效果评分为9.3(0.2)(范围8.4~9.6)。 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揭示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谱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所揭示的感染谱特征,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感染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1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的血液病患者64例。用mNGS方法检测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存在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致病或疑似致病的病原体。结果:共对64例allo-HSCT患者进行了97份样本的mNGS检测。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为溶血葡萄球菌(19例次)和人葡萄球菌(14例次),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为鲍曼不动杆菌(8例次);病毒中最常见的为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细环病毒(分别为35、22和23例次);真菌中最常见的为球形马拉色菌(14例次)和近平滑念珠菌(8例次)。3例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均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患者。1例患者痰液中检测到口腔支原体,寄生虫未见。结论:mNGS可全面揭示血液病allo-HSCT后的感染谱,尤其对于少见和难培养病原微生物检测具有显著优势,可有效帮助临床感染病原体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检索并总结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相应的审查指标,辨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构建最佳行动策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68名护士、2022年1—4月开展基线审查时的98例气管插管患者和2022年9 —12月开展证据应用后的99例气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循证实践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气道并发症(口腔黏膜溃疡、气道黏膜出血、气管食管瘘、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共总结28条最佳证据并制定了相应审查指标,除了6项审查指标(指标11、13、19、20、27、28)由开展循证实践前的97.96%~100.00%提升至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22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在开展循证实践后均有所提高,其中有8项指标(指标5、6、9、14、18、21、25、26)执行率从0提升至89.9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循证实践后,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知识水平得分由(62.41±6.07)分提升至(93.82±2.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气管食管瘘外,患者其他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证据的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方案可提高护士对神经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嵴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 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 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 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 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