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SCT肺动脉成像右心功能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MSCT肺动脉成像(MSCTPA)右心功能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行MSCTPA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 60 例,按肺动脉栓塞指数分为低危组 33 例、高危组 27 例,另选取同期MSCTPA检查结果阴性者 30 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三组右心功能参数:右心室、左心室短轴最大径及其比值(RV、LV、RV/LV);肺动脉主干直径及其与主动脉直径比值(PA、PA/AO).结果 60 例急性肺栓塞患者MSCTPA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内中心性或偏心性低密度充盈缺损,以"靶征"或"双轨征"为主 37 例,以"锐角征"为主 23 例,右心增大 49例,肺少血征 13 例,肺不张 5 例,胸腔积液 17 例,心包积液 6 例.60 例共显示 478 支肺段动脉栓塞.低危组显示肺段动脉栓塞 148 支,占 30.96%;高危组显示肺段动脉栓塞 330 支,占 69.04%.右心功能参数RV、RV/LV、PA、PA/AO低危组大于对照组,高危组大于对照组、低危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心功能参数可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的预判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血管MRI特征追踪技术评估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心室心肌应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特征追踪(cMRI-FT)技术评估长期马拉松运动对双侧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名跑龄大于2年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年龄(40.94±4.90)岁,跑龄(5.97±0.76年)]和16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年龄(41.94±5.31)岁]进行cMRI检查,获得左室长轴位两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及心室短轴位电影序列图像,采用CVI42后处理软件分析和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参数,包括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ESV)、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心输出量(CO)、心输出量指数(COi)、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FT技术分析双侧心室的心肌应变参数,包括左、右心室整体及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纵向应变(LS)、周向应变(CS)和径向应变(RS).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获得马拉松运动的相关参数(跑步年限、每周跑步时长及每周跑步距离)及临床参数[静息心率和体表面积(BSA)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2组间各项心脏定量参数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运动员组的心功能及跑步参数与心肌应变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马拉松组的静息心率和BS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马拉松组的左室质量分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均显著升高(P<0.001);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V-GRS)、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V-GC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均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基底段及中间段的径向应变,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周向应变均显著减低(P<0.05);但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LVEF无显著差异(P>0.05).每周跑步距离与LVEDV(r=0.528,P=0.003)和RV-EDV(r=0.503,P=0.005)呈中度正相关.结论:在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左、右心室的部分收缩及舒张功能升高,而左、右心室心肌应变力减低,这可认为是心室对耐力运动的良好适应.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每周训练量与双心室容量有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性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超声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年 6 月就诊于我院RA-ILD患者 56 例,按照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度组 17 例、中度组 14 例、重度组 10 例,将肺动脉压正常的 15 例RA-ILD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右心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RMPI)、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RVLSFw).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TAPSE、Sm、RVFAC、RMPI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RVLSFw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RMPI逐渐增加,TAPSE、Sm、RVFAC、RVLSFw依次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VLSFw与RMPI呈正相关,与TAPSE、RVFAC、Sm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RVLSFw评估右心功能不同指标下降的诊断价值均较高.结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更早发现RA-ILD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对该类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心脏MR评估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患者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临床明确诊断为大动脉炎肺动脉受累(PTA)患者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LGE)、心功能参数及组织特征追踪技术(FT)所得的心室心肌整体应变情况,探讨其心肌结构及功能受损表现。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临床明确诊断为PTA的患者32例和无心肺疾病的健康受试者21名,且均进行了CMR检查。依据有无肺动脉高压(PAH),将PTA患者分为PAH组(11例)和非PAH组(21例),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PTA患者间心肌LGE表现的差异。进一步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PAH组、非PAH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心功能参数,以及左、右心室心肌的整体应变峰值,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将PAH组上述FT参数值与右心导管检查(RHC)所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经胸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PTA患者存在心肌LGE阳性者23例(71.9 %)。PAH组心室结合部(IP)(11/11)、心肌中层(11/11)或心外膜下(10/11)与非PAH组IP部(11/21)、心肌中层(7/21)或心外膜下(9/21)比较,更易出现LGE阳性( P值分别为0.006、<0.001和0.011)。PAH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LVGPCS)、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LVGPLS)和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峰值较健康对照组绝对值均明显减低( P<0.05),非PAH组LVGPCS和LVGPLS绝对值小于健康对照组( P<0.05)。PAH组中RHC所得平均肺动脉压与多个FT参数值相关性良好( P<0.05),尤其是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峰值( r=-0.807, P=0.009)和LVGPCS( r s=0.817, P=0.007)。 结论:PTA患者可出现心肌损伤,且合并PAH的患者更易出现IP部、心肌中层或心外膜下LGE。LVGPCS和LVGPLS可早期提示未合并PAH的PTA患者左心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心脏疾病年轻化,心脏病患者行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 [ 1] 。术前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的麻醉风险评估,以明确合适的手术时机,并针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做好应对措施,尤其需要熟知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及其相应的数据解读。在现有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或间接评价心功能、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三要素,是一种无创、直观、重复性好的方法,因此应用超声心动图可提高术中循环功能监测和管理的准确性。一项纳入21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的使用对40%的患者产生显著影响,如改变了药物或手术治疗、证实诊断,避免了有创性肺动脉导管监测;而在有TEE最强指征的患者和手术中,该比例更高 [ 2] 。其中将TEE对围术期决策的影响分为:主要影响,即治疗可能危及生命的事件、改变麻醉或手术治疗决策、有临床意义的术后评估;次要/有限影响,即改变药物治疗、消除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能原因、代替更具侵入性的装置来评估心脏功能 [ 3] 。在非心脏手术的高危患者中,TEE或TTE检查最常见的术中诊断是低血容量、低射血分数、局限性室壁运动障碍、瓣膜病、右心室衰竭或肺栓塞。低血容量的典型征象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射血分数增高,乳头肌"亲吻征",扩容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但心脏病患者的左室可能比原有扩大或缩小,应注意术前测量基础值。在严格把握禁忌证的情况下,TEE不影响术野及手术操作,更加适合术中使用。TEE探头频率较TTE探头高,检查时离心脏更近,因而图像更加清晰,同时获得的临床信息还往往能对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装置如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导管起到补充作用。现就TTE和TEE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和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甲氧明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甲氧明(methoxamine, MOX)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动脉张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每组24只):常氧对照组(C组)和低氧干预组(H组)。H组组放置于低氧箱(10%O 2)中干预4周,C组放置于同一房间内,常压、常氧饲养4周,4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体重、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 RVSP)、右颈总动脉压(mean circulating arterial pressure, mCAP),分离大鼠的肺动脉和肠系膜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实验,比较AD、NE、MOX对两组大鼠肺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和反应性。 结果:H组mCAP、体重低于C组,而RVSP高于C组( P<0.05)。H组AD、NE、MOX对肺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均高于C组( P<0.05),C组和H组AD、NE、MOX对肠系膜动脉环的最大收缩张力较肺动脉环明显升高( P< 0.05)。H组肺动脉环中AD、NE、MOX的ρEC 50[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 50)的负对数]值明显高于C组( P<0.05),MOX的ρEC 50值较AD及NE的ρEC 50值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正常大鼠肺动脉环和肠系膜动脉环对AD、NE、MOX均产生收缩反应,但肺动脉环较肠系膜动脉环收缩功能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肺动脉对AD、NE、MOX产生收缩反应,且较正常肺动脉环反应性和最大收缩张力更强。AD、NE对肺动脉环的反应性和最大收缩张力相似,而MOX与AD、NE相比,对肺动脉的收缩作用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氧化氮吸入用于儿科低氧性呼吸衰竭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描述当前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在儿童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特点,评估临床变量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本文尝试研究iNO对包括右心室(rightventricular,RV)功能不全在内的患者特点的治疗反应与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反应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假设提高临床医生最小化高氧血症的意识与预后改善相关。设计:观察性队列研究。场所:儿科重症监护研究协作网的8个中心。对象:151例主因呼吸系统指征接受iNO治疗的患者。测量方法:从病历中提取开始iNO至第28天,ICU出院或死亡三者中最早时间点的临床数据。计算脱离呼吸机天数、氧合指数和功能状态评分;提取超声心动图报告数据以评估肺动脉高压,RV功能障碍和其他心血管参数;确定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主要结果:130例(86%)接受iNO治疗的患者在24 h内氧合得到改善。PICU病死率为29.8%,19.8%存活者出现新的合并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中,27.9%有肺动脉高压证据,23.1%有右室收缩功能障碍,22.1%有心房水平分流。中或重度RV功能障碍与较高的病死率相关。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表现如下,71%的患者FiO 2在24 h内降至0.6以下。临床医生对iNO改善氧合的及时反应度与更多的脱离呼吸机天数相关,但和减少的心脏骤停次数、病死率或新发合并症率无关。 结论:临床医生对氧合改善的反应度与呼吸机天数减少有关。标准化呼吸机管理算法或可在将来的试验中改善信噪比,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iNO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此外,可能需要将研究限制在更有选择性的患者群体中,例如那些有RV功能障碍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右心功能减退临床指标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右心功能减退相关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55例PM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纤维化前/早期和明显纤维化期患者右心功能相关超声心动图指标和生化指标差异,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肺动脉压与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纤维化前/早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119 g/L(47~224 g/L)比78 g/L(33~182 g/L)]及血小板计数[233×10 12/L(5×10 12/L~984×10 12/L)比117×10 12/L(7×10 12/L~731×10 12/L)]高于明显纤维化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2例有完整心脏超声结果的患者中,90.9%(20/22)患者肺动脉压增高,72.7%(16/22)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加,90.9%(20/22)患者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增加,无射血分数异常者。纤维化前/早期组患者肺动脉压[48 mmHg(46~90 mmHg)比33 mmHg(20~50 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舒张期内径[46 mm(36~50 mm)比47 mm(43~53 mm)]、短缩率[38.1%(36.0%~38.9%)比35.4%(32.7%~37.8%)]与明显纤维化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患者肺动脉压与年龄( r=0.590)及血清铁蛋白(SF)( r=0.608)、乳酸脱氢酶(LDH)( r=0.711)、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 r=0.580)水平均呈正相关(均 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 r=-0.596, P=0.003)。 结论:PMF患者易出现右心功能减退。PMF患者年龄越高、血小板计数越低或SF、LDH、ST-2水平升高时,肺动脉压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杂交技术治疗右心室迟发导线穿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