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领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践及优化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总结医院主办结核病领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践,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培训质量提出改进建议和参考。方法:梳理医院结核病领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举办的30个项目的3 451名学员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采用python 3.8.1软件进行词频分析。 结果:75.54%的学员(2 607人)对项目总体很满意,23.41%(808人)表示满意。不同职称、地区、学历的医师在满意度涉及的不同题项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任医师(或正高职称人员)对培训项目的了解情况高于其他医师( P<0.001);京内医师的学习收获高于京外医师( P=0.002);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医师对编写教材满意度显著低于本科及以下学历医师( P=0.001)。 结论:参加结核病领域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学员满意度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应从多维度入手,充分发挥医院学科优势,打造品牌培训项目;建立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规范开展高质量项目;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探索可验证自学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超声医学继续医学教育自学模式探索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以岗位胜任力为中心,以医务人员个体为学习主体的自学模式是推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举措。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学模式在超声医学科继续医学教育中具体实施,本文以超声医师继续职业发展内涵为原则,构建可验证的自学模式,从依托资源、组织架构、学习内容、验证方案及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5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可验证自学模式的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高质量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保障医师达到岗位胜任力要求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存在医师主动参与度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课题组以岗位胜任力提升为导向、以线上小组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分层递进方式制定个体化目标、以可验证的成果评价效果对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改善我国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可验证自学学分管理系统比较超声医师继续教育中手机APP端与PC端需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医师继续教育中不同层级医院医师在不同任务中对手机APP端和PC端的需求。方法:开发手机APP端+PC端相结合的可验证自学学分管理系统。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三级医院)医师40名(学员组)和8名主任医师(评估师)、北京市第六医院(二级医院)医师9名(学员组)和2名主治及以上医师(评估师),通过可验证自学学分管理系统完成规定学分的学习任务提交、评估审核及问卷填报。两院间通过APP端和PC端提交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同一医院学习任务提交APP端和PC端选择组间比较采用K-S检验。结果:基于可验证自学学分管理系统,所有人员完成学分任务提交及评审工作。手机APP端操作总量602次(86%)>PC端操作的101次(14%);全部不同类型工作(学习任务提交+评估师审核+问卷填报)完成操作方面,两院医师对手机APP端和PC端的操作选择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73,P<0.001);关于学习任务提交,手机APP端使用率北京市第六医院(100%)高于北京协和医院(5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05,P<0.001);两院评估师审核认证学分和全部参与研究人员问卷填报,均通过手机APP端完成。完成不同种类学习任务时,北京协和医院医师选择手机APP端+PC端提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表文章、出版医学著作、病例回顾学习、科研项目及课题等学习任务提交,PC端使用率≥61%;发表医学译文、自学线上课程和学习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指定的资料等任务提交,APP端使用率≥75%;北京市第六医院医师完成的4个学习任务提交均由手机APP端完成,其中完成参加学术交流、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2个学习任务,北京协和医院使用APP端+PC端(49/35,3/16)完成,北京市第六医院选用APP端(75/0,7/0)完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57,15.326,P均<0.001)。结论:手机APP端+PC端相结合的可验证自学学分管理系统能满足不同层级医院医学教育自学学分认证需求,APP端受众更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在超声学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索“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在超声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入组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市第六医院的49名超声医师及10名评估师,医师开展学习并上报学习内容,评估师按照本课题学分认证要求授予其相应学分。于课题开展前后收集医师自评及评估师评价的职业相关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医疗系统管理能力、危急重症识别能力、医疗质量、科普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估数据,并收集所有人对本课题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及满意度评价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学习前后的能力指标评估差异。结果:开展“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后,医师自评5项职业相关能力指标评分学习后较学习前提升,包括职业素养[(9.41±0.93)分 vs(9.18±1.11)分]、专业知识与技能[(8.94±0.93)分 vs(8.69±1.31)分]、医疗质量[(9.37±0.80)分 vs(9.18±0.92)分]、医患沟通能力[(9.33±0.85)分 vs(9.14±0.91)分]及团队合作能力[(9.39±0.81)分 vs(9.22±0.9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9、2.283、2.139、2.139、2.685,P=0.015、0.027、0.038、0.038、0.010)。评估师评价5项能力指标评分较学习前提升,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9.25±0.81)分 vs(8.95±1.01)分]、教学能力[(9.22±0.83)分 vs(8.89±0.96)分]、科研能力[(8.98±0.97)分 vs(8.70±1.11)分]、医患沟通能力[(9.50±0.73)分 vs(9.23±0.96)分]、团队合作能力[(9.30±0.90)分 vs(9.09±1.0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6、3.720、2.140、2.901、2.148,P=0.017、<0.001、=0.038、=0.005、=0.037)。93.9%~96.0%的医师及100%的评估师认可“可验证自学”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并表示满意。结论:“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超声医师的职业相关能力,并在超声学科具有较好的接受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下不同医院超声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索在“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模式下,三级与二级医院的超声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内容的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40名超声医师,以及北京市第六医院9名超声医师,分别代表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超声学科,开展“可验证自学”继续医学教育课题研究。由课题组评估师对纳入医师的学习计划制定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估,并依据上报的学习内容和学分认证要求授予相应学分。比较不同医院间目标学分及实际获得学分,并分析不同医院之间学习计划构成及实际学习内容构成。结果:两医院超声医师实际获得学分均可达到≥15学分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与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目标学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明显高于北京市第六医院[(18.8±4.6)vs(15.3±0.5),P<0.001]。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主要来源为科研相关学习内容,占比58.43%,包括“发表文章”(45.77%)和“科研项目及课题”(12.66%),而北京市第六医院科研相关目标及实际获得学分占比均为0。北京市第六医院超声医师的实际获得学分来源主要为各种形式的线上及线下自主学习。“病例回顾学习”为两医院超声医师的重要目标学分来源,但实际获得学分均明显低于目标学分(北京协和医院为0.64 vs 2.24,北京市第六医院为 0 vs 3.72)。结论:三级与二级医院的超声医师学分均可达标,但三级与二级医院医师在学习计划制定、学习内容构成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提示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更新应充分考虑不同级别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及实际可完成情况。另外,建议在本学分授予方案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学习内容“病例回顾分析”的学分授予难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我国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及满意度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系统评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开展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有关PBL教学模式在我国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2000年1月至2019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个RCT,包括2 23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总成绩[MD=6.50,95%CI (4.44,8.55),P<0.000 01]、理论知识成绩[MD=4.58,95%CI (3.38,5.78),P<0.000 01]、病例分析成绩[MD=4.26,95%CI (3.38,5.78),P<0.000 01]、技能操作成绩[MD=6.10,95%CI (4.77,7.43),P<0.000 01]、总体课程满意度[RR=1.74,95%CI(1.34,2.27),P<0.000 01]、增加学习兴趣[RR=1.52,95%CI(1.28,1.81),P<0.000 1]、提高团队协作能力[RR=1.67,95%CI(1.39,2.01),P=0.002]和提升自学能力[RR=1.51,95%CI(1.20,1.90),P<0.000 1]等方面均优于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PBL教学模式可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效果及提升教学满意度.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复合菌落智能分类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满足复合菌落智能形态分类的需求,构建菌落分类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水平集演化分割,获取培养皿内部所有的连通域;通过极限腐蚀,判别种子点数目大于1的连通域,即为粘连连通域;获取粘连连通域的凸闭包,检测凹点并连接对应凹点,对该连通域进行分割.归一化获取的600张单个菌落样本,通过旋转翻转并叠加信噪比不超过5%的随机噪声,将数据扩增至30000例.以其中70%样本数据作为菌落分类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对网络模型进行10折交叉验证,再以30%样本数据进行测试,4种菌落的加权平均准确率达到87.50%;其中斑点状光滑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6.40%,类圆波状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7.21%,椭圆形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8.11%,不规则其他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7.25%.最后采用通用计算设备架构(CUDA),对各个算法模块进行并行优化加速,算法运行时间最优提升至原耗时的1/10,在运行速度和便利性方面远远超过传统菌落分类方法.所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完成复合菌落智能分类识别任务,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自学习功能,对基于图像的生化样本智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创新党建学习模式,将中央精神落到实处——"翻转课堂"模式与新媒体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1/1/17
"翻转课堂"可以追溯至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 (Eric Mazur)创立的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马祖尔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对知识点的传递,但对知识的理解无太多重视.马祖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同伴教学法,即要求学生上课前自学课程内容,课上则以 "提问—思考—回答"等形式进行互动学习,当发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低于 70%,需再次进行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由教师再重申难点和要点.在同伴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马祖尔借助课堂应答系统等计算机技术以 "更好地指导学生,消除学生的迷思"[1].1996 年秋,执教于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格兰·波兰特和莫里·拉吉[2]首次提出 "翻转课堂"的想法,将其运用于大学中开设的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他们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活动于课下进行,反之亦然.教师先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专题,学生对专题内容进行针对性地自学,自学过程中可查阅相关资料和观看教学录像.课堂上,学生向教师请教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经济学等各种课程验证所学知识,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