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let zone,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7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病例资料,将108例单独送检RLNIZ淋巴结的病例纳入研究,统计分析RLNIZ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LNIZ淋巴结整体检出率为12.3%(91/738),平均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5±0.7,淋巴结转移率为30.8%(28/91)。RLNIZ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 P=0.028)、被膜侵犯( P=0.01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 P<0.001)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P<0.001)相关,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为RLNIZ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上位甲状旁腺损伤及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0.9%(1/108)。 结论:RLNIZ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对于术前影像学发现肿瘤>1 cm、可疑被膜侵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需常规行RLNIZ淋巴结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分化型甲状腺癌喉返神经入喉处受侵特点及外科处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入喉处受侵的临床特点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 2018年8月甲状腺癌侵犯RLN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LN受侵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4例入喉处受侵为A组,其他部位受侵16例为B组。对两组的手术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和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多发病灶比率、粘连浸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情况比较:A组较B组肿瘤小( t=-3.614, P=0.001),淋巴结转移率低( χ2=5.593, P=0.018),微小癌比率高( χ2=4.051, P=0.044)。而术后1、6、12、24个月声音嘶哑及喉镜声带异常发生率及术后6、12、24个月肿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甲状腺癌RLN入喉处受侵,肿瘤直径相对较小,微小癌比率高,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原发性横纹肌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54岁,因“发现颈前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甲状腺左叶及峡部可触及质硬肿物,大小约4 cm,边界尚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较大者约2 cm,界清,活动可。颈部超声示:甲状腺左叶显示1个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内伴斑片状及点状强回声反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点状血流信号,TI-RADS 5类;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淋巴结肿大。颈部CT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显示1个不规则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约51 HU,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三期CT值分别约为:53、73、66 HU,病灶侵及气管左前壁,部分突入气管腔内,考虑恶性(图1A);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多发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考虑转移(图1B)。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左叶及峡部,侵犯总气管第一环,并突入气管腔内,肿瘤与带状肌、环甲肌粘连;左颈Ⅱ~Ⅵ区数枚肿大淋巴结,囊实性,质中,界清。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部分切除并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甲状腺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检查结果:Vimentin(少数+),Ki67(约80%+),Desmin(+),ERG(+/-),S-100(-),SMA(+),TNI-1(+),Myogenin(+),CD34(部分+),MyoD1(+),特殊染色结果:网状纤维染色(示纤维不连续),符合横纹肌肉瘤(图2、3)。送检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甲状腺周4/4,左颈Ⅱ区1/1,左颈Ⅲ区1/6,喉返神经入喉处1/1。术后分期:T4bN1bM0 ⅣB期。术后给予局部6MV-X线放疗,共计放疗剂量:600 Gy/30次/42 d。FP方案(顺铂+氟尿嘧啶)同步化疗2周期,共计:顺铂90 mg×2,氟尿嘧啶2.5 g×2。因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更换为MID方案(美司钠+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化疗4周期,共计异环磷酰胺10 g×4,达卡巴嗪900 mg×4,美司钠0.4 g×3次/d×5×4。随访52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手术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行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的10例cN1b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例,女9例,年龄22~53岁。手术方式为经胸入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加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并行患侧Ⅱ、Ⅲ、Ⅳ区淋巴清扫术,随后经口入路追加补充淋巴清扫。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2.5±79.7)min,出血量为(23.0±14.9)ml,术后住院天数为(5.1±1.3)d。颈侧区淋巴结获得总数(34.2±25.8)枚,阳性淋巴结总数(6.5±4.9)枚。有6例患者通过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淋巴结,其中2例患者经口入路补充清扫出颈侧区淋巴结共9枚,其中3枚为阳性淋巴结。术后3例患者出现短暂性下颌区域皮肤麻木感,于2周内恢复;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于2个月内恢复;无二次出血、喉返神经麻痹、乳糜漏、颈部感染、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42.5个月(16~66个月),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且患者胸部、颈部和口腔无明显外观畸形,无感觉及活动异常。结论:经胸经口联合入路腔镜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美容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性甲状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年余”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右偏,于左叶甲状腺可触及1个肿物,似乒乓球大小,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右叶甲状腺未触及明显异常,颈部及其他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腺体形态失常,左侧叶可及1个巨大低回声结节,几乎占据整个左侧叶,大小约4.48 cm×3.38 cm,形态规则,边界清,C-TI-RADS 4a。双侧颈部可见多发椭圆形等低回声结节,右侧较大者1.9 cm×0.5 cm,左侧较大者1.2 cm×0.6 cm,边界清楚,可见门部血流(图1)。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双侧喉返神经探查术+淋巴结标记术+左侧喉返神经切断缝合术。术中发现肿物侵犯并压迫左侧喉返神经以致无法对神经进行分离,遂将左侧喉返神经自肿物严密包裹处离断,使用聚丙烯缝线行端端吻合。随后移除并剖开左叶甲状腺及峡部,可见囊实性坏死组织伴黄褐色液体,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回报:部分呈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另见梭形细胞区域,细胞有异型。术后病理结果示:右侧甲状腺为滤泡结节性病变,双侧Ⅵ区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左叶甲状腺镜下可见肿瘤区域PTC、嗜酸性细胞癌及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3种肿瘤组织学表现穿插生长(图2)。术中冰冻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CK19(灶+),CD56(灶+),Vimentin(弱),Ki-67(30%),Galectin3(-),HBME1(灶+),TTF-1(+),TG(灶+),CRA(-),Calcitonin(-),CK(+),CD68(+);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PAX8(+),TTF-1(+),CK19(灶+),CAIX(-),CK(+),CD68(+),Cg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30例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7例,年龄(31.5±11.0)岁(范围:17~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24例。观察孔位于下唇系带前方远离牙龈根部1 cm处,第1、2操作孔位于双侧第一前磨牙根部水平靠近唇侧处,分别连接双极马里兰钳和超声刀,第3操作孔位于右侧腋窝皱襞处,连接5 mm精细操作钳。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数字评分系统评估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最大径(5.3±3.0)mm(范围:2~15 mm)。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10.5±4.4)枚(范围:4~20枚),其中12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2例患者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其他术后并发症包括血肿1例,感染1例,颏下皮肤穿孔1例,未发生颏神经损伤。术后住院时间(6.3±1.2)d(范围:4~10 d)。经过1~7个月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视觉数字评分为(9.4±0.8)分(范围:8.7~9.6分)。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适形切除术可行性的探讨:单中心10年随访结果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定义为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甲状腺外浸润、高危亚型、气管或喉返神经浸润的PTMC.手术干预,如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是PTMC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纳入了124例接受甲状腺适形切除术的患者,其可获得不劣于腺叶切除术或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远期肿瘤结果.该术式或可成为未来的PTMC诊疗的一部分,PTMC精准医疗需依赖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等技术早期识别淋巴结微浸润等高风险因素,实现生物学外科理念的整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c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颈中央区淋巴清扫的合理性及其范围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原发病灶在cN0 T1/T2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清扫的合理性及其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cN0 T1/T2期PTC患者,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淋巴结转移率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灶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男性为41.2%(42/102),女性为34.9%(150/430),P=0.252;单灶癌为33.9%(116/342),多灶癌为40.4%(74/183),P=0.157;≤45岁的高于 >45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125/284)比27.0%(67/248),P=0.000];微小癌低于非微小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3%(113/373)比50.9%(81/159),P=0.000].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转移相关(P=0.012)、病灶数目与Ipsi-CLN转移不相关(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Cont-CLN转移相关(P=0.000),病灶数目与Cont-CLN转移不相关(P =0.815);左、右单侧单灶癌的肿瘤直径与 LN-prRLN-CLN 转移不相关(P =0.652,0.088),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LN-prRLN-CLN转移相关(P=0.039).结论 cN0 T1/T2期PTC行颈中央区淋巴清扫是合理的,其处理策略应为:建议对于双侧多灶性癌和/或单、双侧非微小癌尤其年龄≤45岁者,均应行双中央区淋巴清扫;对于单侧单灶微小癌,右侧者行右中央区喉返神经前淋巴清扫;左侧者行左中央区淋巴清扫;对于单侧多灶微小癌可考虑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清扫.一般无需常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的清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6年4月至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9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并采用纳米活性炭进行辅助示踪.将入喉处淋巴结与中央区其他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喉返神经人喉处淋巴结检出率为5.85%(35/598),肿瘤转移率为2.51%.该处淋巴结检出中,15例有转移,20例未转移.该处淋巴结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直径、位置和数量,肿瘤数量为其独立影响因素.该处淋巴结阳性病人中,石蜡病理检查证实伴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4例(93.3%).7例(1.2%)发生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能发生喉返神经入喉处淋巴结转移.完整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应清扫喉返神经入喉处区域淋巴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前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rvomonitoring,IONM)在经胸前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tote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TET)中的使用方法及意义.方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接受TET的101例连续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术中切除甲状腺腺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使用IONM定位,暴露和保护RLN;统计定位暴露、全程处理RLN时间,术后暂时性、永久性声带麻痹几率,评估IONM在TET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101例共全程暴露RLN 130根,在IONM协助下定位暴露需(3.26±1.08)min,全程处理需(13.95±4.58)min.术中V2信号改变比例为16.9%(22/130),阳性预测值13.6%,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IONM在TET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安全顺利开展,其使用利于RLN定位及暴露,对预测术后声带麻痹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