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调节Th1/Th2平衡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其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有关.从免疫炎症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NPM的作用机制,综述中医药对NPM患者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的激活,纠正CD4+T细胞亚群的分化失衡等途径,恢复NPM患者的免疫稳态,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不仅危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且与新生儿/婴儿获得乳汁的持续与否密不可分.因多发于产褥期,LM患者遭受乳汁淤积的痛苦被放大,患者自报告其疼痛程度甚至较分娩更为强烈[1].若多次复发,患者将对哺乳产生恐惧[1],LM也被视为母乳喂养中断的第三大原因[2].患者经历的母乳喂养困难作为中介因素,可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风险[3].在世界范围内,LM患病率约为2.5%~40.0%[4],复发率约为8.5%[5].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推行,LM患者或将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自我管理是患者通过保持或促进自身健康,监管疾病症状,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不良影响并坚持治疗的一种健康行为,包括疾病管理、角色管理及情感管理[6].高质量的自我管理能够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帮助乳汁淤积期的轻症患者实现自我治愈,但此过程中患者的复杂体验将影响自我管理效果[7].现有质性研究多注重LM患者的患病经历[1,8,9],忽视了自我管理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因此,本研究对LM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深入挖掘其患病期间的真实体验,分析问题所在,为完善或制订LM自我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深入了解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患病体验,为制订合理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1—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专科护理门诊就诊的13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主题。结果: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患病体验主要归纳为自我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体验,自我情感体验包括焦虑感、压力感、无助感和自责感,人际关系体验包括无助感、无奈感、决策困难、渴望帮助和理解。结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面临多种负性心理体验及负担,医护人员、家庭照护者及社会等应共同关注患者感受,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哺乳期女性乳腺不同状态下母乳Na +浓度和Na +/K +比值测定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母乳喂养是影响婴儿近远期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乳腺功能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母乳中Na +浓度和Na +/K +比值在乳腺泌乳进程、生理及病理等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哺乳期女性乳腺生理或病理变化并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母乳喂养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编制初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知信行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为指导,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及预实验形成测试版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2—6月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专科医院就诊的623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并于产后42 d对其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法进行条目筛选;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专家咨询法评价问卷的效度;运用重测信度、折半信度以及内部一致性系数评价问卷的信度。共发放问卷623份,回收问卷614份,其中有效问卷609份,有效回收率为97.75%。结果:问卷最终包含26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141%。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 2/ df)=1.952、近似误差均方根( RMSEA)=0.056、比较拟合指数( CFI)=0.922、增值拟合指数( IFI)=0.923、简效规范拟合指数( PNFI)=0.746、简效比较拟合指数( PCFI)=0.806。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1~0.98。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3、折半信度系数为0.714、重测信度系数为0.865。 结论:初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初产妇哺乳期乳腺炎知信行现状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归纳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指导治疗。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经病理确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结果: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慢性乳腺炎24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5例,淋巴细胞性小叶炎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声像的特征性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夹杂透声较差的无回声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回声较紊乱,易误诊为恶性病变。结论:掌握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正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消痈散结方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消痈散结方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中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各成分相应的作用靶点信息,检索GeneCard、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中NPM相关基因,将消痈散结方核心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取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借助Cytoscape 3.8.0建立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路调控网络。利用R语言包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消痈散结方组方药物47个有效成分,1 692个NPM相关潜在靶点,筛选获得消痈散结方治疗NPM核心靶点235个,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薯蓣皂苷元、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TNF、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1B、趋化因子-8(CXCL8)、趋化因子-2(CCL2)等。GO富集得到1 492个生物过程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105个通路,主要包括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验证消痈散结方的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消痈散结方治疗NPM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主要通过免疫炎症反应、药物代谢、细胞适应性应激反应、血管机能调节等信号通路发挥对NPM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采取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使得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并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聚焦解决模式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下针对性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1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92)和对照组( n=88)。两组患者均给予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的差异,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观察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乳腺脓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继续哺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TAI中的S-AI、T-AI和EP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聚焦解决模式下针对性护理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可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德尔菲法的哺乳期乳腺炎手法通乳技术操作规范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系统检索UpToDat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及网站,收集哺乳期乳腺炎手法通乳技术相关证据,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 Ⅱ)、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进行评价,对纳入证据进行分类汇总后形成技术操作规范的初稿。选择26名相关领域专家对初稿进行评价,根据筛选标准及专家意见删除和修改部分推荐意见,最终形成适用于医护人员的哺乳期乳腺炎手法通乳技术操作规范。本研究共纳入指南4篇、专家共识5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3篇,总体证据质量尚可。2轮专家函询各回收26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整体权威系数为0.91,形成的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评估内容、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等11个方面,共50条推荐意见。本技术操作规范内容全面,推荐意见表述清晰,符合临床真实情境,可为此技术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