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巴因通过阻遏激光激酶信号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钠钾ATP酶抑制剂哇巴因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分裂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1.0、10.0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以HepG2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哇巴因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ICC法)检测细胞染色体分离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极光激酶A(AURKA)、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mTOR、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0.1、1、10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50±4.57)%、(49.80±5.32)%和(72.10±5.6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制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 F=32.8,均 P<0.05);细胞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细胞24 h后,染色体分离发生障碍。与对照组相比,加药组细胞纺锤体直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58, 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1 μmol/L哇巴因作用HepG2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AURKA、p-mTOR、p-ERK表达较低( F=16.26,8.32,33.59; P<0.05),哇巴因可阻抑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 F=370.20, P<0.05)。 结论:哇巴因通过阻遏激光激酶信号途径,诱发肝癌HepG2细胞染色体分裂障碍、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54株枸橼酸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了解枸橼酸杆菌在医院感染中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GNI、GNS-13,对2013年1月—2022年12月分离的枸橼酸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154株枸橼酸杆菌,主要来自尿液标本(53.25%),其次是脓液/切口(16.88%).其中,弗氏枸橼酸杆菌最多,占49.35%;其次是克氏枸橼酸杆菌,占33.12%.枸橼酸杆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在97.8%~100.0%,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为0.0%,对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哇诺酮类的耐药率均小于15.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小于1.7%,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在11.8%~40.8%.结论 枸橼酸杆菌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以药敏结果为指导,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可作为首选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治疗浓度哇巴因增强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治疗浓度(10-8 mol/L)哇巴因对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及钠钾泵激活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是否参与了治疗浓度哇巴因的强心作用.方法 采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并复钙,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功能.观察 10-9~10-4 mol/L哇巴因对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力的影响.采用10-8 mol/L哇巴因分别与1 μmol/L PP2、100 μmol/L NAC、1 μmol/L U73122、1 μmol/L Xesto-spongin C和50 μmol/L PD98059 共同灌流,观察记录5 种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对10-8 mol/L哇巴因强心作用的影响.结果 10-9~10-4 mol/L的哇巴因均能使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增强(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1 μmol/L PP2、100 μmol/L NAC、1 μmol/L U73122 及 1 μmol/L Xestospongin C均可部分抑制10-8 mol/L哇巴因的强心作用(P<0.05,P<0.01);但50 μmol/L PD98059 +10-8 mol/L哇巴因与10-8 mol/L哇巴因使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9~10-4 mol/L的哇巴因均能够增强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收缩力.10-8 mol/L哇巴因的强心作用极有可能与钠钾泵激活的Src/EGFR/Ras/ROS信号转导通路和Src/EGFR/PLC/PIP2/IP3 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调脉饮及拆方对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2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调脉饮全方组、凉血清热药组、去凉血清热药组和阳性药组.采用生理记录系统观察调脉饮全方及拆方对氯化钙(CaCl2)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豚鼠心肌组织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钙-腺苷三磷酸酶(Ca2+-ATP)和电压门控钠通道5α(sod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alpha subunit 5,SCN5A)的蛋白表达.结果:调脉饮全方组和凉血清热药组均可延迟CaCl2诱发大鼠的室性早搏和死亡时间,调脉饮各组方对于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早搏和死亡时间均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其中全方组和凉血清热药组延迟死亡时间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脉饮各组豚鼠心肌Na+K+-ATP、Ca2+-ATP的蛋白表达降低,SCN5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调脉饮全方组与凉血清热药组具有对抗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哇巴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检测哇巴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初步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联合使用ATP检测系统及海马生化分析仪检测哇巴因作用后细胞内ATP水平及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变化;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哇巴因对MCF7细胞葡萄糖吸收水平的影响;使用 AMPK 活性检测探针检测 AMPK 活性的变化;通过 Western blot 实验初步检测哇巴因对 MCF7细胞内相关激酶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哇巴因能够时间依赖性地降低 MCF7 细胞内 ATP水平,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线粒体呼吸作用,同时 25 ~50 nmol/L 的哇巴因作用 24 h 后能够促进葡萄糖吸收.该化合物可激活 AMPK 活性,在 12 h 表现出最佳活性.Western blot 实验结果证实哇巴因能够升高 AMPK 和底物蛋白乙酰辅酶 A 羧化酶(ACC)的磷酸化水平,抑制Na+/K+-ATP 酶 α1 亚型(NKAα1)的表达.结论 哇巴因可抑制人乳腺癌 MCF7 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呼吸作用,促进糖酵解.哇巴因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可能与其调控 AMPK 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A new molar from the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d assemblage of Yanhuidong,Tongzi,South China
编辑人员丨2023/8/6
1988年,贵州省博物馆对桐梓岩灰洞的支洞进行了最后一次发掘.2014年,在洞内第四层堆积物中鉴定出逾2000件的动物牙齿化石,以及一枚古人类上颊齿(编号:TZ-1).1991年,铀系法测定这些次生堆积物的沉积年代约为距今24万年.本文运用高精度CT(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对TZ-1的釉质齿质界面(EDJ)和牙髓腔几何形态进行了分析.TZ-1的冠面形态有如下特征:次尖小且在远中舌侧不发育,咀嚼面轮廓呈四边形,颊舌径稍大过近中远中径,原尖舌侧齿带发育,齿尖从大到小依次为原尖、后尖、前尖和次尖.TZ-1牙髓腔的髓角与其釉质齿质界面以及釉质表面的形态都具有相关性.TZ-1的形态与M1虽有相似之处,但完全不同于1983年出土于同一层位的另两颗M1;其应被鉴定为dm2,并可被归入中中更新世的中国直立人支系.岩灰洞上臼齿PA 875的形态与建始龙骨洞PA 1279和周口店直立人等古老型直立人相似.岩灰洞另一枚刚萌发的臼齿PA874具有凸出的次尖和长菱形的外廓,接近于与爪哇型直立人Sangiran NG 91-G10;这也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有衍征.但PA874的冠面仍保留了亚洲型的齿带,因而被归入人属未定种.因出土自次生堆积,岩灰洞的三种古人类类型未必曾同时并存,但却揭示了华南地区人类演化进程中的多样面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盐饮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众所周知,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那么高盐饮食是如何增加血管阻力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对于这一环节的机制,目前的研究并不是十分清楚.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生的过程中,钠离子和高血管阻力之间的特殊分子联系会促进血压升高,脑脊液钠离子浓度(concentration fluid sodium concentration,CSF[Na+])会相应增加.本文主要对高盐饮食引起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 ouabain,EO)增加和CSF[Na+]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相关途径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血清哇巴因UP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方法比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人血清哇巴因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特异性的UPLC-MS/MS,以氘标记的哇巴因-d3作为内标.样本采用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方法,以反相色谱柱负离子模式及电喷雾电离源(ESI)检测血清哇巴因水平.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方法学(基质效应、回收率、准确度、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及稳定性)验证.采用建立的UPLC-MS/MS方法检测20名体检健康者及40例高血压患者血清哇巴因水平,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UPLC-MS/MS检测血清哇巴因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2~5.0 ng/mL,最低定量检测限(LLOQ)为0.02 ng/mL.采用ABN固相萃取小柱进行样本前处理的基质效应较小,且回收率较高,达85%.LLOQ和低值(0.06 ng/mL)、中值(0.6 ng/mL)、高值(4 ng/mL)质控品的准确度分别为108.0%、89.2%、101.0%、103.0%.3个水平质控品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7%、1.95%、0.56%,批间CV分别为5.98%、1.90%、0.75%.样本室温过夜放置16 h及样本前处理后室温放置自动进样器48 h的偏差均<15%.采用UPLC-MS/MS检测哇巴因,正常对照者及高血压患者血清中均未检测到哇巴因.采用ELISA测定血清哇巴因,高血压患者为0.096 ng/mL,正常对照者为0.062 ng/mL.UPLC-MS/MS检测5个水平(0.02、0.05、0.10、0.20、0.50 ng/mL)的哇巴因标准品,其测定结果与对应的哇巴因标准品浓度呈正相关,且线性较好(r2>0.99),准确度较高;而ELISA检测5个水平哇巴因标准品的结果均很接近(0.0249~0.0296 ng/mL).结论 建立了检测人血清哇巴因的UPLC-MS/MS方法,未检测到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哇巴因.UPLC-MS/MS与ELISA检测血清哇巴因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强心苷类药物与肿瘤细胞自噬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强心苷类药物(cardiac glycosides,CGs),是一类Na+/K+ ATP酶抑制药,主要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和哇巴因等,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Gs除了具有离子泵功能外,还具有信号转导功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等过程.近年来,CGs被发现有很好的肿瘤抑制作用,且与现有的多种化学药物结合能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CGs能够通过诱导自噬起到对乳腺癌及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抗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江西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13年以来江西省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进行血清学、基因分型分析,以了解江西省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7株钩端螺旋体进行暗视野显微镜凝集试验确定血清群.PCR扩增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基因种.利用MLST(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研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并应用BioNumerics (Version5.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血清群鉴定:27株菌株隶属于4个血清群,其中黄疸出血群为主要优势血清群,占59.26%,其次依次是爪哇群25.92%、澳洲群7.41%和巴达维亚群7.41%.基因种鉴定:27株菌株隶属于L.interrogans和L.borgpetersenii 2个致病性基因种,L.interrogans为江西省主要优势型别,占77.78%.MLST研究显示27株菌株隶属于5个ST型别,其中ST1为主要基因型,占59.26%.BioNumerics软件分析:27株菌株分为5个Clusters对应于5个ST型,MLST基因型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而年代间变化不明显.结论 黄疸出血群为江西省主要流行血清群,L.interrogan为主要致病基因种,ST1为主要基因型,充分了解江西省钩体病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将对钩体病防控和疫苗制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