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b期下咽癌非手术综合治疗77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非手术综合治疗T4b期下咽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收治的77例下咽癌T4b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7.0±8.0)岁。治疗方式均采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总结该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和不良反应,并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同时对死亡患者的死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77例患者76例(98.7%)完成了制订的化疗计划,73例(94.8%)完成了放疗计划。治疗过程中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不足1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2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50/77,64.9%)和2级白细胞减少(50/77,64.9%)。治疗结束后76例患者喉功能保留好,3级重度声音嘶哑发生率为7.8%(6/77),有1例(1.3%)患者因吞咽困难行胃造瘘术,其余患者发音及吞咽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保留。生存分析显示,总生存率1年为71.9%,3年为45.6%,5年为29.7%。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原发部位的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以及使用何种放疗设备是影响晚期下咽癌T4b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HR(95% CI)分别为1.867(1.085~3.213)、3.018(1.437~6.335)、0.372(0.181~0.764)、2.158(1.015~4.588), P值均<0.05]。发生率最高的两大死亡原因分别为疾病复发(12/32,37.5%)和颈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11/32,34.4%)。 结论:针对T4b期下咽癌,利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的方法保喉率高。此外,肿瘤发生部位、是否存在肿瘤内液化坏死、是否合用分子靶向药物、使用何种放疗设备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浓度消毒因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使用生物膜发生器法建立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实验模型,评价2种流经杀菌树脂的水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清除效果,探讨低浓度消毒因子持续处理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的有效性。实验组选择消毒因子浓度为1~2 mg/L的聚碘树脂(iodinated resin,IR)滤过水、溴代聚苯乙烯海因树脂(简称:溴代海因树脂,bromined hydantoin resin,BHR)滤过水,对照组选择无菌蒸馏水,使用浸泡法持续处理生物膜片,处理时间为3、7、10、20、40 d。应用生物膜菌落总数计数法(total viable count,TVC)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TVC:IR组处理3、7、10、20 d后及BHR组处理3、7、10 d后,细菌清除率均低于99.9%,判定为消毒不合格;IR组处理40 d后及BHR组处理20、40 d后,细菌清除率分别达99.95%、99.99%、100.00%,消毒合格。(2)CLSM观察:处理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片呈片状、团块状分布,生物膜细菌覆盖率为19.24%±1.97%,活细菌比例为93.91%±1.39%,生物膜基质覆盖率为17.69%±1.11%。处理20 d后,IR组可见生物膜减少,但仍有基质残留,生物膜细菌覆盖率为6.77%±1.61%,活细菌比例为54.85%±5.65%,生物膜基质覆盖率为2.41%±0.85%,与处理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59.996, P<0.001);BHR组未见生物膜样结构。处理40 d后,IR组仍存有少量生物膜基质残留,生物膜基质覆盖率为0.67%±0.47%,与处理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 021.373, P<0.001),未见生物膜细菌覆盖;BHR组未见生物膜样结构。综上,BHR滤过水持续浸泡法在清除生物膜活、死细菌及生物膜基质方面更具优势,含相应低浓度消毒因子的诊疗用水在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生物膜控制领域可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动静态导航技术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根管治疗及根尖手术是处理牙髓根尖周病的常规方法。相比裸眼操作,口腔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应用有效提高了治疗精准度及预后。然而,在面临严重根管钙化、根尖周病损定位困难或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等复杂情况时,即使经验丰富的术者在进行显微牙髓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风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动静态导航技术为应对疑难复杂牙髓根尖周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新模式,即通过锥形束CT拍摄、口内扫描、结合导航软件设计手术虚拟入路,继而在三维打印导板或实时导航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精准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本文对导航牙髓治疗的分类、特点以及国内外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3C-尿素呼气试验是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自应用以来,该试验已在禁食时间、标记尿素的用量及剂型、试餐的类型、呼气样本的收集时间、检测呼气样本的设备、 13CO 2/ 12CO 2的基线增量分界值及试验结果的表示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修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13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评估根除治疗效果方面显示良好的性能,但在年幼儿中有较高的假阳性结果,可能是受口腔菌群、内源性CO 2及固定标记尿素剂量的给药方式的影响。而检查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等药物,低细菌密度及消化性溃疡出血这些因素将导致假阴性结果。现就 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模拟生物膜作用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使用生物膜反应器在聚氨酯、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评价微酸性次氯酸水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常用材料聚氨酯、聚氯乙烯表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清除效果。实验组选择10 mg/L和40 mg/L微酸性次氯酸水,对照组选择无菌蒸馏水,使用连续浸泡法处理生物膜片3、7、10 d。选择生物膜菌落总数计数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法对生物膜的清除效果进行评价,计算生物膜清除率。生物膜菌落总数计数法结果显示,10 mg/L和40 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处理3~10 d后,可达99%~100%的生物膜清除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0 mg/L 和40 mg/L 微酸性次氯酸水在处理10 d后,可达89%~100%的生物膜清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诊治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手术技术和认知理念的提高、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直肠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吻合口越来越低,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没有显著下降。除此之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与腹膜内的吻合口漏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区别,低位吻合口漏发生腹膜炎的概率小、时间晚、症状轻;其在处理上以保守治疗为主,较少行二次手术修补或切除吻合口,多行近端肠管改道转流。在预防低位吻合口漏方面,除了识别和警惕高危因素外,术中及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预防性造口、放置引流管、吻合口腔镜下缝合加固和使用黏合剂。相信随着临床医生的认识。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低位吻合口漏发生率也将会越来越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识别牙-颌-面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数字化正畸时代的来临,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牙-颌-面特征所体现出的技术优势越趋显著。在口腔正畸诊疗中,X线头颅侧位片、锥形束CT、牙颌模型及软组织面像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资料,应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必将给口腔正畸专科诊疗带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当前,主流二维图像的特征识别技术已臻成熟,而三维特征识别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性能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发展而发生了质的飞跃。本文将主要综述人工智能在识别牙-颌-面特征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并阐述相关重点识别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室建设情况调查及城郊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室的建设情况及城郊差异。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3月10—17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自行设计的《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疗服务能力调查表》,收集上海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口腔诊室相关信息,根据上海市卫生统计年鉴的分区类型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地区、远郊地区3类,从口腔诊室基本设施、开展的临床诊疗项目、人员结构等方面比较城郊差异情况。结果: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0%(249/249)。(1)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220家设置了口腔诊室(88.4%),29家(11.6%)未设置,近郊地区、中心城区和远郊地区设置了口腔诊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比分别为98.2%(107/109)、95.0%(76/80)和61.7%(37/60),近郊地区>中心城区>远郊地区( H=35.44, P<0.05)。口腔诊室硬件设施基本情况:2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近郊地区、中心城区和远郊地区的口腔诊室建筑面积分别为40.00(28.50,73.24)、31.70(24.40,49.35)和20.00(16.75,34.00)m 2,近郊地区>中心城区>远郊地区( H=25.07, P<0.05);检查设备方面,综合治疗椅、X线全景机、X线牙片机、口腔种植仪、超声洁牙机、便携式牙椅、光固化灯、加酶清洗机配置情况城郊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35.44、8.32、25.53、7.46、20.95、43.00、23.22、13.35,均 P<0.05)。(2)口腔诊室开展服务项目情况:220家设置口腔诊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可开展龋齿充填的有220家(100.0%)、根管治疗175家(79.55%)、各类阻生牙拔除161家(73.18%),颌面外科小手术104家(47.27%)、固定义齿修复132家(60.00%),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39家(63.18%);少数社区可开展口腔正畸和种植:包括活动矫正20家(9.09%)、固定矫正11家(5.00%)和口腔种植9家(4.09%)。城郊地区根管治疗、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各类阻生牙拔除、颌面外科小手术、固定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活动矫正、口腔种植修复开展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9.19、51.73、25.32、31.93、8.23、25.98、28.26、10.46、7.84,均 P<0.05)。(3)人员结构情况:220家设置口腔诊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口腔医师51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4名(4.70%),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3名(10.37%);城郊地区口腔医师数、本科及以下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及以下职称人数比较,近郊地区>中心城区>远郊地区( H=66.35、50.33、11.19、42.17,均 P<0.05)。 结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服务能力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中心城区、近郊地区和远郊地区差异较大,其中近郊地区发展较好,中心城区在建筑面积等方面需要加强,远郊在设施设备、人才队伍方面需要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可能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的增加、上气道及颌面结构异常、肥胖、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等。OSA与高血压、冠心病、卒中、糖尿病等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导致医疗费用及社会负担增加。由于公众缺乏对该病所致严重后果的认知,仅依靠患者主动就医的模式,远不能解决OSA高患病率、低诊治率的现状。因此,针对OSA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和规范管理,对降低OSA疾病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OSA这一疾病在不同场景和人群中得到充分认识和筛查,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睡眠呼吸设备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共识强调了OSA高危人群筛查的对象包括具有OSA患病危险因素、相关合并疾病、相关职业风险等人群。推荐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和医院相关科室对OSA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阐明了不同场景和人群中筛查OSA的工具、方法和流程。强调筛查出的OSA高危人群需由医疗机构采用医用级睡眠监测设备包括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或多导睡眠图完成诊断。对OSA高危人群和确诊患者均强调全面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对明确诊断的OSA患者应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气道正压通气可作为优先选择,可选择的治疗还包括口腔矫治器、体位治疗,外科手术等。推荐建立规范的患者随访制度,及时发现OSA疾病进展,定期评估临床干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将医学成像设备采集到的不同影像,利用计算机软件将它们经过适当处理使其匹配、融合,融合后的多模态影像较单一模态影像信息量增加,弥补了单一模态影像的缺陷。近年来多模态影像融合大量运用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外科诊疗中,多模态影像融合能通过更清晰的肿瘤显像提高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断能力,丰富了数字化外科的内涵,使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更加精确。本文综述了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外科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