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味受体激动剂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抑郁症严重影响全球超过3亿人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鉴于抑郁症发病机制不明,且抗抑郁药物起效缓慢、疗效不佳,现亟需开辟新思路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表明,大量苦味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2 members,Tas2Rs)激动剂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白藜芦醇、咖啡因、啤酒花与黄连素等均可显著缓解抑郁患者症状,并干预各类抑郁动物模型抑郁样行为,提示Tas2Rs激动剂参与调节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然而其抗抑郁作用的具体机制鲜有报道。最近研究显示,Tas2Rs激动剂密切参与了神经递质的调节、炎症信号的传导、脑肠信号交流及血脑脊液屏障物质交换等过程。因此,本文试图从神经递质、炎症、脑肠轴、血脑脊液屏障及其他5个方面出发,综述Tas2Rs激动剂与抑郁症可能相关的致病机制及治疗靶点,为抑郁症病理机制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北省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后21~32年加强免疫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定县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21~32年后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完成血源HepB基础免疫且无加强免疫史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c (HbcAb)均阴性且抗-HBs<10 mIU/ml,以及最终完成加强免疫且有实验室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共322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3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1剂市售的啤酒酵母HepB[以下简称HepB(酵母);151名]和基因重组HepB[以下简称HepB(CHO);171名],剂量均为20 μg。免疫后30 d采集静脉血5 ml,定量检测抗-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MC),观察加强免疫效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加强免疫后抗-HBs的GMC和阳转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抗-HBs阳转率为82.61%(266名),GMC为(131.63±12.94)mIU/ml。加强免疫前抗-HBs<2.5和2.5~10 mIU/ml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4.54%(161名)和99.06%(105名)( P<0.001);加强1剂HepB(CHO)后,抗-HBs阳转率高于加强1剂HepB(酵母),分别为87.13%(149名)和77.48%(117名)( P=0.023)。与接种HepB(酵母)相比,接种HepB(CHO)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 OR(95% CI)值为1.91(1.02~3.56)( P=0.042);与加强免疫前抗-HBs<2.5 mIU/ml相比,加强前抗体水平2.5~10 mIU/ml是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的相关因素, OR(95% CI)值为36.15(4.91~266.02)( P<0.001)。 结论:研究对象接种1剂乙型肝炎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前抗-HBs水平和加强用疫苗种类是免疫应答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布拉氏酵母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布拉氏酵母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啤酒酵母菌的一个亚种,为真菌类益生菌。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同细菌类益生菌相比,布拉氏酵母菌更耐酸、耐氧化、不与细菌发生遗传物质传递,还可以同抗生素合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其分泌的许多蛋白酶具有抗毒素作用;其自身菌体含有较多多胺类物质,可以营养肠道黏膜细胞,调节机体代谢平衡;可以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增强肠道免疫。布拉氏酵母菌已经被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应用布拉氏酵母菌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增强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布拉氏酵母菌可作为UC治疗的辅助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两株临床分离的金黄杆菌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临床痰液和中段尿标本分离的SQ219和SQ220进行生物学特性、系统进化和临床意义分析。方法:观察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特征;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及MALDI-TOF质谱仪鉴定细菌;利用相关软件对细菌16S rRNA和核心基因组作系统发育分析及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分析。结果:SQ219和SQ220为革兰阴性杆菌,专性需氧,触酶和氧化酶阳性,无动力;在30℃、pH7和不含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SQ220可在血平板上产生黄色素但SQ219不产生;SQ219和SQ220对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黏菌素耐药,与金黄杆菌属药敏表型一致。SQ219和SQ220总长分别为5.08 Mb和4.80 Mb,G+C含量分别为36.72%和36.36%,均预测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blaCGA)。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Q219、SQ220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3%和98.36%;核心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SQ219、SQ220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的进化关系最近。然而,两株菌与啤酒神金黄杆菌DSM18014 T ANI值分别为92.49%和93.27%,低于95%原核生物种的阈值。 结论:根据16S rRNA和全基因组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判断SQ219和SQ220为金黄杆菌新种,丰富了金黄杆菌的进化信息,为金黄杆菌属细菌新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隐性肥胖与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隐性肥胖与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1日—9月31日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健康体检且体质指数为18.5<~24.9 kg/m 2的1 0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nbody770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其体脂肪率,根据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隐性肥胖组(405例)和对照组(621例)。比较两组常规体检项目结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获取体检者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职业、饮食习惯5个维度的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隐性肥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结果:隐性肥胖组女性比例、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臀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5.2%比27.1%、(21.83±1.63)比(21.56±1.74)kg/m2、4.68(4.18,4.22)比4.39(4.13,4.83)mmol/L、2.54(2.08,3.00)比2.24(2.13,2.78)mmol/L、0.87(0.84,0.90)比0.82(0.80,0.86)],收缩压、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4.99±11.49)比(118.97±11.84)mmHg(1 mmHg=0.133 kPa)、(45.13±2.83)比(46.37±2.60)g/L、15(12,18)比16(14,20)U/L](均 P<0.05)。未婚( OR=0.200,95% CI:0.123~0.325)、少吃白肉(偶尔吃, OR=0.565,95% CI:0.304~1.053;很少吃, OR=0.186,95% CI:0.094~0.368)、少吃辛辣食物(偶尔吃, OR=0.298,95% CI:0.171~0.519;很少吃, OR=0.828,95% CI:0.487~1.408)、多饮水(1 000~2 000 ml/d, OR=0.366,95% CI:0.218~0.615;≥2 000 ml/d, OR=0.176,95% CI:0.087~0.356)均与隐性肥胖发生呈负相关(均 P<0.05);午餐常吃外卖( OR=4.639,95% CI:2.412~8.923)、食用油摄入多(25~<50 g/d, OR=1.898,95% CI:1.265~2.846;≥50 g/d, OR=10.900,95% CI:4.376~27.148)、饮啤酒( OR=3.702,95% CI:2.290~5.982)、不常参加体育锻炼(偶尔参加, OR=13.417,95% CI:6.907~26.066;很少参加, OR=28.290,95% CI:13.532~59.142)均与隐性肥胖发生呈正相关(均 P<0.05)。 结论:隐性肥胖与健康体检人群生活方式存在相关性,应注意控制白肉、辛辣食物、食用油和啤酒摄入,同时保证饮水量,减少外卖次数,增加体育锻炼,以预防隐性肥胖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胰腺癌伴骨转移综合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 男性,50岁,因“反复左上腹隐痛4年余,肿瘤标志物升高2个月(CA19-9为55.7 U/ml)”于2018年5月9日收入浙江省人民医院。既往史: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无外伤史及手术史。个人史:吸烟25年(40支/d),已戒烟10年;饮酒25年(啤酒,1 500 ml/d),已戒酒10年。无肿瘤及遗传病家族史。体检:体重指数19.4 kg/m 2,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未及明显腹部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生化指标未见异常。CA19-9 42.7 U/ml,癌胚抗原3.3 μg/L。腹部增强CT检查:胰腺体部乏血供病灶(3.1 cm×2.8 cm),不均匀强化,伴远端胰管扩张,累及腹腔干、门静脉、脾动静脉起始部,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图1)。肝胆增强MRI检查:肝脏未见转移灶,L 2椎体结节状强化灶,考虑转移。PET-CT检查:胰腺体部占位(3.7 cm×2.9 cm,最大摄取值约为10.5),累及脾动静脉,与邻近胃壁分界不清,考虑胰腺癌伴中央坏死,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6 cm×1.1 cm,最大摄取值约为5.8),考虑转移;L 2椎体内局灶代谢增高(最大摄取值约为5.4),考虑骨转移(图2)。初步诊断:胰腺癌伴骨转移(cT2N1M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组方用药规律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收录的中医药治疗ALD的相关方剂,根据筛选条件整理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IBM SPSS Modeler 18 软件对纳入方剂的中药进行组方规律、关联规则分析,归纳中药治疗ALD的用药规律,获得核心药物组合.以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中医药干预ALD核心药物组合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主要作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以分子对接技术加以验证.结果 共纳入治疗ALD的方剂 143 首,涉及中药 222 味,使用频次≥25 次的高频中药 28 味,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8 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茯苓-白术-茵陈"与ALD交集靶点 215 个,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 1β(IL-1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 6 个核心靶点,涉及信号通路 168 条,主要包括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活性氧及脂质-动脉粥样硬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啤酒甾醇、芫花素、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主要活性成分与AKT1 结合能力较好.结论 核心药组"茯苓-白术-茵陈"的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AKT1、TNF、VEGFA等关键靶点蛋白,参与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减缓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为中医药治疗ALD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不同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分析结核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不同人群了解结核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分析结核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其临床营养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结核病患者、非结核病患者、健康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描述分析.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不同健康状况组间比较总体率和构成比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把单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核患者、非结核患者、健康者的营养状况(x2=62.184,P<0.05)和膳食摄入多样化评分(x2=64.049,P<0.05)均存在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体质指数(BMI)在性别、吸烟、以肉为主、以蔬菜为主、均有,适中、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分级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者营养状况BMI在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白酒、饮啤酒、以肉食为主、均有,适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引入二者的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以蔬菜为主、均有,适中、DDS分值为4~6分是结核患者营养状况B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是非结核患者营养状况B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职业是健康者营养状况BM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三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所不同,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尤其是对于结核患者,需要重视膳食摄入不均的问题,引导当地结核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啤酒花中1个新的查耳酮类化合物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啤酒花Humulus lupulus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体外对NO释放的抑制作用.结果 从啤酒花带花果穗的95%乙醇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4',6'-二甲氧基-3'-(2-羟基-3-甲基-3-丁烯基)查耳酮(1)、tsugafolin(2)、dihydroxanthohumol(3)、4'-O-methylxanthohumol(4)、(2S,2',S)-4,-hydroxy-5-methoxy-7,8-(2,2-dimethyl-3-hydroxy-2,3-dihydro-4H-pyrano)flavanone(5)和(2R,2,,S)-4'-hydroxy-5-methoxy-7,8-(2,2-dimethyl-3-hydroxy-2,3-dihydro-4H-pyrano)flavanone(6).体外抗炎实验表明,化合物1 和4 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83±1.76)和(10.45±2.36)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查耳酮类化合物,命名为(±)-蛇麻花素A,化合物2为首次从葎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4均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抗结核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中医药治疗结核病历史悠久,是治疗结核病及其耐药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中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保护肝脏及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将黄连、啤酒花、石吊兰、灵芝、葎草、金银花等25 种中药分为6 类,分别阐明他们的有效成分、抑菌浓度及作用机理,为中药治疗结核病提供科学的思路、策略和理论依据,为抗结核组分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