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罹患肺曲霉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井下环境阴暗潮湿,容易滋生致病微生物。1例煤矿井下运输工人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右肺肿块,CT见肿块位于右肺上叶后段,伴点条形钙化及液化坏死,近端支气管狭窄、闭塞;MRI检查示FS-T 2WI、DWI显示"靶征",中央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外周呈条片状高低混杂信号,T 1WI显示等信号病灶中一线状高信号的环,经过病理学确诊为肺曲霉菌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荧光染色与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法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00, 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00, 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 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法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30, 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法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肺毛霉病的流行病学及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性肺毛霉病(CAPM)的流行病学并进行病例分析。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3月9日期间经广州微远医学检验实验室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同时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和毛霉菌的病例的流行病学数据,并对同一时期来自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相关患者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ALF-mNGS检测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 001例,其中合并小孢根霉17例,米根霉16例,毛霉菌占比为1.10%(33/3 001)。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诊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846例,其中CAPM患者9例,占比为1.06%。CAPM患者中男6例,女3例;糖尿病患者6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经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CAPM累及多个肺叶7例,累及单个肺叶2例。入院当日死于大咯血1例,入院当日死于呼吸衰竭1例,放弃治疗失访1例。经全身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镜局部介入治疗4例;经全身药物治疗、支气管镜局部介入治疗联合手术治疗2例。结论:CAPM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的总体发病率相对较低,常为糖尿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免疫抑制宿主;CAPM病变常累及多个肺叶,全身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镜局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成人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表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成人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4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3~74 (48.3±8.1)岁。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其中31例患者同时行增强CT检查。根据CT表现特点分析患者肺内病变的部位、数量、周围的肺组织改变及合并症等。结果:46例患者中,42例为单发、4例为多发(3例位于同侧肺的不同肺叶,1例位于双肺)。所有患者中CT表现为含液囊肿的有16例、含气囊肿10例、蜂窝及肿块样囊肿20例。囊肿周围肺改变以小索条、肺透过度增高、肺不张及实变为主,分别有24例、18例、25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病灶无合并症20个、合并曲霉菌感染12个、其他感染10个、结核6个、肿瘤(类癌)1个。结论:CT图像所示的成人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的含液、含气囊肿具有圆形或类圆形形态,其内为单纯液体或气体,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当形成蜂窝及肿块样囊肿时,需要与肺结核、肺癌等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气管支气管毛霉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报道1例突发意识障碍的老年男性患者,既往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病史10个月。查体呼气烂苹果味,右肺闻及湿啰音。胸部CT发现右侧主支气管狭窄,右肺上叶局部肺不张,气管镜见气道内假膜形成,最终经病理及组织培养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毛霉菌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的临床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接受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的33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47.5±16.2)岁(范围:19~68岁)。所有病例均有胸膜粘连,其中30例全胸膜腔粘连闭锁,21例有胸腔淋巴结钙化。17例合并曲霉菌感染,4例为耐药结核病。手术切口位于第5肋间腋中线处,长度4~5 cm。术中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松解胸膜粘连,根据探查情况选择合适的流程解剖和处理病肺。行上叶切除术1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术11例,下叶切除术3例,全肺切除术3例,中叶+下叶切除术2例,上叶切除+下叶背段切除+基底段楔形切除2例。总结分析手术操作技巧、围手术期评估和治疗、并发症处理及治疗效果等。结果:6例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开胸手术,其中3例因肺门致密炎性粘连及钙化淋巴结嵌顿,术中损伤肺动脉导致出血而中转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例因胸腔炎症重,粘连松解后胸壁广泛渗血,中转开胸手术;1例左全肺切除术因纵隔移位、牵拉暴露困难而中转开胸手术。27例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8.7±76.8)min(范围:60~420 min),术中出血量(400.4±315.9)ml(范围:50~1 200 ml),术后引流时间(12.7±8.3)d(范围:3~42 d),术后住院时间(15.2±7.9)d(范围:6~43 d)。术后发生持续性肺漏气12例;胸腔活动性出血2例,1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二次手术止血;支气管胸膜瘘1例持续胸腔引流控制感染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植入支气管单向活瓣后治愈。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病例,运用合适的手术流程和技巧,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手术结果、早期恢复和远期预后总体较好,可降低手术创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毛霉病的支气管镜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22年5月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的肺毛霉病患者临床资料共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患者年龄21~72(44.3±15.6)岁。基础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白血病3例、肺癌术后1例。胸部CT显示肺部病变累及单个肺叶6例,累及多个肺叶4例。支气管镜表现为白色黏稠状坏死物沿气道生长并阻塞气道9例,伴气道内出血3例,血性分泌物阻塞气道1例,支气管肺空洞瘘2例。白色坏死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大量毛霉菌丝杂乱缠绕在一起,我们将其命名为毛霉菌丝体(mucormycelium)。10例患者中,全身药物治疗9例,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静脉滴注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4例,泊沙康唑口服6例,泊沙康唑静脉滴注1例。局部药物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雾化吸入治疗8例,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治疗5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包括应用冷冻探头冻取病灶8例,活检钳钳除病灶7例,圈套器圈套治疗2例,异物钳钳取病灶2例。10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死亡0例。结论:肺毛霉病常见于免疫抑制宿主,支气管镜常表现为毛霉菌丝体阻塞气道;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联合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枢神经系统曲霉菌病37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CNS)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00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37例CNS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并根据颅内病灶与鼻窦病灶的相关性分为鼻-脑曲霉菌病(RA,21例)和脑曲霉菌病(CA,16例)2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仅16.2%(6/37)的CNS曲霉菌病患者存在明确免疫抑制背景,但35.1%(13/3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CNS曲霉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头痛(73.0%,27/37)、脑神经受累(59.5%,22/37)、发热(37.8%,14/37)等。脑脊液特点为:压力升高(53.8%,14/26)、白细胞计数增加(46.7%,14/30)、葡萄糖水平降低(30.0%,9/30)、蛋白水平升高(70.0%,21/30),病原学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有7/10的患者结果为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43.2%,16/37)及脑叶(27.0%,10/37)。治疗方案包括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64.9%,24/37)、药物+手术联合治疗(27.0%,10/37)及单纯手术治疗(8.1%,3/37)。与CA组相比,RA组男性比例较少[47.6%(10/21)比14/16,χ2=6.34, P=0.012]、年龄较大[(54.2±19.4)岁比(38.4±18.4)岁, t=2.50, P=0.017],易出现头痛[85.7%(18/21)比9/16,χ2=4.00, P=0.046]和脑神经受累症状[81.0%(17/21)比5/16,χ2=9.31, P=0.006]。本组中患者早期误诊率为73.0%(27/37)。共29例患者先后接受伏立康唑药物治疗(85.3%,29/34),治疗疗程为3.0(0.5,10.4)个月;与补救治疗相比,初始治疗病死率较低(4/17比9/12,χ2=7.54, P=0.006)。随访至2021年12月,共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5.9%(17/37)。 结论:CNS曲霉菌病可无明确免疫抑制背景,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脑脊液可无炎性改变,病原学二代测序阳性率较高,尽早、长程应用伏立康唑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3例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太原金域临床检验所诊断的3例BPDCN患者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BPDCN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4、58、16岁,肿瘤分别位于颌下、大腿内侧及背部,长径2~4 cm。组织形态学观察:瘤组织位于真皮,分叶状分布,中等大小幼稚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仁居中,胞质少,核分裂象不等。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123、CD4、CD56、CD303、TCL1A,Ki-67阳性指数20%~80%。EB病毒阴性。预后均较差。结论:BPDCN罕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形态学需与髓系肉瘤、淋巴瘤样丘疹病、皮肤NK/T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23、CD4、CD56、CD303、TCL1A有助于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单纯疱疹病毒1型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儿,男,9岁,28 kg,因“发热伴咳嗽11 d,加重伴呼吸困难3 d”于2021年7月29日入院。11 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9.5 ℃,伴轻微咳嗽,1~2声/次,当地诊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及布地奈德雾化治疗5 d,患儿仍有发热伴咳嗽,遂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3 d,亦未见好转。3 d前咳嗽较前加重,伴呼吸困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胸部CT提示右侧液气胸,给予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同时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合青霉素抗感染等治疗,呼吸困难未见改善,改为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仍有呼吸困难,遂转入本院。入院查体:体温38.0 ℃,脉搏110 次/min,呼吸40 次/min,血压91/55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口唇发绀,三凹征阳性,左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广泛痰鸣音,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余查体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重症肺炎。入院后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利奈唑胺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AC-VC模式 FIO 2 70%,PEEP 6 cmH 2O(1 cmH 2O=0.098 kPa),RR 20 次/min,VT 90 mL,吸呼比(I∶E)1∶2]等治疗。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9.94×10 9/L,中性粒细胞(NE)13.27×10 9/L,淋巴细胞(LY)2.47×10 9/L,血红蛋白(Hb)93 g/L。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大致正常。C反应蛋白(CRP)2.14 mg/L。降钙素原(PCT):8.84 μg/L。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肺炎支原体抗体、HIV均阴性。体液免疫三项(IgA、IgG、IgM)、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分析均正常。双份血培养、深部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均阴性。胸部CT可见右侧液气胸,右肺膨胀不全,左肺大片状模糊影(见图1 A~C)。胸腔彩超:右侧胸腔积液,最大深度42 mm,内可见机化黏连。入院第2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肺可见少量稀白分泌物附着,右肺中下叶可见较多白色黏稠分泌物,灌洗后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30 h后BALF mNGS回报结果: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序列数4 495(见图2),沃氏嗜胆菌,序列数1 383(见图3)。血液mNGS结果回报:HSV1,序列数644。考虑单纯疱疹病毒1型肺炎(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pneumonia,HSV1P),遂调整抗感染策略为阿昔洛韦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3 d后患儿体温正常,呼吸机参数较前下降(AC-VC模式FIO 2 45%,PEEP 5 cmH 2O,RR 20次/min,VT 90 mL,I∶E 1∶2),治疗第5 d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仍可见大面积实变影(见图1 D~F),遂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右肺可见较多稀白分泌物,再次送检BALF培养阴性。抗病毒治疗2周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肺炎较前好转,右侧液气胸局部可见包裹(见图1 G~I),撤离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抗感染治疗3周后复查胸部CT:双肺肺炎较前明显吸收、好转(见图1 J~L),复查BALF培养及mNGS均阴性,遂停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共住院27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建议胸外科随诊,必要时手术治疗,但患儿并未遵嘱随访。出院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相关基因筛查回报阴性。患儿治疗参数变化。见表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