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胸部低剂量CT在老年体检人群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48例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了胸部低剂量CT诊断,该组患者在实施病理学诊断后按照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n=221)及肺鳞癌(n=27),对比不同病理类型下肺癌患者的螺旋CT征象.结果 该组患者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所显示的异常病变征象如下:胸膜病变82例(33.06%)、肺门肿块45例(18.15%)、空洞和空腔病变42例(16.94%)、肺内多发性结节22例(8.87%)、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35例(14.11%)、孤立结节肿块影12例(4.84%)、气管狭窄和梗阻10例(4.03%).实施胸部低剂量CT检查时,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毛刺/棘突、胸膜凹陷征、血管连接征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肺鳞癌相比,分叶征、空泡/空洞征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胸部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CTDI、DLP、ED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胸部CT与低剂量胸部CT比较主动脉弓上缘分层、支气管分叉层面、膈顶上缘层面的噪声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胸部低剂量CT应用在老年体检人群中进行肺癌早期筛查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可发现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征象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胸部CT比较的辐射剂量更低,安全性有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动态监测血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人附睾蛋白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动态监测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择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良性肺病患者108例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良性肺病患者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对比研究组不同治疗疗程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90 d;入院时血清SCC-Ag、CYFRA21-1、HE4水平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83.3%.结论 血清中SCC-Ag、CYFRA21-1、HE4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升高,并在不同术后疗程中存在降低,并发现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率,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基因C12ORF56在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C12ORF56(chromosome 12 open reading frame 56)是一个位于人染色体12长臂14.2区、且目前功能未知的新基因,在多种正常组织及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但是C12ORF56在肺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C12ORF56在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特征、细胞生理功进行了探讨.方法 在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了正常组织和肺癌组织的C12ORF56 mRNA 的转录水平;并使用 LinkedOmics、Metas-cape、String 和GSEA等工具对C12ORF56及其关联的分子调控网络在肺癌病理过程中的潜在细胞生物学功能进行了预测;通过EdU和CCK-8法评估了特异性siRNA靶向敲降C12ORF56 mRNA对肺癌细胞系NCI-H1073增殖的影响;应用RT-qPCR检测肺癌细胞周期各阶段中C12ORF56的转录水平;采用Jaspar在线工具预测,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明确了影响肺癌细胞系中C12ORF56基因转录的启动子核心区域.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织,C12ORF56转录本在肺癌组织、特别是在鳞状细胞肺癌中表达明显上调;靶向敲降C12ORF56明显抑制了肺癌细胞NCI-H1703的增殖.结论 C12ORF56转录水平在肺癌组织、特别是鳞状细胞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上调的C12ORF56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参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免疫联合放疗与否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估免疫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R/M 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75例R/M ESC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放疗组(RT组,37例)和非放疗组(NRT组,38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情况.定性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T组和NRT组之间O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比61%,P=0.375;95%比 89%,P=0.414),但RT组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NRT组(19%比 3%,P=0.022).中位随访时间为25.4个月,RT组和NRT组中位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个月比9.9个月,P=0.221;20.2个月比18.9个月,P=0.214).亚组分析显示,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RT组和NRT组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个月比8.4个月,P=0.115),但RT组中位OS优于NRT组(未达到比12.3个月,P=0.036).与NRT组相比,除了 1-2级肺炎增加外(41%比18%,P=0.035),RT组未观察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R/M ESCC患者中是安全的,并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PCBP1、GPSM2表达与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肺鳞状细胞癌组织聚(rC)结合蛋白1(PCBP1)、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2(GPSM2)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四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及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并比较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PCBP1、GPSM2 mRNA表达,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GPSM2表达与EMT相关蛋白(β-catenin)、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随访1年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GPSM2 mRNA表达,绘制ROC曲线评估PCBP1、GPSM2表达对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2,P<0.05);GPSM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01,P<0.05).β-catenin胞膜阳性见于肺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核阳性仅见于癌组织,且为灶状阳性表达.(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与 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GPSM2与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r=-0.3286、0.445,P<0.05).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低表达、GPSM2高表达与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肺内转移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PCBP1mRN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而GPSM2 mRN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9、4.768,P<0.05).ROC曲线显示,PCBP1联合GPSM2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24.结论 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CBP1低表达、GPSM2高表达与EMT相关蛋白、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肺内转移及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ungPro导航系统引导支气管镜确诊肺外周空洞型鳞癌合并曲霉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被逐步应用于肺外周病变的诊断中,它能精准引导支气管镜快速达到目标病变,提高诊断的阳性率。本文报道1例因咯血入院患者,院外临床诊断肺鳞癌并颅脑、骨转移,既往未获取肺内病变组织,入院后应用LungPro导航系统引导行支气管镜下肺实质结节抵达术(BTPNA),通过肺组织病理学及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确诊肺外周空洞型鳞癌合并曲霉感染,给予抗真菌及抗肿瘤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N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R0切除术后放化疗与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pN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R0切除术后放化疗较化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R0切除的pN +ESCC患者病理资料。依据术后辅助治疗方法分为放化疗组( n=41)和化疗组( n=58)。主要观察指标为无瘤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99例患者中位DFS和OS分别为20.0个月、28.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60.8%、34.5%,1、3年OS率分别为83.5%、40.2%。其中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39.0个月、10.0个月,1、3年DFS率分别为79.4% vs. 48.3%、57.3% vs. 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27, P<0.001);放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化疗组为21.0个月,放化疗组和化疗组1、3年OS率分别为92.1% vs. 75.9%、60.8% vs. 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2, 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 HR=0.58,95% CI为0.34~0.97, P=0.038)、神经侵犯( HR=1.88,95% CI为1.11~3.20, P=0.020)、辅助治疗方法( HR=0.37,95% CI为0.21~0.67, P?0.001)均为pN +ESCC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辅助治疗方法( HR=0.33,95% CI为0.17~0.66, P=0.001)是pN +ESC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分期( HR=0.54,95% CI为0.30~0.97, P=0.038)和辅助治疗方法( HR=0.38,95% CI为0.21~0.69, P=0.001)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 HR=0.34,95% CI为0.17~0.69, P=0.003)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辅助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65.85%(27/41) vs. 31.03%(18/58), χ2=11.75, P=0.001]、血小板减少[29.27%(12/41) vs. 10.34%(6/58), χ2=5.78, P=0.016]、放射性食管炎[21.95%(9/41) vs. 0(0/58), χ2=11.48, P=0.001]、放射性肺炎[21.95%(9/41) vs. 0(0/58), χ2=11.48, P=0.001]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放化疗较化疗可明显改善pN +ESCC R0切除患者DFS及OS,且不良反应可耐受。pN分期、辅助治疗方法均为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辅助治疗方法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和人肺鳞癌细胞株H520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分成4组( n=24):对照组(C组)和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组(Ⅰ~Ⅲ组)。C组正常培养,Ⅰ~Ⅲ组分别加入罗哌卡因3、5和7 mmol/L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24 h(T 1)、48 h(T 2)和72 h(T 3)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于T 1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cleaved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分光光度法检测RhoA和Rac1活性。 结果:C组、Ⅰ组、Ⅱ组和Ⅲ组T 1~3时A549和H520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G0/G1期比例和凋亡比例依次增加,T 1时Cyclin D1和CDK4表达依次下调,cleaved PARP-1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依次上调,细胞迁移距离、RhoA和Rac1活性依次降低( P<0.05)。 结论:罗哌卡因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迁移能力,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重度恶性中心气道狭窄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73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5 kg,BMI 19.7 kg/m 2,ASA分级Ⅳ级。因"咳嗽、咳痰10 d,加重伴气促1 d"入院,主要诊断为:1.右侧中央型支气管鳞癌;2.气管中段重度狭窄;3.Ⅱ型呼吸衰竭;4.强直性脊柱炎。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40余年。查体:T 36.0 ℃,HR 95次/min,RR 28次/min,SpO 284%,BP 132/7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浅快,三凹征,存在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双肺可闻及呼吸双相干啰音。血气分析结果提示:pH值7.3、PaO 2 51 mmHg、PaCO 2 55 mmHg、HCO 3-30 mmol/L、BE -2.3 mmol/L。胸部CT结果提示:气管中段气管内软组织突向腔内,大小约15 mm×10 mm(见图1)。胸部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气管内软组织密度影,气管中段严重狭窄,最狭窄处气管直径2 mm(见图2-3)。支气管镜:距离隆突约3 cm见菜花样新生物,肿物长度20 mm(见图4);气道阻塞程度达90%。术前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病情重,若不尽快解除气道梗阻有窒息风险。经多学科联合会诊,拟急诊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行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球囊扩张术。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Ⅱ级,脊柱驼背畸形,胸椎向背侧凸起,颈椎成前屈状态,活动度受限,后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困难,无法平卧,以侧卧为主,少许半卧位。有活动性义齿,无小下颌畸形、巨舌,未见睡眠呼吸暂停。甲颏距离6 cm,张口度4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