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行介入取栓治疗2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3级)后,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4分).病例2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小脑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TICI 3级),但患者术后脑水肿严重,最终放弃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诊疗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2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LAE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至2022年搜集的2例LAE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且长期吸烟,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分别为>20 000 ng/mL、914.17 ng/mL;病灶分别位于右肺上叶及左肺下叶,最大径为12.5 cm及4.0 cm.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切面呈灰白、灰红,为实性,质软,局部易碎.镜下见大部分肿瘤组织呈实性,少部分呈腺管状、乳头状或呈囊腺样生长;肿瘤细胞学的细胞质透亮,富含糖原.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肿瘤组织同时具有胚胎性分化和肠型分化的表型,不表达肝细胞分化标志.分子检测显示,EGFR、ALK/ROS1、RET、KRAS,BRAF、NTRK及MET均未见突变,HER-2未见扩增,EBER阴性.2例患者均诊断为LAED,因形态学及免疫表型有交叉,且均可有AFP水平升高,易被误诊为肺肝样腺癌及其他具有透明胞质的低分化腺癌.1例患者放弃治疗,于诊断2个月后去世;另1例患者接受根治性肺叶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及免疫、靶向治疗,治疗后AFP水平降至正常,随访40个月时,患者因发生肿瘤骨、脑转移去世.结论:LAED目前国际上尚未见报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特征性的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标志物及血清AFP水平.本报道拓宽了产AFP的原发肺腺癌的疾病谱,LAED总体上临床进展快,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17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的17例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病理科结果查询系统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病理确诊的17例胸部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42~74(64.0±5.7)岁。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17例患者中,仅1例女性无明确吸烟史,16例男性均有吸烟史,其中1例吸烟量5包年,余15例吸烟量均在20~100包年,平均(68.5±44.5)包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其次为胸闷、咯血、胸痛。肿瘤标志物CYFRA19-9升高9例(3.79~16.61 ng/ml)、CEA升高8例(5.37~295.93 ng/ml)、NSE升高6例(17.18~70.37 ng/ml)。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或纵隔团块影,肿瘤累及纵隔9例,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3例;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胸膜转移4例,肝转移3例,脑转移3例,骨转移2例,皮下转移1例。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断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癌6例及SMARCA4缺失型未分化肿瘤11例。8例患者应用含铂双药化疗,其中4例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1例服用恩沙替尼治疗。上述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治疗后达部分缓解,余8例治疗后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均较前进展。5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6个月均死亡。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6个月均无明显进展。结论:对于大量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尤其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和(或)纵隔内团块影,病灶进展快、远处转移早的患者,需警惕SMARCA4缺失型胸部肿瘤。临床分期晚是患者总体生存不良的高危因素,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 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 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 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 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 Ⅰ型1例,Bismuth 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 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 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癌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 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 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 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更正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石河子 83200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钟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钟向式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儿童先天性肺畸形(congenital lung malformations,CLM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钟向式肺叶切除术的184例CLMs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3例,女71例,中位手术年龄为6.8个月,中位体重为9 kg。所有病例均为下叶切除,其中左侧81例,右侧103例。患儿术前均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明确病变位置及伴发畸形,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出院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结果:184例患儿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133例,叶内型隔离肺44例,支气管扩张4例,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3例。3例患儿因胸腔粘连而中转开胸,其余均通过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6 min,范围为35~113 min;平均出血量为3.5 ml,范围为1~60 ml。88.0%(162/184)的患儿未安置胸腔引流管,所有患儿术后6 h正常饮食。23例患儿术后出现低热,2例出现漏气,其余患儿恢复顺利,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2 d。共21例患儿失访,其余随访1年以上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钟向式肺叶切除术适用于儿童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是治疗儿童CLMs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眶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77岁,因"右眼眼胀,双眼视物重影半年余"于2022年12月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既往无肿瘤病史,慢性胃炎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史20余年、肝囊肿病史11年、冠心病史10余年、结肠息肉切除术后11年余、小肠疝气术后3年余,无传染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双眼视力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0 mmHg;双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未见明显异常;眶压:右眼(++);右眼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上缘,瞳孔圆,直径约3 mm,光反射正常,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轻度混浊;裂隙灯显微镜下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颞侧萎缩弧,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鼻下方及颞侧周边视网膜见出血点。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尿常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QRS电压。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其内未见明显实质性病变。眼眶CT示右眼眶眶顶部见类扁椭圆形略高密度阴影,横截面约1.7 cm×1.9 cm,CT值约40 Hu,相邻眶壁骨质结构未见明显破坏,上直肌受压移位。双侧眼球大小对称,球后视神经未见明显增粗(图1)。眼眶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强化示:右侧眼球略突出,右眼眶球后外上方可见团块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增强扫面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大小约15 mm×21 mm,邻近视神经及上直肌受压、移位,左侧眼眶及内容物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2022年12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切除肿物送病理,术后甘露醇降眶压,激素减轻水肿。术后组织病理学提示(右眼眶内)低分化癌,呈深染小细胞样,呈巢团状分布(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K-pan:(+)、Syn:(+)、S-100:(个别散在+)、Ki-67:(阳性细胞数约70%)、CD56:(+)、CgA:(-)、CK20:(-)、TTF-1:(+)、P16:(+)、P53:(+,突变型)、CD117:(+)、SMARCA4:(+)。综合以上结果,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术后常规抗感染,建议患者至肿瘤专科医院行全身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显像检查协诊及原发病灶转移情况。出院后随访,患者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锁骨上区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转移癌可能性大,患者拒绝行穿刺活检及进一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三维重建的肺小结节患者右上肺叶解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分析右上肺叶肺段解剖模式,统计罕见变异类型。方法:对我中心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101例拟行肺段切除术的肺小结节患者进行肺部结构三维重建,并将重建模型用于右上肺叶解剖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右上叶支气管以三分支型最常见(77/101),其次可见二分支型(16/101)和四分支型(7/101);右上叶肺动脉以二分支(70/101)最常见,其次可见单分支(19/101)和三分支(11/101),罕见情况下可见四分支型(1/101);右上叶肺静脉以二分支(63/101)最常见,其次为三分支(32/101)和单分支(6/101)。此外共统计到12种罕见变异:其中支气管出现2种变异,合计2例;肺动脉出现4种变异,累计13例;肺静脉出现6种变异,累计10例。结论:肺部解剖结构复杂,变异众多,术者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手术区域的肺段解剖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展右上叶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前CT测量气管支气管参数成功应用于一例5岁小儿单肺通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5岁,身高105 cm,体重14 kg.因“咳嗽1个月余”入院.入院后体查左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胸部CT提示左上肺、左下肺背段多发肺囊性病变.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Ⅰ型)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拟在胸腔镜下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前根据患儿胸部CT测得其气管支气管参数(图l,图2),环状软骨横断位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cricoid ring diameter, AP-CRD)为8.8mm,横径(transverse cricoid ring diameter, Tr-CRD)为10.8rmm;右主支气管长度(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RBL)为8.6 mm,右主支气管直径(righ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RBD)为11 mm;左主支气管长度(left mainstem bronchial length,LBL)为39.2 mm,左主支气管直径(left mainstem bronchial diameter,LBD)为3.2 mm.术前肺隔离方案:根据AP-CRD大小拟选择气管导管内径(inner diameter,ID)6.0mm气管导管,采用腔内法,在3.8 mm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OB)牵引下置人5F Arndt封堵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因咯血1周行CT检查提示右下肺病变,伴右主支气管堵塞及右肺不张。动脉造影见独立血管供血右下肺占位,考虑肺隔离症。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右中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符合肺隔离症,肺门旁1枚淋巴结边缘窦内见1 mm上皮巢团。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形态温和,未见核分裂;上皮巢团周边可见多量单个肿瘤细胞至较小微结节状增生的细胞巢团;肿瘤细胞CD56、突触素(Syn)、嗜铬粒素A(Cg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强阳性,Ki-67阳性指数1%。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诊断为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好。结论:肺隔离症合并肺类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较为少见,通常肿瘤病灶较隐匿,易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