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link蛋白质组学建立鼻咽癌患者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的关系,初步建立放疗期间重度急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研究。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85例鼻咽癌患者。按照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估放疗期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炎和口干发生的最高等级不良反应,以其≥3级为重度。采用Olink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中92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标准化的蛋白表达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炎性细胞因子与临床因素及与放疗期间3种急性不良反应的关系。基于炎性细胞因子和(或)临床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以美国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价标准评定的放疗期间最严重等级的不良反应是否重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依据构建的各模型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效能。 结果:85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 M( Q1, Q3)]49岁(43岁,6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其中64例联合化疗或靶向治疗。19例(22.1%)出现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1、2、3级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放疗前血浆白细胞介素22受体A1(IL-22RA1)、白细胞介素18受体1(IL-18R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14)、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t3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2、3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放疗前血浆CD24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级和2级口干患者放疗前血浆IL-12B、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LIF-R和IL-3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临床因素与严重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不相关(均 P>0.05),根据文献选取年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是否接受化疗、是否患有糖尿病6个临床因素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1。根据细胞因子功能和既往文献,在差异细胞因子中选取IL-22RA1、IL-18R1、MCP-2、CCL11、CD244、CCL20和IL-33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2。结合上述临床因素和细胞因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M3。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M1、M2和M3判断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841、0.868。 结论:不同等级急性放疗不良反应鼻咽癌患者间放疗前血浆中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基于患者首次放疗前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合临床因素构建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重度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嗜酸性粒细胞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方法:①收集2017年至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NEC患儿和140例同期诊断的非肠道炎症性疾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96例NEC作为患儿NEC组,男58例,女38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62例;出生体重为(2.85±0.75 )g;入院日龄为(11.87±9.96) d; EO绝对值为(0.27±0.23)×10 9/L。将余140例作为患儿对照组,男93例,女47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124例;出生体重为(3.28±0.52) g;入院日龄为(20.57±16.32) d;EO绝对值为(0.19±0.15)×10 9/L。患儿NEC组根据Bell分期分为Bell Ⅲ期组17例及Bell Ⅱ期组79例。从Bell Ⅲ期行手术治疗患儿术中切取NEC炎症损伤的肠壁全层作为患儿实验组,其附近损伤较轻的肠壁切缘全层作为患儿自身对照组。比较Ⅲ期组和Ⅱ期组患儿确诊后24 h内第一次血常规检查所得EO绝对值,对可能参与NEC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EO绝对值对NEC病情评估的作用。②动物造模选用7日龄C57BL/6J小鼠共75只,通过高渗配方奶灌胃+缺氧的方法构建NEC小鼠模型,分为小鼠对照组(15只)和小鼠NEC组(60只)。接着分别通过腹腔注射DMSO、DMOG和SB297006处理NEC组小鼠(共45只),分为DMSO组、DMOG组和SB297006组(各15只)。③检测患儿实验组和小鼠NEC组肠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EPX)的表达。腹腔注射DMOG、SB297006处理小鼠NEC组,检测肠道屏障完整性、肠组织炎症程度及Epx、Hif1α、Ccl11的表达水平。 结果:①在外周血EO绝对值与NEC的相关性方面,患儿NEC组与患儿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O绝对值较高,为(0.27± 0.23)×10 9/L比(0.19±0.15)×10 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Ⅱ期组患儿EO绝对值高于Ⅲ期组,为(0.30±0.22)×10 9/L比(0.13±0.22)×10 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 OR=0.44, 95% CI:0.24~0.82)、EO绝对值( OR=9.72,95%CI: 2.08~45.36),是参与NEC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EO绝对值预测NEC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4%和72.15%。②在HIF1A通过调节CCL11参与NEC的发生方面,相较于患儿自身对照组,在患儿实验组肠组织中HIF1A、CCL11的表达增高,患儿实验组和患儿自身对照组HIF1A mRNA的表达水平为0.2 961±0.1 489比0.1 001±0.0 770,HIF1A蛋白表达水平为0.7 507±0.2 276比0.0 537±0.0 210, 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 512±0.0 590比0.0 099±0.0 091 ,CCL11蛋白表达水平为0.7 352±0.1 987比0.1 589±0.0 802。③NEC模型小鼠肠道绒毛短且细胞排列紊乱,绒毛核心分离,肠道黏蛋白减少,小鼠NEC组肠组织中肠屏障相关蛋白Cldn1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炎症因子Tlr4的相对荧光强度增高。Cldn1在DMOG组表达升高,SB297006组表达下降;Tlr4在DMOG组表达下降,SB297006组表达升高。在DMOG组与DMSO组相比,小鼠肠组织中Hif1α和Ccl11的表达水平升高,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为1.0 310±0.3 428比0.5 854±0.1 084,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 331± 0.0 373比0.0 028±0.0 025, Ccl11蛋白表达水平为0.8 196±0.2 145比0.3 543±0.2 638。 结论:EO可能受到HIF1A调控后参与NEC的发生,具有用来评估NEC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CL11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表达水平差异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检测大疮性类天疮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皮损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1(CCL11)水平,探讨CCL11在BP不同中医证素间的水平差异,为BP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分子靶标.方法 纳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共65例BP患者作为研究组及24例有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皮损组织中的CCL11进行染色,应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阳性表达区域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进行定量分析,应用 SPSS26.0 统计软件分析不同中医证素及健康对照组间CCL11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热毒证素、湿热证素、脾虚证素皮损的CCL11表达AOD值分别为0.34±0.12、0.29±0.13、0.25±0.12,较健康对照组 0.09±0.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热毒证素与脾虚证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其余证素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损中CCL11表达水平在不同中医证素中从高至低依次为热毒、湿热、脾虚,且热毒证素与脾虚证素的CCL11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FGFR-4、CCL11、CA125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血清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FGFR-4)、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糖类抗原(CA125)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33例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来我院治疗的10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FGFR-4、CCL1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2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且甲状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FGFR-4、CCL11、CA125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3、0.808、0.647,3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67,3项联合诊断优于各个指标单独诊断(Z二者联合 vs FGFR-4=2.334、Z二者联合 vs CCL11=1.966、Z二者联合 vs CA125=5.132,P=0.020、0.048、0.000).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均上调,且血清FGFR-4、CCL11、CA125水平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TNM分期有关,3项联合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克罗恩病患者血清CCL11及I-FABP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就诊的98例CD患者进行研究(CD组),根据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缓解期21例、轻度活动期31例、中度活动期28例和重度活动期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L11、I-FABP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CCL11、I-FABP水平与CDA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CL11、I-FABP水平对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结果 CD组患者的血清CCL11、I-FABP水平分别为(51.33±7.14)pg/mL、(64.85±11.5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6±6.61)pg/mL、(31.38±10.3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轻度、中度、重度活动期CD患者血清CCL11水平分别为(31.47±7.02)pg/mL、(45.52±7.08)pg/mL、(57.83±7.12)pg/mL、(74.41±7.43)pg/mL,I-FABP水平分别为(48.13±10.79)ng/mL、(59.97±11.32)ng/mL、(70.76±11.75)ng/mL、(83.58±12.58)ng/mL,缓解期、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重度活动期CD患者血清CCL11、I-FAB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L11、I-FABP水平均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r=0.834、0.620,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CL11、I-FABP水平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882、0.889,敏感性为81.82%、80.52%,特异性为85.71%、85.71%.两者联合评估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938,显著高于单项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3.51%、85.71%.结论 CD患者血清CCL11、I-FABP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指数密切相关,且两者联合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度具有较高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嗜酸粒细胞相关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外周血及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比例,皮损组织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65例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BP患者,以及24例同一时间段在本院皮肤外科治疗的有医学美容需求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斯皮尔曼相关系数(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分析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疾病面积指数(BPDA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均与患者的红斑评分、水疱评分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损害评分、黏膜评分无相关性;BP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与患者的瘙痒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 BP患者外周血和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皮损组织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与BPD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BP病情严重程度,且可推断其在BP的红斑、水疱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此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升高可能与皮肤瘙痒形成机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联合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TC患者80例(80枚淋巴结具有可疑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征象),分别对患者进行US-FNA检查,并检测患者血清CCL11、HMGB1水平,统计所有患者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US-FNA诊断PTC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比较PTC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患者血清CCL11、HMGB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80枚淋巴结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88.75%(71/80);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US-FNA检出59例,漏诊12例,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度为83.10%(59/71)、特异度为100%(9/9);PTC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CCL11、HMGB1水平均高于未转移患者(P<0.05);ROC结果显示,CCL11、HMGB1对PCI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3.04 pg/ml、16.36 ng/m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1、0.814,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对PTC淋巴结转移诊断的AUC为0.901.结论 US-FNA联合血清CCL11、HMGB1诊断PTC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血清CCL11、sIL-2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微血管损伤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L1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7 月—2022 年7 月收治的122 例2 型糖尿病作为研究组,根据眼底照相及眼底镜检查结果又分为无视网膜病变亚组(无病变亚组)与视网膜病变亚组(病变亚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46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L11、sIL-2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CL11、sIL-2R对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血清sIL-2R、CCL11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病变亚组血清sIL-2R、CCL11 水平高于无病变亚组(P<0.01).血清sIL-2R、CCL11 预测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29、0.765,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3.sIL-2R≥345.84 U/mL、CCL11≥67.98 pg/mL是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血清sIL-2R、CCL11 在DR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DR患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评估DR患者微血管损伤的生物学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酮替芬联合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患儿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和嗜酸性粒细胞CC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究酮替芬联合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患儿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嗜酸性粒细胞CC趋化因子(CCL1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5月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米克令舒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分及免疫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NT-3及CCL11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及呼气峰流速(PEF)水平[(1.78±0.49)L、(3.06± 0.72)L 及(3.56±0.74)L/s]均高于普米克令舒组[(1.49±0.40)L、(2.78±0.23)L 及(3.08±0.98)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2.869及3.028,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AQLQ评分均高于普米克令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普米克令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普米克令舒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5,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IL-5、CRP、TNF-α及IgE水平均低于普米克令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血清CCL11和NT-3水平[(1.23±0.14)pg/ml 和(24.35±8.12)ng/ml]均低于普米克令舒组[(2.24±0.15)pg/ml 和(34.65±7.8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30、7.060,均P<0.05).结论 哮喘患儿使用酮替芬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明显提升,炎症反应程度减轻,血清NT-3和CCL11水平降低,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 chemokine ligand 11,eotaxin,CCL11)的变化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为对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为研究组,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分为ChildA、ChildB、ChildC 3组.用ELISA方法检测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血清水平,同时分析其与患者其他实验室参数、临床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CL11血清水平显著增加(P<0.05).同时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CCL11血清水平随着肝硬化导致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CL11相关性研究显示,CCL11水平与评价肝脏生物合成能力的指标呈负相关;但是血清CCL11水平与炎症前因子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呈正相关;而且发现在肝硬化并发症中CCL11血清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血清高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从而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可能成为一个肝硬化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潜在生物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