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凌云治疗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温、肾阳失煦、心火不暖及痰瘀内生,应以补中健脾、温阳下气为治疗要点,临床可用具温降功效之药,如丁香、桂枝、鹅管石、吴茱萸、荜澄茄等,常施以吴茱萸汤加减或吴茱萸汤之变方,根据患者证候中"虚""寒"之程度,酌情调整用药。其认为本病的调护和预防亦很重要,常予患者健康教育处方,嘱勿食生冷、防寒保暖、避免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组方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组方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中古代医案库、现代医案库、共享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对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医案107个,涉及中药225味,其中核心用药为甘草、陈皮、黄连、茯苓、吴茱萸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核心药对为甘草-陈皮。核心处方由甘草、陈皮、黄连、吴茱萸、茯苓、海螵蛸、蒲公英、枳壳、白芍、柴胡、姜半夏、香附、木香、竹茹、枳实、砂仁、白术等17味药组成。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主要以柴胡疏肝散、左金丸、温胆汤为基础,同时结合临床进行药物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定神汤联合吴茱萸粉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失眠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定神汤联合吴茱萸粉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失眠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失眠肝郁脾虚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定神汤口服、吴茱萸粉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神汤联合吴茱萸粉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失眠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从肝寒理论探讨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偏头痛以一侧或两侧头部交替疼痛为主,易反复发作,属中医"头痛"范畴,病机复杂,以内伤头痛为主.内伤头痛多责之于肝,临床辨证不仅要注重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基本病机,还应兼顾肝寒,注重温补肝阳、散寒止痛.肝寒头痛以头部两侧及巅顶疼痛为主,常伴胁肋胀满、少腹冷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的症状,以及呃逆呕吐、腹胀便溏、畏寒肢冷等脾肾阳虚的表现.肝寒头痛的辨证论治包括:①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伴干呕、吐涎沫、畏寒喜暖、手足逆冷等,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②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以头痛、口干渴、纳呆、自觉气上撞心、便溏等为主,予乌梅丸加减治疗.③肝血亏虚、寒凝血瘀.以头痛、手足厥冷、少腹冷痛、脉沉细涩等多见,予当归四逆汤为主治疗.并结合临床病案对基于肝寒理论治疗偏头痛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随变而调气"探讨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认为气的变化贯穿恶性肿瘤疾病及治疗全程.早期气郁诱发肿瘤形成,肿瘤术后以气陷为核心病机,化疗阶段气逆为恶心、呕吐相关症状的重要病机,复发转移阶段以气虚为主.提出将《灵枢·卫气失常》所论之"随变而调气"作为治则,贯彻在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中,因变而随治,以调气之法治之:气郁则疏,以理气开郁法消除肿瘤,可予经验方疏肝健脾方;气陷则升,用益气升陷法以升提术后脏器,予《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升陷汤;气逆则降,用行气降逆法以散积聚之药毒,药毒阻滞中焦气机、胃气上逆者予《伤寒论》旋覆代赭汤,中阳不足、浊阴不降者予《伤寒论》之吴茱萸汤;气虚则补,用益气解毒法以防癌毒之鸱张,予经验方扶正解毒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UPLC定量指纹图谱与UPLC-QE-Plus-MS/MS技术的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量值传递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借助UPLC定量指纹图谱与UPLC-QE-Plus-MS/MS技术,研究吴茱萸Euodiae Fructus[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方法 通过对18批吴茱萸(石虎)样品进行检测,获得吴茱萸(石虎)饮片和标准汤剂的对照指纹图谱,并采用UPLC-QE-Plus-MS/MS技术,对标定的吴茱萸(石虎)共有峰进行鉴定.通过峰个数传递、相似度比较、有效成分含量转移率、出膏率测定等,对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在饮片与标准汤剂中共标定25个对照指纹图谱共有峰,包括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去氢吴茱萸碱、evodiaxinine、吴茱萸酰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12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咖啡酰葡萄糖酸及其同分异构体、阿魏酰葡萄糖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阿魏酰奎宁酸等)、7个黄酮类化合物(香树素-7-O-β-D-葡萄糖苷、芦丁、金丝桃苷、柠檬黄素-3-O-芸香糖苷、柯伊利素-7-O-芸香糖苷、水仙苷、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个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柠檬苦素).经测定饮片中25个共有峰均传递到标准汤剂中,共有峰传递率为100%.以每批次吴茱萸(石虎)饮片的指纹图谱为对照,对应批次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以有效成分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吴茱萸(石虎)标准汤剂中指标成分的转移率均在其均值±30%范围内.18批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也在其均值±30%范围内.结论 制备过程量值传递情况稳定,制备工艺可行,可为吴茱萸(石虎)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辅行诀》所载"汤液经法图"的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炮制辅料的药味规律,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通过药智网和蒲标网检索各省市历代炮制规范中所采用的辅料,对辅料的五味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药补肝、酸味药泻肝;甘味药补脾、辛味药泻脾.由于补泻关系相反的两种药味具有相互制约的能力,故辛味毒性中药可用甘味、酸味辅料来炮制.2020年版《中国药典》辛味毒性中药共有48种,21种辛味毒性中药采用辅料炮制,炮制辅料总共53种,其中14种辛味的毒性中药炮制辅料药味以甘味、酸味为主(出现频次最高),包括附子、半夏、艾叶、吴茱萸等,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相符.结论 从"汤液经法图"五味补泻用药理论角度看,辛味毒性中药可采用甘味、酸味辅料进行炮制,可为中药炮制理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吴茱萸汤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了解吴茱萸汤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3年2月28日收录的吴茱萸汤相关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合并去重,通过CiteSpace6.1.R6软件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并进行解读.结果 共纳入822篇文献,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主要来源期刊有《新中医》《河南中医》《四川中医》等;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涉及566位作者,发文较多的有王智民(12篇)、龚慕辛(9篇)、毕开顺(5篇)等;高频关键词有"头痛""《伤寒论》""中医药疗法"等.结论 吴茱萸汤治疗慢性胃炎、高血压等原发病疗效确切,是本领域研究热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探索其活性成分、在分子水平上阐释其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是本领域的研究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侯爱画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介绍侯爱画教授治疗肿瘤化学疗法毒副作用的辨证用药经验.其应用扶正护膜汤治疗骨髓抑制;基于"五脏六腑皆令人呕"理论,灵活辨治恶心、呕吐;运用白及、乌梅、海螵蛸、瓦楞子护膜制酸,引火汤、吴茱萸引火归元治疗消化道黏膜损伤;采用养肝疏肝相结合缓解肝毒性;以益气养血和营为法,内服外洗并施减轻外周神经毒性;善用乌芪汤治疗皮肤瘙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九味通腑导滞汤灌肠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胃肠功能障碍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危重症救治的一大难题,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40% [1],且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对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影响极大,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2].胃肠道承担着机体代谢、免疫和屏障等多种重要功能,且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毒素库"和"储菌库" ,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易引发肠源性感染,进而过度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炎症反应失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损伤肺、肾等远隔器官,继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