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分割理论对小切口手术矫治小乳并轻中度松垂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缘月牙形切口,于切口上缘皮下脂肪与乳房腺体之间向上潜行锐性剥离一个扇形区域,于此扇形区距下切口缘约1 cm处由下往上垂直放射状向上切开腺体实质3~4 cm,在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剥离腺体总面积的60%,将此剥离区域胸大肌前附着的脂肪尽可能剔除,以便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因悬吊错位时能有效粘连牢固。于胸大肌后剥离腔隙无异,再将腺体上的悬吊点(黄金分割点)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在胸大肌相对应的悬挂点(黄金分割点)上,暂不打结。植入假体后再将悬挂处打结固定,缝合腺体切口及各层。结果:1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84个月,无明显瘢痕,无乳房下垂复发现象。其中非常满意69例、满意45例、一般12例,满意率90.4%。结论:对小乳症合并轻中度松垂患者经乳晕上方切口,植入假体同时进行悬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部AB型异位胸腺瘤误诊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44岁,因“无意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3 d”于2023年1月9日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乳甲外科。专科检查:颈项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左甲状腺下极触及1枚4.5 cm×3.0 cm包块,质韧界清,随吞咽上下移动,无压痛;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超声检查:甲状腺未见异常,于甲状腺左叶下极旁可见1枚4.8 cm×3.8 cm×2.8 cm的低回声包块,内回声欠均匀,可见短线状或点状强回声;包块形态欠规则,呈分叶状,与甲状腺分界清(图1A);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包块边缘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颈部实性包块。CT平扫+增强扫描于左甲状腺下极下方见一轻度分叶状密度略低肿块,边界清,增强后显著均匀强化。CT诊断:左侧颈部富血供包块。拟诊“左颈部占位”收住入院。入院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及血钙值均正常,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14.8 pmol/L。行甲状旁腺 99Tc 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检查:早期相甲状腺 99Tc m-MIBI显像剂摄取均匀、显著,于左叶下极旁见1枚5.0 cm×3.8 cm×2.6 cm的分叶状包块(图1B),与甲状腺之间可见脂肪分隔;延迟相病灶显像剂摄取较高、均匀减退;左侧甲状旁腺 99Tc m-MIBI显像阳性。SPECT/CT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结合上述检查结果,临床初步诊断为左侧甲状旁腺瘤。于2023年1月1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探查+左侧甲状旁腺探查术”手术。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腺体内未探及肿块,于下极旁见一肿块,大小约5 cm×4 cm,呈分叶状,质中界清,包膜完整,与甲状腺无粘连,完整切除肿块(图1C)。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提示为异位胸腺瘤(分型待常规病理)。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瘤组织含纤维包膜,表现为双相型:部分区域上皮细胞丰富,呈梭形或卵圆形,核小,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淋巴细胞少,无坏死;部分区域被胶原纤维分割呈拼图状结构,淋巴细胞丰富,低倍镜下上皮细胞不明显,双相交错排列。见1D、1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AE1/AE3、CK19、CK5/6、P63阳性,CK7、CD20、CD5、CD117阴性;淋巴细胞中,CD3、CD5、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transferase,TdT)、Ki-67阳性,见图1F。病理诊断:(左颈部)胸腺瘤(AB型),Masaoka分期为Ⅰ期。术后3 h、1个月复查血PTH分别为11.1、5.8 pmol/L,术后6个月复查CT,肿瘤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模糊区域对比度增强的肺实质鲁棒分割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阈值操作的肺实质分割对CT图像的对比度敏感,常常造成肺部粘连区域的肺实质分割失败.提出一种融合模糊区域对比度增强与阈值和形态学细化分割的新的肺实质分割算法.首先,根据图像的灰度信息利用线性迭代聚类将图像预分割为多个超像素.然后,根据超像素的灰度统计信息自动定位模糊区域,并进行自适应对比度增强.最后,基于阈值和形态学操作进行细化分割,准确提取肺部粘连区域和肺实质.通过对kaggle肺部数据集30位患者的300张CT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算法的平均分割准确率(Dice系数)为98.65%,过分割率为0.21%,欠分割率为1.33%,整体分割性能比传统阈值操作和形态学方法有明显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色彩空间变换和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算法在白细胞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血液细胞显微图像中,由于红细胞、血小板与白细胞颜色相近,并且存在粘连白细胞,提取白细胞用于分类计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提出一种色彩空间变换的方法滤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即将RGB色彩空间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细胞显微图像转换至HSV色彩空间,检测并提取白细胞.对于提取结果中的粘连白细胞,采用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分割算法标记粘连边界.同时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分割精度上有着良好的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改进的随机游走算法的肺结节分割
编辑人员丨2023/8/6
准确分割肺结节是医生判定肺癌的重要前提.针对肺结节分割方法的误分割问题,尤其是难以分离的与胸壁或血管相连的粘连型肺结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随机游走算法来准确分割困难肺结节的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图像中节点和种子点的坐标值与空间距离相结合,加入测地线距离来重新定义权值,然后使用改进的随机游走算法实现了对肺结节的准确分割.本文选取了17名不同类型肺结节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分割实验,将实验结果与传统随机游走方法以及几种文献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在肺结节分割方面具有较好的精度,准确率超过88%,单张肺结节CT图像分割时间不超过4s.结果 提示本文方法可用于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发角蛋白材料人工腱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以人发为材料经特殊促腱化处理,置入生物体内可被机体吸收,同时转化为机体自体肌腱演变过程。方法::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兔两下肢脱毛后皮肤消毒。以1%普鲁卡因5ml局部麻醉下,将跟腱切除3cm,造成缺损,以直径3mm的人发角蛋白材料(代号109HH)人工腱代替缺损,上下断端进行编织缝合,作为实验侧;将右后肢以等同粗细碳纤维人工腱进行编织缝合,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6、8、12周取材,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人工腱的结构变化。在此基础上应用于临床11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109HH人工腱在植入兔体6周时被胶原纤维包绕分割,毛发周围巨噬细胞浸润,有较多胶原纤维,第8周时109HH人工腱周围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毛发大部被吸收胶原纤维化;第12周时109HH人工腱完全吸收,被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取代。对照组中碳纤维腱完全无变化。电镜下见109HH人工腱的,毛发丝解聚、吸收,并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发达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12周后完全吸收109HH人工腱,成纤维细胞转化成纤维细胞。临床应用109HH人工腱118例,伤口红肿、I期愈合,滑动好,术后3~6周能负重。总优良率为96%。结论::109HH人工腱置入体无排拆反应、无粘连、拉应力不衰减,是可腱化的优良的人工肌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联合希罗达化疗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疗科于2012年2月-2013年5月入组19例临床诊断为cT2-3N+M0直肠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同期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B-IMRT)联合希罗达同步化疗.放疗剂量分割模式:直肠原发肿瘤及盆腔转移淋巴结(pGTV)照射56.25 Gy/25次(2.25 Gy/次),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PTV)照射50 Gy/25次(2.0 Gy/次).希罗达用量为825 mg/m2,2次/d,5 d/周,共5周.放化疗结束后6~10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及3年、5年、7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 rate,LRR)、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DMR)、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结局指标为急性期及晚期不良反应、TN降期率、围术期并发症.结果 1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34~70)岁,其中女性3例,男性16例.19例均完成同步放化疗及TME手术,早、晚期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见3~4级严重不良反应.病理完全缓解率21.1%(4/19),保肛率73.7%(14/19),R0切除率100%,TN降期率66.7%(20/30).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5.8%(3/19),分别为粘连性肠梗阻、结扎线脱落、直肠阴道瘘各1例.3年OS、LRR、DMR、DFS分别为94.4%(17/18)、5.1%(1/18)、0、94.4%(17/18);5年OS、LRR、DMR、DFS分别为88.2%(15/17)、10.5%(2/17)、5.3%(1/17)、88.2%(15/17);7年OS、LRR、DMR、DFS分别为82.3%(14/17)、15.8%(3/17)、10.5%(2/17)、82.3%(14/17).结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可手术切除直肠癌行术前SIB-IMRT联合化疗,获得较满意的病理完全缓解率、保肛率及3年、5年、7年OS、LRR、DMR、DFS,未见3~4级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进的区域生长法的医院调剂环境下药品图像分割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能够对医院调剂环境下的药品图像进行精准分割,进一步提高住院药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药品形状、颜色特性的改进区域生长算法.改进区域生长算法充分利用了传统区域生长算法实时性好和保持边界信息的优点,加入了药品尤其是对胶囊形状、颜色特性的考虑,弥补了传统区域生长算法对于胶囊药品同物双色特性没有很好适应的缺点,有效地解决了药品分割在胶囊药品以及粘连药品图像分割时药品不完整、边界不准确的问题,有助于医院调剂环境下药品图像中数量和种类的识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1例临床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ASP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远处转移、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中男4例、女7例,年龄18~36岁,中位年龄27岁.发生于头颈部3例,大腿4例,小腿1例,臀部3例.患者以不同部位深部软组织肿物压迫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CT平扫见见肿瘤位于深部肌肉间隙,边界清晰,肿瘤组织为等或低密度.MRI检查见肿瘤供血动脉和静脉均比较丰富,T2加权像肿瘤呈高信号,T1加权像与周围肌肉相比也为高信号.4例伴有肺转移,1例伴有脑转移.8例患者行广泛手术切除,3例行局部手术,术后均经放疗,其中9例患者加用化疗.11例患者随访1~20年,总体预后较差,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5例.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5年生存率为44.4%.术后病理见原发肿瘤直径3~15 cm,平均5.5 cm.肿瘤有包膜,5例包膜不完整与周围肌肉有粘连,呈圆形或椭圆形,切面鱼肉状,质实,8例中间可见坏死.镜下可见纤维组织将包膜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结节内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巢团状结构,腺泡间有丰富的薄壁的窦状血管,窦状血管常常连接成网状.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或圆形,大部分界限清楚,细胞质丰富,9例胞质内可见针状或棒状结晶体,细胞核较大,深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较大.免疫组化显示11例患者转录因子E3(TFE3)均阳性.结论 ASPS 好发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头颈部和四肢,以局部压迫症状为主要表现,早期易转移.ASPS 患者CT 检查见肿瘤组织边界清晰,为等或者低密度.MRI 检查T1?T2 加权像与周围肌肉组织相比均为高信号.ASPS 组织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或圆形,大部分界限清楚,细胞质丰富,细胞核较大,深染,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较大?免疫组化检查TFE3 阳性是ASPS 特征性表现?手术广泛切除是ASPS 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复合菌落智能分类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满足复合菌落智能形态分类的需求,构建菌落分类卷积神经网络.通过水平集演化分割,获取培养皿内部所有的连通域;通过极限腐蚀,判别种子点数目大于1的连通域,即为粘连连通域;获取粘连连通域的凸闭包,检测凹点并连接对应凹点,对该连通域进行分割.归一化获取的600张单个菌落样本,通过旋转翻转并叠加信噪比不超过5%的随机噪声,将数据扩增至30000例.以其中70%样本数据作为菌落分类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对网络模型进行10折交叉验证,再以30%样本数据进行测试,4种菌落的加权平均准确率达到87.50%;其中斑点状光滑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6.40%,类圆波状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7.21%,椭圆形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8.11%,不规则其他菌落分类准确率为87.25%.最后采用通用计算设备架构(CUDA),对各个算法模块进行并行优化加速,算法运行时间最优提升至原耗时的1/10,在运行速度和便利性方面远远超过传统菌落分类方法.所设计的方法可以有效完成复合菌落智能分类识别任务,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自学习功能,对基于图像的生化样本智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