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年绵阳地区流感样病例样本中的鼻病毒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患者的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流行情况及病原特征。方法:收集2021—2022年绵阳地区哨点医院呼吸道感染且诊断为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s)患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6种常见病原体进行检测。巢氏PCR扩增HRV阳性样本的VP4/VP2编码区基因。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国内外各血清型代表株进行系统发育、一致性及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共采集绵阳地区ILIs样本332例,病毒检出率为58.73%(195/332)。其中HRV阳性样本23例,检出率为6.92%(23/332),成功扩增出18条HRV流行株序列。经比对发现绵阳地区ILIs病例流行的HRV涉及13种血清型,分属于HRV-A(12种)、HRV-B(5种)和HRV-C(1种)3种基因型。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但与参考株相比,HRV-A型和HRV-B型存在多处变异。结论:HRV是2021—2022年绵阳地区ILI感染的病原体之一,以HRV-A型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苏省25株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江苏省25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其进化特征。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确诊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测序,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12.0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MEGA5.1分析病毒进化特征。结果:25株病毒共检测到52处碱基突变,进化分析显示25株病毒分成2个进化分支,分支1含有8 782和28 144位置CT连锁SNPs,而分支2此2位置突变为TC,即8 782 (ORF1ab: C8517T,同义突变)和28 144(ORF8: T251C, L84S)。分支2中5株病毒还含有24 034(S:C2 472T,同义突变)、26 729(M:T207C,同义突变)和28 077(ORF8:G184C,V62 L)连锁SNPs,聚成亚组A,不同分支/亚组在人群分布及与疾病关系无显著差异。结论:2019-nCoV出现了SNPs,其对病毒传播力、致病性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病例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变异株分布情况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月核酸检测荧光阈值(Ct)≤32的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阳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108份。采用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Illumina NextSeq? 2000测序系统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Nextclade和Pangolin平台判定病毒谱系及型别,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特征;应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本研究共获得55株覆盖度>95%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均为Omicron变异株,与Wuhan-Hu-1参考株基因组序列相比较,21L、22B、22D、22E和22F基因型的核苷酸突变和氨基酸突变中位数分别为93、75、92、78、92个和68、53、68、69、65个。2022年12月—2023年1月,四川省境外输入SARS-CoV-2的主要流行株为BA.5.2(10.91%,6/55)、XBB.1.1(9.09%,5/55)、BF.7.14(7.27%,4/55)和BQ.1.1(7.27%,4/55)。结论:变异株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全球流行趋势,但跟国内本土流行变异株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流行优势的XBB变异株在成为全国范围内(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主要流行株之前,即在入境旅客中大量检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识别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早期预测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方法。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收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在浙江13家医院就诊的1 428例发热>48~<120 h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咽拭子检测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者行胸部X线片、血常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前降钙素等检测。根据随访时病情发展情况,将患儿分为RMPP组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MPP的相关因素,建立RMPP预报概率π的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预测RMPP的诊断价值。 结果:1 428例患儿中男801例、女627例,年龄4.3(2.7,6.3)岁,肺炎支原体DNA阳性534例(37.4%),其中446例(83.5%)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4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男251例、女195例,就诊年龄5.2(3.3,6.9)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异位点检测阳性410例(91.9%)。RMPP组55例、GMPP组391例。RMPP组第1次就诊前的峰值体温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GMPP组[39.6(39.1,40.0)比39.2(38.9,39.7)℃、333(279,392)比311(259,359)U/L,均 P<0.05]。Logistic回归示RMPP的预报概率π=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1+exp[-29.7+0.667×最高体温(℃)+0.004×LDH(U/L)]},截断值为0.12,预报一致性为0.89,灵敏度0.89,特异度0.67。预报概率π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682(95% CI 0.593~0.771, P<0.01)。 结论:发热>48~<120 h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根据首次就诊前的最高体温和LDH水平计算RMPP的预报概率,以期达到早期预测RMPP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5—2018年青海省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和流行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青海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流行情况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青海省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参考NCBI部分毒株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采集临床诊断HFMD阳性病例标本1 738份,其中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型326例,占18.76%、人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CV-A16)型237例,占13.64%、人肠道病毒柯萨奇A6型(CV-A6)型628例,占36.13%,4年间不同基因型别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V-A71, χ2=245.315, P<0.001; CV-A16, χ2=27.680, P<0.001; CV-A6, χ2=702.713, P<0.001),用RD细胞分离后共得到到317株细胞培养物,测序后选取2017年和2018年典型基因型的VP1区核酸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全部基因型VP1区核酸序列间同源性在59%~100%之间,19株EV-A71VP1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3%~100%之间,20株CV-A16型核酸VP1序列的同源性在92%~100%之间,6株CV-A6型VP1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99%之间。从进化树图上看,青海省流行的EV-A71毒株序列全都在进化树图的C4a分支上;CV-A16型分离到20个毒株序列出现在进化树图上的分为两个基因型别,18株为B1b,2株为1D基因型;CV-A6型分离到5个毒株为D3基因型,1株属于B1型。 结论:青海省2015—2018年HFMD的流行基因型别由EV-A71向CV-A16和CV-A6转变,青海省流行的EV-A71型一直是C4a基因型,CV-A16和CV-A6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别,不同基因型间核酸序列差异性较大,同一基因间序列变异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0年冬季青岛肺炎患儿人鼻病毒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青岛地区2020年儿童肺炎住院患者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ms,HRV)的分离与鉴定,为儿童肺炎的预防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2020年儿童肺炎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共计98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筛查,鉴定出HRV阳性的样本接种于H1-HeLa细胞,观察细胞病变。荧光定量RT-PCR鉴定后,扩增HRV-VP4/VP2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结果:98例肺炎住院患儿咽拭子样本中HRV阳性11例。接种H1-HeLa细胞,两份样本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荧光定量RT-PCR鉴定为HRV病毒。VP4/VP2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毒株的血清型分别为HRV-A28和HRV-A58。HRV-A28分离株与2011年新加坡参考株、2017年突尼斯参考株和2017年肯尼亚的参考株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小分支。HRV-A58分离株与2009澳大利亚、2011年委内瑞拉、2011蒙古和2014年的美国的参考株的遗传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小分支。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青岛地区的儿童肺炎患者咽拭子中分离出HRV-A28和HRV-A58毒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重PCR技术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多重PCR技术(RespiFinder?SMART 22检测试剂盒)和呼吸道病原体微流体芯片技术(TaqMan array cards, TAC)在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8月份至2019年8月份采集的成都市儿童专科医院275例有ARI症状的患儿咽拭子样本中随机选择120份样本,分别使用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20份儿童ARI标本经RespiFinder?SMART 22和TA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33%和93.33%,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6.67%和35%。在120份样本中,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88.33%,其中阳性一致性106例,阴性一致性7例。结果不一致的有7例。结论:多重PCR技术和TAC技术在此次实验检测中检出阳性样本一致性较高,两者对于呼吸道病毒检测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南省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九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6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8例,女1例,年龄范围为28~77岁,年龄为(52.9±18.0)岁。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咽拭子、血液、粪便、尿液标本中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随访截至2020年3月4日。比较好转组(5例)和恶化或死亡组(4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乳酸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9例患者中,好转出院5例,死亡3例,1例仍病情危重。好转组患者在病程2~4周时多部位标本病毒核酸全部阴转。恶化或死亡组患者痰液标本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最长达48 d)。恶化或死亡组与好转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52±8.24)×10 9/L和(10.49±4.46)×10 9/L,C反应蛋白分别为(139.71±87.46) mg/L和(78.60±55.40) mg/L,降钙素原分别为(4.03±2.32) μg/L和(0.58±0.28) μg/L,乳酸水平分别为(4.14±3.70) mmol/L和(2.33±0.5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08、5.009、4.391和2.942,均 P<0.01)。1例患者死亡前3 d内IL-6水平明显升高,达8 500 ng/L。 结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好转出院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7—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鼻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分子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市2017—202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s)病例中鼻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分子型别组成。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集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2 270例ARIs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筛选RV阳性标本,随后对阳性标本使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RT-PCR)扩增VP1区全长,并使用MEGA软件结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推荐的169条RV参考株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以确定RV分型。结果:2 270例ARIs病例中,男性病例1 283例(56.52%);年龄 M( Q 1, Q 3)为3(1,6)岁,5岁以下人群占68.59%(1 557/2 270);137例病例(6.04%)检出RV,其中68例病例(49.64%)与其他病毒合并检出,与肠道病毒的合并检出最常见,占14.60%(20/137)。0~4岁、5~14岁、15~59岁和≥60岁年龄组中RV检出率分别为6.42%(100/1 557)、4.69%(21/448)、3.80%(6/158)和9.35%(10/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310, P=0.15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2017—2019年)和期间(2020—2022年),RV总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823, P=0.177)。共获得109条VP1序列,包含62个型别,其中RV-A、RV-B和RV-C三个种分别检出42、3和17个型别。 结论:RV为2017—2022年河南省漯河市ARIs病例中主要流行的病原体之一,存在多个RV型别共流行,无明显优势型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4至2018年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感染分离的病原菌1 329株,采用BD phoenixl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或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观察新生儿感染病原菌情况,分析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29株病原菌中,主要标本来源为咽拭子(36.64%,487/1 329)、血液(15.35%,204/1 329)和气管导管尖端(12.42%,165/1 329)。其中革兰阴性菌为60.27%(801/1 329),以肺炎克雷伯菌(20.54%,273/1 329)和大肠埃希菌(14.00%,186/1 329)为主;革兰阳性菌为36.34%(483/1 3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0.84%,277/1 329)和表皮葡萄球菌(5.42%,72/1 329)为主;真菌为3.39%(45/1 329),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1.73%,23/1 329)。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2014年最高(27.82%),2016年最低(11.7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大肠埃希菌2014至2017年分离率相差不大,2018年最高(19.59%),2018年大肠埃希菌开始出现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2.08%),其他药物耐药率各年变化不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13.47%比3.61%)。结论:新生儿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加强耐药防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