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的质量保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螺旋断层治疗系统(HT)是一种集调强放射治疗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之一。考虑其与常规直线加速器质量保证的差异,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提出,多家医疗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了本指南。指南包括国内医疗机构HT用于临床工作的验收项目、操作制度、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了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评价标准、检测频率。指南结合国内医疗单位实际情况给出了推荐性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机械精度、剂量输出与分布、激光定位系统、治疗床运动精度、MVCT影像系统质控检测、临床治疗计划验证等具体实施方法步骤,使得指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指南能给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质量保证技术指导,使HT质量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可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精度。对国内各医疗机构建立规范HT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ArcCHECK系统在食管癌断层治疗旋转照射和固定野照射计划验证中的应用,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分别制作Helical旋转照射和Direct固定野照射验证计划,并通过ArcCHECK测量、分析,对比验证结果通过率。分析靶体积与计划验证通过率的相关性。将靶体积较小的治疗验证计划分别放在ArcCHECK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分析验证通过率差异。结果: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高于Direct计划( P<0.01),其靶体积与验证通过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和-0.042, P值分别为0.041和0.819。Helical计划采用3%/2mm标准时,高剂量区放在模体中心和外周探测点处测得的通过率不同( P=0.005),后者通过率更高;采用3%/3mm标准时与Direct计划的3%/3m、3%/2mm标准的相近( P均>0.05)。 结论:Helical计划验证通过率普遍高于Direct计划,原因可能与ArcCHECK探测器的角度响应以及因更多参考点受到低剂量辐射而未参与计算有关,另外还可能跟Direct计划对断层治疗剂量控制系统要求更高有关。在Helical验证计划中,当采用3%/3mm标准时,靶体积越大,验证时出现较低通过率的可能性增加,但相关系数较低。验证计划的高剂量区位于模体中心或者探测点处都可以实现计划验证,综合考量建议放在模体等中心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种放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Ray Station 7(V6.99)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Hi-Art@V5.1.3)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至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完成TOMO治疗计划的1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4.0±17.7)岁,按照与TOMO治疗计划系统相同的计划设置参数和临床剂量学的要求,在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TOMO计划。比较2种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计划质量,分析100%、95%处方剂量覆盖靶区的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V 100、V 95),覆盖靶区1%、98%、99%体积的剂量(D 1%、D 98%、D 99%),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重要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计划优化时间和计划执行时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的双侧检验。 结果:Ray Station 7和TOMO计划的鼻咽癌原发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x)的V 100[(97.5±2.1)%对(94.9±3.9)%],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的V 100[(98.5±1.4)%对(99.1±0.9)%]、V 95[(99.3±0.7)%对100.0%],以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和双侧淋巴结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 nd)外扩+GTV nd所在淋巴引流区+需要预防性放疗的阴性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TV2)的V 100[(98.6±1.1)%对(98.9±0.9)%]、V 95[(99.1±0.9)%对(99.8±0.2)%]、CI[(74.8±5.7)%对(79.2±8.3)%],基于脊髓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SC)中包绕1 ml体积的等剂量线对应的剂量(D 1 ml)[(3 750.0±250.0) cGy对(3 443.6±309.3) cGy]、40和3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40 Gy [(0.7±0.7)%对(0.1±0.1)%]、V 30 Gy[(52.3±29.1)%对(44.6±22.9)%]}、平均剂量(D mean)[(2 705.5±535.5) cGy对(2 619.4±413.9) cGy],右侧颞叶的D mean[(1 639.5±594.5) cGy对(2 150.3±735.6) cGy]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6~6.71,均 P<0.05)。PTV nx的V 95[(99.7±0.3)%对(99.8±0.2)%]、D 1%(7 008.5±746.5) cGy对(6 996.0±767.0) cGy]、D 98%[(6 628.0±577.0) cGy对(6 548.8±577.3) cGy]、HI[(6.2±2.7)%对(6.3±2.6)%]、CI[(59.8±26.1)%对(64.0±24.3)%],双侧淋巴结病灶的计划靶区(PTV nd)的V 100[(98.5±1.5)%对(98.1±1.9)%、(98.7±1.2)%对(96.6±3.4)%]、V 95[(99.7±0.3)%对100.0%、100%对100%]、D 99%[(6 511.0±500.9) cGy对(6 487.1±483.5) cGy、(6 496.0±484.0) cGy对(6 493.3±466.9) cGy]、D 1%[(6 824.0±571.0) cGy对(6 815.7±562.6) cGy、(6 851.0±583.0) cGy对(6 807.0±587.5) cG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0.90,均 P>0.05)。危及器官PRV-SC中5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SC的百分比(V 50 Gy)[(0.03±0.03)%对0],基于脑干外扩形成的计划危及器官靶区(PRV-BS)的D mean[(2 511.0±792.0) cGy对(2 397.0±310.6) cGy]、D 1%[(4 880.0±1 600.0) cGy对(5 254.6±755.1) cGy]、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PRV-BS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1.6±1.6)%对(3.6±3.6)%],双侧腮腺D mean [(3 986.5±836.5) cGy对(3 953.1±425.6) cGy、(4 223.0±708.0) cGy对(4 205.1±800.2) cGy],左侧颞叶D mean[(1 891.5±845.5) cGy对(2 077.1±573.0) cGy],双侧颞叶中60 Gy对应的等剂量线包绕的体积占颞叶体积的百分比(V 60 Gy)[(6.7±6.7)%对(6.5±6.5)%、(4.0±4.0)%对(5.8±5.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29~1.96,均 P>0.05)。Ray Station 7和TOMO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均在临床要求范围内。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用于鼻咽癌的计划优化时间短于TOMO治疗计划系统[(3.00±0.58) min对(120.00±17.00)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31, P<0.01),二者的计划执行时间相当[(611.0±94.2) s对(612.2±94.3) s],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3, P>0.05)。 结论:2种放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在剂量学上存在微小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Ray Station 7治疗计划系统设计的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计划可以明显节约优化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升级前后验证结果及叶片打开时间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4.0.4、4.2.3版本螺旋断层治疗计划系统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和γ通过率差别及改进状况。方法:用4.0.4、4.2.3版本治疗计划系统各选择345例计划进行回顾性比较。从患者备份计划文件提取出Sinogram并计算叶片打开时间参数进行评估分析,包含最大叶片打开时间、叶片平均打开时间、打开时间<100 ms的叶片数比例、打开时间在最大时间5 ms范围内叶片数比例及出束总时间。对升级前后计划的γ通过率(分析标准为3 mm/3%、10%Threshold和全局误差)及叶片打开时间参数对比采用独立 t检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叶片打开时间参数与γ通过率之间相关性。 结果:4.0.4版本的γ通过率低于4.2.3版本(97.86%∶98.6%, P<0.001),4.2.3版本的最大时间与投影时间的间隔低于4.0.4版本(1 ms∶11 ms, 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4.0.4版本最大打开时间附近5 ms范围内的叶片数比例和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01),而4.2.3版本仅出束总时间与γ通过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01)。 结论:螺旋断层治疗系统升级到4.2.3版本后提高了计划验证的γ通过率,且有效修复了旧版系统在最大叶片打开时间附近的叶片可能会导致γ通过率下降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螺旋断层放疗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治疗出束时间差异,探讨HT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选取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9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使用Precision计划系统制定HT计划和RayStation计划系统制定VMAT计划。所得所有计划按照计划类型分为HT组和VMAT组。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及治疗出束时间。 结果: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组的靶区覆盖度( D95%和 V100%)、适形指数CI、平均剂量 Dmean和中位剂量 D50%均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1、-3.39、-5.03、3.76、4.97, P < 0.05);两组计划的靶区最大剂量 D2%、最小剂量 D98%、高剂量体积 V107%和 V110%、均匀性指数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OAR方面,HT组的双肺 V20、 Dmean均明显低于VMAT组,但双肺 V5明显高于VMA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1、3.83、-2.81, P < 0.05);同时HT组明显降低了心脏的 V20、 V30、 V40、 Dmean以及肝脏的 V20、 D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6、-2.83、-2.74、5.93、4.57、4.48, P < 0.05);其他OAR脊髓、甲状腺、肱骨头的受照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HT组的治疗出束时间显著高于VMAT组( t =11.32, P < 0.05)。 结论:与VMAT相比,HT具备更大的剂量学优势,能提供更优的靶区覆盖度、适形度和平均剂量,且可明显降低OAR双肺、心脏和肝脏的整体受照剂量,但双肺的低剂量区 V5、治疗时间多于VMAT,不过仍满足临床治疗需求,故可考虑将HT技术应用于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铅门宽度对肝细胞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时选择不同铅门宽度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于某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6例HCC患者,铅门宽度分别采用1.0、2.5和5.0 cm,保持相同的螺距、调制因子和优化条件进行计划设计.比较3种宽度下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并评估计划的治疗时间、机器跳数、机架旋转圈数和机架旋转周期.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铅门宽度越小,靶区的剂量学参数表现越好,OAR受量越低.随着铅门宽度增大,治疗时间减少,机器跳数、机架旋转圈数减小,机架旋转周期缩短,治疗效率得到提高.结论:HCC的SBRT中,在保证靶区剂量分布较好以及OAR受量达到临床要求的前提下,选用2.5 cm铅门宽度进行HT计划设计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不同计算网格对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计划系统中不同计算网格(calculation grid size,CGS)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某院初次接受放射治疗的9例NSCLC患者,采用Fine、Normal和Coarse 3种不同的CGS计划及相同的螺距、调制因子(modulation factor,MF)和优化条件,通过HT系统进行SBRT计划设计,观察比较3种CGS计划下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的剂量学参数、点剂量验证通过率、治疗时间、机器出束量及Sinograms图等指标.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CGS计划下的靶区HI比较,Fine与Coarse、Normal与Coar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CGS计划下的靶区CI比较,Fine与Coar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Normal与Coar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CGS计划OAR的剂量学参数比较,Fine与Coarse心脏Dmax、Dmean,食管 Dmax、Dmean,全肺和患侧肺V5、V20、V30、Dmean,健侧肺V5、Dmax及心脏V10、V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rmal与Coarse食管D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e、Normal、Coarse计划的点剂量通过率分别为0.96%、1.50%、1.77%.Fine与Coarse计划在治疗时间和机器出束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e与Normal、Normal与Coar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inograms图对比可知Fine计划正弦图子野色阶较为均匀,Coarse计划存在极深和极浅的色阶区域,Normal计划则介于二者之间.结论:在NSCLC患者的SBRT计划设计中,应尽可能使用小CGS设置以获取更为准确的剂量分布,从而更有利于患者放射治疗计划的顺利执行与不良反应的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ff-IMRT与HT对宫颈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ff-IMRT)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对宫颈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其放疗方案将其分为IMRT组(ff-IMRT+同步化疗,n=28)和HT组(HT+同步化疗,n=32).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疗靶区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高于IMRT组,均匀性指数和靶区最大剂量低于IMRT组(P<0.05),靶区平均剂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62%β4.38%,均低于IMRT组的75.00%、67.86%(P<0.05);两组1年内复发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IMRT与HT均对宫颈癌患者病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整体疗效无较大差异,但相较于ff-IMRT,HT治疗过程中辐射范围更均匀,同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辐射最大剂量,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降低放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MVCT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中不同定位方式的摆位误差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兆伏级螺旋断层(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图像研究儿童髓母细胞瘤放疗不同定位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放疗的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其中8例采取俯卧位定位固定,13例采取仰卧位定位固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MVCT扫描,MVCT扫描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比较分析两组在各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 俯卧位定位固定头颈部X、Y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97±1.66) mm、(2.52± 1.76)mm和(6.04 ±3.82)mm,腰椎部X、Y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15 ±2.66)mm、(5.29±3.53)mm和(5.84 ±4.75) mm.仰卧位定位固定X、Y和Z轴方向上的头颈部摆位误差分别为(1.44±1.37)mm、(2.17±1.73) mm和(3.05 ±2.19)mm,腰椎部X、Y和Z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78±1.96) mm、(2.97±1.80)mm和(3.49 ±2.91)mm.两组头颈部摆位误差在X和Z轴方向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腰椎部摆位误差在X、Y和Z轴方向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俯卧位定位固定的腰椎部相对头颈部的误差在X、Y和Z轴方向上分别为(4.63±3.01) mm、(4.23±2.93) mm和(5.31 ±4.89) mm,仰卧位定位固定的腰椎部相对头颈部的摆位误差在X、Y和Z轴方向上分别为(2.90 ±2.14)mm、(2.43±2.00) mm和(3.57 ±2.77) mm.两组摆位误差在X、Y和Z轴方向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髓母细胞瘤患者采用仰卧位定位固定比俯卧位定位固定摆位精确性和重复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胶质瘤共面、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及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在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非共面VMAT(non VMAT)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及螺旋断层(TOMO)放射治疗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差别.方法:收集7例脑胶质瘤患者CT图像,由主治医生在磁共振成像(MRI)横断面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脑组织.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共面VMAT、non VMAT和TOMO治疗的三组放射治疗计划,并将其定义为VMAT计划组、non VMAT计划组和TOMO计划组.放射治疗处方为60 Gy/30 F,水肿区为54 Gy/30 F.评价:①计划肿瘤体积(PGTV)和计划临床靶体积(PCTV)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及最小剂量(Dmin);②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CI);③危及器官的Dmax、Dmean.比较3个评价指标在三组治疗计划之间的剂量差异.结果:靶区在PCTV、PGTV各参考指标的不同计划模式下,三组计划均能很好地满足靶区要求.TOMO计划组的均匀度HI稍优于其他两组计划;三组计划的适行性CI无明显差异.对于脑胶质瘤,TOMO计划组中PCTV Dmean、PGTV Dmean的平均值均低于共面VMAT组和non VMA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00,F=12.755;P<0.05),且更接近处方要求.结论:对不同部位胶质瘤,Varian Eclips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下的共面VMAT、non VMAT及TOMO治疗计划均能较好地满足靶区剂量覆盖、均匀性和适形性的要求,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TOMO治疗计划比共面VMAT和non VMAT治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