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液(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 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BSS组6只和CEIIS组6只,均取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分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眼内灌注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测定术眼视网膜功能,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收集各时间点术眼眼球,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BSS组和CEIIS组3种培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生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与BSS组相比,CEIIS组培养细胞排列致密整齐,细胞形态和大小均一。BSS组HRPE细胞和RGC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57±6.918)%和(29.993±12.330)%,明显高于CEIIS组的(4.163±1.310)%和(6.337±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3、0.045)。正常对照组、BSS组和CEIIS组间HCEC和HRPE细胞的G0/G1+S期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EC: F=2.226, P=0.189;HRPE: F=2.634, P=0.151);BSS组RGC的G2/M分裂阻滞期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47、0.024)。各培养时间点CEIIS组HCEC、HRPE细胞和RGC的增生 A值均明显高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SS组各细胞中细胞色素C、bax、caspase-3和caspase-9荧光强度强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bcl-2荧光强度弱于CEIIS组,闭锁小带蛋白(ZO-1)荧光强度弱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不同时间点BSS组各细胞LDH释放水平均明显高于CEIIS组(均 P<0.001);培养48 h时,BSS组各细胞SDH释放水平高于CEI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兔眼玻璃体切割术后OCT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组织学异常,但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2个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感光层细胞排列疏松、光感受器外节膜盘大量脱落、空泡变性等,以BSS组更为严重。TUNEL染色显示术后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和RGC层,BSS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数为(135.2±22.8)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CEIIS组的(81.3±17.7)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75, P=0.002)。全视野闪光ERG检查显示,CEII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SS组术眼术后24 h暗视3.0 ERG a波、b波振幅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6、0.010)。 结论:与BSS比较,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灌注CEIIS在体内、体外实验中对视网膜组织和功能损伤均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iezo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骨关节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是细胞表面机械力学刺激转化为细胞内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机械感受器。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Piezo蛋白作为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Piezo1和Piezo2蛋白在哺乳动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表达,而骨关节等组织与力学传导直接相关,机械力的传导及引起的细胞内效应对骨科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Piezo蛋白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骨组织、软骨组织、骨髓组织、椎间盘组织以及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细胞在骨重建和维持矿物质稳态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细胞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细胞。既往认为骨细胞是相对静止和休眠的细胞,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最近几年里,骨生物学的知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认为骨细胞是维持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高度活跃的细胞,其在骨组织微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骨细胞的研究现状,以及骨细胞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除此之外,骨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它能分泌硬化素(Sclerostin)和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3)。硬化素对个体的骨量起负性调节作用,而FGF-23可以调节磷酸盐代谢。骨细胞还能感受机械应力,并将机械应力转化为一系列生物化学信号,从而对效应细胞(包括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起作用。因此,骨细胞在骨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骨细胞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机制,发现新的骨细胞分子,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的潜在药理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非视觉功能在生物感磁过程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的非视觉功能包括生物昼夜节律的调节以及生物感磁。生物感磁是指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可通过地磁场获取方向位置信息。具有视网膜结构的生物可能是以视网膜隐花色素蛋白作为磁受体,完成生物感磁过程。生物感磁的假说分别是基于化学反应和自由基对的磁感应假说以及光磁耦合的生物指南针假说。这2个假说都认为视网膜上的分子可能是生物感磁的受体蛋白,眼可能是生物感磁的器官。但基于化学反应和自由基对的磁感应假说认为是通过自由基电子自旋方式的改变,影响了视网膜隐花色素蛋白的分子结构,引起下游化学反应产生不同的化学产物,从而感受到磁场的变化;光磁耦合的生物指南针假说指出隐花色素蛋白作为光受体,与另一种磁受体蛋白经过多聚反应形成棒状小体,光信号和磁信号的耦合影响了棒状的复合体指向的变化。这些视网膜上的改变再通过某种途径传输至大脑,从而产生方向感。研究生物感磁有助于从新的角度诊断和治疗眼脑疾病,并且带来磁敏材料领域的革新。本文就眼非视觉功能、生物感磁过程的机制假说和眼非视觉功能在生物感磁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N,N-二乙基-2-(4-甲氧基-3-苯乙基氧基苯基)乙胺盐酸盐(NE-100)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形成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健康21日龄三色豚鼠85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中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眼遮盖14 d组和眼遮盖11 d组,每组12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不予遮盖,眼遮盖14 d组用自制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豚鼠右眼14 d作为FDM模型组,眼遮盖11 d组同法连续遮盖右眼11 d后去遮盖3 d。将剩余49只豚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FDM组10只、FDM+NE-100 6 μg组12只、FDM+NE-100 60 μg组10只、FDM+NE-100 600 μg组9只和FDM+生理盐水组8只。根据分组,FDM眼每天接受球周注射NE-100 6 μg、60 μg、600 μg和生理盐水各100 μl。采用红外偏心自动验光仪测定眼球屈光度;采用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神经视网膜的多巴胺含量。结果:各组间豚鼠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7.81、160.10,均 P<0.01),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遮盖14 d组和眼遮盖11 d组豚鼠遮盖眼相对近视度数明显加深,眼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眼遮盖14 d组比较,眼遮盖11 d组相对近视度数明显较低,眼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正常对照组豚鼠Sigma-1蛋白表达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光感受器内节及少量内核层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遮盖14 d组豚鼠RGCs及光感受器内节Sigma-1蛋白染色增强,内核层Sigma-1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内、外丛状层也可见Sigma-1染色阳性细胞,Müller细胞染色尤为明显,在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眼遮盖14 d组比较,眼遮盖11 d组遮盖眼视网膜中Sigma-1受体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FDM+NE-100 6 μg、60 μg和600 μg组豚鼠近视屈光度均低于FDM组,其中FDM+NE-100 60 μg、600 μg组豚鼠近视屈光度均低于FDM+NE-100 6 μ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DM+NE-100 60 μg组视网膜多巴胺质量分数为(0.74±0.09) ng/mg,高于FDM组的(0.57±0.10)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18, P<0.01)。 结论:视网膜Sigma-1受体拮抗剂对豚鼠FDM形成有抑制作用,这一调控作用与其引起视网膜多巴胺含量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黄芪甲苷干预碘酸钠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的效应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并初步探讨黄芪甲苷(AS-A)干预碘酸钠(NaIO 3)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的效应及相关机制。 方法:6~ 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aIO 3组、AS-A组,每组20只。建模前30 min,AS-A组按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0 μl AS-A;30 min后,NaIO 3组、AS-A组小鼠按3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100 μl NaIO 3。其后,AS-A组小鼠每天早晚间隔12 h给药2次,直到实验结束。建模后1 d,紧密连接蛋白(ZO-1)染色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结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趋化因子配体2 ( Ccl2)、白细胞介素1β ( Il-1β)、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Mlk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 Ripk3)、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建模后3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 (Iba1)、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死亡情况。建模后4 d,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各组小鼠眼底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形态结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眼底彩色照相、OCT检查发现,NaIO 3组小鼠眼底可见大量散在黄白色玻璃膜疣样结构,RPE层出现大量强反射区;AS-A组RPE层中强反射区数量减少。ZO-1染色结果显示,NaIO 3组RPE细胞膜上ZO-1大量丢失;AS-A组ZO-1均匀分布于RPE细胞膜上。HE染色结果显示,NaIO 3组RPE层可见圆形黑色沉积物,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严重受损,外核层(ONL)细胞层核数显著减少;AS-A组RPE层色素整齐,光感受器内外节结构完整,ONL细胞核层数显著增加。TUNEL检测结果显示,NaIO 3组ONL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核,AS-A组视网膜ONL中TUNEL阳性细胞核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6, 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AS-A组比较,NaIO 3组视网膜中 Mlkl、 Ripk3、 Ccl2、 Il-1β、 Tn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18、10.66、53.51、41.40、24.13, P <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NC组、AS-A组比较,NaIO 3组视网膜中GFAP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62, P<0.05)。 结论:AS-A能有效抑制NaIO 3诱导的光感受器退行性病变,其效应部分与抑制光感受器死亡和神经炎症反应,维护视网膜稳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团花绢野螟成虫触角转录组及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化学感受相关基因,为团花绢野螟成虫触角的化学感受机制及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团花绢野螟成虫触角转录组进行测序,使用Trimmomatic和Trinity对测序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剪切、组装得到转录组数据;比对CDD,KOG,COG,NR,NT,PFAM和KEGG等数据库获得基因注释信息,筛选鉴定出化学感受相关基因;使用TPM(transcripts per million)评估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应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团花绢野螟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团花绢野螟雄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获得52 705 124条unigenes,雌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获得55 391 610条unigenes.通过与NR数据库比对注释,团花绢野螟成虫触角转录组注释unigenes共24 192条,其中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同源序列最多,有10 679条.有14 313条unigenes被注释到204 289条GO功能条目,其中113 387条unigenes注释到生物学进程,70 115条unigenes注释到细胞组分,20 787条unigenes注释到分子功能.有10 721条unigenes注释到KOG数据库25个分类的11 968功能条目.有12 892条unigenes被注释到KEGG数据库5类代谢通路,归属于33个通路,其中注释到信号转导通路的unigenes最多,有1 500条unigenes,进而筛选鉴定到136个化学感受相关基因,包括31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binding protein,OBP)基因、24 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CSP)基因、50 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20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IR)基因、9个味觉受体(gustatory receptor,GR)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NMP)基因.[结论]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团花绢野螟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库,阐述了化学感受相关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为团花绢野螟化学感受基因功能分析及化学感受机制奠定分子基础,进而为基于昆虫化学感受反应机制开发新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和Sirtuin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和Sirtuins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 取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按照60 mg·kg-1的剂量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溶剂.每隔2周检测大鼠体重和血糖.造模后12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使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摘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大鼠视网膜中GLUT1/4和Sirtuins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12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无明显改变(均为P>0.05).造模后12周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规则,未发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厚度变薄,各层界限模糊,结构紊乱,细胞数量减少.造模后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大鼠视网膜中,GLUT1主要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GLUT4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及光感受器层;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GLUT1及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SIRT1-SIRT7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的SIRT1-SIRT7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糖尿病可引起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LUT1/4和Sirtuins的表达发生改变,GLUT1/4和Sir-tuins 可能参与了 DR的发生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伴侣Acr2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在E.coli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分子伴侣Acr2蛋白,并分析其功能.方法 将重组质粒pET-28a-Acr2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Acr2蛋白,经Ni-NTA层析及Superdex? 200 10/300 GL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获得Acr2蛋白.将Acr2蛋白经热变性(100 ℃温浴15 min)及化学变性(8mol/L尿素,37 ℃温浴4 h)后进行自发再折叠和再组装的复性处理,采用圆二色性光谱法和非变性SDS-PAGE检测变性及复性后Acr2蛋白的二级结构.通过底物结合试验检测Acr2蛋白在体外的分子伴侣功能.结果 纯化Acr2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2 000,纯度达90%以上,浓度约为2mg/mL.Acr2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可恢复其天然二级结构,且在48 ℃条件下可与变性的苹果酸激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形成稳定复合物.结论 Acr2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可恢复其天然分子构象,且具有体外分子伴侣活性.本研究为制备具有天然活性的结核杆菌蛋白抗原提供了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HSYA组,每组各10只,后两组通过自制光损伤装置建立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SYA,1次/d,连续14 d,结束后摘除大鼠右眼球制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活性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法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紊乱,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细胞分散不均且大量细胞崩解消融,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分界不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紊乱,HSYA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大致正常,未见明显损伤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模型对照组Caspase-3蛋白积分光密度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而HSYA组Caspase-3蛋白积分光密度值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UNEL染色结果示模型对照组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而HSYA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YA可改善光损伤所致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异常改变,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对视网膜光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