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新华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谭新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其所用角药类型可划分为补益类与祛邪类,分别有 3 种首选角药组合.补益类:针对脾肾气虚证,首选黄芪-人参-白术组合;针对肾阴亏虚证,首选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组合;针对肾阳不足证或下焦虚寒证,首选山药-益智仁-乌药组合.祛邪类:针对肝气郁滞证,首选柴胡-白芍-川楝子组合;针对气血瘀滞证,首选怀牛膝-桃仁-莪术组合;针对下焦湿热证型,首选车前子-萹蓄-瞿麦组合.从角药配伍角度分析谭新华教授治疗男性下尿路症状,并于文末附医案 1 则加以说明,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其学术思想,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刘敏从肝论治泄泻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刘敏教授认为,肝与泄泻关系颇为密切,临床基于肝脾相依理论,从肝论治泄泻,常获佳效。临证可分肝脏疏泄过旺或肝脏疏泄不及辨证治疗本病。治疗肝脏疏泄过旺当以抑肝扶脾为法,用药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肝气郁结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健脾药,肝气疏泄太过可选痛泻要方。肝脏疏泄不及又分为肝气(阳)虚和肝血(阴)虚,治疗肝气(阳)虚应以温补肝阳为主,兼护肝阴(血),方用乌梅丸加味,用药遵循"以辛补其肝用,以酸补其肝体"的特点。肝血(阴)虚证治当遵循"损其肝者,缓其中"原则,以六味地黄丸加味。并附验案二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真实世界高血压病伴失眠症中医证素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伴失眠症(HWI)患者中医证素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8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WI患者的四诊资料及中医证型相关信息,基于因子分析降维及系统聚类分析,归纳总结HWI患者的中医证素及潜在证型;采用爬山法(LTM-EAST)构建隐结构模型,综合聚类分析判断常见证型。结果:①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14个,累计贡献率为 63.254%。在频次≥70的36个症状变量中,半数以上的HWI患者具有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舌色以淡红舌、红舌为主;舌苔以薄苔、腻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数脉、滑脉;② HWI的病位证素主要为肝(52.09%)、心(33.43%)、脾(26.46%)、肾(23.68%);病性证素主要为痰湿(34.54%)、阴虚(29.25%)、热(火)(25.35%)、气滞(25.07%);③通过频数统计出10个证型、因子聚类得出9个证型、隐结构聚类推测出7个证型,以上3种方法推断出的证型中,重复出现至少2次的证型共有7个,可认定为HWI常见证型。结论:HWI的常见临床症状为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头晕、心悸、胸部闷塞、口干、易醒、神疲体倦;病位证素主要在肝、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涉及痰湿、阴虚、热(火)、气滞;临床常见证型为肝郁化火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内蕴证、阴虚内热证、心胆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疏木培土隔药灸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负性情绪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疏木培土隔药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72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脱落2例,共34例)和对照组(脱落1例,共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痛泻要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隔药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生命质量量表(IBS-QOL)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粪便性状评分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18,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7.62 ± 4.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9 ± 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14, 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在心境恶劣、行为障碍、健康担忧、进食逃辟及社会功能5个维度方面分别为(82.44 ± 11.46)、(80.25 ± 11.67)、(76.23 ± 12.67)、(59.80 ± 15.14)和(79.23 ± 11.5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7 ± 12.39)、(72.35 ± 15.48)、(69.76 ± 13.11)、(50.00 ± 16.17)和(73.04 ± 1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 3.09 ~ - 2.08,均 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IBS-SSS评分和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分别为(118.24 ± 40.64)、(5.09 ± 0.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86 ± 60.09)、(5.51 ± 0.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31、2.76,均 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的HADS-A、HADS-D评分分别为(6.26 ± 1.75)、(5.29 ± 1.47)分,与同期对照组的(7.26 ± 2.19)、(6.17 ± 2.11)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2.08、2.00,均 P<0.05)。 结论:疏木培土隔药灸可有效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郁脾虚证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常见证型,中医基于“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肝郁脾虚型UC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多运用以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为主的中医内治法,以及以中药灌肠、针灸、穴位贴敷为主的中医外治法,可缓解症状、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疏肝运脾作用的中药复方主要通过调控信号通路传导、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因子水平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癌因性疲乏与非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聚类分析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癌因性疲乏(CRF)中医证候要素和证候类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21年1-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比CRF与非CRF患者在中医证素、症状及舌脉上的分布差异,并对CRF的中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总结CRF常见中医证型。结果:共纳入306例肿瘤患者,229例(75%)为CRF,77例(25%)为非CRF。气虚、血虚、寒湿是CRF常见的虚性和实性证素,肝虚、阴虚、血瘀证素在非CRF中发生的频率高于CRF。CRF患者中频率大于50%的中医症状从高到低依次为乏力>气短>失眠或多梦>神疲>健忘>懒言>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虚。77例非CRF患者频率大于30%的症状由高到低分别为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失眠或多梦>气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肢体麻木>健忘。出现频次较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舌红或少苔、无苔,脉细。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CRF常见证型。结论:CRF是不同类型肿瘤普遍存在的症状,总体以虚证为主,气虚、血虚为其常见证素,常见高频症状及舌脉为乏力、气短、神疲、健忘、舌淡、脉细,常见中医证型可初步总结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其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0例肺小结节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频数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高危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虚证为主(28.8%),之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27.6%)、肺阴虚证(22.9%)、气虚血瘀证(12.4%)和肝郁脾虚证(8.3%)。与气虚血瘀证患者比较,肝郁脾虚证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明显降低( P<0.01);与气阴两虚证患者比较,肺阴虚证患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明显升高( P<0.01),气虚血瘀证患者CYFRA21-1水平降低( P=0.014);与肺阴虚证患者比较,肺脾气虚证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降低( P=0.044),肝郁脾虚证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P=0.005);各证型间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825, P=0.551)。肺阴虚证与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史、边缘光滑、有毛刺呈中度相关( r值分别为0.613、-0.628、0.755);气阴两虚证与实性呈低度相关( r=-0.421);肺脾气虚证与实性呈中度相关( r=0.540),与慢支史、磨玻璃、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呈低度相关( r值分别为-0.303、-0.495、0.376、-0.337、0.319);肝郁脾虚证与吸烟史、慢支史、左肺下叶、孤立病灶、多发病灶、类圆形、NSE水平相关( r值分别为-0.099、-0.150、0.120、0.113、-0.113、-0.107、0.133);气虚血瘀证与分叶状呈中度相关( r=0.682),与边缘不规则呈低度相关( r=0.470)。 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不同证型间具有差异性,其中肺阴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较高,而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肝郁脾虚证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度相对偏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谢晶日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特征在于伴有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周期延长的腹部不适。对谢晶日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得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常因情志不舒以致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遵病机治以疏肝健脾、行气导滞兼以润肠通便,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治疗失眠证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证型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共涉及处方664首,药物414味,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生地黄、酸枣仁、当归,高频药物多以养心安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药为主,所用药物多为平性、甘味,多归心经;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结论:中医辨证失眠多从心论治,用药多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清化痰热、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滋阴养血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