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肺炎患儿NADH脱氢酶1、NADH脱氢酶3和味觉受体2家族成员43基因表达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NADH脱氢酶1(ND1)、NADH脱氢酶3(ND3)和味觉受体2家族成员43(TAS2R43)基因表达情况及与儿童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儿童重症肺炎患儿30例为重症肺炎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儿童25例为健康对照组。重症肺炎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0±1.69)岁;健康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96±1.31)岁。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 ND1、 ND3和 TAS2R43基因表达量,2 -ΔΔCt法计算 ND1、 ND3和 TAS2R43基因相对表达量。 结果:重症肺炎组 ND1、 ND3及 TAS2R43 mRNA的循环阈(Ct)值分别为20.49±0.45、21.32±0.61和32.20±0.46,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6.69±0.62、27.50±0.35和26.69±0.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02、-15.25、-14.19,均 P<0.05)。2 -ΔΔCt法计算重症肺炎组 ND1、ND3和 TAS2R43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健康对照组的51.27、50.56和0.02倍。 结论:ND1、 ND3和 TAS2R43基因在重症肺炎患儿体内有异常表达,这3个基因可能与儿童重症肺炎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甜味与苦味受体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甜味受体和苦味受体是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口腔和口外多个组织器官中,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功能。甜味和苦味受体在呼吸道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苦味受体具有抗炎杀菌、促进支气管扩张等效应,而甜味受体通过抑制苦味受体的活化促进气道炎症发生。本文主要围绕甜味和苦味受体的基本结构、功能和传导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它们在气道炎症疾病中的治疗作用,以期为开发气道炎症疾病的新型治疗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细胞自噬中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噬是机体在应对外界低氧、营养缺乏、炎症、癌症发生等胁迫条件下,将目标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并将转化的物质重新利用,以维持细胞生存的细胞过程.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超家族是目前最大的阳离子通道家族之一,多具Ca2+通透性,发挥着疼痛、味觉等感觉信号传递及调节细胞钙平衡和影响发育等功能.在受到不利于生存的刺激时,机体会通过调节TRP通道来调节自噬.因此,未来需进一步研究TRP通道调控细胞自噬的信号通路,以为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多糖对高糖高脂饮食模型大鼠肠道甜味受体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高糖高脂饮食模型大鼠肠道甜味受体味觉受体第一家族成员2(T1R2)/味觉受体第一家族成员3(T1R3)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高脂组和黄芪多糖组.高糖高脂饲料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6周,期间黄芪多糖组大鼠每日给予0.7 g·kg-1的APS灌胃8周.采集大鼠血清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采集大鼠肠道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甜味受体通路T1 R2,T1 R3,α-味导素(Gα gust)和顺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5(TRPM5)以及胰高血糖素原(PG)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1 R2,Gα gust和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高脂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明显升高,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肠道甜味受体通路中的T1 R2,Gα gust和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高糖高脂组比较,黄芪多糖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肠道甜味受体通路分子T1R2,T1R3,Gα gust,TRPM5以及PG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T1 R2,Gα gust和GLP-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组T1 R3 mRNA表达及T1 R2,Gα gust,GL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高糖高脂饮食模型大鼠脂代谢紊乱和肠道甜味受体通路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草地贪夜蛾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于今年1月首次在我国发现以来,已迅速扩散到长江流域省份,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危害.本文从全基因组水平对草地贪夜蛾化学感受相关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进化分析.获得了54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15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82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210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s,GR)、44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和13个感受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基因.进化分析发现,与家蚕相比,草地贪夜蛾OBP与GR基因具有明显的扩增现象,但SNMP基因存在轻微的收缩.本研究首次从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草地贪夜蛾化学感受相关基因,为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巯咪唑致味觉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8 岁,以"多汗、易饥、多食、3 个月体重减轻 3 ~ 4 kg"于 2019 年 7 月 9 日就诊,伴有脾气暴躁、月经紊乱的症状.既往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近两年有荨麻疹病史,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家族史.查体:体温 36.5℃,脉搏 90 次·min - 1,血压 126/78 mmHg(1 mmHg = 133.2 Pa),双眼稍突,甲状腺ⅡⅡ°肿大,无压痛,未触及结节,甲状腺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双手微颤.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甲功全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TT3)8.29 nmol·L- 1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255 nmol·L - 1 ↑,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0.1 pmol·L- 1 ↑, 游离甲状腺素(FT4) > 100 pmol·L - 1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0.0050 uIU·mL- 1 ↓, 甲状腺球蛋白(Tg)> 500 ng·mL- 1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9 IU·mL- 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6.1 IU·mL- 1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26 U·L- 1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昆虫离子型受体的鉴定及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昆虫与其它动物一样,具有灵敏的感觉系统,这对于昆虫重要的行为反应和各种生理活动至关重要.通过感觉神经元树突膜上表达的多种受体,昆虫能够将外界的各种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大脑后通过整合加工,使昆虫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目前,感觉神经元树突膜上的受体研究比较多的是参与嗅觉感受的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参与味觉感受的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s,GRs)等基因家族.除此之外,研究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从模式昆虫黑腹果蝇基因组中鉴定了一类新的受体基因家族: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离子型受体由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iGluRs)演化而来.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敲除、异位表达、体外表达结合电生理记录等方法,在离子型受体的功能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该受体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昆虫的嗅觉、味觉以及温湿度等多种感觉过程.本文总结了离子型受体的发现、鉴定、定位及最新的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非模式昆虫特别是重要农业害虫离子型受体基因的功能提供思路和可借鉴的方法,为有效利用离子型受体为靶标发展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昆虫离子型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昆虫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感受系统,其中以化学感受(嗅觉和味觉)最为重要.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和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分别在嗅觉和味觉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发现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也在一些化学感受中发挥作用,有些IR还参与温度和湿度等非化学感受.IR家族由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iGluR)进化而来,具有典型的3个跨膜结构域;与OR相似,每个IR至少需要一个共受体(co-receptor)才能发挥功能,现已发现4个IR共受体(IR8a,IR25a,IR76b和IR93a);两个或多个IR可以共表达于同一个嗅觉神经元,IR间的不同组合导致神经元不同的气味反应谱.一种昆虫通常含有几个到上百个不等的IR,其中部分IR为触角特异表达,但绝大多数IR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IR的结构和进化以及昆虫IR基因鉴定、表达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昆虫IR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味觉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真菌性鼻-鼻窦炎易感性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味觉受体家族基因多态性与真菌性鼻-鼻窦炎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1年4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医院因鼻息肉进行手术切除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苦味受体(TAS2R38)和甜味受体(TAS1R2)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 研究组TAS2R38 AVI/AVI基因型、A V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S2R38 PAV/PAV、PAV/AVI基因型以及TAS1R2 TT、TG、GG基因型以及T、G等位基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以是否发生真菌性鼻-鼻窦炎为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携带AVI/AVI基因型以及AVI等位基因为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TAS2R38 PAV/PAV、PAV/AVI、AVI/AVI三组患者病原菌、合并鼻息肉、VAS评分以及受累鼻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VI/AVI患者Lund-kennedy评分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味受体基因TAS2R38可能增加健康人群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易感性,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辣味的主要物质、形成机制与掩蔽技术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5
辣味广泛存在于中药材、植物油脂与提取物以及中成药中,其特殊的刺激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服药顺应性,尤其是儿童对辣味的接受度低.但辣味不同于酸、甜、苦、咸、鲜5味,它不属于味觉感受,而是辣味物质刺激神经末梢而形成的一种痛觉.目前,制药行业对中药辣味的物质基础、呈辣机制、掩蔽技术等方面研究薄弱,主要借鉴食品科学的研究结论,难以科学指导中药制剂的辣味掩蔽.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发现辣味中药集中分布于解表药、化湿药、温里药,尤其是部分植物油脂与提取物辣味显著;以姜类药物的呈辣物质研究为例,深入阐释中药辣味的物质基础及其构效特征;揭示辣味成分激活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家族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member 1,TRPV1)的呈辣机制;总结分析分离去除法、糖类中和法、包合掩蔽法等辣味掩蔽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中药中的适宜性,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中药儿童制剂辣味掩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