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生产适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太子参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结合区域生产试验,在贵州省选取9个试验点对3个太子参品种的生长、抗病性、产量、品质进行考察.结果:与'施太1号'和农家种相比,'贵参1号'在株高、叶片大小、花朵数等地上部分农艺性状上有明显优势;病毒病病株率和病叶率显著降低,仅为2.53%和9.09%;药材平均亩产达到389 kg,多个试验点较农家种平均增产120%左右;药材形状近纺锤形,单个药材重量显著高于农家种,一、二等药材比例较'施太1号'和农家种均显著增加,统货比例显著降低.药材质量均符合规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45%、灰分2.6%均显著低于'施太1号';水分8.9%、环肽B含量0.0127%、多糖含量27%,均与'施太1号'及农家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生长、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太子参新品种'贵参1号'在贵州省东部到西部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建议作为优良品种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叶片养分特征及其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植物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差异可以反映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是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特殊的天坑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植物生长条件.为探究天坑植物的养分利用特征与环境适应性差异,揭示天坑森林植物适应机制,为天坑森林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该研究对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坑内外植物叶片中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养分化学计量特征进行比较.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植物各化学计量间的内在联系和环境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其他喀斯特地区植物以及全国陆地植物相比,研究区域内的36科55属64种植物叶片具有较低的C含量,较高的N、P、K、Ca、Mg含量和较低的C:N、C:P,表明天坑植物具有低固C、高养分积累、高生长速率与低养分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2)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叶片N:P平均值为16.65,N:K平均值为1.50,K:P平均值为10.10,表明天坑植物整体K富足而N、P养分受限.(3)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位置、不同功能群植物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环境、不同类型植物养分吸收的策略不同.(4)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叶片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比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植物叶片对不同养分的吸收具有一定的比例与协调关系.(5)对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石围天坑群植物养分利用特征、生境养分差异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为天坑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群落构建机制的探索提供了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rcCheck对Tomotherapy叶片打开时间误差检测的灵敏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螺旋断层治疗(简称Tomo)计划人为引入叶片打开时间误差进行测试,评估中心型及偏心型两种ArcCheck验证方式在Tomo治疗计划质量验证中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的灵敏度。方法:选择9例鼻咽癌患者,每个患者均分别生成靶区置于ArcCheck周围探测器上的偏心型验证计划、靶区置于ArcCheck中心位置的中心型验证计划。通过Matlab修改Sinogram矩阵文件人为引入2、4、6、8、10 ms的延时打开时间误差。利用ArcCheck分别测试无误差计划及带误差计划,对验证结果进行γ分析(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分别为3%/3 mm、3%/2 mm、2%/2 mm,阈值水平分别选择5%、10%、15%)。对误差灵敏度分别利用γ下降梯度和最小误差检测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对不同剂量距离误差标准及不同阈值水平分析结果的γ通过率进行 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 结果:中心型计划的γ下降梯度绝对值在不同γ分析标准下均大于偏心型计划(均 P<0.05)。中心型计划在所有γ分析标准下能检测出的最小叶片打开时间误差均为2 ms,而偏心型计划的最小误差检测能力弱于偏心型计划。中心型验证计划3个剂量距离误差标准的γ通过率均为强相关(均 R2>0.9),而偏心型计划仅3%/3 mm、3%/2 mm标准的相关性较强( R2>0.9)。偏心型及中心型验证计划不同阈值水平间的γ通过率相关性均为强相关( R2均接近1)。 结论:ArcCheck应用于Tomo验证的中心型验证方式比偏心型验证方式对叶片打开时间误差灵敏度更高,对误差的检测能力中心型计划强于偏心型计划,且中心型验证计划在不同标准下的γ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均强于偏心型验证计划。建议Tomo临床计划验证采用ArcCheck中心型验证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重症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 男,3岁10月龄,因“间歇发热2周伴咳嗽、气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隔离病房。患儿病初发热,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热退2 d再次持续高热>3 d伴气促、吸气性凹陷,胸部CT示右肺下叶片状密度影,诊断“重型新冠肺炎”,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宏基因组病原检测确诊为混合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好转出院。提示临床医生诊治重型新冠肺炎时需警惕混合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种内与种间性状变异的放牧过滤作用及其尺度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也是草原群落构建的重要"外部"过滤因子.然而,关于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构建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种内性状分化和种间性状差异的相对作用目前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为此,该研究利用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立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平台,采用土芯法(环刀)取样,系统分析了植物群落地上(株丛、叶片)和地下(根系)性状对放牧的响应.通过环刀-小区和小区-样地两个推绎尺度,研究了基于种内与种间性状变异的放牧强度过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大多数地上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呈增加趋势,而根系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则显著降低.(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在环刀尺度上,基于地上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中度放牧时达到最大;然而基于地下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逐渐增加.在小区尺度上,基于地上性状的种内变异和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呈线性降低趋势;而基于地下性状种内变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增加,基于种间差异的放牧过滤强度减弱.(3)随着空间尺度增大,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构建的影响由基于种间性状差异的过滤作用逐渐转变为基于种内性状变异的过滤作用,此过程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调控.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放牧对草原群落构建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正确理解长期放牧导致的植被景观异质性和尺度效应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中叶片和根系性状主要考虑了结构性状,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结合叶片和根系碳氮含量等化学性状指标,以全面理解放牧对植物地上、地下性状变异的调控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复杂性评分VMAT计划质量控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不同计划系统、不同多叶准直器(MLC)类型和不同治疗部位的计划复杂性差异,提出复杂性评分用于计划质量控制。方法:统计Monaco和Eclipse系统,Agility、M-MLC和高分辨率MLC,鼻咽癌、肺癌和宫颈癌12个复杂性指标,计算复杂性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执行主成分分析将原数据集维数降至前两个主成分并解释其物理意义,计算复杂性评分并为计划质控建立容差和干预限值,分析复杂性指标与 γ验证通过率相关性。 结果:Monaco与Eclipse除射束孔径子区域个数外,其他复杂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Monaco MLC子野更规则但机器跳数更高、叶片间距更小、运动距离更长,高分辨率MLC由于叶片宽度更窄显著提高MLC形状相关复杂性指标。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包含原数据集中超过80%的可变性,复杂性评分为前两个主成分加权均值。不同设备和部位复杂性评分不一样,以均值加标准差为容差限值,均值加2倍标准差为干预限值。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评分与 γ通过率相关系数较小,呈弱相关或不相关,却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计划系统、MLC类型和治疗部位复杂性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复杂性评分为有用质控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DNA损伤与修复抑制初探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NA损伤和修复抑制在银杏叶片对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肝损伤影响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3月在贵州省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砷中毒病区,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WS/T 211-2015)标准和《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筛选出52例砷中毒患者作为银杏叶片干预组,49例砷中毒患者作为干预对照组。银杏叶片按照临床常用方法给药,口服3个月(1片/次,3次/d),所有对象干预期间未给予其他药物,干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方法同银杏叶片干预组。选择12 km以外非燃用高砷煤、临床检测无肝功能异常的41例居民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和3个月干预结束时进行体检。在获得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收集晨尿及外周静脉血,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尿砷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DNA损伤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5(修复抑制指标)的表达。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16人,正常对照组41人、银杏叶片干预组39人、干预对照组36人,银杏叶片干预组和干预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比例、吸烟习惯及饮酒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前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彗星尾DNA百分含量(TailDNA%)和彗星尾矩(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38.75 ± 19.09)μg/g Cr、(11.13 ± 1.55)μmol/L、8.50 ± 0.88、7.43 ± 0.68、5.78 ± 0.7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1.62 ± 5.33)μg/g Cr、(5.36 ± 0.87)μmol/L、5.24 ± 0.33、4.71 ± 0.29、2.05 ± 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ALB、A/G和CHE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尿砷含量、TBA水平、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血浆miR-145表达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ALB、A/G和CHE水平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干预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银杏叶片干预组DNA损伤程度(TailDNA%和OTM)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 r = - 0.34、- 0.33、- 0.48,- 0.31、- 0.31、- 0.42, P均< 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 = 0.49、0.48, P均< 0.05);miR-145与ALB、A/G、CHE水平均呈负相关( r = - 0.26、- 0.23、- 0.38, P均< 0.05),与TBA水平呈正相关( r = 0.32, P < 0.05);DNA损伤程度与miR-145表达均呈正相关( r = 0.65、0.52, P均< 0.05)。 结论:银杏叶片可改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所致肝损害,该作用机制与其抑制miR-145表达和降低DNA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气管内弥漫性白斑为主要表现的肺鳞癌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以气管内弥漫性白斑为主要表现的肺鳞癌在临床上十分少见,现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1年12月25日收治的1例肺鳞癌伴气管内弥漫性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便提高对此特殊表现的认识。患者为73岁男性,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片状高密度影,气管、支气管壁全程增厚,支气管镜表现为弥漫性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可见大量白斑。化疗2周期后临床疗效为稳定。肺鳞癌伴有气管内弥漫性白斑,是一种少见的表现方式,胸部CT可见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而原发灶病变肿瘤征象不明显,尽早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升级前后验证结果及叶片打开时间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4.0.4、4.2.3版本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和γ通过率差别及改进状况。方法:用4.0.4、4.2.3版本治疗计划系统各选择345例计划进行回顾性比较。从患者备份计划文件提取出Sinogram并计算叶片打开时间参数进行评估分析,包含最大叶片打开时间、叶片平均打开时间、打开时间<100 ms的叶片数比例、打开时间在最大时间5 ms范围内叶片数比例及出束总时间。对升级前后计划的γ通过率(分析标准为3 mm/3%、10%Threshold和全局误差)及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对比采用独立 t检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叶片打开时间参数与γ通过率之间相关性。 结果:4.0.4版本的γ通过率低于4.2.3版本(97.86%∶98.6%, P<0.001),4.2.3版本的最大时间与投影时间的间隔低于4.0.4版本(1 ms∶11 ms, 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4.0.4版本最大打开时间附近5 ms范围内的叶片数比例和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01),而4.2.3版本仅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01)。 结论:螺旋断层治疗系统升级到4.2.3版本后提高了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且有效修复了旧版系统在最大叶片打开时间附近的叶片可能会导致γ通过率下降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IL)-6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城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测定6 min步行距离(6 MWD)、Lee氏心衰积分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35/43)]( 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均 P<0.05),且观察组LVEF、LVEDD、LVESD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均 P<0.05)。治疗后两组6MWD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 P<0.05),Lee氏心衰积分、MLHF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的6MWD、Lee氏心衰积分、MLHFQ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9.09%(4/44) vs 16.28%(7/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银杏叶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CHF能安全有效地下调患者血清NT-proBNP、MMP-9、IL-6和RBP4的表达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缓解心衰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